生态文明时代的共生法哲学

2019-07-12 09:08郭维中共葫芦岛市委党校
消费导刊 2019年43期
关键词:共生哲学文明

郭维 中共葫芦岛市委党校

前言:随着世界工业文明的进步,人与环境的问题也是日益尖锐,环境保护的理念也随之深入人心,自然是独立于人类社会的,但其又可被人所利用和保护。在这种情况下“共生法哲学”理念则在逐渐的代表时代的力量,它也在探究人与自然环境中的其它物种得到共存共生之道。也就是说共生法哲学使人回归到了自然,万物也融入了人的生活之中。所以,共生法哲学是超越人类狭义理论,使人与环境自然相融的哲学。

一、生态文明对现代法哲学的挑战

我们从生态文明的角度如何看待我们当今的法哲学?当今环保的政策实现程度并不高,反思环境治理的呼声也是越来越高。主流环境法学界把政策碎片化、区域化、片面化当成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所以人们已经在注重生态与人的整体性了,环境共生概念也逐渐被人们接受。像我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就是已经尽人皆知,“五位一体”、“四个全面”内容都在推动生态文明的建设。十九大更是提出了它们体制改革的方向。所以生态文明不仅是战略是政策更是一种哲学。定义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

二、适于生态文明的共生哲学

(一)多元本体论立场

“共生”即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德科拉就指出自然是独立于人的又与人关系密切的存在。人类个体可以通过基础实践来认识自己的身份,建立联系。确立自身与集体的最进本的相处模式。而人和生态文明之间的认同既有精神又有物质两方面的属性,其相异性和相似性都是共生存在的。所以自然论、泛灵论、图腾论、类比论就成为当今主流的几种共生表现模式。每种模式都是在某一地域的代表性模式,当然也有共生、共存的混合结构模式。

(二)万物的政治

生态文明除万物共生外,还是一种可能的政治哲学。像拉图尔就认为,一个可观察、不能改变、抗拒的本体 “社会”是不存在的。社会仅是一些临时行动者的聚集体,既包括人也包括非人也就是生态自然的存在,行动者间的互动关系、行为,都是自然整体的表象。现代性的主体、客体就是社会与自然的代表。人就是生态文明的客体、其仅有的工具价值也是体现在塑造人类社会时,社会、道德、国家、法律也都是人与生态自然是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三、法律中的“生态自然”

虽然共生法哲学看起来相当激进,或者是颠覆我们的整体认识。但是在法哲学家眼中,生态文明就是一种法律,其代表的就是哲学变革,立法、判例、习惯、权威都是包含在其中的。法律是规范的载体,也是政治的代表体系。但是法律也在展现人与自然的关系。哲学处理自然是要确定其对自然的所有权,之后才是保护它这是不对的。一些法律文本仅是一定的承认自然的内在价值,无法表达出人与自然的进程,所以法律对自然的认识还是不足的。

(一)中国法中的经典现代主义

生态文明建设已是中国法律的重要指导思想,但是这还是远远不够的,我国对人和自然还是截然二分的。宪法虽在保留原环境保护条款的前提下,将生态文明建设位列其中。但二者的转变仅是暗示着我国的法律体系的转变。调整还未到来。我国的环保法律可分为环境保护型、资源利用型等两大类法律。前者以各种环境保护法和污染防治法为主,后者以资源保护法为代表,我国所有的保护法总会涉及资源利用的内容,并非纯粹的保护法。这就说明我国的视“自然”外在于人,仅是与人有关,仅是对人的利益的保护。

(二)欧洲各国对现代主义的有限修正

欧洲国家的环保法可以说是环境治理的领先区域他们在生态法方面成绩斐然。他们对动物、环境、气候等 “自然”的认识也要比我们充分的多。他们是气候变化的主要关注力量,像法国就开宗明义的将环境立法和哲学观念互融互通,人需发展,环境需保护,二者必须兼得。将一些利用破坏生物多样性而发展的行为彻底废弃。他们在构建平衡、健康的环境,并且也在探究 “自然属于谁”的共生法哲学。

四、“共生”理念下法律与科学的合作

“拥有 利用 保护”的利用自然发展自身的理念在当今社会已经是逐步的被人们所唾弃,共生的生态文明理念已经逐渐的被人们所接受。这就意味着人与自然要重新界定,二分法不再适用。司法实践要把法律带回自然。这样我们才可以区分人与自然的共生法,工业文明将自然和政治分开,而现在的共生法哲学则要将人与自然联系粘结在一起,对自然的利用和保护已经是共生进行的。人对自然的剥削时代即将结束。我们必须在“共生”的理念将法律和科学进行有机的结合,就像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那样将共生的理念深入人心才好。

总 结:生态法哲学是一种多元主义,它即是共生论又是合作论。而要想实现生态文明时代的共生法哲学,法律就必须聆听科学的声音,人类必须认识自然的哲学。自然不是因人类生存而存在的,而人仅是自然的客体,理解共生法哲学也是我们法官必须意识到的认识,我们不能让法律限制我们哲学认识的发展,我们要动态的看自然的内在特性,借助法律实现保护自然的结果。生态文明就是人与自然之摒弃隔阂,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存。

猜你喜欢
共生哲学文明
请文明演绎
人与熊猫 和谐共生
共生
漫说文明
菱的哲学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对不文明说“不”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