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络化浊法治疗糖尿病足临床效果评价

2019-07-12 07:13王超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11期
关键词:三酰糖尿病足通络

王超

(营山县西桥镇卫生院,四川营山 637792)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日常饮食多以油腻、高脂肪以及高糖量摄入为主[1]。因此,临床患糖尿病人群越来越多。据相关资料显示,中国糖尿病患者位居世界第一[2],如糖尿病患者初期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后期极有可能引起糖尿病足、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以及糖尿病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3],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糖尿病足为临床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患者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临床调查显示,糖尿病足临床主要症状为间歇性跛行、肢体感觉减退、肌肉萎缩、足部疼痛以及皮肤干燥等,其病因主要为溃疡、感染、以及负重关节破坏性病变。目前,临床上对于糖尿病足患者的治疗方法主要为中药治疗与西药治疗方法。调查显示,对糖尿病足患者采取西药治疗方法治疗效果不明显且患者血液流学变学指标与血清值控制不佳,从而降低临床满意度评价。有学者指出,对糖尿病足患者在糖尿病基础治疗上采取中医通络化浊法,其治疗效果明显,且能有效控制住患者血液流学变学指标以及血清值,从而有效提高患者临床满意度评价。为进一步探讨中医通络化浊法对糖尿病足患者的治疗效果,该次研究,对该院2016年3月—2018年10月收治的150例糖尿病足患者在糖尿病基础治疗上分别采取西药治疗与中医通络化浊法治疗,对比两组间治疗效果,现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该院内分泌科收治的150例糖尿病足患者为该次研究对象。将糖尿病足患者采用随机分配法,平均分成对照组75例与实验组75例,对照组男33例,女42例,年龄在20~66岁之间,平均年龄(43±1.5)岁,平均病程为(4.3±0.5)年;实验组男 34 例,女41例,年龄在21~6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1.5)岁,平均病程为(4.2±0.6)年;以上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糖尿病基础治疗方法与局部治疗方法,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将 5~10 μg 前列地尔(国药准字:H10980024)溶于10 mL生理盐水,给予患者静脉滴注,1~2 mL/次,1次/d。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取中医通络化浊法治疗,中医通络化浊法方剂:甘草10 g,沙苑子25 g,黄芪40 g,川牛膝、当归、泽泻、枸杞子、川芎、茯苓、地龙各 15 g,鸡血藤 20g,用水煎服,早晚各一次,2 次/d,400mL/次。

1.3 观察指标

(1)治疗有效率评判标准:以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病变下降2级且创口愈合程度>90%以上为显效;以治疗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病变下降1级且创口愈合程度>80%以上为有效;以治疗后,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变或加重,创口面变大为无效。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治疗后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以及血清总胆固醇数值变化。

1.4 统计方法

经SPSS 14.0统计学软件实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应用[n(%)] 描述,计量资料应用(±s)描述,组间经t检验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照组与实验组治疗有效率如下

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90.67%,明显低于实验组治疗有效率9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间治疗有效率对比[n(%)]

2.2 对照组与实验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如下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液流变学检查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间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对比(±s)

表2 两组间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对比(±s)

组别 时间 红细胞压积 血浆黏度(mPa·s)全血黏度(mPa·s)对照组(n=75)实验组(n=75)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0.45±0.02 0.41±0.01 0.45±0.01 0.36±0.02 1.45±0.12 1.40±0.13 1.46±0.11 1.28±0.12 14.29±0.11 12.34±0.21 14.28±0.21 9.22±0.22

2.3 对照组与实验组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以及血清总胆固醇数值

实验组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以及血清总胆固醇数值,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 3。

表3 两组间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以及血清总胆固醇数值对比[(±s),mmol/L]

表3 两组间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以及血清总胆固醇数值对比[(±s),mmol/L]

组别 高密度脂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 三酰甘油 血清总胆固醇对照组(n=75)实验组(n=75)t值P值0.93±0.01 1.21±0.02 108.4435 2.23±0.21 1.02±0.16 39.6917 2.45±0.13 1.13±0.11 67.1283 6.87±1.13 5.42±1.02 8.2491<0.05<0.05<0.05<0.05

3 讨论

糖尿病足患者的发病原因主要为外周血管疾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过高的机械压力,从而引起足部软组织及骨关节系统形成破坏、畸形,导致一系列足部问题发生,由轻度神经症状到严重的溃疡、感染以及血管疾病、Charcot关节病和神经病变性骨折,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健康。临床调查显示,糖尿病足患者发病原因与血管病变有密切关系,经检查发现,糖尿病足患者有明显的血栓形成趋势与下肢动脉硬化,已知的高脂血症就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独立因素,同时,血小板的异常黏附和聚集可以刺激平滑肌细胞迁移、增生,使血管内皮功能异常,促使毛细血管闭塞,导致局部血栓形成以及下肢动脉硬化。该次研究,对该院150例糖尿病足患者分别采取西药治疗与中医通络化浊法治疗,结果发现,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90.67%,明显低于实验组治疗有效率98.67%;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液流变学检查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红细胞压积(0.36±0.02),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红细胞压积(0.41±0.01);实验组患者血浆黏度(1.28±0.12)mPa·s,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血浆黏度(1.40±0.13)mPa·s;实验组患者全血黏度(9.22±0.22)mPa·s,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全血黏度(12.34±0.21)mPa·s;实验组高密度脂蛋白(1.21±0.02),明显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 (0.93±0.01);实验组低密度脂蛋白 (1.02±0.16),明显优于对照组低密度脂蛋白(2.23±0.21)、(2.23±0.21);实验组三酰甘油(1.13±0.11),明显低于对照组三酰甘油 (2.45±0.13);实验组血清总胆固醇(5.42±1.02),明显优于对照组血清总胆固醇 (6.87±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因此,对糖尿病足患者通过中医通络化浊法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液粘稠度,并提高治疗有效率,应被积极推广。

综上所述,该次研究,通过对糖尿病足患者在糖尿病基础治疗上采取中医通络化浊法治疗效果显著。中医上,将糖尿病称为“消渴症”,糖尿病足为糖尿病严重慢性并发症之一。中医辨证糖尿病患者主要为阳证与阴症两种情况,而中医通络化浊法方剂功效主要在于益气养阴、渗湿化浊、托毒生肌以及活血通络,从而有效地调整了患者的体质,从根本解决患者问题,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应被临床广泛应用并积极推广。

猜你喜欢
三酰糖尿病足通络
2020年糖尿病足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
欧盟评估一种三酰甘油脂肪酶的安全性
两步法催化鱼油制备MLM型结构三酰甘油酯
糖尿病足,从足护理
追踪指纹的“证词”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of Huoxue Tongluo Recipe (活血通络方) External Wash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高三酰甘油血症和胰腺疾病的相关性
治疗腰痹通络止痛是关键
中医综合治疗糖尿病足疗效观察
中西医对血管病变致糖尿病足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