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泡足联合穴位按摩对糖尿病足康复的疗效观察

2019-07-12 07:08马丽娟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11期
关键词:踝肱糖尿病足穴位

马丽娟

(山东省莒县中医医院,山东日照 276500)

为能够深入地研究针对糖尿病足病症,中药泡足穴位按摩联合治疗路径的康复疗效情况,该次临床观察实验研究取2017年9月—2018年10月该院所收治100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此次临床观察试验研究的主要对象,针对部分患者采取中药泡足穴位按摩联合治疗,以下为此次临床观察试验研究的具体结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该院所收治100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此次临床观察试验研究的主要对象:研究组男女患者比例为29/21,年龄的区间范围57~71岁,平均的年龄(61.55±2.33)岁;常规组男女患者比例为27/23,年龄的区间范围 58~73岁,平均的年龄(62.33±2.66)岁;所有患者、家属们均知晓应允该次临床观察试验,知情同意的说明书签署完毕。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常规组,采取传统治疗,即为口服降糖类药物、注射胰岛素及血糖控制,改善患者微循环,抗生素的控制感染等传统治疗;研究组,则在传统治疗基础上采取中药泡足穴位按摩联合治疗,以下为具体治疗措施:(1)中药足浴治疗。坚持温阳祛湿通络法,中药材包含着:桂枝、苍术、茯苓皮各15 g、生黄芪、滑石粉、煅炉甘石各30 g、赤芍、连翘、红花、丹参各25 g;寒凝者,可添加20 g独活、15 g附子;痛甚者,可添加没药、乳香各15 g、苦参、紫花地丁各20 g。中药放入煎药的容器中,添加水浸泡约30 min,水务必浸过中药面3~4 cm;武火煮开,药液完全沸腾之后,取文火煎约20 min后留取药汁,添加1 500 mL水,煎沸腾至30 min后留取药汁。两次煎药混合共取汁为2 000 mL,温度需维持在38℃~40℃以内进行泡足,睡眠需正好达患者足三里穴位。足浴20~30 min/次、2次/d。以10 d即为1个疗程,停药3 d后再进行下一个疗程,持续治疗3个疗程即可;(2)穴位按摩治疗。取三阴交、阳陵泉、足三里穴位按摩,向患者做出相应穴位讲解,消除或缓解紧张情绪,便于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指导患者放置舒适体位,穴位按摩期间动作不宜过深或者过猛,按摩手法要稳、轻、准。1次/d,10 d即为1个疗程,持续治疗3个疗程即可。

1.3 观察指标

(1)比较分析治疗前后两组各项指标变化情况。

(2)比较分析治疗前后两组踝肱临床指数评分。

(3)比较分析两组康复疗效情况。

1.4 纳入及排除标准

基本纳入标准:(1)此次纳入临床观察试验研究所有患者病例资料均已经伦理会所批准;(2)两组患者均已经过临床症状表现、疾病史、血常规、X线及超声检查、实验室各项检查等,均确诊为糖尿病足疾病;(3)两组患者药敏符合WHO糖尿病足疾病诊断及用药标准;(4)两组患者均在临床治疗前期2个月之内并未抗生素等用药治疗史;基本排除标准:(1)排除患有重症心肝各项器官疾病的患者;(2)排除精神性障碍症状患者;(3)排除对该次临床治疗药物有过敏史的患者。

1.5 疗效评定标准

无效: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与体征改善情况并不明显,足部周边皮肤颜色并无好转迹象,且有逐渐恶化的发展趋势;显效:患者临床症状表现及体征有明显改善表现,足部周边皮肤颜色改善情况较为明显,基本趋于正常状态,创面已处于逐渐愈合状态;有效:患者临床症状表现及体征均已处于正常状态,足部皮肤的颜色已恢复正常,创面已完全愈合。显效+有效=总有效率(%)[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各项指标变化情况(±s)

表1 治疗前后两组各项指标变化情况(±s)

注:相比常规组,#P>0.05;相比常规组,*P<0.05。

组别管腔直径(cm)治疗前 治疗后ABI治疗前 治疗后血流量(mL/min)治疗前 治疗后常规组(n=50)研究组(n=50)t值P值0.20±0.05(0.29±0.06)#0.25±0.06(0.44±0.08)*0.66±0.14 0.66±0.13#0.72±0.13 0.79±0.16*39.03±8.29 38.60±9.14#42.17±9.02 47.38±9.91*2.711>0.05 4.267<0.05 1.786>0.05 3.732<0.05 2.209>0.05 4.827<0.05

1.6 统计方法

该实验借助于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对数据中的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计算用百分率表示,计量资料使用 t值检验计算,用(±s)表示,如果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研究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各项指标变化情况

经过比较分析可以治疗前后两组各项指标变化情况后可了解到,与常规组相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期各项指标变化情况优势较为突出,组间比较数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如表 1。

2.2 治疗前后两组踝肱临床指数评分

经过比较分析治疗前后两组踝肱临床指数评分后可得出以下数据:常规组患者治疗前期踝肱临床指数评分为(0.73±0.27)分、治疗后期踝肱临床指数评分为(0.82±0.24)分;研究组患者治疗前期踝肱临床指数评分为(0.76±0.22)分、治疗后期踝肱临床指数评分为(1.11±0.20)。经过比较分析后可了解到,与常规组相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踝肱临床指数评分优势较为突出,组间比较数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康复疗效情况

经过比较分析两组康复疗效后可得出以下数据:常规组康复疗效评分结果为:8例 (16.00)无效,10例(20.00)显效,32 例(64.00)有效,总有效率仅为 84%(42/50);研究组康复疗效评分结果为:1例 (2.00)无效,12 例(24.00)显效,37 例(74.00)有效,总有效率达98%(49/50)。经过比较分析后可了解到,与常规组相比,研究组患者康复疗效评分优势较为突出,组间比较数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7,P<0.05)。

3 讨论

在临床医学当中,把糖尿病足疾病纳入至“血痹”的范畴,通常认为该疾病发病机理与瘀血阻络有着密切联系[2]。在临床治疗上比较侧重于对患者下肢局部的供血改善治疗中。中药足浴,让患者通过浸泡足部,对糖尿病足的表面溃疡与感染部位起到清洁作用,加温中药足液可刺激患者足部穴位,使毛细血管逐渐扩充,对药液吸收可起到加速作用,改善患者下肢部位血液的循环,对足部血液的供应状况可起到改善作用[3-4];那么,联合使用穴位按摩治疗方法后,便可更加有效地刺激患者患足,包含患者足部的神经,解除血管的痉挛、消肿止痛、解毒泻火、活血通络,且对微循环可起到改善作用[5-6]。通过此次临床观察试验研究可了解到,与传统治疗研相比,研究采取中药泡足穴位按摩联合治疗一组病患,其在治疗后期各项指标变化、踝肱临床指数、康复疗效所有评分优势均较为突出。由此便更能够证明对于糖尿病足病患来说,中药泡足与穴位按摩联合治疗具有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运用。

猜你喜欢
踝肱糖尿病足穴位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2020年糖尿病足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
糖尿病足,从足护理
夏季穴位养心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踝肱指数与冠心病发病率研究
踝肱血压测量专用扇形双袖带的研制
中医综合治疗糖尿病足疗效观察
活血化瘀中药足浴对糖尿病踝肱指数的影响研究
2型糖尿病足高危患者的踝肱指数与糖尿病足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