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任庄扇鼓傩戏传承人培育路径与更新策略研究

2019-07-13 08:46
戏友 2019年4期
关键词:傩戏年谱戏曲

苏 翔

傩,包括傩舞、傩祭、傩仪、傩戏等,是一种综合多种因素的文化现象,可以是一种信仰、一种祭祀礼仪,也可以是一种民俗文化活动。傩戏以其复杂的文化基因、神秘的宗教内容、悠久的历史渊源、自成体系的表现形式一直备受关注。中国傩戏文化在新时代的浪潮中正逐渐消逝,任庄扇鼓傩戏作为傩戏的一种,也面临着同样的命运。本文以山西省曲沃县任庄村扇鼓傩戏为研究对象,以当今的新时代为背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任庄扇鼓傩戏传承人的培育路径与更新策略。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以期能够促进人们对任庄扇鼓傩戏的认识与了解,培育更多优秀的傩戏传承人,加强对我国文化遗产的保护。

一、任庄扇鼓傩戏概况

任庄扇鼓傩戏是每年正月十五在山西省曲沃县任庄村举行的傩戏表演,是一种祭祀活动,遵行傩礼、祈福避灾,表演过程分为议定、摆坛和表演三大阶段。任庄扇鼓傩戏是凝聚民俗、宗教、文化等多种因素的混合体,是古代中国傩祭仪式和祭神献艺活动相结合的产物,融合了佛教、道教的一些特征,逐步演变为祭祀礼仪与民间庆典活动。自宋代传至曲沃,经过历朝历代的不断发展演变,已经成为一种民俗表演和娱乐形式。

任庄扇鼓傩戏的表演,取《后汉书·礼仪志》中的十二神驱鬼之文,举行的傩礼仪式是以十二人组成“十二神家”。傩出现在东汉以前,但是根据有关文献古籍考证,任庄扇鼓傩戏形成于北宋时期。据《曲沃县志》记载,北宋许孝利在宫中掌管礼仪祭祀活动,是山西曲沃任庄人,他利用在宫中的权力,在其出宫后把一些才艺精湛的艺人请回家乡来表演和传授宫中的“傩礼”,之后便一直由许姓人氏来表演扇鼓傩戏。傩戏祭祀各种神灵,只要能够给人们带来幸福、健康,都可以祭拜。

“十二神家”“马马子”等都是任庄扇鼓傩戏的表演形式。“十二神家”的表演最具特色,表演者身穿翻毛的羊皮袄、里面穿黑色的长袍、裤子以红色为主,类似于《周礼》所记载的方相氏“蒙熊皮”与“玄衣朱裳”的形象;在数量上与汉代驱疫的“十二神兽”和唐代“执事十二人”相合,充分展现出从“十二神兽”“十二神人”至“十二神家”的发展轨迹。此外,“马马子”在任庄扇鼓傩戏中代表一种神化人物——后土娘娘,主要是为民众驱疫辟邪的,是男巫的一种,其存在能够证明任庄扇鼓傩戏源自中原。任庄扇鼓傩戏表演的重要场所是“八卦坛”,大约在元明时期被运用到傩戏活动中。

二、任庄扇鼓傩戏的价值

山西省曲沃县位于我国中原腹地,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在古代,这里盛行傩祭活动,任庄扇鼓傩祭就是古老中国傩祭的历史遗存。古傩祭随着社会的发展、时间的延续,已逐渐趋于消失,而任庄扇鼓能够在时代的潮流中独存下来,在文化史上堪称奇迹。它有着极其珍贵的历史研究价值。

任庄扇鼓傩戏的众多剧目中有一出《坐后土》,主要是用戏剧这一形式来说明四季、五方的由来,与节令有关,反映出古代先民对农时与农业的高度关注。该剧目在国际学术论坛上演出后,引起众多国外专家的共鸣。日本的倻访春雄教授曾提到,在日本的四国、九州地区存在着一种与《坐后土》表演程式几乎相同的民间神乐舞。由此看来,这种活动源自唐代以前,因为在日本的类似表演活动中,也蕴含五方的观念,是日本大化革新时期从中国传过去的,因此神乐舞大量东传也当是在中国唐代。类似的任庄扇鼓傩戏也极可能是在唐代传到日本的。这一史料,对于我国文化历史的考察具有十分有利的价值。

任庄扇鼓傩戏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传播着中华民族传统的祭祀礼仪与民间习俗,能够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丰富民间娱乐生活。当今的山西曲沃任庄村紧靠山西曲村晋文化国家博物馆旅游景区,打造任庄扇鼓傩戏文化品牌,无疑有利于傩戏文化遗存的保护,同时能够增加周边群众的经济收入。

三、任庄扇鼓傩戏的传承人

根据实地调查,任庄扇鼓傩戏传承人在申请非遗之前大约有十代一直由许姓人氏进行演出。在以往年代里,主要以传男不传女的方式进行家族式传承,传承人均为许氏家族的族长或者技艺精湛之人,也就是傩祭活动中的“十二神家”之首。他们分别是:

第一代传承人,许大作,生于1820年;第二代传承人,许允,生于1841年;第三代传承人,许丕烈,生于1863年;第四代传承人,许树德,生于1878年;第五代传承人,许文炳,生于1898年,宣统元年许文炳手抄了12本《扇鼓神谱》,由当地的“十二神家”保管;第六代传承人,许春元,生于1909年;第七代传承人,许继,生于1919年,他是第一个允许外姓人加入任庄扇鼓傩戏表演的人;第八代传承人,许瑶,生于1930年,他曾为扇鼓傩戏表演器具的修复与表演服装的添置做出了巨大贡献,在1945年恢复了多年不演的扇鼓傩戏;第九代传承人,许有义,生于1945年,曾带领族人到山西临汾表演扇鼓傩戏,在当时引起了轰动,促进了扇鼓傩戏的地域传播;第十代传承人,许世拓,生于1953年,他一直保存着手抄的《扇鼓神谱》。在1987年,他将《扇鼓神谱》捐给了曲沃县文化馆,为傩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资料。

在非遗申请成功之后,傩戏的演出开始加入外姓人员,自此有三代人继续进行扇鼓傩戏的表演。据调査,在对第三代传承人柳银石先生的访谈中了解到,随着越来越多的老艺人去世,加上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年轻人更愿意走出村庄、走进城市务工,进行扇鼓傩戏演出的人员越来越少,因此任庄扇鼓傩戏的传承出现了断层现象,只有老年人了解扇鼓傩戏,年轻一代对此了解甚少,任庄扇鼓傩戏的传承面临严重危机。

四、新时代任庄扇鼓傩戏传承人的培育路径

(一)完善任庄扇鼓傩戏传承制度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任庄扇鼓傩戏的传承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与支持。政府在推进任庄扇鼓傩戏传承的过程中应逐步改进传承人认定制度、传承人保护制度,完善人才培育与激励机制。通过完善传承人认定制度,规范行业“入门”与“退出”机制,依据戏曲濒危程度、戏曲特点以及传承人年龄、人数等对传承人进行合理的分配,充分利用人才资源。完善传承人扶持制度,从资金经费、福利待遇、基础设施、宣传平台等重要方面,给予扇鼓傩戏传承人以政策支持,激励更多人才从事任庄扇鼓傩戏传承事业,改善传承人断层现象。

(二)建立任庄扇鼓傩戏传承人的培养模式

当地有关部门应当牵头,在各相关部门之间建立联动模式,共同建立起任庄扇鼓傩戏传承人的培养模式。将傩戏传承人授艺与学校教育结合起来、地方艺术剧团训练与艺术学校教育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当地艺术院校的作用,发动师资力量,选拔表现优异的学生到艺术剧团进行专业的再训练,为任庄扇鼓傩戏的传承储备人才。此外,对于具备学习资源与学习能力的初学者,应重点给予其支持,鼓励地方院校对其进行系统化定向培养,使其成为兼具傩戏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专业化人才,成为任庄扇鼓傩戏传承的中坚力量。

(三)建设任庄扇鼓傩戏公共文化交流平台

新时代加强对任庄扇鼓傩戏传承人的培养,就要建成公共文化交流平台,这是顺应新媒体时代的新方式。建立任庄扇鼓傩戏公共文化交流平台,可以加强年轻一代对任庄扇鼓傩戏的了解,扩大任庄扇鼓傩戏的影响力,改善年轻人无意从事傩戏传承的局面。首先,交流平台应与当地学校教育相结合,增加关于任庄扇鼓傩戏的课程内容,鼓励传承人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进行宣传;其次,将文化平台与社会交流平台相结合,充分利用社会媒体,组织下社区、下基层开展扇鼓傩戏巡演等社会活动。激励其参与到保护与传承扇鼓傩戏文化遗产的队伍中。

五、新时代任庄扇鼓傩戏传承人的更新策略

(一)运用口述史方法

在民间文化传承方面,口述史的方法在西方国家发展运用得较为成熟,这为口述史方式在我国国内的推广与运用提供了许多指导与借鉴。口述史能够弥补传统传承人保护中文献数据匮乏、记录手段单一、忽视下层民众的不足,为传承人的培育与更新提供客观、准确的资料。目前我国戏曲界比较通用的研究方法是采用人物传记与口述历史相结合的方法记录戏曲传承人的演艺生活。由于口传心授是戏曲传承的基本特征,口述史的方法与之最契合,因此口述史方法在记录戏曲传承人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如何成功运用口述史方法,准确、全面、深入地记录任庄扇鼓傩戏传承人的演艺历程、表演技术、授艺心得,是当下值得研究的话题。选择合适的提问方式,设置好采访的问题,熟悉访谈对象,克服记录失真现象,保证口述内容真实,是运用口述史方法所要做的具体工作。

(二)编撰传承人年谱

编撰年谱是保护戏曲传承人的一种有效方法,艺人所编撰的年谱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在对傩戏传承人的培育过程中,传承人通过编撰年谱能够弥补口述过程中出现的偏差,也能弥补由于访谈者设置问题不全面造成的遗漏信息现象,实现客观、全面、准确地记录傩戏传承人的演艺生涯。戏曲传承人编撰年谱在实践中要强调具体的内容与方法,保证年谱的真实性与学术价值。笔者认为,戏曲传承人的年谱应主要包括传承人的学艺、演艺、授艺的全部过程,同时也应记载传承人在此成长过程中的内心感受与情感体验。编撰传承人年谱可以由艺人亲自编撰,也可以委托其他人撰写。采用文字记载与文献数据相佐证的方法,尽量详写,材料不足之处可以简略叙述。

(三)创建传承人数字档案

为了增强戏曲文献资料的共享功能,拓展其传播范围,随着网络信息的普及,建立数字化档案对于戏曲传承人的保护无疑是一种必然途径,笔者认为傩戏传承人数字化档案应包括的内容:一是记载对传承人的访谈过程,通过录音、录像等记录方式,全面记录访谈内容。二是记载表演的具体剧目,对传承人以往所有表演的剧目进行记录,翻录其录过的录音和影像,对其今后要表演的作品进行跟踪记录。是数字化处理相关演出实物,对与传承人相关的戏曲文物与文献进行数字化处理。四是记录传承人艺术生活的场景,运用数字化手段记录传承人的演艺生活场景,为将来对传承人的研究提供充足的背景资料。建立数字化档案的方式要与口述史、传承人年谱等方式相结合,才能最大限度的保护任庄扇鼓傩戏传承人的活动资料,最有效地保护戏曲遗产。

猜你喜欢
傩戏年谱戏曲
郑肇经先生年谱(续2)
郑肇经先生年谱(续1)
戏曲从哪里来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非遗瑰宝·傩戏 王雪宁 绝版木刻 60cm x 90cm 2021年
软陶傩戏面具
读《郭沫若年谱长编》的几点思考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江西傩戏符号构建研究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德江傩戏文化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