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城市园林绿地养护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019-07-13 03:08李映杰
探索科学(学术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兰州市绿地管护

李映杰

兰州市生态林业试验总场 甘肃 兰州 730000

城市园林绿地是城市唯一具有生命力的基础设施,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主要载体。提高园林绿地的使用效率,保护好现有绿化成果,充分挖掘绿地资源的生态效率,减少资源的消耗和浪费,使其发挥最大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是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地的需要,也是每个园林工作者所面临的重要工作。

植物是城市绿地的基础,它的生长和发育需要长期的养护管护。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养护管理措施,将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用到最需要的地方,才能发挥它们最大的效能,才能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节约型园林。

1 兰州市城市园林绿地养护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对绿化管护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重施工轻管护 园林绿地设计施工的意图是通过长期的养护管理得以实现和维持。如果养护不到位,园林绿地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也就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而且浪费了绿地资源,消耗了植物材料,浪费了财力。

近年来,兰州市园林绿地面积迅速增加。截至2016年底兰州市的城市园林绿地总面积已达到7734.57公顷,公共绿地面积达到2655.88公顷,绿化覆盖率37.09%,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1.07m2。在绿化建设取得巨大发展的同时,园林绿地的养护管理工作却相对滞后,在资金和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尤为严重。在工程项目建设竣工后,“建养”交接不及时,绿地管护中缺乏必要的监督机制和养护资金严重缺乏现状,致使部分已建成的绿地内杂草丛生,植物生长不良甚至死亡,特别是城市次区域绿地中,如原来建设的北滨河路农沙段、南河道两岸绿地和现在建设的北环路等绿地中这些问题都较为严重。

1.2 设计建园时未能充分考虑养护管理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随着城市园林绿地建设规模和数量的持续增长,其养护的费用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在最初建设时,盲目跟风,在“草坪热”及大面积种植小灌木模纹花坛的浪潮中,原来兰州的东方红广场、南关什字、体育公园、百合公园等地也相继建成了大面积草坪,北滨河路(中山桥至七里河黄河大桥)绿地、部分分车带大面积种植以金叶女贞、小叶黄杨、丰花月季、红叶小檗为主的色块和草坪,在带来视眼开阔的景观效果的同时,形成了“头顶光秃秃,脚下烫乎乎,烈日上面照,路边没绿荫”的尴尬场景。这种片面追求视觉观赏效果,而忽视绿地生态效益的单一种植模式,不仅减少了单位绿地的生物量,降低了绿地的综合效益,而且也增加了绿地养护的成本。据测算每平方米草坪、小灌木色块的年用水量为0.7t,乔灌木为0.35t,按目前每吨自来水1.75元计,仅水费这项管护成本乔灌木比草坪每平方米节约0.6元。

1.3 管理技术落后,管护人员技术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现在采用的养护措施简单落后,主要凭老经验开展浇水、除草等工作,技术含量低,缺乏针对性。尤其是日常对水肥的管理缺乏相应的技术标准,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低,没有最大化地发挥养护材料的功效。

1.4 养护资金不足 随着城市园林绿化事业的飞速发展,城区绿化面积迅速增加,政府在改善城市环境发展园林绿化事业上投入大量资金,但随之而来的是养护资金的不足,严重制约了绿化养护工作,造成绿化养护装备落后,管护技术措施不到位,绿化景观效果差。在建设的同时应考虑到未来的管护任务,加大养护投资。

2 降低管护成本,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地的几点建议

2.1 按照“适地适树”原则选择观赏植物 节约型园林以便于养护作为衡量标准,在建园时因地制宜,大量使用乡土树种和节水耐旱型植物,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利用自然植物群落和野生植被,乔、灌、草合理配置,增加绿地涵养水分、自然生长的能力,既可以营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然景观效果,还可利用植物群落的自生能力节约养护费用,降低养护成本。

2.1.1 植物选择以乡土树种为主,引进适生树为辅 乡土树种资源丰富、易繁殖、成苗快、且售价低、成活率高、适应性强,容易形成观赏效果,如刺柏、侧柏、雪松、国槐、刺槐、垂柳、杨树、臭椿、白蜡、榆叶梅、珍珠梅、连翘、丁香、黄刺梅等,而七叶树、五角枫、银杏、水杉等外来植物适应性相对差,尤其在本地没苗源,从陕西、江苏等地直接引进大规格苗木栽植在城市绿地中的适应性更差,死亡现象比较严重,应该适量栽植经驯化的外地苗木。

2.1.2 选择抗性强、养护管理简单的植物 兰州市地处黄土高原,属典型的大陆性干旱气候,雨量少且降水集中,年均降水量仅为324.85mm,年均蒸发量达1486mm,为降雨量的4倍,年平均气温9.3℃,绝对最高温度达到39.9℃,绝对低温-23.1℃,且污染严重、风沙大,要选择耐寒、耐旱、抗污染能力强的品种如国槐、珍珠梅等,尽量减少需水较多的小叶黄杨、金叶女贞等品种,加大节水型地被植物的应用力度如德国景天、松塔景天、金叶莸、科罗拉多蓍草等品种。

2.1.3 植物配置要乔、灌、草相结合,植物群落尽量避免单一的配置形式 兰州市绿化要尽量避免以前大面积种植草坪和以小灌木为主的模纹花坛的种植形式,应多采用乔、灌、草和地被植物相结合的复式结构,有效提高绿地的生态效益。2007年黄河风情线的绿地内补种乔木、灌木2.7万株,2009年在北滨河路农沙段、南河道、市区部分绿地内大量补种刺柏、云杉,国槐、无刺槐、刺槐、丁香、黄刺玫等乡土树种31万株,有效的弥补了以前设计的不足,提升了绿地的生态效益,降低了绿化成本和管护成本。

2.1.4 植物配置要符合生态学、生物学习性 为了增加植物品种,丰富生物多样性,可引进具有观赏价值的植物适量栽植。但在引进时既要考虑原产地的自然条件是否和本地相似,也要考虑不同植物对立地环境的适应能力,不能盲目引进,凡是大规模引进的植物都应经过科学的引种训化,才能大面积推广。如银杏、水杉、樱花、玉兰等,在黄河沿岸风大寒冷的区域不宜栽植。在大面积疏林草地中像白皮松这样对水分要求较少的树种,就不宜栽植在草地中,以免为了满足草坪对水分的需求而使白皮松生长不良。

2.2 加强园林绿地的日常养护管理工作

2.2.1 严格城市园林绿化用土的质量标准 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是植物生命活动所需水分和养份的供应库与贮藏库,植物生长的好坏与土壤密切相关。因此通过各种措施改良土壤的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不仅为植物的生长创造良好条件,而且有利于保护水土、减少污染、节约资源。土壤管理的主要措施:绿地内植物多数是多年生植物,要不断消耗地力,不可能通过一次改良就满足几十年甚至数百年,要在管护过程中根据土壤质地和苗木的生长情况经常进行。通过添加粗泥炭、半分解状态的堆肥和腐熟的厩肥增加土壤肥力,一般每100m2的施肥量不应多于2.5m3。壤质土壤有利于多数植物生长。因此在挖穴和深挖过程中,结合施肥对过黏的土壤掺入适量的粗沙,反之如果土壤沙性过强,则掺入适量的黏土或淤泥。近年来有人工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土壤结构改良剂”的报道,但其价格贵,没能大面积推广。

松土可以疏松表土,减少土壤水份的蒸发,有效改善土壤的通气性,通常在每次浇透水后进行。不及时松土在下次浇水时易形成地表径流,土壤板结,不利于植物生长。除草的目的是排除杂草对水、肥、气、热的竞争,与绿地苗木争夺水肥,阻碍树木生长,因此绿地类杂草应随时清除。

2.2.2 做好园林绿地植物的施肥工作 绿地施肥是为了提高土壤肥力,增加树木营养。施肥的目的不同,所采用的方法不同,肥料也不同。为植物提供营养的要尽可能集中靠近树木根系,磷、钾和其它营养元素适当配合。为改良土壤结构的可以不施用含三要素的物质,如用硫磺改良碱性土。

确定施肥措施时要考虑栽植地的气候条件,生长期的长短,生长期中某一时期温度的高低,降水量的多少及分配情况以及树木越冬条件,盲目施肥可能造成树木徒长,影响植物安全越冬,浪费肥料,增加养护成本。

不同的植物对营养元素要求不同,同一植物在不同的物候期所需的营养元素也不同,要区别对待。

常用的施肥方法包括根际施肥和根外追肥。根际施肥采用 地表施肥、沟状施肥、穴状施肥、打孔施肥、微孔释放袋施肥。

根外施肥包括叶面施肥和树木注射。叶面施肥简单易行,用量小,发挥作用快,尤其是在不方便施肥的地方,短期见效的时候,可用此方法,而树干注射主要是对古树、新栽植大树和治疗某种短素症时采用。

2.2.3 提高园林绿地观赏植物水分管理的工作水平 在北方城市,浇水已成为园林养护费的主要成本,据测算占到养护费的30%~60%,掌握合理的灌水技术和方法,避免浪费,将有限的资源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和时期,使其发挥最大的功效。要适时适量灌溉,干旱时追肥应结合灌水。追肥后立即浇水;生长后期适时停止灌水;防止树木徒长,降低抗寒性,但干旱寒冷地区要灌冬水。在高温季节,浇水宜在早晨或傍晚进行,有利植物吸收水分,充分利用。

兰州地区冬季严寒多风,早春干旱,为了防寒,提高地温和土壤的贮备水,使根系能吸收到充足的水分,用于防寒和蒸发,在土壤封冻前要灌足冬水。在干旱地区和干旱时期,灌水量大,反之应少。

不同的土壤保水能力不同,保水力好的肥沃土灌水少,而保水能力差的沙土等则相应多些,在灌水时要区别对待。

灌水要与中耕除草、施肥等相结合,使其相互作用增强土壤保墒能力,减少水份蒸发和流失。

对树穴等水份集中的树木宜采用盘灌、穴灌、沟灌的方式,而对大面积灌溉的绿地宜采用喷灌。在绿地内目前应用最多的漫灌应尽量避免使用,这种方式不但浪费水源和劳力,而且破坏土壤结构,导致土壤板结。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宜采用先进的滴灌和鼠道灌溉,尽管这种方式前期投资大,但日后在长期使用过程中节水省力,是建设节约型绿地的发展方向。

2.3 促进绿地养护管理工作多元化发展 目前兰州市城市绿化养护管理主要由各区绿化管理所承担,其费用主要来自各区财政拨款,管理模式传统、政事不分,管养不分,由于财政拨款主要满足人员工资,而相对应用于养护绿地的费用都比较少,不利于绿地养护管理。在绿化管护中,要按照政事、事企、养管分开的原则,积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培育养护市场,实行分开招标,确定养护单位。对养护管理企业实行资质管理,参加绿化养护的企业要具有园林绿化施工和养护资质。通过推广树木和绿地认养,实行前门三包等措施,使广大市民参与到爱绿护绿的行动中,力争使每一位市民都成为绿化义务监督员。

2.4 对从业人员加强培训,提高养护管理技术 建立一支高素质、懂业务的养护队伍是提高养护水平的有力保证。当前,兰州市绿化养护的各项具体工作由普通工人和农民工完成,他们从事的管护主要是粗放简单田间管理,缺乏相应的业务知识和基本技能。对他们进行培训,使他们掌握必须的质量标准、操作规程、技术要求和作业要求,科学合理的应用各项技术措施,在充分节约原材料的条件下达到质量要求。兰州市园林局每年举办的“金剪子”园林植物修剪大赛,不但提高了绿地的观赏效果,而且有力的提高了管护工的修剪水平。

2.5 建立健全检查监督机制 城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和县区政府要加强对园林绿地的检查监督,定期检查各类绿地的管护现状,开展绿地养护的评比活动,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兰州市每年开展的“黄河杯”绿地养护管理评比活动不仅是对本年度园林养护的一次大检查,而且可以通过活动各单位找到管护差距,更加促进了养护事业的发展。

加强园林绿地中土壤、施肥和灌水的管理,提高其使用效率,做到财尽其用,物尽其能,避免浪费。从而发挥出园林绿地最大的生态、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在今后的绿地管理中,针对不同的绿地类型、不同的植物群落、不同的植物品种对土、肥、水的需求开展研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方案,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园林绿地提供科学依据。

猜你喜欢
兰州市绿地管护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浅谈林地绿地养护精细化管理
寒冷天气 咋管护羔羊
兰州市城关区西北新村小学优秀书画作品选
阳光少年的飞驰年华——兰州市第四十六中学轮滑社团活动掠影
兰州市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对策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兰州市艺彩少儿美术作品选登
入秋养羊管护 不同于春夏季
浅谈森林资源的培育与管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