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集深度学习引领科学思维

2019-07-15 14:14陶汉斌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科学思维深度学习

陶汉斌

[摘   要]浙江省到目前为止已实施了三届新选考招生考试,这三届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疯狂刷题。通过短平快的各类题型解答练习,形成机械的物理解题套路。学生没有深度学习的体验,缺乏对物理本源问题的认知,不能形成正确的物理观念,思维僵化,在碰到新情景问题时,很难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慌中出乱,乱中更慌,选考物理能不考砸吗?文章以选考物理中的电容器为背景,以最常见的RC电路为认识基础,让学生经历深度学习过程,领悟电磁与电容综合问题中的两种过程——短暂过程与持续过程,从物理的本源出发认识物理规律,建构电磁感应中RC电路的三种物理模型,以真正引领学生的科学思维,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

[关键词]深度学习;RC电路;短暂过程;持续过程;科学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17-0042-04

浙江与上海是最早实施新高考政策的,到目前为止已实施了三届新选考招生考试。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知道高一、高二物理教学都是超速推进的,天天在赶教学进度,这样就会导致学生的物理基础知识不扎实。也就是说学生学习的物理知识是肤浅的,是在“雾”里徘徊,他们根本没有认识物理规律的本源。一般情况下,到高二第一个学期已全部结束高中所有物理课程的教学,然后学生就疯狂刷题,通过短平快的各类题型解答练习,形成机械的物理解题套路和定式思维,到高三第一学期的11月初走进选考的考场。这种短平快的物理学习模式,使学生缺乏深度学习体验,学生的物理思维机械僵化,当碰到新情景问题时,很难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没能回归到物理本源去认识物理规律。本文以常见的电容器充放电“瞬间”过程为背景,结合电磁感应中的动量、能量问题,通过RC电路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在深度学习中提高思维层次,让学生体验物理深度学习过程,真正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

一、高中物理深度学习的意义

深度学习是指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者批判性地学习新思想和新知识,将它们与原有的认知结构相融合,将众多思想相互关联,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去,做出决策并解决问题的学习。走向核心素养的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掌握学科的核心知识,把握学科的本质及思想方法,形成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成为既具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又有合作精神、基础扎实的优秀学习者。

现在有相当一部分选考物理的考生,通过大量刷题寻找解题的机械套路,他们学到了一些超级好用的“定理”、“推论”,这只是浅层学习,结果在物理选考中套用结论,发挥失常。我们应该主动让学生回归最基础的物理知识,回归物理本源,认知物理概念与物理规律。高考命题的依据是教材,命题的关键是基础,命题的主导是能力。近几年来,选考物理试题充分体现了知识的“基础性”这一特点,抓住基础就抓住了高考,这是我们应该坚持的方向,因为最基础的东西往往也是最有价值的东西。学生要考出高分不是把难题解决,而是基础题不失分。高考试题无论考查什么能力都必须以相应的基础知识为载体,这就是高考的基础性。学生学的知识越基础,该知识对新问题的适应性就越广,迁移能力就越强。

二、深度学习RC电路的物理过程

1.RC电路的一般特征

电容器两端的电压具有“电惯性”,不能突然变化。在电容器刚刚开始充、放电的瞬间,电容器的端电压及贮存的电荷Q都将保持着充、放电开始之前的数值。现在研究RC电路中的充放电时间问题。如图1所示,电路中电源和导线等所有器材的等效电阻为R,电源电动势为[E],电容器的电容为C,开始时电容器C上没有电荷,它两端的电压等于零。当单刀双掷开关接通a时,电源E通过R向电容器C充电。在电路接通的瞬间,电容器电压[uc=0],充电电流最大值等于[ER]。随着电容器两极上电荷的积累,[uc]逐渐增大,电阻器R上的电压[uR=E-uc],充电电流[ic=E-ucR]。当[uc=E]时,[i=0],充电过程结束。实验证明,充电过程可用下面公式进行描述,即

[uc=E1-e- tRC] [ic=ER·e- tRC]

从公式中不难看出,充电过程中[uc]和[ic]是按指数函数规律变化的,而充电的快慢取决于电阻和电容的乘积,因此称[RC]为时间常数[τ],即[τ=RC]。如果[R]和[C]的单位取欧姆和法拉,则[τ]的单位为秒。从中可以看出,[τ]越大,充电越慢。当[t=3τ]时,[uc=0.95E],当[t=5τ]时,[uc=0.993E]。一般认为当[t=3τ~5τ]时,电容器上的电荷已被充满。我们可用图2所示的圖线来直观理解电容器充电过程中电流与时间的关系。

如果此时把单刀双掷开关接到b, 则电容器C通过R开始放电,在电路接通b的瞬间,电容器电压[uc=E],放电电流为最大值,等于[ER]。随着电容器两极上电荷的减少,[uc]逐渐减小,当[t=τ]时,[uc=0.368E],当[t=4τ]时,[uc=0.0183E]。当[t=4τ~5τ]时,工程上即认为电容的初始储能已被全部消耗,也就是放电完毕。其放电的过程中电流与时间的关系与如图2相仿。当然,如果当开关再接到a充电时,电容器的初始电压[uc]不为零,那么充放电过程的公式将更加复杂,这里就不讨论了。

2.理解短暂过程与持续过程

在[RC]电路中,充放电的快慢取决于电阻和电容的乘积,因此称[RC]为时间常数[τ]。当[t=5τ]时,电容器充放电基本完成,那么这个[5τ]时间是理解为“瞬间”的短暂过程呢,还是应该理解为一个较长的持续过程呢?

可以设想在12 V电源上充电,理想状态下电池没有内阻,连接的导线也没有电阻,[τ=RC=0],充电时间等于0,瞬间电流无穷大,这当然就应该理解为“瞬间”的短暂充电过程。同理,如果在电容器放电的过程中,电路中的所有电阻都可忽略不计,比如用一根足够强度的金属丝,直接短路接在电容器两端,使它放电,则由于金属丝长度很短,电阻很小,造成短路电流很大,电容器储存的电荷瞬间被释放完毕,这也是“瞬间”的短暂放电过程。

在实际电路中,肯定存在一定的电阻,比如整个电路的等效电阻为1 Ω,电容器的电容为1000 [μ]F,时间常数[τ=RC=1 ms],充放电的时间可认为就是[5τ=5 ms],这个过程就可理解为较长的持续过程。如果将电容器换成1F的超级电容,那么时间常数[τ=RC=1 s],充放电的时间就是[5τ=5 s],这应该是一个相当长的持续过程了[2]。这种短暂过程与持续过程,在经典力学中涉及动量守恒问题时,也常常有这两种过程的分析。

三、深度学习电磁感应中的RC电路

1.电容器放电模型

如图3所示,光滑金属导轨与电动势为[E]的电源相连,质量为[m]、电阻为R的金属棒放在导轨上。当电键与左侧电源接触时,給电容器充电,电容器两极板间获得一个恒定的电压,充电时间很短暂(数量级一般为[10-6] s)。稳定后电容器两端电压:[U=E],电量[Q0=CU=CE]。当电键与右侧导轨接触时,电容器通过金属棒放电,有电流通过金属棒,棒在安培力的作用下向右加速运动。电容器两极板电量减少,电压减少;金属棒速度增加,产生的电动势增加。当棒切割磁感线产生的电动势与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压相等时,棒匀速运动。电容器不再放电,两极板间的电压恒定,此时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压[U=Blvm],电量[Q=CU=CBlvm]。

2.以某一初速度[v0]充电的模型

如图4所示,光滑导轨和电容器C和电阻R相连,一导体棒搁在导轨上。现给导体棒一个初速度[v0],使其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导体棒向右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产生感应电动势。棒相当于电源,电容器被充电,回路中有一充电电流,棒在安培力的作用下做减速运动。电容器极板所带的电量[q]逐渐增加,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压[Uc]逐渐增大。回路中感应电流[I=Blv-UcR],当电路中电流减小到零时,金属棒匀速运动,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压恒定。稳定后,导体棒的感应电动势等于电容器两端电压[U=Blv],电容器的带电量[Q=CU=CBlv]。

3.以某一外力[F]充电的模型

如图5所示,光滑导轨和电容器C和电阻R相连,一导体棒放置在导轨上,给导体棒施加一平行于导轨的恒定外力[F],棒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感应电动势,棒相当于电源给电容器充电,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压逐渐增加,极板上的电荷量增加。

四、深度学习,剖析典型错例

【例题】如图6所示,有一间距为[L]且与水平方向成[θ]角的光滑平等轨道,轨道上端接有电容器和定值电阻,S为单刀双掷开关,空间存在垂直轨道平面向上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将单刀双掷开关接到a点,一根电阻不计、质量为m的导体棒在轨道底端获得初速度[v0=4mgRsinθB2L2]后沿着轨道向上运动,到达最高点时,单刀双掷开关快速接b点,导体棒向下滑动,导体棒下滑到最大高度一半时,速度恰好达到最大值,此时瞬间把开关打到a点,然后滑到底端,已知定值电阻的阻值为R,电容器的电容为[C=mB2L2],重力加速度为[g],轨道足够长,轨道电阻不计,求:

(1)导体棒获得初速度[v0]时,电容器的带电量;

(2)导体棒上滑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

(3)求导体棒从最高点滑到底端的时间。

解析:本题从力与能量两个角度分析电磁感应现象,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欧姆定律和电流的定义式推导出电流与加速度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对于第2小题导体棒切割类型,关键要正确分析受力,把握其运动情况和能量转化关系。

五、聚集深度学习,引领科学思维

在上面案例中通过对充放电“瞬间”过程的理解,让学生理解物理学中的两个基本过程——短暂过程与持续过程。短暂过程是指作用前后相互作用物体的速度发生了变化,而未引起位置的变化(实际上是作用时间极短,位置变化忽略不计)。在RC电路中,如果电阻[R≈0],那充放电的电流很大,这时充放电的过程就是一个瞬间的过程,如上述案例中导体棒上滑的瞬间和开关打到a的瞬间都是一个短暂过程,在这个瞬间,速度发生了突变,而棒的位置不变。持续过程是指作用时间较长,在持续作用过程中,将引起相互作用物体间的相对位置的变化(即产生了相对位移),如上述案例中导体上滑瞬间之后和开关打到a的瞬间之后,导体棒都是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导轨上慢慢上滑和慢慢下滑,这就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通过对RC电路的深度学习,循序渐进地让学生回归对充放电过程的认识,引导学生对电磁感应中RC电路的过程进行分析,提升学生科学思维的深度与广度,让学生真正领悟物理的本源问题。知识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有联系的整体;学习需要学生联想,激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新知识建立某种关联,从而建构新的认知结构。学习不是将知识直接“灌输”“平移”给学生,而是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师精心设计的活动中,进而生发内在的体验,活动与体验两者相伴相生。通过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度加工,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与本质,便能举一反三,由本质的公式演变出相应的变式,实现迁移与应用。知识的学习只有与真实情境联系起来,素养才能得以发展,同时素养一经形成,能够超越情境限制,促使知识和素养都能有效迁移。使学生自觉思考所学知识在知识结构中地位与作用、用途与局限等,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及学习过程主动进行质疑、批判与评价。 核心素养是“双基”“三维目标”的传承和超越,“深度学习”是对以往一切优秀教学实践及理论研究成果的提炼与升华,它并不是新东西,它就是教学应有的本原,深度学习能够引领学生的科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   参   考   文   献   ]

[1]  张万兵.整合:让深度学习走向更远[J].今日教育,2017(6):10-12.

[2]  李和新.动量守恒问题中两种过程的分析:短暂作用过程与持续作用过程 [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1999(3):22-24.

(责任编辑 易志毅)

猜你喜欢
科学思维深度学习
用面向科学思维的教学方法改进计算机图形学课程教学
浅析计算机应用与科学思维能力培养
有体验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