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地区人群空腹、非空腹血肝功能检测的自身随机对照研究*

2019-07-16 07:51张春华王秀丽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9年13期
关键词:检测值差值空腹

刘 雯,张春华,王秀丽,吴 军

(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健康管理科,重庆 400037)

肝功能检测是临床检验中最基本的生化检验项目之一,它的各项指标能较准确地反映肝脏本身的病理生理变化,是判断有无肝脏损害、评估肝病严重程度、判断治疗效果和疾病转归的重要指标[1]。据统计,肝功能检测在临床工作中使用频率达90%以上[2-3]。但长久以来,对于肝功能血液样本检测,一直有抽取清晨空腹血的限定[4],在实际工作中,许多患者对此要求不太了解,常常进食后再到医院就诊,从而无法采血,耽误了时间,给患者带来极大不便,甚至可能因此延误病情。有研究表明,给予受试者碳水化合物、蛋白及脂肪类饮食对肝功能的测定并无影响[5-7],国外学者在赫尔辛基市医院对51例健康受试者和51例患者餐后血检测研究中指出,餐后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的检测无影响[8]。目前,尚无大样本研究证实检测结果的可靠性,且受试者试验餐食均为统一类别,研究结果缺乏说服力。本研究对纳入的441例受试者空腹及餐后肝功能检测进行分析,旨在探讨传统中式早餐对重庆地区人群肝功能检测指标的影响,为日常肝功能标本采集的可行性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6-2017年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纳入的441例重庆地区受试者作为研究对象,男190例(43.1%),女251例(56.9%);年龄20~82岁,平均(47.56±11.72)岁。本研究排除试验前1个月内服用降脂药物、嗜烟及嗜酒受试者。本研究方案获得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受试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仪器与试剂 肝功能指标检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Beckman Coulter AU5 800),试剂均采用上海科华生物试剂盒。

1.3方法 本研究采用自身随机对照研究,所有入组受试者试验前一晚清淡饮食,晚餐后禁食12 h,试验当天清晨采取常规坐位留取肘正中静脉血液样本3 mL,之后按照重庆人群饮食结构及个人偏好进餐。本研究采用符合重庆本地早餐膳食习惯的方案,其中包括牛奶、鸡蛋、面包、包子、馒头、麦片、面条、粥及豆浆,不限制受试者进食类别、总量,称取其质量并记录,参照中国食物成分表(2009年)对受试者进食的食物能量进行计算。进食后随机再次抽取静脉血3 mL置于红头管中,并于8 h内完成血液标本检测。肝功能测量的指标主要包括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ALT、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ALP。总蛋白(TP)、清蛋白(ALB)及球蛋白(GLB)。

2 结 果

2.1空腹及餐后肝功能测定结果 分析441例受试者餐后的肝功能检测指标显示,肝功能酶学指标(ALT、AST、GGT、ALP)、胆红素(TBIL、DBIL)、蛋白(TP、ALB、GLB)餐后检测值较餐前均略微降低。本研究所测定的10项肝功能检测指标空腹与餐后结果经配对样本Wilcoxon符号秩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除ALB/GLB、DBIL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1~4。

图1 441例受试者空腹、餐后肝功能(酶学指标)

图2 441例受试者空腹、餐后肝功能(蛋白)检测结果比较

2.2不同性别受试者空腹、餐后肝功能检测结果比较 441例受试者中男性190例(43.1%),女251例(56.9%),比较两组受试者进食后肝功能变化发现,男性、女性肝功能检测值较餐前均略微降低。计算两组餐前、餐后肝功能指标差值后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男女之间餐前、餐后GGT、ALB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肝功能餐前、餐后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图3 441例受试者空腹、餐后ALB/GLB检测结果比较

2.3有既往史(高血压、糖尿病)与无既往史受试者空腹及餐后肝功能检测结果比较 受试者中有高血压和糖尿病既往史者51例(11.6%),无高血压和糖尿病既往史者390例(88.4%)。比较两组受试者进食后肝功能变化发现,两组受试者餐后肝功能检测值较餐前也均略微降低。计算两组餐前、餐后肝功能指标差值后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两组间肝功能餐前、餐后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4相关及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 探讨肝功能各检测指标进食前后差值与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既往史、间隔时间及营养素指标的相关性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间隔时间与TBIL、DBIL餐前、餐后差值,TP与GLB餐前、餐后差值有相关关系。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发现,间隔时间与TBIL、DBIL变化值有线性回归关系,且呈正相关;餐前、餐后GLB差值与TP也有线性回归关系,且呈正相关。见表2、3。

图4 441例受试者空腹、餐后胆红素检测结果比较

表1 不同性别受试者、有无既往史受试者肝功能变化量检测结果比较[M(P25,P75)]

表2 因变量肝功能餐前、餐后差值与其他变量之间的相关分析

续表2 因变量肝功能餐前、餐后差值与其他变量之间的相关分析

表3 TBIL、DBIL餐前、餐后差值与间隔时间,GLB餐前、餐后差值与TP质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3 讨 论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组织器官,参与机体合成、储备、代谢等多种生理功能。肝功能的检查临床应用十分广泛,是对肝脏有无损伤、评估肝功能储备、判断肝脏炎性反应程度的重要诊断依据。为保证肝功能检测值的准确性,临床血样通常采集清晨、禁食12 h以上的空腹血。蓝永乐等[9]分析1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采血时间对肝功能检测结果影响的研究中发现,空腹和餐后ALT、AST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认为饮食对ALT和AST无明显影响。程书权等[6]将200例住院患者分为肝病组和非肝病组,晚餐后禁食12 h,在次日清早7:00采集静脉血后给予两组标准餐,再在2 h后抽取第2次血液进行ALT、AST、ALP、低密度脂蛋白等的检测,结果提示这些常用的肝功能项目检测不受饮食限制。LEPPNEN等[8]对102例门诊及住院患者进行了常见生化检查餐前、餐后的对比,证实餐后2个时间点的肝功能与餐前无差异。许菊梅[10]分析长期在门诊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采血时间对ALT、AST检测结果影响的研究显示,餐后时间点对肝功能测定无影响。张红旭等[11]将129例自愿受试者分为健康体检组、肝病组和术前检查组,进餐后各单项指标与餐前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认为餐后采血不会对肝功能造成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多个研究结果显示肝功能不受进食影响,但国外试验的标准餐食一般为荷脂高负荷饮食,内容多为面包、黄油、巧克力和香肠等高热量食物,存在种族差异且不符合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尽管程书权等[6]、常克宏等[12]、罗俊生[13]学者对国内受试者按照国人饮食进行肝功能的分组检查,得出肝功能不受进食影响,但均存在样本量不够大且实验设计存在选择偏倚等缺陷。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在亚裔人群中较大样本量进一步探索传统早餐饮食对肝功能是否存在影响。结合重庆市人口早餐习惯,通过分析441例受试者传统中式早餐对肝功能检测结果表明,餐后ALB/GLB、DBIL两项指标餐后与空腹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酶学指标、胆红素及蛋白指标与空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肝功能检测值均在餐后降低。亚组分析中,性别以及有无既往史的肝功能指标与空腹肝功能检测值的比较结果,仅少量指标存在差异,这与王广宇等[5]、张红旭等[11]、王熙品等[14]研究结果一致。

本研究按照逐步回归分析法进行分析,选择餐后肝功能变化值作为研究对象,将性别、年龄、BMI、总热量等项目与其进行了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其中间隔时间进入餐后肝功能变化值中的胆红素(TBIL、DBIL)的回归方程,TP进入与GLB变化值的回归方程,结果显示两者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24、0.084、0.066。提示间隔时间是TBIL和DBIL的影响因素,但餐后的肝功能较餐前变化十分微小且均为指标降低,对临床诊断、治疗均无实际意义。人体进食过后蛋白质经胃肠道消化、水解成氨基酸,此后再经肝脏合成ALB,而血液中的ALB又在体内被分解利用,任一时间点的血清ALB水平反应的是此时其合成与降解的速度及其分布容积,蛋白的合成和分解都处于动态平衡[15],虽然本次研究发现进食的TP是餐后GLB的影响因素,但蛋白在体内的平衡状态取决于人体功能状态,而非进食与否,故进食也不会对蛋白水平的检测显示出显著差异。

4 结 论

本研究证实在重庆地区人群中,中式传统早餐对肝功能检测结果无影响,其检测结果不受就餐、性别等因素限制,餐后肝功能检测值可作为临床检测以及诊断的可靠依据;而在高血压及糖尿病等循环或代谢相关疾病人群中,其肝功能变化虽表现出与健康人群的一致性,但由于样本量较小,尚需大样本试验进一步验证。

猜你喜欢
检测值差值空腹
抗人T细胞兔免疫球蛋白对降钙素原的影响
采血为何要空腹
空腹运动,瘦得更快?
差值法巧求刚体转动惯量
《2018年全国省级兽医系统实验室检测能力比对结果分析》图版
枳壳及其炮制品色差值与化学成分的相关性
空腹喝水
两种试剂D-二聚体检测值与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值的相关性研究
2012年9月全国分省市焦炭产量
2012年9月全国分省市铁矿石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