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七家庭养老“老搭老”

2019-07-17 06:32阿红
金秋 2019年7期
关键词:租客伯伯别墅

文/阿红

主持人/鹿儿 关注邮箱:jinqiuluer@126.com

养老,已是近年来最热门的一个话题,当你老了,子女不在身边,你该如何安度晚年?面对空荡冷清的家,你又怎么去排解寂寞?很多老人尝试过不同的办法:结伴环游世界,去养老院,租睡客等等。但大多是“老搭小”组合,难道养老一定要搭上年轻人吗?杭州老夫妻朱荣林和王桂芳就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们拿出自己家的三层别墅,只招募60-70岁之间的老人“搭伙养老”。在他们看来,经历过生活百态的同龄人,跟他们更“搭”。经过一年多的相处,别墅里的13位老人,过得其乐融融,和“老搭小”相比,“老搭老”也别有精彩。

杭州老夫妻发起“老搭老”

朱荣林和妻子王桂芳今年都已70多岁。退休前,朱荣林是杭州瓶窑中学的英语老师,妻子王桂芳担任化工厂厂长。夫妻俩累了一辈子,辛辛苦苦把一儿一女拉扯大,就想着能度过一个舒适安稳的晚年。两个孩子也都孝顺,考虑到父母不愿住在城里,他们便在老家长寿村为父母盖了一栋三层高的别墅,屋前屋后共计500余平,装修、布置,都按照老人的喜好来。每天早上,站在阳台上看着远处的青山绿水,朱荣林觉得自己的心态都变得年轻了。

老人们受邀出去游玩

可时间久了,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别墅虽大但在郊区,子女们在城里上班,只有周末才能回来看看,平时都是老两口在家,冷冷清清,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周边的老年人没事还喜欢打打牌,可朱荣林和妻子却不愿意往外跑,每天两人一个窝在沙发上无所事事的消磨时间,一个对着电视机打盹。渐渐地,朱荣林的脾气因为这一潭死水似的生活变得焦躁起来,经常和妻子说不上几句就乱发脾气,饭菜上老两口也都是对付着过,有时烧几个菜要几餐才能吃掉,不仅没有营养也不卫生。

看着父母整日恹恹的,身体越来越差,两个孩子很着急,特意开了一次家庭会议,希望能解决父母的养老难题。老大提出干脆把父母接到身边,别墅留着偶尔回来度度假,老二却说要不轮流回到别墅来照顾父母,一人三个月。第二种办法虽好,但不现实,一天两天还可以,常年下来,不仅孩子们累,来回开车老两口也会跟着提心吊胆。朱荣林叹了口气,对孩子们说:“你们忙你的,我们会自己找乐子,有空你们多回来看看就行。”

一天,朱荣林在公园里跟几个老伙伴聊天,大家七嘴八舌地聊起了养老的话题,有人说现在很多老年人为了排解晚年的寂寞,愿意把房子免费租给年轻人,只为了有人说说话,生病的时候搭把手。回去后,朱荣林跟妻子说了这事:“要不咱们也试试?你想想咱家房子这么大,招两个年轻人来,家里也有了活力,有人陪着咱们说说话,也不那么寂寞了。”王桂芳却不同意:“咱俩年纪大了,喜欢安静,年轻人爱闹,生活习惯过不到一起去,如果把人叫来了,到时再叫别人走,多尴尬。如果有老年人跟咱们生活习性差不多的,能住在一起,这倒是一个办法。你想想,都是老年人,说话也能理解,饮食也都差不多,比和年轻人住在一起好。”朱荣林一听觉得不错,便把这个想法跟孩子们说了说。两个孩子都觉得不错,社会上像父母这样不愁吃穿却晚年寂寞的同龄人很多,把他们召集在一起,彼此陪伴彼此照顾,不失为一个养老的好办法。

2017年5月,朱荣林和王桂芬开始在当地一家报纸上招募“租客”,他们将租客对象定为60-70岁之间的夫妻,另外还设了四个条件:人品好、身体好、心态好、不计较。很快,应聘者络绎不绝。朱荣林和王桂芬的别墅装修精美,墙壁上有大块的落地窗户,光线充足,从别墅的一楼到三楼,每一层都有三个房间,每个房间都配有电视电脑和独立的卫生间。别墅外面,风景更是自成一派,两亩菜地,一片竹林,一方池塘,几棵果树,和鸡狗数只。这样美丽的田园风光吸引了不少老年人。短短一周,应征的租客就达到了一百多对。朱荣林夫妻俩经过认真筛选留下了三十对夫妻,之后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对他们进行了“考察”。

考察的过程其实很轻松,要么是聚在别墅里聊天吃饭,要么是去旅游。谈天说地间,朱荣林和王桂芬便将租客们的脾气秉性摸了个大概。说话咄咄逼人的不行,性格太过孤僻不合群的也不行。最后30对应征者,朱荣林夫妻俩留下了4对。2017年7月8日,朱荣林老两口和登报招募来的4对租客,正式开启了他们的抱团养老计划。期间因为一些突发原因,租客走了2对,又来了3对外加1位,别墅里固定人数为13人。

老人们频频起争执

13位老人一起生活后秉性虽然相投,但难免会有些磕磕绊绊。为了减少矛盾和摩擦,朱荣林夫妻让每位租客都签订了一份《结伴养老协议书》,具体内容包括房租的缴纳,水电等费用的分摊,以及租客间的相处原则等。另外,协议书中还明确规定,每对夫妻每个礼拜要轮流值班,主要负责做早饭,洗碗以及一天蔬菜鱼肉的采购,菜单由大伙提前商量好。至于家里的卫生,门前的菜地以及中晚饭的烹制,则不需要值班人员操作,由朱荣林从每月收取的租金中,聘请保洁、园丁和厨师,以保证大家的衣食住行。

老人们出去游玩

记者对伯伯进行采访

虽然立了规章制度,但好景不长,矛盾还是发生了。平时大家吃饭都是一人两个碟子,一个碟子装用公筷夹好的菜肴,另一个用来吐鱼骨垃圾。有一次吃鱼,照例是女士优先,轮到最后,转到苏伯伯面前的清蒸鱼,就只剩下了鱼头和鱼尾,中间鲜嫩刺少的鱼肚子空空如也,光有一副骨架横在中间。苏伯伯有点不高兴,又不好意思说,只好忍着。可一次、两次、三次,次次轮到自己的都是残渣剩羹,苏伯伯就有点受不了了,生了一肚子闷气。那天吃完晚饭,苏伯伯找到朱荣林聊天道:“今天这话说出来有点不好意思,可不说我又实在憋得慌,本来大家住在一起,最重要的就是包容。我这个人,平时也不是斤斤计较的人,每次吃饭都是先人后己,可有些人吃饭专挑好菜下手,一点不顾及后面的人,一次两次就算了,每次都这样就有点不地道了,你想想咱们既然住在一个屋子里,也就是一家人,一家人之间是不是应该互相体谅?”朱荣林听着,觉得苏伯伯说得没错,虽然这只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但时间久了难免会生嫌隙。几天后,朱荣林找了个气氛轻松的下午,说笑间跟大家提醒说:“咱们是个大团体,不管做什么都要多替彼此想想,这样才能相处愉快,总不能好吃好喝的都顾着自己。”朱荣林说的婉转但意思明确,大家伙都明白。很快,多吃多占的情况便很少发生。

除了聊天散步之外,屋子里的老年人都爱打点小牌,朱荣林也很提倡,打牌不仅能增进感情,也能活跃脑子,为此,别墅里还特意增加了一间棋牌室。虽然是娱乐,但俗话说老人老了就是小孩,大家也有赌气斗气的时候。

一天,朱荣林正在看书,突然听见棋牌室里闹哄哄的,过去一看刘伯伯和三个牌友吵起来了。原来,刘伯伯打牌时,总喜欢把打出去的牌放在自己身边,这样一来,其他三个人很难看到他出的什么牌,常常错失吃牌、听牌的机会。说了几次,刘伯伯还是不改,大家便不高兴了,语气自然有些冲。朱荣林赶紧安抚大家,让他们中场休息休息,然后把刘伯伯拉到一边,拍拍他的肩膀笑着说:“老刘,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平时大家伙说起你,可都是直竖大拇指,说你人大气,性子好,这次可不能砸了自己的招牌。”一句话把刘伯伯逗笑了,“打麻将风波”就这样迎刃而解了。

幸福大家庭

虽然偶有矛盾,但13位老人住在一起,还是快乐居多。闲暇的时候,老人们有的会拎上鱼竿去池塘钓鱼,有的喜欢在室内品茶下棋,还有的爱坐在门口的藤椅上读书读报。而二楼的麻将室,永远是笑声不断。如果在家里待腻了,朱荣林就带着大伙出去转转,看看山,玩玩水。相处久了,大家的关系越来越近,真的跟亲兄弟姐妹差不多。

马伯伯干了一辈子木匠,谁房间里的家具坏了,他总能大显身手很快修好。别墅里还有两个能人,一个是电信工程师徐伯伯,只要是关乎网络信号的事,基本都被徐伯伯全包圆了。另一个是理发师廖伯伯,廖伯伯差不多可以称得上男租客们的首席发型师。谁的头发长了,谁的发型不满意了,叫一声“老廖”,廖伯伯便带上围布剪刀,麻利地支起一个临时理发点,拿着剪刀,行云流水般剪出大家满意的发型。

2018年1月,“租客”冯阿姨在市区里办事,忽然被疾驰而过的电瓶车撞倒,腿部骨折。撞人后,电瓶车没有丝毫停留,嗖的一下子消失了。最后还是好心的路人给倒地不起的冯阿姨打了急救电话。急救中心根据冯阿姨提供的线索,立即给朱荣林打了电话。接到电话,朱荣林一行人便火急火燎地赶去医院探望。

从偏远郊区辗转到医院的时候,冯阿姨的手术已经结束,她的爱人徐伯伯正在床边照看。徐伯伯原本和冯阿姨住在一起,后来因为店铺生意忙不过来,便很少去别墅。老人们轻手轻脚地走进病房,看着床上脸色惨白的冯阿姨唏嘘不已。“老徐,你店里那么忙,能顾得了老冯吗?”王桂芬问徐伯伯。徐伯伯面露难色,苦笑着说:“没事,我就店里家里来回跑,总不能不管。”王桂芬听后,把大伙儿喊到外面,说想把冯阿姨接回别墅休养,那里人多,照顾起来方便。大家都说好。徐伯伯看着大家,感动得直点头。

出院后,冯阿姨被直接接回了别墅。每天轮流有两个人照顾她上厕所,洗澡,吃饭。几个月后,冯阿姨在大家的悉心照料下,彻底痊愈。后来陆续有人受伤,冯阿姨都是最积极照顾别人的那一个。

目前,对朱荣林来说最紧要的问题就是医疗设施不到位,因为别墅位置偏远,老人们遇到突发状况不能第一时间就医,只能等急救车到来。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都会慢慢解决,最重要的是大家伙住在一起都感觉愉快,不仅自己开心,子女们也都放心,有时周末,谁家子女来探望,别墅里就像过节一样热闹,7组家庭在慢慢的磨合中,真正过成了一家人。

朱荣林和王桂芬在自家别墅前

猜你喜欢
租客伯伯别墅
别墅里的暗影
景观别墅
帮牛伯伯围栅栏
《和甘伯伯去游河》
SOPHIA别墅
“伯伯”叫错了?
美国Kuro别墅
和甘伯伯去游河
背影有点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