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弱绝望者的“救命人”
——六旬律师15年海岛弱势群体维权路

2019-07-17 06:32惠之
金秋 2019年7期
关键词:赔偿款舟山市爱华

文/惠之

15平米的办公室,墙上重重叠叠挂满锦旗,电话铃此起彼伏,桌上案卷堆积如山,上门求助者一拨接一拨……这就是浙江舟山法律援助中心主任徐爱华的工作室。

弱势群体的“守护神”

有人算过,现年60岁的徐爱华,平均每年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150余件,每天接待来访群众。她受理案件中,涉及外来农民工案件占近80%。这些外来农民工很大程度上代表了社会弱势群体。“我总想离农民工兄弟再近些。他们想依法维权,又难以坚持。只要我再努力一点点,就可以帮到一个人,说不定就能挽救一个家庭。”本着这份信念,徐爱华15年如一日践行法律援助工作者神圣职责,奔波于弱势群体维权路上。

2007年7月,白发苍苍的江苏人老阎找到徐爱华:他儿子小阎在工地遭遇大火,全身95%烧伤,可责任方想方设法推脱。老阎拿出一张单子,说是老板写给他的单位名称。徐爱华一看就觉得此事蹊跷:这家单位连医药费都不愿付,怎么会把单位名称写给当事人?通过调查,徐爱华发现大陷阱——单子上写的是小阎出事后新注册的公司,注册资本只有100万元,而原来的单位注册资本上千万元,足以偿付相关费用。徐爱华坐不住了,积极奔走,千方百计调查取证,最终为小阎争得158万元赔偿款。接到钱那一刻,老阎“扑通”一声跪在徐爱华面前磕头致谢,被徐爱华连忙扶起。

湖北农民工张师傅拄双拐来到援助站,哭着说,他在为某采石场老板开车运输途中,翻车摔伤,失去劳动能力,可老板只愿赔1万多元,他家里还有两个年幼孩子要抚养。徐爱华当场接下案子:“这样的人我一定要帮。”矿山老板听说徐爱华要帮忙打官司,有点慌了,上门请徐爱华喝茶,给她送购物券,说是交个朋友。并说“舟山律师总是要帮舟山老板的嘛!”徐爱华当即谢绝:“我现在不能和你做朋友。你把钱赔了,我再和你做朋友。作为舟山建设者,不应分本地人、外地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采石场老板傻了眼。最终,老板如数赔偿张师傅16万工伤赔款。事后,这位老板被徐爱华身上的正气及精神感动,反给她送了面锦旗。

来岱山打工的加绍全是四川广元人,曾在舟山海岛的岱山县修路牌。2008年10月,工作中他摔成8级伤残,用工方迟迟不拿赔偿金。派出所民警得知情况,及时送去粮油和现金,并告诉加妻,“有位徐律师专门管这种事”。“那要多少钱?”加绍全的妻子一听找律师,担心花钱。“不要钱!”民警回答。“世上哪有不要钱的律师?”加绍全和妻子将信将疑找到徐爱华工作室。徐爱华接下案子与用工方数次交涉。2008年12月底,加绍全一家顺利获赔。每次忆起往事,加绍全的妻子眼里都噙着泪水,由衷地说:“徐律师是个好人,没有她,就没有我们一家。”

“自2003年转到法律援助岗位后,作为市属法援“中心”,别的地市主要搞管理,而我与同事直接办案子。经常接触的多是告状无门、告状无钱的求助者!”徐爱华感叹。很多人不相信我们能免费为他们打官司,所以我时常挂嘴边的话是,“我们是法援律师,免费,真的免费!”赵佰水是安徽籍民工,受工伤在医院治疗一段时间后,雇佣单位不愿掏钱了,夫妇俩找到徐爱华求助。徐爱华听完情况,劝他们先回老家休养,承诺一定帮他们维权,讨回公道。赵佰水回到老家,乡邻听说舟山律师不要一分钱帮他维权,嘲笑他:“天下哪有这好事,你被人耍了!”然而,伤残鉴定,工伤鉴定,历经波折,年过五十的徐爱华花了近三个月时间,终于为赵佰水争取到40万元赔偿款和按月享受的医保待遇。拿到赔偿款,夫妻高兴得哭了,逢人便说:“舟山的徐爱华律师,真是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啊!”

来自贵州偏远山区的吴永民,舟山打工时从铲车上摔下,摔成双腿残废。企业一次性支付他赔偿款1.2万元,打发他走人。吴永民钱拿回老家,马上被讨债人全要走。眼看3个孩子没吃没穿,妻子闹离婚,他又返回舟山。经好心人指点,他找到徐爱华。“人都摔成三级残废了,企业只支付1.2万元,这于情于法都说不过去。”徐爱华二话没说,接下案子。几经周折,责任方甚至威胁她“少管闲事,否则小心点。”但徐爱华毫无惧色,凭着股倔强劲,为吴永民争取到赔偿款18.62万元。她坦言,因为自己努力,弱者利益得到维护,过上好日子,这是她从事法律援助工作的最大快乐。“农民工兄弟的信任和夸奖是最大的奖赏。”

贫弱绝望者的“救命人”

安徽阜阳人李玉琴在舟山打工出了交通事故,撞人者被判赔偿2.8万元。无奈撞人者是低保户家庭,无力支付这笔赔偿款。李玉琴的丈夫孙兴敏很着急,虽然案子判决很顺利,但照这种情况,不知几时才能拿到赔偿。徐爱华知晓后及时协调,最后撞人方赔偿5000元,司法救助拿出1万元。“虽然没有足额赔偿,但徐律师这么尽力,我们一家都很感动。”孙兴敏满意地说。

2008年,一位从江西到舟山打工的甘师傅拾荒时被工地危墙压伤,陷入困境。徐爱华接手案子,因甘师傅无钱回家治疗,只好自己拿出2000元送他回家。突遇灾难的贫困者想要依法维权,却又陷入难以坚持的尴尬。徐爱华想,政府能不能出台一项制度?正是这2000元钱,给徐爱华提供了一条思路。“那些突遇灾难的贫困者,想要依法维权,却又很难坚持,因为维权毕竟有个过程,他们那无奈、无助、无望的眼神和期盼目光,让我非常揪心。我在想,能否有一项制度帮助这些人,为他们先提供‘活命钱’。”徐爱华决定为民请命。

在徐爱华竭力建议和奔波下,舟山市政府终于开了口子。2009年10月,舟山市法律援助中心在全国率先创立法律援助周转金制度,由市财政拨付50万元,作为周转资金,专项资助维权中的困难群体。制度的设立,给那些想要依法维权却因缺钱难以坚持的贫困者以希望,解决了身陷绝望中的贫困人员燃眉之急。该项制度很快获得国家司法部和浙江省司法厅工作创新奖。

2008年9月17日下午,河南籍外来民工崔文永在舟山一家船舶公司修船时不慎被大火烧伤,造成四级伤残。用工单位支付住院医疗费后,拒绝支付法律规定的相关赔偿款。崔文永多次找单位讨说法无果。一年多后,崔文永的妻子拉着4岁的孩子找到法律援助中心求助。徐爱华看到他们窘迫和无助的样子,提供法律援助同时,启用法律援助周转金5000元,帮助崔文永一家解燃眉之急。“现在这年代,5000元,仅仅是有些人的一顿饭钱,但对命运坎坷的贫困家庭来说就是救命钱!”徐爱华感慨万千。

为了帮崔文永争取最大权益,凭多年工作经验,徐爱华一方面劝说家属做好对丈夫的心理辅导和护理工作,一方面积极开展调查,抓住可利用的任何机会,了解企业信息和企业法定代表人对这起工伤事故的态度。最终,企业与崔文永家人间由冲突转为相互理解。当该负责人邱某得知徐爱华办案过程中对崔文永家人做了大量心理疏导工作,并且全程免费提供法律帮助时,深受感动,决定借钱支付工伤赔偿款。这起工伤赔偿案件,是舟山市法律援助中心第一件启用周转金案件,2012年1月15日,舟山市法律援助中心成功收回发放给崔文永的第一笔周转金,并为他调解获赔30.45万元。

“噼里啪啦”,一阵鞭炮声骤响,“大姐!大姐!”2015年7月15日,徐爱华正在办公室和同事讨论案子,突然听到窗外急促的叫喊声,探头一看,安徽籍民工王成军夫妇正拿着锦旗进门。“能得到这么好的赔偿,多亏你的帮助,你真比我的亲人还亲,我们一辈子也不会忘记!”王成军的妻子郭春华紧握徐爱华的手,眼里闪着泪光,“这个月,最后一笔8万元赔偿款到账了,每月还能享受伤残及护理津贴2000元,几年维权终于有了圆满结果。”

“是3万元周转金救了我们一家!”郭春华回忆起几年的经历,百感交集。丈夫上班途中出了交通事故,自己辞职照顾他,两个孩子面临辍学,“最难的时候连吃饭都发愁,一度想过死了算了,是徐律师一直在帮我们一家维权,‘中心’还给了我们一笔钱救急。“很多上门求助的人最迫切需要的往往不是法律援助,而是活命钱!”徐爱华干了十多年法律援助,对此感触良深。她说,像王成军这样的案件,属于交通事故与工伤事故结合,维权周期长,往往鉴定就需要半年多时间,当事人根本没有财力与精力维权,能否有足够的费用治疗,能否维持家庭基本生存,才是他们最关心的。

徐爱华心扶弱者,为困难群体点燃了一盏“希望明灯”。

海岛法律援助的“拓荒者”

“孩子,你名字里有个爱,生下来就爱老百姓,为老百姓做事情的吧?”岱山县一位80高龄的老妈妈曾这样深情地问徐爱华。一次海难中,老妈妈失去了儿子,徐爱华忙碌近半年,为老妈妈要回养老款。从此,老妈妈视徐爱华为女儿,将她的名片放在五斗橱最上层,想她时就拿出来看看。乡里乡亲遇到困难,老妈妈还会主动掏出名片说:“你找我女儿,她在城里当律师,专门为穷人打官司,不收钱!”

“伸援助之手,解百姓之困”“法律因你而发光,社会因你而温暖”……徐爱华15平米办公室,老百姓送的锦旗重重叠叠挂不下。

舟山市是我国唯一以岛建市的地级行政区,全市由1390个岛屿组成,有人居住的岛屿103个。在这样一个岛屿众多、人口分散的群岛开拓法律援助事业,比在大陆上有着更多的困难与艰辛。而随着海洋经济的发展及外来民工的增多,徐爱华作为舟山市法律援助中心主任,担负着法律援助案件办理与推进海岛法律援助事业发展双重使命,任务十分艰巨。她的“双休日”和节假日都“泡”在案件及工作上。女儿曾调侃她“妈妈是这个世界上最忙的人!”

由徐爱华起草并积极推动,《舟山市法律援助实施办法》早在2006年就以市政府名义颁布实施。该办法规定了公民获得法律援助的16种对象,扩大了法律援助受助面。此后,徐爱华四处奔波,几乎跑遍舟山市每个乡镇及有人居住的岛屿,大力宣讲法律知识。正因徐爱华不断付出和艰辛努力,舟山市法律援助事业从无到有,很快成为全国样板。眼下不仅四县(区)均有法律援助中心,全市共设立法律援助站102个,法律援助联系点487个。不仅如此,针对舟山战略地位重要,驻舟部队规模大、人数多等情况,徐爱华把法律援助作为法律拥军的一项具体措施认真加以落实,得到驻舟部队支持和赞赏。在她努力下,舟山市司法局和所辖4县(区)司法局,在驻军团以上单位均成立解决涉法问题工作领导小组,设立法律咨询站;基层营连有法律咨询员。形成完整规范的海岛法律援助工作网络,全国一枝独秀。

从事法律工作30多年,徐爱华在法援中心为社会弱势群体维权15个年头。2003年至今,徐爱华共接待来电咨询1万余人次,接待来访群众8500余批次,提供上门服务358件,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2100余件,为困难群体挽回经济损失(争得权益赔偿金)4028.4万元。“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中国十大法治人物”“全国法律援助先进个人”“全国政法系统优秀党员干警”……徐爱华桂冠满堂,光国家级荣誉就有十多项。然而面对荣誉,徐爱华没有陶醉,她动情地说:“我既然爱上这个职业,就别无选择地要做好它!有时候我也深受感动,在法院、公安等部门办案时会碰到很多同行,他们知道我打官司没有利益,非常配合,能感受到大家对弱势群体的善意。”

2018年12月,徐爱华面临退休,当领导找她谈话,征求意见要留用她时,徐爱华爽朗地答应了。“单位需要我,我就留下来,即便有一天我不在单位干了,我是个律师,也要为农民工,为弱势人群维权,义务为他们提供法律服务。”

猜你喜欢
赔偿款舟山市爱华
浙江省舟山市南海实验学校
用父母交通事故赔偿款购房, 此赔偿款需我与丈夫共同偿还吗
我是小画家
父亲独占儿子死亡赔偿款, 柔弱母女打官司讨回公道
第一次拔牙
佚事
神奇的光
舟山市美术教师作品选登
舟山市美术教师新作选
在厦金胞张爱华孝亲牵起两岸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