伺候月子

2019-07-17 06:32常杨
金秋 2019年7期
关键词:母子俩月子大夫

文/常杨

“坐月子”这一人生起点的仪式,如今已经十分讲究了。“月子中心”“月嫂”等等,五花八门,甚为豪华。

在过去,多由孩子的父母在十分简陋的条件下过月子,特别是知青一代,更显得特殊与艰难。

知青在应当求学时上山下乡,此后当工人,该成家生子时,又为了前程上大学,毕业时已经30多岁了。

我就是其中一例。

对30多岁的人来说,要孩子是当务之急。而我爱人又刚刚上大学,曾计划晚育,可这孩子生命力极强,还是让他妈怀上了。我与爱人左右为难,要孩子吧,爱人的学业咋办?不要吧,我已经33岁了。最后妻子还是给我和孩子让路。

这个决定着实苦了我爱人,她天天骑着自行车上学,风里雨里从不缺课,再加上我正是事业起步之时,没有精力给予她起码的照顾,一个孕妇应有的基本待遇她都没有享受到。

我能够做的就是尽力保障母子俩的营养,而做到这些靠我当时68元的工资根本不行。于是,大学刚毕业的我就带了两处电大的课。它们横跨西安东西郊,课都安排在同一天,我上午上完东郊的课,顾不上喘息就奔向西郊,冬天连一件保暖的衣服都没有,全靠我爱人的一件呢子上衣衬底,才使我度过寒冷的冬季。

当时带一节课的报酬仅7元钱,一个学期最多收入几十元。好在那年月的物价很低,苹果、橘子等水果3角钱就可以买一斤。然而,这些东西在当时的西安买不到,我就坐着简陋的长途汽车,像“贩子”一样到宝鸡沿线采购苹果,再摇摇晃晃两天时间到安康买核桃。记得,我从安康回西安那天,爱人到脏乱的车站接我,在那个没有任何通讯工具的时代,我很难想象爱人是怎么知道我回西安的时间,又怎么知道我坐哪趟车呢?

1983年12月27日凌晨3点左右,正在熟睡的我被爱人的呼喊声叫醒,她说肚子疼的厉害,估计要生了。那时没有出租车,也没有120急救,唯有的交通工具就是自行车。我给爱人裹上厚厚的军大衣,再用围巾捂的严严实实,然后把她扶上自行车,蹬着车子穿进寒风凛冽的暗夜里……

到了医院,大夫紧急处理后,爱人舒缓些了。我就问大夫何时能生,大夫说:估计到早晨八九点了。我惦念着家中因走的急而忘锁的门,就决定回去一趟再来。回到家才早晨5点钟,便想躺一会到医院也不至于误事,没料到筋疲力尽的我竟然睡着了,醒来时已经早晨8点,吓得我边穿外套边跑下楼,急呼呼地奔向医院。只见爱人安详地躺在病床上,没有一句埋怨我的话,只顾高兴地说:“生了!男娃!”

儿子又白又漂亮,被接生的大夫称为:“小面人”。这与我们的遗传有关,也是我像“贩子”一样采购回来的苹果、橘子、核桃等等那个时代的营养品起到的作用吧。

愉快、紧张也十分艰难的月子开始了。

因孩子突然早产,家里什么都没有准备,当时也没有暖气、天然气,家里的老人又自顾不暇,帮不上忙,特别是我一点伺候月子的经验也没有。

好在我有上山下乡磨砺出来的生活能力和吃苦精神。

我立即撕碎一个被里子,做成尿布;飞速地跑到街上,买回6个暖壶,把母子俩的被子里哄得暖暖和和;待他们安稳后,我又生炉子、装烟筒。家中“产房”顿时温暖如春了……

最可喜的是,杂志社工作不坐班,我可以全身心地伺候月子。我刚刚采访过的一个地质队闻讯给我送来10多只鸡,一大筐鸡蛋,只需买些青菜、蒜苗、挂面,就可以满足月子里的需要了。

每天晚上,当母子俩在暖和的被窝里幸福地熟睡后,我就在冰冷的厨房开始一场惊心动魄的宰鸡大战。我在鸡群中挑选一只我认为最调皮也是最肥的一只鸡,紧紧地抓住它的腿和翅膀,然后让它的头躺在水池沿上,抡起刀猛力砍去。鸡头利索地落地了,血泉涌般地喷出来,我再把鸡倒提起来,让血全部流入池中。紧接着就是开水烫、褪毛、掏膛、洗净等一套工序,我都做的环环相扣,一丝不苟。

待一切利落后,我就把鸡放进一个大砂锅里,先用大火煮开,再用小火慢慢地炖。这时已经夜里12点了,我就把母子俩给我留下的仅有一尺的床铺稍微收拾一下,和衣睡去……

天亮时,鸡汤已熬好,煮上8个荷包蛋给劳苦功高的爱人送上精美的早餐。两小时后,是鸡汤煮挂面的午饭。月子里每天都是6顿饭,我做的井井有条,清淡有味,爱人吃胖了,奶水很足,儿子自然长得很好,不亚于现在一个“五星”月嫂带的孩子……

月子里正逢爱人期末考试,需要看书复习,而月婆子不能用眼睛,也不能长时间地坐起来。我就在紧张做完家务后帮她整理资料,再把要点归纳后录音,让她边抱着孩子边听着复习。就这样,她竟然通过考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因此前我写过一篇关于电大学生上学难的文章,也恰逢在这个月子里发表。它对第一次在全国刊物上发表作品的我、对于电大学生的爱人都是一件大事。我把母子俩料理好后,急匆匆地到钟楼邮局购买那本载我作品的杂志。当我兴冲冲地回到家,想与母子俩分享发表作品的喜悦时,却发现母子俩昏睡在床上,叫了几声爱人都没有醒来,仅有儿子哭了一声,我再看炉子,发现走得急竟然没有盖炉盖。我知道是煤气散发了,慌忙打开门窗,让空气对流。过了一会儿,爱人醒来了,儿子也不哭了。爱人不但没有怪罪我的粗心,还让我尽快给她读那篇文章……

儿子在艰难与快乐交织的日子里一点点长大,也有了我们给他起的一个响亮的名字。

在这个艰难、紧张、快乐的月子里,我们还以儿子的口气给他记日记,有时我记,有时爱人记,很少遗漏。这一习惯一直坚持到儿子能自己记日记为止,真实地纪录了儿子童年时代的成长足迹,也成为我们家的一份珍贵财富!

今天,儿子有了自己的孩子,我们也有了好孙女。这一好的传统由儿子、儿媳继承,由我们两代人共同在孙女身上延续,让她阳光、健康地成长,成为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猜你喜欢
母子俩月子大夫
陪母亲打球
果树“月子肥”作用巨大,你知道不?
陪母亲打球
进步太快
诚实的孩子
间接性失忆
我的月子毕业论文
我的月子经:从纯母乳喂养到体质
我的月子毕业论文
八天蹲守与有关部门的“快反”时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