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文化团队助推乡风文明建设

2019-07-17 04:14田亚如孙军
文教资料 2019年14期
关键词:宣传队乡风排练

田亚如 孙军

摘    要: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明确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其中如何引导乡风文明,推动乡村振兴是当前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工作任务。近期,县委宣传部和县文广旅局对板湖镇三鑫村文艺宣传现象进行了调查研究,对推广“三鑫模式”、发挥乡村文艺宣传队作用、助推乡风文明建设进行了深入思考。

关键词: 乡风文明    乡村文明

“十九大会议指航向,新时代思想是总纲,全党全民齐响应,祖国从此更富强……”[1]连日来,位于海芦线北侧的板湖镇三鑫村村部大院内热闹非凡,由村文艺宣传队举办的“圆梦中华”专题文艺演出吸引了大批村民前来观看,掌声叫好声不断。

1.三鑫村文艺宣传队的由来及做法

三鑫村位于板湖镇境西部,2001年由原陆庄、魏庄、胜利三个村合并为三鑫村。全村耕地面积2250亩,有7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503户,1845人,常年在村留守的有1000多人。

以前三鑫村的业余文化生活和全县大部分村居一样,一些人以打麻将、斗地主为乐,甚至有些人搞封建迷信活动,处于松散、自主的状态,没有生机活力。为提振三鑫村精气神,改善村风民风,有效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新上任的村书记孟凡明决定搞一些文化活动。他多次找到村里几位文艺爱好者商量组建文艺宣传队的事,并征求村民意见,大家都很赞成。2017年9月,在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夕,三鑫村文艺宣传队成立了,由文艺骨干于晓芹任队长,利用党群服务中心三楼排练老节目《回娘家》等。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期间,他们萌生了自编自导自演的想法,邀请了板湖镇初级中学退休老教师裴彦杰加入宣传队,负责节目的创作和编排,又上门鼓励爱好文艺和擅长二胡、笛子等乐器演奏的村民加入。经过努力,三鑫村逐步建成了一支有人员、有乐器、有节目的群众性文艺宣传队。

目前,宣传队共有成员22人,其中男性15人,女性7人。他们当中既有老干部、老教师、老党员,又有普通村民,平均年龄56岁。配有8套演出服装和两把二胡、两套笛子、一套锣鼓镲、一套音响等乐器和设备。他们先后创作了表演唱《十九大精神放光芒》、小淮戏《分家》、歌曲《三鑫精神歌》等15个文艺节目,演出了30多场,每天都有几十个村民围着他们转,看他们排练,等待新节目的演出。

1.1组建了一支爱好文艺、乐于奉献的宣传队伍。组建宣传队,人才队伍是关键。三鑫村从本土人群中挑选了一批有文艺特长的人,建立了一支较为稳定的文艺队伍。今年69岁的裴彦杰每天都从板湖镇上骑十多里路到村里排练,不仅自己积极性高,还动员家住古河镇的李中枢加入宣传队,一起搞排练搞创作。于晓芹家人在上海打工,常年居住在上海,2018年8月份她回乡探亲,得知村里准备组建文艺宣传队时,主动要求加入。她组织能力强,有舞蹈功底,被推选为文艺宣传队队长。现在她每天都带着大家排练,帮助她们背台词练动作。宣传队所有成员不怕吃苦,不计报酬,热心公益,不仅有文艺特长,还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搞活动、搞宣传热情高涨,乐此不疲。

1.2创作了一批贴近群众、与时俱进的文艺作品。退休教师裴彦杰擅长写台词、搞剧本,他搜集了很多党的十九大精神、乡风文明、精准扶贫等方面的资料和县委县政府的政策文件,结合村情实际,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创作了三句半《十四条方略要牢记》、表演唱《喜看家乡新面貌》《四大妈夸媳妇》、快板《精准扶贫栽核桃》等10多个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艺作品。这些作品内容贴近乡村、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节目形式喜闻乐见,深受群众的喜爱。

1.3提供了一个因陋就简、相对固定的活动场所。为使文艺宣传队有活动场地,三鑫村调整办公用房,在党群服务中心三楼专门腾出了一间道具室和一间排练室,购置了锣鼓、镲、二胡、音箱、话筒等乐器和设备,并负责水、电等日常开支。宣传队成员自掏腰包,购买了演出服装和道具,使文艺宣传队活动正常开展。

1.4规定了一套行之有效、自我约束的纪律制度。三鑫村文艺宣传队自成立之日起,就制定了一套纪律制度。规定每天下午一点至五点在村部排练,所有成员必须按时参加,如有特殊情况,要提前请假。服装、道具必须存放在道具室,由专人管理。如有演出邀请,必须向村党支部汇报并请示。在国家重大节日期间或重大会议之后,必须组织专场文艺演出。另外,还要围绕县、镇、村中心工作和最新决策及时创作更新节目。

1.5形成了一套灵活多样、贴近实际的服务方式。宣传队不仅自娱自乐,还经常为村民们演出。针对传统节日、国家大事、康居工程、精准扶贫及周边镇村喜事邀请等,他们都会因时、因事、因需创作和调整文艺节目,开展专题文藝演出。他们的表演原汁原味,方言俗语多,乡土气息浓厚,不少村民说已经许多年没有看过这样亲切的“土”节目了,很好看、很受教育。如今,三鑫村文艺宣传队在板湖镇已经小有名气,不少周边镇村有婚庆祝寿、公司开业等喜事都会邀请他们。

2.三鑫村文艺宣传队的作用及启示

对三鑫村文艺宣传队调查研究发现三鑫村文艺宣传队通过长期不间断的小排练、小演出,使群众的精神面貌不断改善,村民逐渐变精神变文明了,村里逐渐变美变亮了[2],对本村及周边镇村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1占领了乡村文化主阵地。三鑫村文艺宣传队经常排练演出,逐渐吸引了很多村民观看,有的还参与其中,宣传队从最初的10人逐步发展到现在的22人。村民张正芹说:“以前在家没事做,现在村里有了文艺宣传队,我就经常到这里来唱唱歌、跳跳舞、看看节目排练,还能一起演个把节目呢,感觉挺开心、挺有意思的。”以前三鑫村也有村民办红白喜事时邀请草台戏班子演出助兴。自从有了文艺宣传队,草台戏班子不见踪影、没有市场了,邀请文艺宣传队演出成了一种新时尚。有几户村民家今年下半年要办喜事,都早早和于队长约好日期,邀请他们去演出。

2.2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以前,三鑫村逢年过节冷冷清清,没有节日气氛,平时村民们的文化生活只是在家里看看电视,枯燥乏味。现在文艺宣传队经常走村串户演出,只要听到锣鼓响,大家就情不自禁地前去观看。通俗易懂的节目和方言土语的台词使他们倍感亲切。演出结束后,不少村民还主动向宣传队提出建议,“王大妈跳舞的动作可以再大一点、放开一点;张老爹的台词还要多练习,背熟一点”。他们还询问下一场演出的时间和地点,并对演出节目进行“点单”,点名要看淮剧《珍珠塔选段》、黄梅戏《夫妻双双把家还》等经典节目。

2.3宣传了党的方针政策。理论性的政策宣传人员难组织、学习难深入,常规宣传老百姓听不进、坐不住、难接受,致使党的方针政策学习不够透彻、落实不够到位。负责文艺创作的裴老爹说:“乡村老百姓文化水平不高,我们文艺宣传队将党的十九大精神、精准扶贫、乡村土地流转、康居工程等內容融入剧本中,通过歌舞节目向他们宣传国家大政方针和党委政府的新政策,群众看后既知晓了乡村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等相关惠农政策,又增强了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可谓一举两得。”

2.4引领了社会文明新风尚。退休村医李秀丽因为沉迷赌博输了几十万,后来在丈夫的劝说下参加了文艺宣传队。如今的她脱胎换骨,不但远离了赌博,还成了文艺骨干。文艺宣传队寓教于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孝老爱亲、邻里和睦、助人为乐等优秀传统理念和文明风尚融入文艺节目中,使村民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教育。宣传队自编自导自演的表演唱《四大妈夸媳妇》,通过四位大妈之口,展现了婆媳之间相处融洽、胜似母女的关系,宣扬了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现在村里赌博玩乐的少了,勤劳向上的多了;无事生非的少了,邻里和谐的多了;薄养厚葬的少了,孝老爱亲的多了。

3.对推广“三鑫模式”、发挥乡村文艺宣传队作用的思考及对策

全县341个村居(社区)共有76家规模不等的乡村文艺宣传队,虽然不同程度地存在节目导向把关不足、活动经费难以保障、群众组织较难等共性问题[3],还有需要完善的地方,但“三鑫模式”并不复杂,只要具备一定基础的村就可以做到,可复制、可借鉴。对“三鑫模式”在全县推广,实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发挥乡村文艺宣传队作用,推进乡风文明,推动乡村振兴。

3.1将“三鑫模式”与乡村文化大院建设相结合。一是以建设百家乡村文化大院为抓手,结合“三鑫模式”,按照有阵地、有设施、有队伍、有活动、有经费的“五有”标准,充分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发掘培养本土文化人才,因陋就简建设文化大院,因地制宜地开展文化活动,宜大则大、宜小则小,打造富有地方特色和发展活力的文化大院。二是各镇区(街道、社区)推荐两三个具有一定基础的、符合条件的村作为示范村进行重点打造,尤其是县重点培育的5个乡村振兴示范村,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授牌一个,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

3.2将“文化种子”培育与文化人才培养机制相结合。一是进一步完善文化人才培养机制,从乡村挑选一批积极性高、有文艺特长的人纳入全县文化人才培养计划中,进行重点培训,积极发挥带动作用,把“文化种子”播撒到乡村,并立足本村,辐射周边。二是针对不同需求,县文化主管部门分门别类地开设培训课程,对乡村文化人才进行系统的培训与指导,不断提升乡村文艺宣传队的创作和表演水平。

3.3将草根创作与专业创作相结合。一是县文化主管部门要对乡村文艺宣传队进行规范和引导,建议通过村上报、镇审核、县抽查的方式把关节目导向,引导文艺宣传主题积极健康向上。二是组织县专业团体文艺骨干和乡村文艺宣传队结对帮扶,对文艺作品进行具体把关、加工和提炼,帮助乡村文艺宣传队创作优秀作品。三是在全县范围内征集原创剧本,择优评选,并汇编成册,发挥最大效应,激发乡村文艺宣传队的创作热情。四是县文艺创作部门推荐易学易演的优秀剧本,供乡村文艺宣传队选择编排演出。五是加强乡村文艺宣传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定期举办巡演、会演、调演、展演、大赛等,互相切磋提高,取长补短,让乡村文艺作品得到展示、交流的机会。

3.4将乡村文化活动与乡风文明建设相结合。一是围绕乡风文明“六整治六提倡”活动,创作一批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富有教育意义的文艺作品。二是通过文艺宣传的方式,寓教于乐,引导村民摒弃陈规陋习,参与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参加文明家庭、文明村评选活动,争做文明新风的践行者,展现乡村新面貌。

3.5将经费保障与奖补政策相结合。一是县奖补一点。县举办作品征集和会演等评选活动,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对文艺宣传队进行扶持。二是镇贴补一点。镇财政根据实际情况,对文艺宣传队的活动投入基本经费保障,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按照文艺宣传队的演出场次补助活动经费。三是村挤出一点。村积累为表演人员开一些杂工,补贴一些。四是社会赞助一点。引导和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投资扶助乡村文艺宣传队的活动,充分利用文艺宣传队在乡村中的影响力,企业以赞助或联办的形式支持乡村文艺宣传队的发展。五是演出争取一点。在坚持公益原则下,文艺宣传队在对外演出时,根据双方自愿协商,可向邀请演出的单位、组织、个人收取少量的报酬,以维持文艺宣传队的正常运作。

参考文献:

[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和方针[EB/OL].http://cpc.people.com.cn/n1/2018/0530/c223633-30024024.html.

[2]村容村貌变美村民精神面貌变好[EB/OL]. http://nyj.jiangmen.gov.cn/rdzt/xncjs/201812/t20181206_1762121.html.

[3]李聪德.打造基层文化建设的“主力军”——浅谈农村文艺宣传队的管理与发展[J].大众文艺,2018(1):12-13.

猜你喜欢
宣传队乡风排练
舞动未来
打造一村一馆 传承乡风文明
A quieter world during the lockdown
乡风
两个大忙人
关于长征时期红军“宣传队”的功能探究
厚植勤劳脱贫的乡风家风
短暂生命在战地宣传中闪光——缅怀宁化籍的红军宣传队长孙益
文明乡风聚人心
指挥艺术指导与学生的排练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