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构造》课程中的育人功能研究

2019-07-19 10:01陆忠东
时代汽车 2019年22期
关键词:汽车构造专业课时尚

陆忠东

上海电机学院 机械学院 上海市 201306

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是坚定理想信念的前提和基础,是当代大学生成才的基石和保障。在浮躁的当下,我国部分在校大学生出现了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倾斜甚至扭曲的现象,这些对世界认知及根本立场和原则的错误,严重的影响着大学生的成才和后续的健康发展,必须引起高校教师的足够重视。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大学时光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作为教育活动主体的高校和教师,育人不仅仅是思想政治课程和思想政治老师的责任和义务,专业课教师同样承担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1,2,3]。

1 课程地位决定了其育人功能优势

大学是专业教育,专业课教学是高校的主要教学内容,专业课教师则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教学所必须依靠的重要力量。专业课教师在教学各环节中与学生接触时间长,且接触面广,一般能够准确地了解学生的思想脉搏,对学生的教育具有及时性、针对性和经常性。而且专业教学中渗透德育,使德育具有非强制性,不像思想政治理论课那么直接,往往可以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说,在专业课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具有提高德育成效的较大优势。就《汽车构造》课程来说,教学课时64学时,另加3周的汽车拆装实习,学生和教师相处、接触的时间多、机会多,在教学与交流中,教师有意识加强学生“三观”引导,容易产生情感共鸣,获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2 汽车本身蕴含了丰富的文化育人功能

汽车的诞生通常认为是1886年,也就是卡尔·本茨成功地为他所研制的三轮汽车取得专利证书开始的,从此之后的一百多年,汽车产业经历了美国的“流水线大批量生产方式”、欧洲的“汽车产品多样化”、日本的“精益生产方式”三次重大变革。如今汽车产业正经历着“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新一轮产业变革。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汽车作为一交通运输工具,促进了社会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念,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在汽车的设计、生产、流通和使用过程中,人、车、环境三者间形成了一套行为方式、习俗、法规和价值取向,孕育了一种独特的汽车文化[4]。

从广义上说,汽车文化包含了人类在汽车发明、设计、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一种时代文明的大文化,而且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汽车产业的变迁而升华。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在开展专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对汽车文化提炼出了“严谨、时尚、挑战、超越”的文化内涵[5]。

严谨体现在汽车设计、制造和运行维护等的方方面面,例如,发动机的每一工作循环通常在零点零几秒钟内完成,这一过程中,进、排气门的打开与关闭控制,喷油嘴的喷油时刻和长短控制,火花塞点火时刻的控制都是非常严谨的工程问题。通过这些严谨的工程问题的阐述可以引导学生树立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养成严谨的科学精神。

时尚是汽车的天然元素。不同时代汽车的造型、颜色都是相应时代时尚元素的体现,从“T型车”、“甲壳虫”到“流线型”无不反映了人们对时尚的理解和追求。追求时尚与爱美之心正是年轻学子的突出特征,用汽车产品展现的时尚能有效触动学生对美的追求,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潜能。

挑战始终与汽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相随。汽车动力性的不断提升、汽车燃油消耗和有害排放的不断降低、汽车安全性的不断提高都是人类不断挑战自我的结果。这种勇于挑战的精神能不断激励学生在学习、科研和生活中不断挑战自我,获得更大的成长和进步。

超越是汽车不懈的追求。技术更新迭代是一种超越;节能减排是一种超越;网联共享、无人驾驶是一种对过往汽车运行方式的超越;至于驾驶汽车爬山涉水、自由驰骋、释放心灵,更是汽车从一个交通工具到人们作为实现自由梦想生活载体的超越。这种不断超越的精神气质,对梦想的追求、对自由生活的向往,都将成为激励学生积极向上,不断超越自我的原动力。

因此,《汽车构造》课程的教学在引导学生了解和学习汽车的基本结构和原理的同时,由汽车技术相关的基础知识衍生出独特的汽车文化,使当代大学生能从不同的理解模式来认识汽车与环境、交通、资源和艺术的关系,更多地思考人在社会、环境、资源和交通中的责任;使当代大学生在人格与学问、理智与情感、身与心等各方面得到自由、和谐、全面的发展,成为有理想、有担当、能行动、能成事的社会有用之才。

3 《汽车构造》文化育人的实践

3.1 更新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

坚持将专业课程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专业素质教育与人文素质养成相结合的教学理念。以汽车为载体,集与汽车相关的技术知识、轶闻趣事、工业艺术、文化理念于一体。使科学与人文、专业与文化相结合,从而实现了工程技术知识与人文精神的有机融合。

坚持将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的实践路径。将《汽车构造》课堂教学视作汽车文化育人的开端,将汽车文化校园活动、社会实践和创新实践等系列活动,视作汽车文化育人的深化和延伸。分别建立对应的理论课堂、实践课堂(包括校园文化活动、创新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多形式的教学平台。

3.2 开展课程教学设计,凸出文化育人功能

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突出一个主题、展开两条主线”,“突出一个主题”就是突出汽车产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与人类社会进步相互促进这个主题,“展开两条主线”就是展开汽车技术知识和汽车文化内涵两条主线。使《汽车构造》课程既充分体现课程内容的工程技术属性,既具有严谨性、科技性、创造性和前瞻性的特点,同时又体现课程内容的文化内涵,具有历史性、趣味性,润物细无声的育人功能。

收集整理丰富、精彩的育人案例,形成文化育人案例库,包括汽车技术的更新迭代,汽车设计与制造的创新理念与手段,汽车运动中饱含的激情与澎湃,汽车商标、汽车公司、名车名人的励志故事等。将这些案例有机地穿插在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在一种轻松的、感兴趣的学习氛围中进行思考和领会。

4 结语

百年汽车蕴涵着“严谨、时尚、挑战、超越”的丰富文化内涵。它与当代大学生“作风严谨、引领时尚、勇于挑战、敢于超越”人文精神培育有着天然的契合。以汽车设计、制造及运行维护中的严谨,转化成对学生科学严谨品质的锤炼;以汽车技术攻关中无处不在的挑战,磨练学生的创新思维;以汽车的动感与时尚,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高尚情操;以汽车产品与技术的日新月异,激发学生敢于追梦、不断超越的精神力量。实现了《汽车构造》课程传递专业知识的同时,有效发挥了专业课程的育人的功能。

猜你喜欢
汽车构造专业课时尚
基于案例教学法的饲料专业课教学策略——评《饲料学》
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模具专业课教学探索与实践
《汽车构造》教学分析
提高“汽车构造”课堂教学质量的探讨
环保很时尚
美妆fun时尚盛典
时尚首次触电
只为写作的慢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