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式B-Lynch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及预后观察

2019-07-19 10:08邹跃琼刘新春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9年14期
关键词:缝线出血量剖宫产

邹跃琼,刘新春

(西昌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四川 凉山 615000)

剖宫产是目前临床中对于存在难产、无自然顺产意愿及高危产妇进行治疗的一类分娩方式,且在临床中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随着此类术式在临床应用中的不断推广,其所具有各类并发症也随之出现。产中出血作为剖宫产常见并发症,可在手术麻醉抑制宫缩、术中医源性损伤等因素作用影响下引发,若处理不当则可对产妇及胎儿均造成不良影响,故应在发现剖宫产术中出血情况后,及时开展临床治疗,有效止血[1]。因此,为研究分析剖宫产术中出血采用改良式B-Lynch缝合术的应用价值及预后情况,特选取2015年8月~2018年11月期间92例患者开展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 0 1 6 年5 月~2 0 1 8 年5 月 期 间 于 本 院 接 受 剖 宫产分娩且术中出现出血者共6 0 例设为研究对象,开展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治疗术式的选择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0例。研究组30例产妇,年龄分布23~38岁,平均年龄(30.52±4.27)岁;孕周:37~40周,平均(38.54±1.16)周,其中初产妇18例,经产妇12例。对照组30例产妇,年龄分布23~37岁,平均年龄(30.08±4.12)岁;孕周:37~42周,平均(39.49±1.28)周,其中初产19例,经产妇11例。研究获本院伦理会批准执行,2组产妇基线资料经统计学方法对比研究后,结果无差异P>0.05,研究结果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术前产妇均在医护人员详细告知研究研究内容后,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书》。排除标准:排除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或及疾病者。

1.2 方法

产妇均在剖宫产术中发生出血后,接受缩宫素、米索前列醇肌注,子宫按摩等促进宫缩治疗后无效基础上,接受治疗。

对照组接受传统止血术,即宫腔填塞术,固定产妇子宫底部后,取规格为长1.5~2 m,宽6~8 cm,无菌纱布条4~6层(预先经甲硝唑溶液浸泡后挤干待用)进行宫腔填塞,经卵圆钳辅助经宫口,按照自内向外的顺序填塞宫颈、宫颈下段直至子宫切口,待确认无活动性出血后,缝合剖宫产切口,并于24 h后取出纱布条,取出纱布条前需肌注适量缩宫素。

研究组接受改良式B-Lynch缝合术:将子宫托出产妇盆腔后,予以双手按摩促进宫缩,若按摩后产妇出血停止或由明显改善,则实施改良式B-Lynch缝合术。取可吸收线于产妇子宫切口右侧切口边缘处进针,其后将缝线过宫颈后于切口上缘出针,其后将缝线绕过子宫底部右侧中线与外缘交界处,经子宫后壁骶韧带处,将子宫切口前壁对应处作为进针点,水平进针至子宫后壁左侧。其后缝线垂直经过宫底至子宫前壁右侧对应位置处,完成缝合,并收紧缝线,子宫切口下缘处进行首尾打结。缝合结束后将子宫放回产妇盆腔,若缝合后无活动性出血,子宫色泽、收缩均恢复,且产妇体征基本稳定后,关腹[2]。

患者经治疗后,均需接受3~5天抗生素治疗,并严密监测术后24 h内出血情况,避免产后大出血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止血有效率、手术指标及预后情况。止血判定指标:产妇经治疗后,子宫收缩恢复正常,子宫色泽恢复红润,出血迹象逐步减少或消失,即为有效止血。手术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采用容积法测算,术后24 h出血量采用称重法测算。预后情况及产妇经止血治疗后3月内的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均使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同类数据组间对比差异显著且P<0.05时,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止血有效率、手术指标对比

经治疗后,两组患者均的得到有效止血,且相较对照组,研究组止血有效率及各项手术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预后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P<0.05。见表2。

3 讨 论

术中出血是剖宫产术中常见并发症类型,由于剖宫产中硬膜外麻醉或腰硬联合麻醉的实施,以及受妊娠对自身雌激素、前列腺素等内源性缩宫素分泌降低的影响,产妇易又由于宫缩乏力发生术中出血,虽然部分患者可通过缩宫素、米索前列醇等药物的应用,促进宫缩,实现止血,但部分药物止血治疗效果较差,需配合相应术式方可有止 血,改善剖宫产预后效果。

表1 止血有效率、手术指标对比

表2 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研究结果表明:经治疗后,两组患者均的得到有效止血,且相较对照组,研究组止血有效率及各项手术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预后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P<0.05。分析原因:改良式B-Lynch缝合术在剖宫产术中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主要通过缝线在子宫缝合形成的外部线圈作用下,形成一定压力,促进子宫收缩,并通过对子宫壁平滑肌多方向挤压,有效降低子宫壁血液循环速率,进而促进血液中凝血因子的释放,形成血栓,实现有效止血,且相较于传统宫腔填塞术,其治疗操作相对简单,治疗时间较短,故可有效减少产妇术中出血量,而传统宫腔填塞术,仅采用纱布填塞仅可起到一定止血效果,对于隐匿性出血治疗效果较差,若纱布预先制备消毒效果较差,则由导致产妇出现继发性感染等并发症,影响预后[3]。

综上所述,改良式B-Lynch缝合术在剖宫产术中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止血效果显著,预后质量较高,故有助于患者术后的有效恢复,应用价值显著。

猜你喜欢
缝线出血量剖宫产
剖腹产横切口两种缝线缝合的对比探讨
外科缝线标准中线径问题的研究
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量的估测方法
一胎剖宫产,二胎必须剖吗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剖宫产之父
腹膜外剖宫产术应用于二次剖宫产的疗效观察
缝线抗议
锯齿状缝线皮下埋置面部提升术临床应用(附140例)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