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孕妇早期治疗的观察研究

2019-07-19 10:09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9年14期
关键词:母婴孕妇年龄

王 冰

(琼海市中医院妇产科,海南 琼海 571400)

在糖尿病中有一种较为特别的种类,即妊娠期糖尿病,主要是指妊娠后初次发现或发病[1]。诱发妊娠期糖尿病的因素较多,如高龄、不良孕史、饮食不当、孕期体质量、免疫、遗传等。发病后会严重影响母婴健康,因此需要及早诊治,有效控制患者血糖,以减少母婴不良结局。因此本次针对早期治疗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孕妇的临床效果进行了研究。详情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对象全部选自2017年9月~2018年12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74例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孕妇,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成实验组(n=37)和对照组(n=37)。入组标准:以上患者全部与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相符且全部为单胎妊娠,患者和家属知晓并同意此次实验,而医院伦理委员会也批准本次实验。排除标准:高血压患者,机体脏器功能严重异常患者,不配合治疗患者。其中实验组患者年龄27~44岁,年龄均值为(35.5±3.4)岁,分娩孕周为38~40周,平均分娩孕周为(39.4±2.7)周,20例初产妇、17例经产妇。高危因素:5例不良生育史、20例年龄超过30岁、12例糖尿病家族史;对照组患者年龄29~44岁,年龄均值为(37.1±3.1)岁,分娩孕周为38~40周,平均分娩孕周为(39.9±2.2)周,18例初产妇、19例经产妇。高危因素:6例不良生育史、18例年龄超过30岁、13例糖尿病家族史。以上两组患者之间的临床常规资料差异较小,未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实验组患者孕28周前治疗,主要内容包括:①患者首次产检为其创建健康档案,内容包括血糖、体重、孕次、产次、孕周、年龄等信息;②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为其制定孕期保健计划,同时为患者进行疾病相关知识宣教,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血糖仪,并叮嘱其每天定时自测血糖;③按照其饮食习惯进行饮食指导,严格控制每日营养的摄入,禁食含糖量高的食物。为患者制定合理运动计划,叮嘱其保证足够的睡眠;④如果患者已被确诊,则需要选择胰岛素开始治疗。对照组患者孕28周后治疗,具体方式同实验组。

1.3 观察指标

将两组剖宫率、母婴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实验数据选用统计软件SPSS 18.0处理,计数资料选用[n(%)]表示,检验值为x2,差异较大时出现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 果

在剖宫产率上,实验组为8.11%,对照组为27.03%,差异较大,两组的羊水过多、产后出血、胎膜早破、巨大儿以及早产发生率差异均较大,全部出现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74例孕妇剖宫率、母婴并发症发生情况[n(%)]

3 讨 论

社会生活质量的不断升高,更改了饮食结构,导致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不断提升,引起妊娠期糖尿病的因素较多,相关研究显示,高危因素有分娩时胎儿体重超出4公斤、不良孕产史、糖尿病家族史、妊娠期多次发病外阴念珠菌病、高龄产妇、孕前BMI值高于26、机体肥胖等[2]。近年来随着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的不断增加,临床逐渐提高相关高危因素的重视程度,并采相应措施干预和治疗,以有效预防和减少母婴不良结局。以往临床常在妊娠24~28周期筛查妊娠期糖尿病,但是在筛查过程中还需检查有无糖尿病高危因素,因此针对存在高危因素的孕妇需及早诊治,进而有效控制血糖,改善分娩结局。

在此次实验中,分界点为孕28周,孕28周前为实验组开展早期干预治疗,孕28周后为对照组开展干预治疗,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剖宫率为8.11%,少于对照组的27.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孕产妇羊水过多、产后出血以及胎膜早破发生率上,新生儿巨大儿、早产发生率上,实验组全部少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就说明及早对患者进行治疗和干预,有助于控制血糖,防止胎儿吸收同时减少胰岛素的分泌,可预防出现巨大儿。此外控制血糖还可以减少胎儿排尿,以降低羊水过多发生率,防止早产。而减少巨大儿和早产儿,可避免和减少胎膜早破情况和剖宫产率,进而预防产后出血。

总而言之,对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孕妇在孕28周前进行治疗,可有效预防和减少剖宫产率和新生儿、产妇并发症,确保母婴机体健康。

猜你喜欢
母婴孕妇年龄
变小的年龄
我有一个“孕妇”爸爸
孕妇睡觉会压到孩子吗
孕妇接种疫苗要慎重
点亮婴儿房,母婴灯具搜集
产前检查“高危”孕妇别忽视
喜忧参半的母婴产品“海淘热”
年龄歧视
算年龄
尿布师:只卖纸尿裤的母婴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