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B-Lynch缝合术在剖宫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

2019-07-19 10:09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9年14期
关键词:组间出血量产后

王 莉

(内蒙古阿拉善盟中心医院,内蒙古 阿拉善 750306)

对于剖宫产产妇来说,产后出血属于最常见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也是造成产妇死亡的一个重要因素[1]。伴随着选择剖宫产手术患者的增多,由此引起的产后出血发生率也明显提高。宫腔填塞纱条与子宫动脉结扎是传统的剖宫产产后出血止血方法,但效果不明显,并易引起并发症。为此,本文研究探讨改良B-Lynch缝合术在剖宫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7年6月~2018年12月在本院行剖宫产的产妇中选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在术后出现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排除伴有其它严重脏器疾病、血液疾病、子宫肌瘤患者。患者年龄22~40岁,平均为(27.6±3.6)岁;孕期34~39周,平均为(37.5±2.2)周;初产妇36例,经产妇24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比年龄、孕期、孕次,组间差异不大(P>0.05),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止血方法,包括注射缩宫素,宫腔填塞纱布以及子宫动脉结扎等措施。观察组采用改良B-Lynch缝合术,将子宫从腹腔托出,清理宫腔内积血,选用1.0可吸收缝线进行缝合,从子宫左下端3 cm部位进针,再从手术切口上边缘3 cm处出针。采用褥式缝合1~2针,然后在距宫角3 cm处达子宫后壁。运用上述手法缝合子宫中部与子宫前部1~2针,并在子宫上固定缝线,将线拉紧,打结。当出血基本停止后缝合子宫切口,待患者生命体征与阴道出血量符合正常标准后对腹部切口进行常规缝合[2]。

1.3 观察指标

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24 h出血量。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运用t检验进行组间对比,并用(±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若P<0.05说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根据表1可知,术中出血量与手术时间,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术后24 h出血量,观察组明显更少(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对比两组术中与术后指标(±s)

表1 对比两组术中与术后指标(±s)

组别 术中出血量(mL) 术后24h出血量(mL) 手术时间(min)观察组(n=30) 1200.2±262.4 228.1±93.6 53.7±8.2对照组(n=30) 1208.5±256.5 443.2±95.2 55.1±9.6 t 0.728 15.207 0.695 P值 >0.05 <0.05 >0.05

3 讨 论

据研究显示,引起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包括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受伤、凝血功能障碍等[3]。传统的产科止血方法效果不明显,起效缓慢,而且也易引起更多并发症。近年来B-Lynch缝合术因其止血效果好,并发症少等优点,成为剖宫产术后出血的主要止血方法。此缝合术能使子宫壁受到纵向压迫,并配合机械性缝扎能减缓血流,利于血栓形成,起到止血的作用。由于子宫肌层处于缺血状态,会使子宫受到刺激,有助于子宫收缩,从而压迫血窦,让血窦关闭,起到止血的作用。

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采用改良B-Lynch缝合术术后24 h出血量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止血效果好。

综上所述,对剖宫产产后出血可采用改良B-Lynch缝合术,止血效果好,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组间出血量产后
达格列净对预混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女性产后便秘怎么办
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作用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量的估测方法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
更 正
爱自己从产后护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