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学生党建与学生工作管理的互动途径研究

2019-07-19 20:18杨冬于晓楠
教育界·中旬 2019年5期
关键词:学生党建高校

杨冬 于晓楠

【摘要】实现学生党建与学生工作管理的有机结合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人才培养方案的举措。文章首先对高校学生党建与学生工作管理的互动现状进行了概述,然后对现阶段高校党建与学生工作管理互动途径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对高校学生党建与学生工作管理的互动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建;学生工作管理;互动途径

我国高校党组织的主要工作任务是为国家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高校的主要任务是为国家培养一批思想素养高、科学知识扎实、身心健康、全方位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学生要有勇于创新、坚忍不拔、敢于牺牲的精神,高校要严格将国家教育管理方针与素质教育融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不断提升高校的管理水平。在实际工作中,实现高校学生党建与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机融合,引导学生实现自我管理,提升青年学生党员的综合素养,形成高校学生党建与学生管理工作互动的新局面。

一、关于高校学生党建与学生工作管理互动的现状

现阶段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现状的,基层党组织的成员较少,多由兼职教师组成,以辅导员为主。这些基层党组织成员,党务知识、能力和素养存在一定的不足,缺乏系统的党建知识理论修养。在新媒体形势下,多数学生的人生观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入党动机多功利化。高校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对青年党员的发展、考查、教育工作是有一定困难的。这就造成了大多数学生党员理论基础较差,党性修养缺乏,再加上入党时间、入党人数的限制,多数党员可能是由辅导员推荐的,从而造成党员管理教育工作和党建方式的单一,使得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出现问题。高校学生管理队伍多由辅导员和学工部门的行政人员组成,由于学生人数众多,专业多样,学生管理工作较为困难。管理内容复杂多样,不仅包括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社团文化、心理教育,而且包括学生宿舍管理、学籍、奖学金等一系列工作。再加上管理时间跨度较大,贯穿学生入学到毕业;在空间上不仅有校内的学习管理,而且有校外的实习管理。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高校学生管理人员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对学生进行深入的调查。这种表面化、繁杂化的管理方式和现阶段教育目标相违背。

二、关于高校学生党建与学生工作管理的互动途径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学生的党性不强

目前,高校学生对党的认识程度不够,党性意识没有得到很好的提升。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领导,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实现国家社会长期而又稳定的发展。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更应该坚定不移地支持党的领导,通过不断学习,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技能和素养。然而,大多数学生的党性不足,在高校学习中,不能全面地把握好党的知识理论,只是停留在表面,没有在思想上形成重视,而是一味地追求专业知识,而忽视了对党的理论知识的学习[1]。

(二)高校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知识认识不足

现阶段,高校学生入党的积极性不高,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知识理论了解甚少,忽视了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由此导致了其对党的认识不足以及政治思维不灵敏。另外,大部分学生过于专注社会实践工作,忽视了自身思想品德的提升,忽视了对党性思想工作的建设,不能在现阶段实现自身全面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思想作为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知识,是每位高校大学生都应该学习的知识内容。高校中存在的过于注重专业化知识,或者过于注重社会实践工作的状况,都不能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利于学生在社会中合理的定位。

(三)高校缺乏对学生思想教育的关注

现阶段高校在学生党建与学生管理工作中缺少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注,没有准确全面地把握学生党建和学生工作管理之间的联系。多数高校只专注于自身专业特色的发展和研究,忽视了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过度重视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以及社会实践活动,而缺乏对学生党性素养的培养,对有关党的知识内容、理论灌输较少。此外,一部分高校并不能将学生党建和学生工作管理进行有机结合,不能发挥两者融合的最大效用,不利于学生和高校的发展。没有深入学生做好管理工作,再加上党建管理理念落后、管理队伍人员不足、管理方式单一、管理渠道过于简单,从而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作用。

三、关于高校学生党建与学生工作管理的互动途径研究的途径

(一)全面把握学生党建与学生工作管理的互动特性

学生党建活動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全面系统的学习,提高自身党性认识。对学生进行党的知识理论教育,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掌握党的理论知识,全面地了解我党的党章,更要明确我党的宗旨以及原则,从而对我党产生全面的认识和深刻的了解。高校学生工作管理主要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素养的教育,并对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进行管理,实现党建和学生管理工作之间的互动。高校开展工作的前提就是加强学生党建工作的建设。与此同时,对学生工作管理认识的提高也能积极地响应学生党建工作的号召,促进学生党建工作的长远发展。学生党建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是相互促进、缺一不可的。因此,高校在开展学生管理工作和党建工作的时候,要对两者进行科学的配置和协调,这样才能保证工作顺利开展,为我党培养优秀的接班人,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2]。

(二)高校要落实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现阶段,我国高校学生在接受政治理论培养的时候较为被动,高校应积极主动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学生加强对入党的重视。在高校党建与学生工作管理中,要培养预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通过各种宣传方式和途径宣传党的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知识,让学生在思想上形成正确的认识,在正确理论的引导下树立高尚的品德、坚定的信念。高校要定期开展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或者预备党员交流会议,对现阶段的新闻热点或者敏感的政治问题进行全面的讨论,提高学生对我党的认识。在交流沟通的过程中,每位学生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形成良好的探讨氛围,不断提高自我。最后,由高校党组织对学生讨论的内容进行全面的整合,对学生在讨论中出现的错误思想进行教育指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让学生形式良好的认知能力,从而让高校学生党建与学生管理工作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3]。

(三)高校开展多元化的党建活动

目前,高校学生党建和学生工作管理的方式多种多样,比如级别不同的团委组织、学生会、各种校园社团等,这些组织机构对学生的党建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学生在参加这些组织活动的时候,能不断地提高对党的认识,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锻炼自身的能力。学生通过竞选,在这些组织内部可以担任能够促进自身知识和技能全面发展的职位,尤其是学生干部,能够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进而在日常生活或学习中更加注重自己的行为,严格地要求自己,规范自身行为。因此,高校可以借助这个机会,将这些组织和学生党建、学生工作管理有机结合,加强不同专业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从而实现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在协调和合作中有效提升。团委组织、学生会等组织机构,能帮助学生在工作的时候深入交流,转变思想,开阔视野,为开展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同时,学生参加这些社团组织可以获得解决学习或生活中问题的能力,一方面可以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养,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自身社交能力,培养服务社会、服务国家的意识[4]。将高校学生党建和学生管理工作有机融合,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参与到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让学生和高校一起发展。

四、结语

当前,在高校开展学生党建和学生工作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单一地开展某项工作内容不利于我黨思想在高校学生思想管理工作中的贯彻落实。把握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根据高校学生的发展实际,找出开展这项工作的入手点,就能让学生党建和学生工作管理工作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各高校在不断完善学生党建和学生管理工作的同时,要找到一个协调两者发展的结合点,全面地推动学生管理工作,增强高校青年学生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才能在高校学生中树立先进的典型,从而辐射到周围的学生,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学习氛围,实现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建设。

【参考文献】

[1]赵静.高校学生党建与大学生管理工作的互动分析[J].神州,2018(17):198.

[2]尹艳兰.高校学生党建与学生管理工作的互动内容与途径[J].办公室业务,2018(10):28.

[3]冯振敏.促进高校学生党建与学生管理工作良性互动的对策建议[J].现代职业教育,2018(17):272.

[4]黎明,肖波,葛莹莹.高校学生党建与学生工作管理的互动途径研究[J].教师,2016(35):91-92.

猜你喜欢
学生党建高校
创新农业类院校学生党建工作模式的实践和探索
高职院校大学生党建创新研究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载体的创新与实践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新媒体平台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