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贫困生就业心理偏差及改进的建议探讨

2019-07-19 20:18张晶晶
教育界·中旬 2019年5期
关键词:就业心理改进建议贫困生

张晶晶

【摘要】贫困不仅是一项社会问题,而且极易导致多种心理问题。有效分析及改进高职院校贫困生就业心理偏差,对促进其更高质量地就业有着积极影响。文章首先分析了高职院校贫困生就业心理偏差的具体表现进行了分析,随后提出了一些针对性较强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贫困生;就业心理;偏差;改进建议

高职院校毕业生面对的就业压力要比普通院校毕业生大,所以针对高职院校贫困生就业心理偏差进行深入的研究解决方案,应成为现如今各高职院校广泛关注的重点课题之一。

一、高职院校贫困生就业心理偏差表现

(一)信念层面

信念层面主要体现在绝望和自卑两个方面上。具体而言,高职贫困生的文化基础和本科学生存在较大差距,同时,由于经济实力等多方面条件的欠缺,在面临就业竞争时,他们多会出现较为强烈的自卑心理,显著表现为认为自身能力和条件和其他人相差很大,无法对自身进行客观评价等。缺乏自信,进而无法发现自身竞争优势,在择业过程中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他们逐渐丧失勇气和自信,进而导致就业难度大幅度提升[1]。

(二)情感层面

高职贫困生在就业期间出现的情感偏差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包括就业前期、就业中及就业后期。就业前期的情感偏差主要表现为恐慌、闭锁等。随着就业竞争的日益激烈,个别贫困生出现沉默、封闭等表现,他们担心由于自身的贫穷会受到其他人员及用人单位的不平等对待,所以在选择职业的过程中,偏爱独来独往,不会主动了解就业市场的形势和实际状况,既渴望就业,又惧怕就业。此类偏差会导致贫困生学习状態和日常生活受到较大的不良影响。

就业中的情感偏差具体表现为敏感、急躁及嫉妒等。求职过程中,多数贫困生希望自己可以在短期内找到一份比其他人条件更好的工作,这种心理致使其在择业时无法客观地选择职业,过于关注一些薪资待遇较好、口碑较高的用人单位,最终由于无法正确判断就业形势遇到诸多挫折,对学校甚至社会产生失望心理。

二、高职院校贫困生就业心理偏差改进建议

(一)有关部门需积极优化外部就业环境

首先,应重视建立良好的就业竞争环境及就业保障机制。第一,合理优化就业及人口流动制度,采取多种有效手段,解决各地区高职毕业生生源地及户口等方面的不公平问题。面向高职贫困生群体设置专属的人事档案转移及户口办理等绿色通道,以促使其更便捷地就业。第二,制定科学的就业合同纠纷调解制度,严格考察各用人单位的人才招聘流程及标准等,促使就业市场秩序不断趋于规范化,促使贫困生可以更公平、公正地参加工作。具体而言,应加大力度消除求职时存在的多种主观影响因素,严禁拉关系及走后门等不良做法,特别是要促使各事业单位等招聘环节日益趋于透明化,并建立完善的公务员及事业单位招聘监管体系[2]。第三,加大面向高职贫困生所提供的过渡岗位的力度。通过合理设置临时过渡岗位的方式,促使此类学生在择业期间也可以维系基本生活,有助于降低其就业期间产生浮躁、焦虑情绪的可能性。其中,过渡岗位具体指的是智能楼宇维护管理员等门槛较低的岗位。此类方式的有效实施,可大幅度减轻高职贫困生的就业心理压力,推广价值较高。同时,也可通过出台各种有关政策,促使高职贫困生的实际就业投入成本降低,且应基于现实状况面向贫困生群体设立专项基金,以为其顺利就业提供保障。

其次,针对高职贫困生建立专门的就业服务平台。第一,加大高职贫困生就业困难的宣传力度和范围,促使越来越多的社会团体积极参与到帮扶高职贫困生就业的队伍中来,有助于建立实效性更高、覆盖面更广的高职贫困生就业资助体系。例如,可促使各高职院校面向贫困生建立专属的奖学金,并积极引导社会团体和个人等提供支持,加大对高职院校高质量校友资源的利用力度,促使贫困生就业的面积及渠道得以有效拓展。第二,为高职贫困生争取或者创建各种就业实习机会。具体而言,人社部门可以开展多种类型的就业组织活动,促使贫困生尽可能多地和用人单位接触、沟通,同时,出台各种激励政策,鼓励相关用人单位为贫困生提供或者创设实习岗位。第三,社会慈善机构及公益团体等也要主动为高职贫困生安排免费的指导及培训等,以降低此类学生在就业培训过程中的资金投入。

(二)科学建立及优化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指导体系

首先,建立完善的就业培训机制。第一,建立针对性较强且覆盖面较广的职业规划体系,创设及开展相关方面的职业规划必修课程,引导贫困生合理分析当今时代背景下最新的就业形势及自身专业的发展前景,促使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求职岗位范围,树立优良的求职理念及职业理想,尽可能快速地培养较高的职业素养,促使高职贫困生逐渐对职场和当代社会具有一个正确、客观的认识,更为全面地明晰当代社会求职路线,摒弃传统急功近利的错误求职观念[3]。第二,积极面向贫困生开展求职技能相关指导及培训。具体而言,在各高职院校及政府部门设立的专属于贫困生的帮扶基金体系中加设贫困生职业技能培训资金模块。同时,建立优良的高职贫困生就业指导体系,注重提升贫困生个体的就业素质。例如,积极组织和开展贫困生求职简历竞赛等,通过详细分析每个贫困生求职简历,引导贫困生制作出高质量的求职简历。

其次,强化针对高职贫困生的就业心理辅导干预。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知,高职贫困生的心理较为脆弱,特别是在较为紧张的毕业求职时期,出现各种心理危机的可能性大幅度提升。因此,各高职院校中的有关部门需要重视建立一套实效性及针对性均较强的就业心理辅导体系。第一,有针对性地挑选一些专业素质较高的人员,建立专门的心理辅导教师团队,仔细分析贫困生的实时心理状态。通过广泛、深入调查,对贫困生就业期间产生的各种心理问题实施“一对一”的辅导,积极引导其克服自身心理问题。第二,在开展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尽量从积极、正面的角度对贫困生的就业表现给予鼓舞和关心,促使此类学生可以充分感受到来自校方的支持和关爱。究其原因,贫困生的心理多敏感,相较其他人而言更容易感受到来自其他方面的关心和爱护。所以,要采用合理手段,有助于其更好、更客观地审视周围环境,提高自信心。

(三)提升高职贫困生就业竞争力

首先,提高技术实践应用能力。如今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市场普遍呈现供大于求的失衡状态,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实施高职教育的主要目的为有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以使得学生顺利就业。所以,高职贫困生应重视合理应用学校的各种资源,基于自身实际情况以及当代社会各用人单位的基本需求,通过实习、兼职等多种方式积累实践工作经验,实时明晰职场需求及社会就业形势的各种变化,同时,积极地参与学校开展的各种就业指导及职业技能训练,促使求职能力提升,有助于大幅度提升就业竞争力[4]。

其次,实施精准的求职定位。如今我国高职教育的规模越来越大,就業竞争日益趋于激烈,高职贫困生有必要对当今社会的形势以及就业环境进行充分的分析和了解,正确定位自身角色,从社会劳动大众的角度择业及就业。第一,需要正确面对贫困的事实。高职贫困生应秉持一颗平常心面对自身经济状况,理解自身贫困并非父母及自身的错误造成,仅为一种暂时性的现象,可以通过积极的竞争来改变。第二,求职期间应将目光放长远,摒除非大城市、高薪不去的狭隘观念,选择发展前景较为优良、和自身实际情况较为契合的领域及单位。第三,在求职之前,应对自身有全面、客观的分析和评价,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合理的就业目标,积极分析和了解用人单位的现实需求,明确自身目标职业的种类及特征等,有助于高效、精准地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位。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贫困生在紧张的毕业求职期间,由于家庭期望及就业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就业信念及就业认知等诸多方面会产生一些心理偏差,且其中的个别偏差会导致一些较为严重的心理危机。所以,我们应重视从多个角度入手,积极解决相关问题,降低各种心理偏差出现的可能性,以促使高职贫困生可以更高质量地就业。

【参考文献】

[1]乔伟丽,张学敏,杨桂鑫.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基于广州10所高职院校的调查[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7(04):73-76.

[2]李妍依依.高职院校贫困生就业心理解析——以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04):31-35.

[3]袁春香,曹权.高职院校贫困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与改进研究[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1):41-44.

[4]袁建伟.河南省高职院校贫困生就业创业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以周口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河南农业,2017(36):4-8.

猜你喜欢
就业心理改进建议贫困生
农村籍大学生就业意向及其特点分析
浅析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高职学生就业心理素质的培养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
克力朩倾心捐助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