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校园足球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2019-07-20 11:57
运动 2019年3期
关键词:校本足球校园

刘 弘

(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教师发展中心,江苏 南京 211500)

教育部联合国家体育总局,在全国大、中、小学轰轰烈烈开展校园足球活动,其目的是为了加强学校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并期望通过多样化的比赛、课程的开展、校本化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等一系列有关足球的活动,达到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拼搏进取、团结协作的体育精神之目的。这项巨大的工程开展至今,我们不免要反思:校园足球开展的真正价值是否得到了实现?作为一线体育教师,我们的立足点应该是足球课堂的实效性、校本化课程的开发等问题,但因专业化水平的欠缺,关于足球课程的理念、内容的选择、组织实施的模式等方面还存在许多困惑。为了推动农村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的提升,本文以发展学生个性、创建学校特色和构建校本课程体系为切入点,探讨基础教育阶段农村小学校园足球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路径。

1 农村学校校园足球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

1.1 坚持贯彻自主性原则,充分体现地方特色

农村小学在开展校园足球活动时,首先要立足实际情况,切不可跟风,在内容和形式上要立足农村学校办学理念、充分考虑学校基础情况、师资、场地器材等客观因素,细致分析农村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以最大空间发掘他们的兴趣爱好为追求,自主规划校本课程方案、自主选择校本课程内容和实施模式,自主设计课程评价标准。开发出适合农村学校发展的课程内容及实施模式,以保障农村地区、学校、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

1.2 始终追求终身性原则,促进全面发展需要

如果一个学生在校的9年被迫参与体育运动,离开学校后的一生从不体育运动,无疑这种教育是失败的。而学校体育教育教学工作其核心思想之一便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运动意识,让这种习惯受益一生。这种意识的培养必须立足于课程的开展真正激发学生内心对于足球的兴趣和爱好,产生“运动强身健体”的共鸣。以形成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和培养学生终身发展为诉求的课程开发和实施,拓展了国家课程的空间,丰满了校本课程的内涵。体育学科其特质之一便是对于任何一个人的一生其价值都是存在的,只要你愿意将其付诸行动,所以追求校园足球的“终身性”目标高于一切。

1.3 坚持实践性原则,提高课程开展的实效性

校园足球课程只有在学校通过各种实实在在的活动开展,体现其具有可操作性的功能标准,它才能呈现其强大的生命力。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再高大上的课程设计,如果脱离了接地气的实践活动,无疑是纸上谈兵。甚至出现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编完华丽的教材并大张旗鼓地展示后,却成了学校的摆设或是赠客的礼物。因此,农村学校在开发校本课程前需要充分的考量、大量的征求教师、学生、家长等意见,走访同类学校考察验证,检验其是否与教学一致,是否适合本校学生的学情等一系列前期的准备工作。

2 农村小学校园足球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模式

2.1 践行目标主导模式

目标指挥行动,因此目标主导模式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明确了方向。目标主导模式是基于足球特色学校本土办学特色,依据其个性化的办学理念和地域化的文化传统设计出的课程的框架模式,它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定制了“民族风的外衣”,因此采用该模式开发校园足球校本课程时,首先要先确定特色学校创建的诉求层次:在活动开展中呈现足球课程“怎样培养人”的特色;以足球思想熏陶达到“培养什么人”的特色。因此,目标主导模式应成为农村小学校园足球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模式,形成创建培养人的过程模式。

2.2 坚持个性需求主导模式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是农村学校,也会存在不同的地域文化特点,师资办学条件,但依然要以不同学生的需求来主导课程的开展模式,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所以,基于此模式进行课程开发时,首先要调查学生在足球运动中“喜欢什么”“希望得到什么”“能得到什么”,并根据实际需求开发课程。

2.3 遵从条件主导模式

采用该模式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时,应优先考虑学校体育教师的师资力量和专业化水平、开展校园足球所需要的软硬件设施、学生身体素质水平以及足球的技能储备等发展状况,融合各方面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开发校本课程。

所有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基本程序都离不开“先调研并深入研究相关理论,再开发具体的操作模式、实施方案和评价标准,最后将此理论进行实践推广”。校园足球校本课程开发的基础和前提环节是“研究”,研究理论、条件、需求等一系列相关因素,这是课程开发的前提和必要条件,这个过程包括:首先建立校园足球组织机构,其次编制《校园足球校本课程开发指南》并确定校本化的校园足球课程目标并建构课程的基本框架,组织教师编写课程纲要,根据需要培训课程的师资等完整系列准备工作。这个过程核心在于一切基于学生终身发展需要,调查分析学生对于校园足球课程的理想,以达到激发兴趣和爱好,养生锻炼习惯和意识的目标;校本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实现其开发模式,包括足球校本教材的初编、推广试用并在过程中寻找问题,以及针对试用过程中呈现的矛盾进行后期的修改,开发过程是一个螺旋上升、不断改进、呈现开放性的过程。此过程要求体育教师研究《校本课程开发指南》,并以此为依据撰写《校园足球校本课程纲要》,具体说明课程实施中的教学如何设计、场地器材如何布置、人员安排及具体分工,做到方案清晰、责任明确并,实时追踪和评价课程实施的效果,广泛征询师生等反馈意见,对课程内容进行修正达到优化;课程的推广是课程研究和开发的实践运用,更是其价值的呈现,它代表着成熟的研究付诸教学实践并在一定范围内使用,形成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

3 农村小学校园足球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路径

3.1 农村小学校园足球校本课程目标的设定

体育与健康课程其学科特点之一在于它的技能类属性,同时必须兼备课程的学科性,除了知识技能、身体练习等技能类目标设定外,它还必须呈现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属性。随着校园足球如火如荼在全国上下开展,它一直都处于改革的“破冰者”角色,同时为足球教学的提供了“导航仪”。这个“导航仪”如同一个指挥棒,指挥涉及知识技能、意识精神以及情感态度等多个目标领域。但在制定具体目标时应依据所在学校的办学宗旨、学生的特别需要而有所侧重。

学生对于足球专业知识有更深层次理解的追求,对与足球文化、足球竞赛(规则)、足球精神等相关的足球问题有着浓厚的探究欲望,对足球运动能力的提升也有迫切愿景。但纵观现状令人担忧:大多学校被国家课程目标的设定模式限制了思维的发展,课程的开发流于形式,缺少深度,对于本校的课程目标设定属于跟风状态,并未立足校情学情等实际因素;考虑到以上现实,农村小学校园足球课程目标设定要参考“利用校园足球运动增强体质,发展运动能力、拓展体育视野,加深自我对国家课程中相关体育知识的理解;利用校园足球活动满足学生强烈的运动欲望,实现运动能力的提升、体育学科素养的提高”层次,侧重于知识、技能、情感3个目标领域。

3.2 农村小学校园足球校本课程内容的选择与实施

课程内容是构成课程的基本要素之一。目标导向内容,目标正确,内容才能够更实用。纵观文献,小学校本足球课程多以足球基础知识、足球技战术、足球规则等国家课程所模式化的内容,缺少自主化、校本化、文化性的内涵。故我们在选取教学内容时会呈现以下几种矛盾。(1)大多学校将足球课堂教学内容和校本课程内容混为一谈,无新颖性和创新性,不够丰富且开设次数较少,缺乏普及性。(2)课堂教学随便选取教学内容,且教学计划的制定缺少递进性的层次课程体系、“快乐周三”“足球俱乐部”等多样化课程形式也未能达到整体框架结构。其选取的与足球相关的教学内容与足球兴趣小组、社团等之间缺少关联性;另一方面,从文献来看,有关校园足球校本课程的实验案例很多,但真正可以借鉴并适用于学生尤其农村小学的实验案例并不多,缺乏对这些案例系统的整理以及与小学足球课堂教学的整合,因而缺少校本课程化地再创造性。鉴于此,对已有有关小学校园足球校本课程的实验案例进行整合改造,依据课程的目标选取适当的农村小学校园足球实验案例,并在校本课程实施借鉴修改与整合,以创建出新的课程内容,这应是一条可行性路径。

3.3 农村小学校园足球校本课程的评价

课程评价是用来判定课程设计效果的重要阶段。校园足球校本课程评价缺少统一的、权威的标准和工具,这给评估学生的足球学习效果及课程的价值带来了难点问题,传统的评价方式均以身体素质测试等终结性评价来评估学习的成果,看不出学生学习过程的推进过程和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显然难以承载校园足球多维的课程目标,更难以体现课程促进学生发展的动态作用。基于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性评价,在评价的方式上,要侧重以身体练习、合作意识、品质塑造、角色任务等为载体的表现性评价。在评价的主体上,实行师评、生评和互评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教师的评价过程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身心发展差异,把握评价的弹性和尺度,建立适应学生个性成长的评价标准,给予学生积极、正向的反馈;自评坚持学生的学习反思;互评体现在师生、生生等多元评价。具体来讲,在校园足球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初始身体素质、技能状况、情义态度、学习任务对比学习后的进步空间,最后对学生在任务中的具体表现做出形成性评价。

4 反思与追问

在尝试和体检校园足球校本课程开发的辛劳与收获喜悦的同时,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亟待解决,这也为未来校园足球校本课程的研究打开了深层次的空间。根据已有的课程实践经验,缺乏以学生发展为基础的足球校本课程评价体系和有效的资源整合机制是目前课程开发和实施中遇到的棘手问题。

校园足球在学校开展以来,受到了热烈的追捧,其开展形式越来越多,举办活动越来越丰富,参与的人数也越来越多,但这并能表示校园足球其核心素养价值得到了全面体现,更不能代表我们对于校园足球校本课程的研究已经成功。在开发和实施校园足球校本课程时要深入研究基于学生发展为出发点的课程评价标准体系,在动态的课程实施与操作系统中过程性的评判校园足球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效果,也是反应学生运动能力的发展性表现。另外,因校园足球在基础教育中还处于刚刚起步的研究尝试阶段,师资力量的匮乏、教师专业化水平的薄弱等客观因素严重制约着课程的开发深度,若仅靠体育学科教师通过培训和进修,已有的教学经验和知识结构摸索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缺少长效的资源整合机制来保障其系统化、层次化的推进,那么这个过程将是任务而道远的。因此,在足球顶设计的科研机构与中小学足球教师之间探索建立一个更加契合的融通机制,定期地开展有关基础教育阶段校情学情的沟通、足球前沿学术分享和培训,在活动中进一步深化合作方式;在学校内部,除对已有的根据校园足球课题项目来整合的单一课程资源外,建立打破学科分割的集体教研模式和校本研修机制,注重与其他学科知识和活动的融合模式,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愈显必要。

猜你喜欢
校本足球校园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让足球动起来
少年快乐足球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认识足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