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食春蚕豆新品种临蚕14号

2019-07-20 03:07强郭延平李黄青岩汪学英
中国蔬菜 2019年7期
关键词:粒数蚕豆株高

邵 扬 李 强郭延平李 龙 张 芸 黄青岩 汪学英

(临夏州农业科学院,甘肃临夏731100)

临蚕14 号是通过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鲜食春蚕豆新品种,干籽粒百粒重160~165 g,鲜籽粒百粒重192~211 g,荚长,粒多,鲜荚平均每667 m2产量1 550 kg,产值可达6 200 元。

春蚕豆是甘肃高寒阴湿地区主要的轮茬倒茬作物和经济作物,适合老少边穷地区种植,其生物固氮、培肥地力的能力在旱作农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春蚕豆品种主要以大粒为主,并已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大粒出口蚕豆的优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菜用蚕豆的需求进一步加大,生产上早熟、鲜食菜用、广适蚕豆品种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大。而目前适宜无霜期短、高寒农业区或农牧交错区种植的菜用蚕豆品种较少。为此,临夏州农业科学院蚕豆研究中心以鲜食生产为育种目标,育成了鲜食春蚕豆新品种临蚕14 号(原代号0189-3-6),2019 年通过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号:GPD 蚕豆(2019)620003。

临蚕14 号是以临蚕2 号为母本,以英国55-1为父本,通过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2011 年进行株系圃鉴定,筛选抗性好、荚长且结荚集中的株系进行品系鉴定,2012~2013 年参加品系鉴定试验,2014~2015 年参加品种比较试验,2016~2017 年参加全省多点试验,同时进行生产试验及示范,2018 年在和政县、康乐县、临夏县建立临蚕14 号标准化生产基地20 hm2(300 亩)。临蚕14 号鲜荚平均每667 m2产量1 550 kg,按照4.0 元 · kg-1计算,每667 m2产值6 200 元。临蚕14 号在甘肃渭 源、和政、临洮等县区累计示范推广1 667 hm2(2.5万亩)。

1 品种特征特性

1.1 生物学特性 临蚕14 号植株田间生长整齐、长势旺盛,春性强,株型紧凑,结荚部位低且集中,生育期110~115 d(天),有效株高132.0~143.9 cm,有效分枝1.8~3.0 个,单株荚数7.6~12.9 个,单株粒数19.4~33.6 粒,干籽粒百粒重160~165 g,鲜籽粒百粒重192~211 g,荚长14.0~18.1 cm,荚宽1.9~2.4 cm,粒长1.1~1.8 cm,粒宽0.8~1.4 cm,横径1.2~1.9 cm,始荚高24.4~47.7 cm。

1.2 品质 2018 年经农业农村部谷物检测中心检测(哈尔滨),临蚕14 号干籽粒粗蛋白含量29.19%、粗淀粉46.15%、粗脂肪2.84%、赖氨酸2.02%、单宁0.25%。临蚕14号入口稍带甜味、脆嫩,烹饪不易糊化,适宜炒菜、熬粥。

1.3 抗病性 2018 年7 月17 日经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现场鉴定,临蚕14 号田间自然发生赤斑病,病叶率17.22%,病情指数7.66,显著低于对照临蚕9 号(病叶率45.47%,病情指数17.14);田间自然发生根腐病,病株率8.00%,病情指数5.20,显著低于对照临蚕9 号(病株率19.07%,病情指数17.37)。

2 产量表现

2.1 品种比较试验 2014~2015 年参加品种比较试验,临蚕14 号2014 年每 667 m2干籽粒产量371.5 kg,较对照临蚕9 号增产12.8%,产量居参试的7 个品种(系)首位,株高133.0 cm,有效分枝2.9 个,单株荚数14.1 个,单株粒数32.1 粒,干籽粒百粒重162.0 g;2015 年每667 m2干籽粒产量365.7 kg,较对照临蚕9 号增产9.5%,产量居参试的9 个品种(系)第2 位,株高144.1 cm,有效分枝3.0 个,单株荚数12.8 个,单株粒数35.1 粒,干籽粒百粒重164.8 g。两年品种比较试验临蚕14号平均每667 m2鲜荚产量1 480 kg,较对照临蚕9号增产10.4%。

2.2 多点试验 2016~2017 年在高寒阴湿、半干旱等不同生态区开展全省多点试验。2016 年临蚕14 号6 个试点平均每667 m2干籽粒产量358.2 kg,较对照临蚕9 号增产14.9%,株高132.5~141.6 cm,有效分枝2.5~3.1 个,单株荚数8.2~15.6 个,单株粒数18.6~33.1 粒,干籽粒百粒重161~164 g。2017 年临蚕14 号6 个试点平均干籽粒产量352.1 kg,较对照临蚕9 号增产15.0%,株高129.1~144.1 cm,有效分枝2.4~3.3 个,单株荚数12.9~15.7 个,单株粒数22.6~38.2 粒,干籽粒百粒重165 g。两年平均每667 m2干籽粒产量355.15 kg,较对照临蚕9 号增产14.9%;鲜荚产量1 550 kg,较对照临蚕9 号增产150 kg。

2.3 生产试验 2016~2018 年在和政县新庄乡草滩村、买家集镇两关集村,康乐县鸣鹿乡洼滩村,渭源县上湾乡,临夏县北塬乡前石村、掌子沟乡尕巴山村开展生产试验,各点试验面积均为667 m2,以临蚕9 号作为对照。临蚕14 号2016 年平均每667 m2干籽粒产量348.2 kg,较对照临蚕9号增产11.6%;2017 年平均每667 m2干籽粒产量339.1 kg,较对照增产10.4%;2018 年平均每667 m2干籽粒产量380.7 kg · (667 m2)-1,较对照增产12.6%,鲜荚产量1 575 kg,较对照增产205 kg。

根据多点试验及生产试验结果,临蚕14 号丰产性强、稳产性好、适应性广,在高寒阴湿、半干旱生态区种植长势良好,适宜在甘肃省高寒阴湿区、半干旱生态区以及春蚕豆产区春季种植。

3 主要优缺点

临蚕14 号属中粒春蚕豆品种,干籽粒百粒重160~165 g,鲜籽粒百粒重192~211 g,适宜春蚕豆鲜食生产,蛋白质含量29.19%,脂肪2.84%。荚长,粒多,每荚籽粒5~7 粒,是粮菜兼用的品种。适宜稀播,可减少生产成本。田间耐赤斑病、根腐病。但该品种荚长,遇多雨年份容易烂荚,结荚期应及时进行田间排水,防止青荚腐烂,8~10 层花序时及时摘心,防止倒伏。

4 栽培技术要点

4.1 适期早播,增施磷钾肥 一般在3 月下旬播种为宜,当土壤解冻10 cm 左右时可顶凌播种,在施足有机肥的前提下增施磷、钾肥,更能发挥其结荚部位低而集中的优点,以获高产。

4.2 合理密植 采用宽窄行种植。川塬区每667 m2保苗0.9 万~1.1 万株,山阴区每667 m2保苗1.1万~1.2 万株。山旱地采用全膜双垄沟播及一膜两用种植技术能有效发挥该品种抗旱耐瘠性能,增产优势明显。全膜双垄沟播每667 m2保苗0.9 万~1.1万株,一膜两用种植每667 m2保苗0.8 万~1.0 万株为宜。

4.3 病虫害防治 在蚕豆开花期,及时喷施20%氰戊 · 马拉松乳油1 000 倍液防治蚕豆象,每隔7 d(天)喷施1 次,连续防治3 次。蚕豆赤斑病使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于蚕豆苗期-分枝期喷雾防治,每隔7 d(天)防治1 次,共防治3 次。

4.4 适期摘心 在水肥充足或多雨年份,种植密度较大的情况下,应在8~10 层花序时进行摘心,可防止倒伏,提早成熟;但在干旱缺雨、植株长势弱的情况下不宜摘心。

4.5 适时采收 鲜荚采摘期为6 月下旬,蚕豆鼓粒中后期分批采摘,一般在种皮发白、鲜豆粒翠绿色时及时采摘,采摘后及时上市。干籽粒在80%的中上部荚变黑时及时收获,避免种皮变色,影响蚕豆干籽粒的商品性。

猜你喜欢
粒数蚕豆株高
抽吸参数对电加热卷烟气溶胶粒数和粒径的影响
利用Ln位点进行分子设计提高大豆单荚粒数
蚕豆飘香品乡愁
小麦穗顶部和基部小穗结实粒数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蚕豆花开
杂交晚粳稻通优粳1号产量及构成因子分析
介绍四个优良小麦品种
蚕豆大嘴巴
不同栽培密度对柴胡生长的影响
玉米骨干亲本及其衍生系中基因的序列变异及与株高等性状的关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