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 项目高支模安全专项方案施工与研究

2019-07-21 06:14林高如
建材发展导向 2019年17期
关键词:支模立杆交底

林高如

(山西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24)

1 工程概况

1.1 建筑结构基本概况

本工程为中国北方自动控制技术研究所103 项目,工程位于山西省晋中市经济开发区太谷街315 号,基础为筏板式基础,地上7 层、地下一层,主体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总建筑面积8035m2;总建筑高度:38.10m,一层层高为8.33m 和11.73m 两种高度,其余均为4.8m。

1.2 高支模危大工程概况

1) 本高支模工程支撑高度为8.33m 和11.73m 两种高度,全部超过8m,均属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项工程;2) 本高支模存在高低跨,筏板在6-7 轴居中位置有3.4m 高差,给高支模施工带来一定难度;3) 本高支模工程架体为两种结构架体组合的形式,板底模架为盘扣架,梁底模架因模数原因选择钢管扣件式架体。

2 工艺流程

2.1 柱模板施工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楼层放线→验线→柱筋绑扎→设备管线、洞口预留预埋→自检→隐检→交接检→拼装模板→拉杆、斜撑→合模→调整穿墙螺栓→自检→预检→交接检→浇筑混凝土前钢筋、模板复查维护→拆模→模板清理。

2.2 梁、板模板施工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各楼层测量放线→验收基准线及边线→安装脚手架支撑体系→安装主龙骨→安装次龙骨→安装梁底模、侧模及顶板模→梁板底起拱→班组自检→施工员预检→班组间交接检→模板验收合格→绑扎梁钢筋→绑扎顶板钢筋→自检→隐蔽验收→交接检→浇筑混凝土前钢筋、模板复查维护→混凝土浇筑→同条件试件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拆模→模板清理→整理码放。

3 施工方法

3.1 施工准备工作

1) 在审查批准的基础上,针对实际施工情况编制专门的施工方案,在符合施工标准后,专家进行论证,最后由总监理工程师签字,之后才可以实施;2) 在搭设支架前,安全负责人员与工程技术人员应详细说明作业情况,确定具体的位置方案,书面交底施工技术与安全要求,在双方签字后进行确认;3) 遵循规范标准的机床上,严格检查钢管、构件、杆件以及配件等零部件,做好送检与验收工作,严禁使用不合格的钢管与配件。

3.2 放线测量

1) 相关人员在清理现场后及时放模板避免出现弹线不清楚问题;2) 技术人员应在结合施工图纸的基础上,利用经纬仪测绘轴线,利用墨线弹出梁模板的中心线,以便安装校正模板;3) 技术人员在确定建筑物标高控制线时,应利用大钢尺进行引测,去顶控制标高;4) 准确放置底座与垫板的安装位置,利用墨线弹出钢管立杆的位置。

3.3 模板制作

1) 统一制作模板图纸,并统一配置;2) 制作完成模板后,技术人员应准确记录模板的型号、数量以及位置等参数,验收合格后涂抹脱膜剂,在制定施工现场内分类堆放相关材料。

3.4 高支模模板支撑体系安装

1) 在底层弹出钢管立管位置线后,在准确放置墨线的基础上增加槽钢与木板垫,期间垫板的厚度不得小于50 毫米;2) 将横向扫地杆设置于高支架中,且纵向扫地杆与底座距离不得大于200mm,且利用直角扣件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安装横向扫地杆;3) 完成高支架的安装工作后,技术人员应做好垂直度与水平度的检查工作,并及时调整,确保杆件保持合理的横距、纵距以及步距;4) 施工人员应同步搭设剪刀撑、水平杆以及钢管立杆等,在钢管立杆内侧搭设水平杆,在钢管立杆外侧搭设剪刀撑,利用扣件连接牢固;5) 为了避免稳定性与强度产生差异,不能混合使用不同外径的钢管;6) 除了顶层顶步,应利用对接扣件的方式连接各层各步接头。

3.5 模板体系拆除

1) 在拆除高支架时,技相关工作人员应在以养护强度试验报告为依据的基础上,提供混凝土强度报告,在经过项目技术负责人进行检查验证,在审批同意后才可以拆除;2)拆除前,项目负责人员应完成技术交底;3) 在一端向另一端拆除支架,自上而下逐层拆除,期间应避免同时作业;4)拆除顺序:遵循先支后拆的顺序,松开顶扣件后,拆除承重模板,在拆除模板与支撑体系,先上后下、先外后里的拆除同一层的构配件与加固件;5) 在拆除脚手架时,悬臂高度不得超过两步距,当超出时,为了保持稳定性,应增加临时拉结杆;6) 在拆除支架后至立杆时,才可以拆除剪力撑与水平杆;7) 模板拆除应按施工规范及方案逐层进行,原则上是先支的后拆,后支的先拆,先拆非承重部分再拆承承部分,不得采用大面积撬落方法,各拆除的模板、支撑、连接件等构配件严禁抛掷至地面,应用槽滑或用绳系掉下,拆完模板后须认真检查,不得留有悬空模板。

4 操作要求

1) 利用对接扣连接支架立杆,且交错布置相邻立杆对接扣件;2) 在筏板上架设支撑架,并将垫板设置于立杆搭设过程中,利用厚度为50mm 的脚手板作为垫板;3) 拉结框架柱与模板支架,保证水平间距不得超过2.4 米,竖向间距不得超过3.0 米,以强化支架的稳定性;4) 在最顶层两步距应为其余步距的一半;5) 对于梁底要求增加承重立杆且采用双扣件抗滑的,梁底增加的承重立杆与小横杆均须用双扣件,对扭矩检查并形成记录;6) 框架柱周边的所有水平拉杆均应连接牢固;7) 操作平台四周设置不少于1.0m 宽施工人员操作通道,通道顶面铺15mm 厚夹板;在高支架上部和中部分别设置一道安全平网。

5 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5.1 技术安全交底制

在施工前,项目技术负责有要对项目全体人员进行方案交底,各施工员须对施工班组针对本专业进行技术安全交底,专职安全员要严格按交底内进行检查。

5.2 安全检查制度

1) 组织性完成检查工作,期间相关人员应认真制定检查制度,及时整改不合格计划,采用定人、定措施以及定时间的措施,针对安全隐患采用必要的防护措施,及时暂停危及人身安全的作业;2) 施工人员应定期巡察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每班巡视一次低压电器、配电盘以及变压器等设备运行情况,并填写完整“用电设备运行日记”。

5.3 持证上岗制

电焊工、架子工、塔吊司机等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种,严禁无证上岗。

6 施工技术保证措施

1) 施工期间严禁使用不合格的配件与钢管架,严格遵循相关规定做好配件、加固件以及钢管架的验收工作;2)在同一竖直脚手架系统中不得混合使用不配套的配件与钢管架;3) 自一端向另一端延伸脚手架,并在改善搭设方向的基础上,自上而下进行架设,不得由中间进行搭设,以免出现错位问题,保证连接质量;4) 施工人员应在遵循构件要求的基础上安装水平剪刀撑杆、竖向剪刀撑,同步搭设纵横脚手架;5) 脚手架搭设完成后,应经各方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模板安装;6) 拆除模板时应采用先搭后拆、后搭先拆的施工顺序。

7 监测监控措施

1) 监测项目:支架变形、位移以及沉降情况;2) 监测频率:专业人员负责检测模板的沉降量,在开始浇筑混凝土前测量一次,将此作为记录初始值。在浇筑过程中,每隔30分钟测量一次,在于初始值对比的基础上,计算位移量与沉降量。完成混凝土的浇筑工作后,在混凝土强度未达到80%时,技术人员应每隔半天测量一次;3) 监测方法:技术人员应利用水准仪测量支撑的变形情况,期间施工人员应标示施工层的观测点,并在支撑钢板上进行标示。混凝土的整个浇筑过程中,应由专业人员进行监测;4) 变形监测预警值:梁板支撑架垂直位移预警值取10mm,水平位移预警值取8mm;5) 注意事项:及时做好标示角钢、焊接钢筋以及线锤等保护工作,为了避免人为破坏,还应挂好警示牌。

8 结语

通过对本工程超危工程中高支模项目施工与研究,总结出一套不同高低跨两种施工支承架高支模施工方法,该方法不但经济而且实用,满足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加快的施工进度,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猜你喜欢
支模立杆交底
高支模施工工艺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探析
满堂碗扣支架间排距快速确定问题探讨
盘扣式钢管独立支撑塔架承载力研究
施工交底标准化探讨
高大模板支架模型试验受力分析
超载下高支模碗扣式架体单元组装方式分析
海外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合同交底工作实践
基于合同交底的精细化合同管理浅论
基于合同交底的精细化合同管理浅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