籼粳杂交稻嘉优中科3号、春优927在杭州地区的播种期试验

2019-07-22 01:27褚思洁沈建勋陈明祥
浙江农业科学 2019年7期
关键词:齐穗播种期杂交稻

褚思洁,沈建勋,陈明祥

(杭州市原种场,浙江 杭州 311115)

嘉优中科3号是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研究所、台州市台农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单季籼粳杂交稻[1],审定编号为浙审稻2016014;春优927是中国水稻研究所选育的中迟熟单季籼粳杂交稻(偏粳型)[2],审定编号为浙审稻2017017。两者单位面积产量在浙江多地屡有突破。另一方面,杂交稻尤其是籼粳杂交稻相比于常规稻生育期明显延长,这与当下杭州地区以晚稻+春花作物的耕作制度在成熟期和播种季节上产生了一定的矛盾,杂交稻生育期的延长严重影响了后作的播种[3]。因此,于2018年进行了籼粳杂交稻嘉优中科3号、春优927的分期播种试验,为本地生产提供适期播种依据,提高种粮效益。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在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西安寺村杭州市原种场进行。前茬小麦,土壤质地青紫泥,土壤肥力中等,地面平整,排灌方便。

参试品种为籼粳杂交稻嘉优中科3号,春优927,甬优538。

1.2 处理设计

3个水稻品种,以甬优538为对照(CK),每个品种均设8个播种期处理,即分别于4月25日,5月5日,5月15日,5月25日,6月5日,6月15日,6月25日,7月5日播种。每期3个品种合计种植134 m2,每个品种约40 m2,不设重复。小区边种植同期同品种保护行。试验在同一田块进行。

采用湿润育秧,播种后20~30 d人工移栽,插种密度为20 cm×25 cm,每丛3本。施肥、防病治虫、管理方法等其他栽培措施同当地大田生产。

1.3 调查项目

每播期处理调查生育进程、株高、穗数等,成熟期取样考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实割测产。

2 结果与分析

2.1 播种期对生育期的影响

2.1.1 齐穗期

由表1可知,3个品种的齐穗期均与播种期成正相关,即随播种期的推后,齐穗期也相应推后,且齐穗期间隔均小于播种期间隔。其中甬优538齐穗期间隔最小且最稳定,在2~5 d,平均3.4 d;嘉优中科3号齐穗期间隔最大,平均6.4 d;春优927齐穗期间隔波动幅度最大,在2~10 d,平均5 d。播种期前后相差71 d,齐穗期嘉优中科3号从8月初持续到9月中旬,前后相差46 d;春优927从8月中下旬到9月下旬,前后相差31 d;甬优538从8月下旬到9月中旬,前后相差20 d。同一播种期下,嘉优中科3号的齐穗期明显早于其他两个品种,比甬优538平均提前13.8 d,但提前天数随着播种期推迟而减少,4月25日播种期下提前24 d,而7月5日播种期下仅提前2 d;春优927齐穗期与甬优538基本持平,4月25日、5月5日两期比甬优538提前平均9 d,5月15日至6月5日三期与甬优538相同,之后三期比甬优538推迟平均3.3 d。

2.1.2 全生育期

由表1可知,嘉优中科3号在4月25日到7月5日播种的均能安全成熟;在11月28日收割时,春优927在6月15日到7月5日播种、甬优538在6月25日到7月5日播种均未能安全成熟。成熟期嘉优中科3号从9月中旬持续到11月上旬,前后相差54 d,春优927从10月中旬到11月下旬,甬优538从10月中旬到11月下旬。春优927和甬优538的全生育期随着播种期的推迟而缩短;嘉优中科3号从5月25日播种开始随着播种期的推迟而缩短,5月25日播种的生育期相较之前播种的有明显的回升。全生育期嘉优中科3号相对较短,平均137 d,且变化幅度较小,表明嘉优中科3号全生育期稳定性相对较好;春优927、甬优538相对较长,变化幅度也较大。相同品种的播种期与成熟期呈正相关,即越早播种越早成熟。

表1 播种期对籼粳杂交稻嘉优中科3号,春优927,甬优538生育期的影响

注:春优927播期6月15日、6月25日、7月5日,甬优538播期6月25日、7月5日收割时还未成熟,故成熟期、全生育期数据缺失。

2.2 播种期对株高的影响

由表2可知,3个品种的株高,从5月15日播期开始,均呈现随播种期推迟植株变矮的趋势。嘉优中科3号植株相对较矮,平均株高为103.4 cm,比甬优538平均矮10 cm,但稳定性较好。春优927植株相对较高,平均株高为119.8 cm,比甬优538平均高6.4 cm,但变化幅度最大,相差19.6 cm。

2.3 播种期对经济性状的影响

2.3.1 有效穗数

由表2可知,3个品种的有效穗数量与播种期之间的关系不明显。平均有效穗数嘉优中科3号为189.38万·hm-2,春优927为180.94万·hm-2,都明显低于甬优538的212.63万·hm-2。嘉优中科3号和春优927的有效穗在5月25日播种的最低,甬优538的有效穗在5月15日、7月5日播种的最低。春优927的有效穗数量稳定性相对较差,嘉优中科3号和甬优538的稳定性相对较好,但3个品种的有效穗数变幅都偏大。

表2 籼粳杂交稻嘉优中科3号,春优927,甬优538不同播种期经济性状及产量的表现

2.3.2 每穗总粒数

由表2可知,3个品种的每穗总粒数与播种期均没有明显的线性关系,但6月25日和7月5日播种的均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前三期播种的每穗总粒数均较少。平均每穗总粒数嘉优中科3号为224.7粒,明显少于甬优538的276.2粒,春优927为286.6粒,比甬优538高,但不明显。嘉优中科3号和春优927的每穗总粒数波动幅度都大于甬优538。

2.3.3 结实率

由表2可知,嘉优中科3号的结实率随着播种期的推迟有效上升,到6月5日播种的开始趋于稳定,但7月5日播种的明显下降。春优927的结实率在前四期播种的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从6月5日播种开始明显下降,6月25日、7月5日播种的最低。甬优538的结实率在5月5日播种的就达到最大值,而后缓慢下降。春优927与甬优538均呈现5月25日之前播种的结实率高于之后播种的结实率,嘉优中科3号则相反。三者平均结实率相近。

2.3.4 千粒重

由表2可知,3个品种的千粒重均以6月25日和7月5日播种的最高。嘉优中科3号的千粒重从4月25日播种开始就保持较高且稳定的水平,而甬优538前两期播种的明显低于其他各期。嘉优中科3号、春优927的平均千粒重高于甬优538,其中嘉优中科3号更高。

2.4 播种期对产量的影响

由表2可知,3个品种的产量与播种期均呈现随播种期推迟产量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其中嘉优中科3号的产量在6月15日播种的最高,为11.59 t·hm-2,春优927和甬优538在6月5日播种的最高,分别为11.56和11.66 t·hm-2。嘉优中科3号在4月25日播种的尤其低,仅为7.07 t·hm-2,随后随播种期推迟产量升高,到6月15日播种的产量达到最高值后再下降,7月5日播种的下降较多,为8.89 t·hm-2,变幅较大,相差4.52 t·hm-2。春优927以7月5日播种的下降明显,仅为8.53 t·hm-2。甬优538产量表现相对稳定,7月5日播种的为9.59 t·hm-2,虽有下降但相对较小。

3 小结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嘉优中科3号的播种期弹性较

大,4月25日到7月5日播种均能安全成熟,但由于过早播种抽穗扬花期处于高温,从而对产量产生较大影响,且嘉优中科3号生育期较短,完全有条件晚播种,即使7月5日播种,也能在11月上旬成熟。其在杭州地区最适宜的播种期为6月15日前后,成熟期在10月下旬,产量可达11.59 t·hm-2上下。春优927的播种期弹性相对较小,过晚播种既不能保证其安全成熟,又不能保证产量。春优927在杭州地区最适宜的播种期为6月5日前后,成熟期在11月上旬,产量可达11.56 t·hm-2上下。

猜你喜欢
齐穗播种期杂交稻
双季籼稻安全生长期研究方法择优与应用
——以长沙为例*
不同施氮量下籼/粳杂交稻甬优2640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特点
镇平县依据冬前气温变化对小麦播种期及播种量的调整探索
免耕半固态直播对水稻剑叶生理特性的影响
磷酸二氢钾叶面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
移栽密度对不同熟期杂交稻产量和光能利用率的影响
江西省双季早稻直播适宜播种期的区域划分*
超级杂交稻蒙自示范基地开始移栽
15%井冈·戊唑醇悬浮剂控制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试验
两个杂交稻新品种米质达国标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