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我国海岸带经济发展特点研究

2019-07-23 09:11林香红李先杰
海洋经济 2019年2期
关键词:海岸带沿海地区平均水平

林香红,彭 星,李先杰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天津 300171)

引 言

海岸带是人类与海洋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区域,是陆域环境与海域环境交叉耦合和相互作用地带。海岸带经济是海域与陆域经济的复合体,是海岸带上发生的各类经济活动的总和。目前对于海岸带经济的区域范围没有统一的界定。为了便于分析,同时考虑到我国经济数据的统计范围,本研究以行政区域为基础,将我国海岸带地区分为三个层次,即沿海地区、沿海城市和沿海县。海岸带地区依靠临海的区位优势和改革开放的先发优势,抢抓发展机遇,实现率先发展,成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龙头”。

1 沿海地区

沿海地区指我国11个沿海省,自北向南包括辽宁、天津、河北、山东、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经济统计学中最常用的参考数据,最具有参考价值和信服力,能清楚地反映出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或衰退情况。判断一个地区的总体经济发展情况,主要通过GDP总量、GDP增速、GDP结构和人均GDP等数据反应。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呈现出六个显著特点。

1.1 沿海地区GDP总量领跑全国,广东最强

图1 沿海地区生产总值及占全国比重

沿海地区生产总值于2005年首次突破10万亿量级,并分别于2009年、2012年和2016年突破20万亿、30万亿和40万亿关口,2017年达到46.6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6.3%[2]。预计2020-2025年间,有望突破50万亿大关。近十多年来(2001年-2018上半年),沿海地区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一直保持在56%~63%,沿海地区对全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保持在31%~75%(2002年-2018上半年),沿海地区经济支撑着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

从各省来看,粤苏鲁浙位居全国前四位。从1989年起,广东省GDP已经连续29年位居全国首位,2017年广东继续领跑全国,高达8.99万亿,占全国总产出的10.9%。江苏省和山东省紧随其后,分别为8.59万亿和7.27万亿。

表1 2017年沿海地区生产总值及排名

1.2 沿海地区GDP增速放缓成为常态

根据各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7年11个沿海地区中,只有福建省GDP增速超过8%,大部分省份GDP增速在6%~8%,略高于全国GDP增速,但明显落后于西部地区。其中,经济大省广东和江苏的增速分别为7.5%和7.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上海与全国6.9%的增速持平,津冀两省的GDP增速低于全国水平,天津与甘肃并列以3.6%的增速垫底。

1.3 沿海地区人均GDP接近高收入国家水平

2017年,沿海地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约为77 387元(约合11 186美元,按1美元=6.92元人民币计算),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59 660元),已经接近世界银行定义的高收入国家12 736美元的门槛。2013-2017年年均增速达到7.4%(现价)。从各省的情况来看,2017年,上海市人均GDP全国排名第一,其次是

表2 2017年沿海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及排名

天津市和江苏省。广东省虽然GDP总值高居榜首,但常住人口1.12亿人,人均GDP为8.1万元,位居第六。2013-2017年,人均GDP年均增速最高的是福建省,达到9.5%,其次是江苏(9.4%),辽宁省呈现负增长(-0.7%)。

表3 2017年沿海地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及排名

1.4 沿海地区三次产业结构日趋优化

2017年,沿海地区经济保持了稳中向好的发展趋势,好于预期。第一产业增加值27 098.71亿元,比上年增长3.32%;第二产业增加值202 371.81亿元,比上年增长5.92%;第三产业增加值236 548.02亿元,比上年增长8.51%,三次产业结构为6∶43∶51。服务业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与工业一起共同支撑沿海地区经济发展。

表4 沿海地区三次产业结构比较

1.5 沿海地区国土开发强度和经济承载力普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国土开发强度指参评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占城市土地总面积的比重。根据2018年发布的自然资源部《全国城市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情况通报》,全国国土开发强度为6.83%(2016年)[3],除广西外,其他沿海地区土地开发强度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沿海地区国土开发强度普遍偏高,全国开发强度排名前十的省份中,沿海地区占七成。其中,上海的国土开发强度最高(36.89%)[3],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26倍,天津和江苏次之。

表5 2016年沿海地区国土开发强度排名

建设用地地均地区生产总值指地区生产总值与建设用地总面积的比值,反映土地产出效益状况和土地承载经济总量的能力。2016年,全国建设用地地均GDP达到222.2万元/公顷,七个沿海地区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国排名前十中,沿海地区占七席。其中,上海市的建设用地地均GDP最高(912.8万元/公顷),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1倍,其次是天津和广东。

表6 2016年沿海地区建设用地地均GDP排名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增长消耗新增建设用地量指新增建设用地量与同期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量的比值,反映经济增长消耗的新增建设用地状况。2016年,全国单位GDP增长消耗新增建设用地量为9.07公顷/亿元。全国排名前十的省份中,沿海地区占一半,沿海地区土地利用效率较高。其中,浙江的地耗最低(-2.42公顷/亿元),且为全国唯一一个地耗为负的省份,天津和上海次之。

表7 2016年沿海地区单位GDP增长消耗新增建设用地量排名

1.6 海洋经济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海洋经济呈现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全国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到7.4%(2012-2017年),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增速0.2个百分点,其中,2017年,沿海地区海洋生产总值达到7.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9%,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9.4%。海洋经济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和稳定增长点的地位进一步稳固。预计到2020年,海洋生产总值可能超过8万亿,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不变。

2 沿海城市

2016年,我国共有293个地级市(不包括港澳台),其中沿海城市55个(含天津、上海),三沙市没有公开统计数据。沿海城市经济发展呈现出六个显著特点。

2.1 沿海城市经济总量获得较大提升,总体保持较快增长

根据wind数据库,2017年,54个沿海城市GDP达到27.8万亿元,2012-2017年占沿海地区GDP的比重一直稳定在60%左右,占全国的比重维持在34%左右。从经济总量来看,超过万亿的沿海城市有6个,上海成为我国第一个GDP超过3万亿的城市。排名前十的沿海城市,GDP均超过0.7亿元,占54个沿海城市经济总量的31.8%。从地区分布来看,排名前十的沿海城市,广东省占据三席,浙江省2个,闽苏鲁各一个。

表8 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排名前十的沿海城市

2.2 沿海城市GDP年均增速略高于沿海地区,北海和钦州增速位居前二

2013-2017年,我国沿海城市GDP年均增速8.3%,低于全国9.1%的平均水平,略高于沿海地区8.1%的平均水平(现价)。在54个沿海城市中,增速排名前三位的城市分别为广西的北海(14.3%)、钦州(13.6%) 和福建的漳州(12.1%),增速超过10%的城市有16个,增速在5.0%~10%之间的城市有30个。值得注意的是,辽宁省的六个沿海城市,除大连年均增速为1.0%外,其他五个城市都呈现负增长,其中,丹东增速最低(-4.8%),积极探索经济转型发展,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是辽宁省面临的突出问题。

2.3 沿海城市人均GDP区域间发展不平衡,深圳高居首位

2016年,54个沿海城市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84 616元,约是沿海地区的1.19倍。排名前十的沿海城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均超过10万元,最高的是深圳市,达到16.7万元,最低的是葫芦岛,只有2.8万元;从地区分布来看,排名前十的沿海城市,山东和广东占据六个,浙江两个,上海和天津分别位居第六和第七。2013-2016年人均GDP年均增速排名前三的城市是海南的儋州(13.3%)、广西的钦州(11.4%)和北海(11.1%),这三个城市的人均GDP分别排第52位、第48位和第33位。

图2 2016年人均GDP排名前十的沿海城市

2.4 三次产业结构深刻变化,51个沿海城市服务业占主导

多年来,结构调整始终贯穿于沿海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之中,沿海城市经济增长已实现主要依靠三产带动,三次产业内部结构调整优化。2017年,除葫芦岛、揭阳和三沙市没有相关统计数据外,其他52个沿海城市中,第三产业占据主导的有51个。26个沿海城市的产业结构为“三二一”,25个沿海城市的产业结构为“三一二”,只有儋州(海南)的产业结构为“二三一”[4]。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排名前十的沿海城市,占比均超过55%。其中,五个沿海城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超过六成,海口(77.3%)和广州(70.9%)位居前二。

表9 2017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排名前十的沿海城市

2.5 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都市经济圈成为引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三大引擎”

在国家规划的19个城市群中,以长江三角洲、京津冀、珠江三角洲三大城市群为代表的沿海城市群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增长极。2017年,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城市圈的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占全国的19.3%、8.9%和9.7%,三者合计占比为37.8%[5],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引领和带动作用。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目前是中国城市化程度最高、城镇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已成为国际公认的6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成效显现,五年来,三地根据区域特点、自身优势和功能定位,积极调结构、转方式,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民生持续改善,疏解对接有序推进,交通建设、环境保护、产业升级三大重点领域成效明显,形成区域发展新格局。

2.6 从国土开发强度和经济承载力看,沿海城市普遍高于全国和沿海地区平均水平

2016年,52个沿海城市市辖区行政区域土地面积共13.7万平方公里①全国55个沿海城市,潮州、三沙和儋州没有统计数据。,城市建设用地面积1.39万平方公里②唐山、广州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用建成区面积近似替代,潮州、三沙、儋州缺少数据。,沿海城市建设用地占市辖区土地面积的10.2%③由于城市统计年鉴中未公布乡村建设用地面积,无法计算国土开发强度(建设用地面积/城市土地总面积),故采用城市建设用地占市辖区土地面积之比近似替代。,18个城市位居平均水平之上。分地区看,深圳最高(46.1%),东莞(43.2%)次之,高于30%的城市还有沧州(39.9%) 和上海(30.2%)。

2016年,全国城乡建设用地地均GDP排名前20的城市中,沿海城市占11席。全国排名前三位的是深圳、广州和上海,都是沿海城市,其中,深圳市建设用地地均GDP为1 977.3万元/公顷,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8.9倍。

2016年,全国单位GDP增长消耗新增建设用地量为9.07公顷/亿元。全国排名前20的城市中,沿海城市占8席,全国排名前三位的是深圳、广州和大连。

表10 主要指标全国前20名的地级以上城市

续表10 主要指标全国前20名的地级以上城市

3 沿海县

沿海县是支撑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编的《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2017)》,2017年全国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 中,沿海县33个,占据全国的三分之一[6]。

我国共有224个沿海县,国家统计局公布统计数据的有127个。2016年,127个沿海县生产总值达到6.01万亿元,占11个沿海地区的14.1%,占沿海城市的23.83%[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0.65万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89万亿元,分别占沿海地区的24.3%和15.6%。单位行政区域面积生产总值为3 016.29万元/平方公里。127个沿海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6.34万元,石狮市(福建泉州)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最高,为21.32万元,是最小值的陆丰市(广东汕尾,1.32万元)的16倍,地区发展差异明显。

127个沿海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17万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2 821个,分别占沿海地区的15.8%和18.6%。杭州萧山区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最多,达到1 605个,而海南沿海县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只有114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分布不均衡。

4结 论

海岸带地区经济总量较大,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主核心区域,现阶段最突出的特点是海岸带地区人均GDP已接近高收入国家水平,经济步入中低速增长阶段;沿海地区国土开发强度较大,但土地利用效率较高;随着国家战略的实施,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都市经济圈在经济发展中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日益凸显。

总体来看,沿海地区、沿海城市和沿海县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和趋势。(1)沿海地区。沿海地区GDP占全国的比重在56%~63%之间(2001年-2018上半年),但近年来增速明显落后于西部地区,进入中低速增长阶段;人均GDP已接近高收入国家水平;沿海地区的国土开发强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沿海城市。我国沿海城市GDP年均增速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3-2017年),北海、钦州和漳州位居全国前三;人均GDP区域间差异明显,深圳最高;51个沿海城市服务业占据主导地位;沿海城市的土地开发强度高于全国和沿海地区平均水平。(3)沿海县。沿海县是支撑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中,沿海县占三分之一。2016年,有统计数据的127个沿海县的生产总值占11个沿海地区的14.1%,占沿海城市的23.83%。本文只是分析了我国海岸带经济发展的最新特点和形势,对海岸带经济发展存在的诸多问题、影响因素和相应的解决方案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海岸带沿海地区平均水平
欧盟:2021 年柑桔进口减少2.5%
基于陆海统筹的海岸带空间功能分区——以宁波市为例
论民国沿海地区渔业发展困境及其应对路径
海陆风对广东沿海地区秋冬季污染物的影响研究
随机变量的期望及其应用
低年级小学语文的识字教学
我国海岸带城市化系统耦合协调时空动态特征——以东海海岸带城市为例
基于砂质海岸带海水入侵模型试验分析研究
海岸带弹性初探
北京冬奥会背景下沿海地区冬奥项目发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