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及国际竞争力分析

2019-07-25 02:31贝淑华陈紫菱
中国林业经济 2019年4期
关键词:生产性竞争力服务业

贝淑华,陈紫菱

(南京林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南京 210037)

1 引言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由于国际分工的深入发展和世界产业结构的升级,世界服务贸易迅速发展起来,并逐渐成为各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在十九大报告中,我党更是提出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建设贸易强国等一系列新的目标和任务[1]。作为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剂,生产性服务在推动制作业发展、协同服务要素嵌入价值链体系和促进生产动能持续等方面作用显著[2]。但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发展落后于消费性服务贸易,同时缺乏国际竞争力。这些问题将直接影响到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国际分工地位以及利益的分配,所以进一步提升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意义重大。

2 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加入WTO之后,我国服务贸易的总量在货物贸易的带动下不断扩大,服务贸易总额从1997年622亿美元增长到2017年6783亿美元[3],二十年间增长了近11倍。同时服务贸易的总体结构也得到了相应的改变,生产性服务贸易的进口和出口比例都呈上升趋势。但目前我国服务贸易逆差仍较严重,其中生产性服务业是我国服务贸易逆差的重要来源[4]。本文从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的规模、结构以及区域发展差异三个方面来分析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2.1 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的规模分析

中国目前作为世界制造业的主力军,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发展显得相对落后。从图1可以明显看出,虽然2010—2017年这8年间我国服务贸易以及生产性服务贸易总额均呈现不断增长态势,但无论从总量还是增速上来看与货物贸易的发展还有很大差距,货物贸易仍然是中国国际贸易的绝对主力。

图1 2010—2017年中国贸易总额变化(单位:亿美元)

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加深和产业革命不断升级,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发展日益受到重视,生产性服务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未来制造业的迅速发展也将会有力地推动服务业的发展,因此中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发展仍然有较大的空间。

2.2 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的进出口结构分析

2.2.1 我国各生产性服务贸易的进口结构

作为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结合,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大体上可以分成运输服务、金融服务、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知识产权使用费以及其他商业服务六个类别。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2010—2017八年间,运输服务作为传统优势行业,其进口额总量始终位居第一。其次是其他商业服务、保险和养老金服务,进口额总量分别位居第二、第三,前三个行业进口总量之和占服务贸易进口总额超过半数。以电信、计算机等信息服务为代表的新兴生产性服务业虽然所占比重不大,但近年来发展迅速,进出口普遍快速增长,增幅超过20%,进口额总量占比不断增加。

表1 2010—2017年中国生产性服务贸易各部门进口额单位:亿美元

2.2.2 我国各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出口结构

相比于进口情况,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出口情况则大不相同。如表2所示,其他商业服务取代运输服务位居生产性服务贸易出口额的榜首。运输服务出口总额则位居第二,且远小于进口总额,说明我国运输服务始终处于逆差,国际竞争力较弱。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作为现代服务业的典型代表,其出口比例的大幅提高与其进口比例恰好相反,表明我国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视与支持。金融服务同样是现代服务贸易的代表,同其进口比例一样处于较低的水平,但其出口增长率远高于进口增长率。我国知识产权使用费出口额一直保持较低水平,但增长速度较快,2017年出口额比2016年翻了4倍。

表2 2010—2017年中国生产性服务贸易各部门出口额单位:亿美元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以运输服务为代表的传统服务业在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中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但近年来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发展十分迅速,年出口增长率大幅提升,表明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正不断优化。

2.3 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区域发展差异分析

中国各省市的服务业发展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也即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各区域发展不平衡。一般为东部沿海地区的服务业发展水平明显高出于中部及西部地区,然而东部沿海地区的各个省市之间又有较大差距。由于历史等原因,北京、上海、广东等东部沿海省市率先发展了制造业,因此这些地区的货物贸易较中西部地区较发达,而发达的货物贸易又直接带动服务业的发展,从而这些地区目前是中国服务贸易最发达的地方。现在整个世界的服务业发展方向是由运输业为主的传统服务业向金融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为主转变。其中新兴生产性服务业的迅速发展如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以及金融服务,对这些地区的服务贸易发展起着主要推动作用。

3 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

在研究一国国际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时候,国际上通常认可RCA显示比较优势指数、IMS国际市场占有率、TC贸易竞争指数以及M ichaely波动指数这四个指数,本文选取TC指数从横向分析和纵向分析两个方面来研究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3.1 横向对比

贸易竞争指数(Trade Competitive Index,简称TC指数),它是对国际竞争力分析时常用的测度指标之一,表示一国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取值范围在[-1,1]之间。指数越接近1,国际竞争力越大;越接近-1,国际竞争力越弱。计算公式为:

其中Xij表示i国j产品的出口额,Mij表示i国j产品的进口额。

图2 2010—2017年中、美、英、德生产性服务贸易总体TC指数比较

从图2可以看出,以英国、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贸易竞争优势明显。其中英国的生产性服务贸易TC指数较大,均保持在0.3以上;美国紧随其后,2010—2017八年间TC指数均处在[0.1,0.2]的区间波动;德国的TC指数接近0,仅2013年出现负值,之后转为正值;我国TC指数近几年始终为负值,2010—2014年间逐渐减小,2014年达到峰值-0.13,之后有所缓和。

3.2 纵向对比

表3是我国2010—2017年生产性服务贸易各部门的TC指数比较,从表3中可以看出,除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以及其他商务服务外,其余生产性服务贸易均为负值。其中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的TC指数相对较大,2016年之前均保持在0.3以上,表明我国在这方面的竞争力相对较强;其他商务服务的TC指数也始终是正值,表明其竞争力强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中竞争力最差的是知识产权使用费,但2017年有所缓解;金融服务在2015年前均保持接近零的负值,2016年开始转为正值,并保持上升趋势;传统运输服务的TC值相对稳定,均保持在-0.4左右的水平;保险和养老金服务的TC指数虽保持负值,但竞争力提升较为明显。

表3 2010—2017年中国生产性服务贸易各部门TC指数

4 进一步提高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策略及建议

4.1 转变服务贸易发展观念

政府作为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主要推动者,应该站在前方为企业提供正确的发展方向和有利的发展环境,也即政府要作为中国服务贸易发展观念的引导者。首先国家应引导企业正确认识我国服务贸易和生产性服务贸易逆差的问题。其次还应该引导企业转变“重制造,轻服务”的观念,大力宣传发展现代服务行业。通过政策的引导可更加直接地促使企业家发展观念的转变,尤其是对新兴技术服务业实施优惠政策将直接刺激企业的发展,有利于保护我国幼稚现代服务行业成长为成熟行业。

4.2 提高自主研发能力

品牌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也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之一[5]。塑造自主品牌是提高中国品牌国际信誉的根本路径,一方面可以减小对别国服务行业的依赖,另一方面应提升本国服务行业的国际竞争力。企业除了要加大新产品和服务的开发力度,同时也要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逐步提高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让中国产品由“中国制造”向“中国设计”的方向转变。

4.3 加强法律法规环境的建设

合理、健全的法律法规环境是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中的重要环节和保障,但是目前我国服务贸易相关立法工作还比较落后,生产性服务业中不少部门都还没有专项法律法规。因此,为保证服务贸易朝正确的轨道发展,政府要提供有利于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法制环境。一方面要注重法规成效、建立反馈机制,另一方面要加强与国际社会的交流,从而建立健全既符合本国经济发展要求又与国际社会相适应的法制环境,这样更有利于我国服务贸易与国际社会的接轨,对服务贸易起保障作用。

猜你喜欢
生产性竞争力服务业
观图释义:《红楼梦赋》与《〈红楼梦赋〉图册》的生产性传播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蓝青松:让竞争力武装到牙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谈《网络技术专业生产性实训》项目教学实施
基于生态的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探讨
服务外包提升中国新的竞争力
产业集聚对生产性服务业效率的影响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