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国有林区民生问题探析

2019-07-25 02:32孟辰雨卢宏亮
中国林业经济 2019年4期
关键词:森工林业局林区

孟辰雨,卢宏亮

(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哈尔滨150040)

1 引言

我国国有林区共138个国有林业局,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内蒙、西南和西北地区,其中内蒙古国有林区为我国五大国有林区之一,下属19个重点国有林业局,地跨呼伦贝尔市、兴安盟市9个旗市,生态功能区总面积达10.67万km2。为我国经济建设发展做出巨大贡献,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累计提供商品木材高达11亿m3,占全国木材产量的1/2。巨大的林木需求及树木的砍伐导致国有林区资源消耗严重,由于林区目标任务性质限制,管理体质制约,导致内蒙古国有林区面临严重资源预警,经济危困局面无法扭转,民生问题日益突出,严重限制林区的生态安全保证能力,阻碍国有林区的发展。

1.2 数据来源

研究数据来源于2018年7~8月对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民生状况进行的实地调查。采用多段抽样的抽样方法和问卷调查法收集资料,按照调查方案,先通过典型抽样,内蒙古自治区选择19个森工林业局,隶属于内蒙古森工集团;然后采用典型抽样的方法在每个林业局分别选择3~4个林场;最后,每个林场,通过随机抽样抽取10户职工家庭作为样本户,剔除在某些变量上存在缺失值的部分样本,共获得有效样本466份(见表1)。其中国有林区职工家庭规模普遍在3人,户主年龄平均46.71,户主受教育年限平均10.81年,户主工资收入平均34861.44元。

样本特征描述性统计

2 当前内蒙古国有林区所面临的民生问题

2.1 职工生活经济收入低下,民生困难亟待解决

林区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长期为内蒙古自治区及呼伦贝尔市地区平均工资的50%左右,80%以上职工按照地平工资60%(最低标准)缴纳养老金[1],不同于龙江森工及吉林森工集团职工对于林下经济的发展,由于所处地理位置纬度偏高,内蒙古森工自然条件恶劣,极寒天气温度低于-50℃,取暖器长达9个多月,极大限制了内蒙古国有林区林下经济产业的发展,职工家庭经济收入仅来源于每月工资。在岗职工家庭多为单职工家庭,仅靠一方经济收入供养家庭,在当地物价消费水平下勉强维持温饱。但如果家中有常年患病或在读大中专学生则加重家庭经济负担,林业局双职工家庭甚至需要借外债方可维持日常开销。同时国有林区职工工资相较于地方林业局、当地企事业单位水平更低,职工常年在岗,无法定节假日,无额外工资补贴,内部福利待遇条件的缺失造成了职工心理的严重失衡,影响其工作积极性,限制林区经济发展。

2.2 林区医疗教育水平低下,职工看病难上学难

从当地调研情况反馈来看,内蒙古国有林区森工六局医疗教育水平低下,当地中小学教育师资力量薄弱,学生生源数量少,周边学龄儿童选择异地择校,到周边县市级初、高中就读,夫妻一方异地陪读,教育支出较多。且陪读的家长无稳定经济来源,不仅使得职工长期两地分居而且加重职工经济负担。同时,在当地林业局局址内无三甲级医院,林业局下属医院划归企业制,医疗条件差,医疗费用高,造成职工看病难。山上林场缺少必要卫生所,山上林场职工急病就医困难,交通干道崎岖,严重影响紧急情况下救护人员的进入,职工及林场居民生命安全无法得到保证。

2.3 林区基础设施体系不健全,后备骨干力量薄弱

自2015年国有林区改革以来,内蒙古森工集团职工工资较从前有了较大提高但仍旧偏低,由于较为恶劣的林场基础设施建设,导致国有林区林业局每年新招收职工难度较大,职工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年龄结构偏大,年龄结构在41~50岁年龄组的职工最多,占49.6%;文化水平在小学及以下的占比2.4%,文化程度在初中约占45.3%,文化程度在高中或中专的约占24.3%,文化程度在大专及以上学历约占28.1%,从数据中可以分析得到当前内蒙国有林区森工集团缺少有知识有能力的青年骨干力量,且林区内部福利待遇差,基础设施不到位,条件艰苦,在网络大趋势化的当今林区基本无网络且不定时停电停水,职工基本生活得不到保证。林区人才大量流失,林业局缺乏新鲜血液注入,林区后继有林,后继无人。

2.4 林业局自身创收能力不足,职工积极性不高

内蒙古森工集团下属林业局已逐步实现政企分开,将林业局与当地政府进行分离,原来由林业局所承担的医疗、教育等方面的政府职能已经从林业局划归政府,政企分离极大地缓解了林业局的财政负担,但同时也大大降低了林业局职工工作的积极性。自林区全面停伐后,林区职工由伐林人变为护林人,失去木材方面主要收入来源,资金来源仅依靠国家“天保工程”下拨款项,林业局工作目前仅局限在日常森林管护及抚育,“国家给多少,我们就花多少”,工作能力及积极性受资金限制,主观思想存在政企合一时的惰性,工作积极不高。

3 内蒙古国有林区民生改善的策略

针对内蒙古国有林区职工工资水平较低,民生问题突出情况,综合上述分析,不难得出,林区职工收入类型单一,林场基础设施建设不健全,职工思想较为保守,政策补贴扶持力度不够限制了林区民生改革进程的推进,所以为对症下药,结合林区实际,提出下列意见及建议。

3.1 多方位拓宽林区职工经济渠道,增加职工经济收入

增加职工经济收入,拓宽收入来源是改善民生的核心,要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促进生产力的理念。坚持用创新、绿色发展理念去改善职工生活条件,增加职工经济来源[2]。按照现代化市场经济理论概述,在现阶段改善职工民生条件采用市场化经营模式,仿照当前国家产业扶贫先进范例,采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基地+林户”的产业模式,在有条件的林场(所)建设一批林下采集、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观景为一体的产业项目示范基地,政府给予相关政策扶持及技术培训,以各国有林区林业局为依托,发展当地特色产业,从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当地生态环境特点,坚定不移地走产业立局,产业强局、产业兴局之路[3]。国有林区林业局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不仅要打赢产业项目建设攻坚战,更要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在产业规模、层次、质量、绩效下功夫。整合已有基础的林下产业促进发展为当地龙头产业,注重品牌效应,打造专属品牌,增强品牌影响力,以局为根本,带动产业发展,切实解决好全面禁伐改革后职工就业及收入增加问题。

3.2 减免林区子女上学成本,增加林区教育建设投入

教育是民生之本,是发展大计,是发展进步的力量源泉。国有林区改革要把培养高素质人才和提高产业技术水平作为发展前进的关键点。对于林区林场基础学校建设薄弱,职工子女异地择校问题,政府要加大对于林区中小学教育资金扶持力度,提高教师福利待遇,加强师资力量配备,提高林场当地中小学教育质量,切实解决异地择校问题。对于职工家庭大中专生供养压力大的情况,应比照重点高校寒门学子腾飞计划,支持高校提高林区子女招收比例,减免林区子女学费,提供相应助学金、奖学金,进行相应政策倾斜,保证国有林区职工子女受教育机会。采取林区子女及普通学生学习林业及相关专业定点培养模式,设立专项指标政策,鼓励林区子女学林从林,回归林区,以自身所学回报林区,增加林区人才回流率,同时减轻林区职工教育负担。

3.3 加强林场基础设施建设,政策鼓励引进高质量人才

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提高是改善民生问题的基础措施,基础设施建设的增进是发展林区的有效方法。天然林要想得到真正的发展,就要将职工及居民分批从林场进行外迁,将退休年老居民外迁保证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医疗服务,政府还需加大对于林区职工医疗保障扶持力度,对于慢性及大病职工家庭提供适当民生补助,建立社区医生分配到户制度,保证职工基本医疗需求。增进对于林场基础设施条件健全与完善,实行国有林区林场“三通”政策,通电、通网、通水。林区要想得到真正的发展,必须要引进先进的高科技技术人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职工福利待遇,可以对比新疆西藏定向支援项目,鼓励大学毕业生支援林区,加强林区福利待遇,真正留住人才。

3.4 加快发展高端旅游业,保证职工扶林育林补贴

林区发展注重第三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出台优惠政策,面对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结合林区特色,把握互联网+大时代的发展趋势,紧随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发展森林休闲旅游服务产业,例如内蒙古阿尔山林业局在结合自身独特地理位置优势的同时,以森林深度体验游、冰雪文化节、林家乐为依托,打造品牌战略,形成休闲、娱乐、度假、康养为一体的高端旅游产业。拓宽产业类型,林业局自主创收,增加经济来源,提升生活水平。内蒙古森工集团由伐林人转变为护林人,职工工作性质发生转变,应结合工作特点给予必要岗位培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立完善育林、扶林制度标准,增加职工育林、扶林政策补贴,激发职工工作积极性,促进国有林区林场长期有效发展。

猜你喜欢
森工林业局林区
学思践悟 | 隋洪波代表:作好“林区三问”新答卷
祁连山青海云杉林分布对土壤交换性盐基组成及比例的影响
谈工会工作与和谐森工建设
省林业局举行系列活动庆祝建党100周年
吉林森工受大股东拖累业绩巨亏联营公司恐成业绩“拖油瓶”
用乡情传递雪乡雪韵——记大海林林业局梦幻家园客栈总经理 刘文
浅谈大杨树林业局森林防扑火工作的现状及对策
昌宁林区有了首条水泥防火通道
张学勤:我为林区建设“鼓与呼”
细雨春泥润小花:记铁力林业局关工委委员曹锋朱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