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盈江县茶叶产业发展的思考

2019-07-25 04:39段生武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盈江县思考发展

段生武

摘 要:在全面进入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盈江县党委政府积极为当地群众寻找致富增收的新路子,依托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雨熱同季等特点,紧紧依靠发展优质茶叶的理想基地。近年来该县的茶叶产业获得到快速发展,培植壮大茶叶生产已经成为全县的一大特色和优势,维护好、巩固好和发展好盈江县的茶叶产业,增强茶叶产业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对全县农民增收、企业增益、政府增税和山区农村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盈江县;茶叶产业;发展;思考

盈江县地处云南省西部,德宏州西北部,位于东经97°31′~98°16′,北纬24°24′~25°20′之间。其东北面与腾冲县接壤,东南面与梁河县接壤,南面与陇川县接壤,西面、西北、西南面与缅甸为界,国境线长214.6公里,自古以来有33条通道通往缅甸。盈江县位于喜马拉雅山延伸横断山脉的西南端,为高黎贡山南延支系西南余脉构成的山地地势,山脉分为西部大娘山脉和东部打鹰山脉,海拔800—854米之间,最高海拔为3404.6米,最低海拔为210米,两者高差之大,在同一县境内属全国少见,是一个山川秀美、资源丰富,区位独特,开发潜力巨大、后发优势突出的边疆少数民族口岸县。由于地貌组合多样,地势高低突出,不同区域气候差异较大,北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气候集于一县,具有明显“立体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19.3℃,年日照平均2364.5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464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80%,坝区无霜期325天,光、热、水、气条件较好,适宜各种动植物的生长繁殖。

一、盈江县茶叶产业发展概况

盈江县土壤类型有红壤、赤红壤、砖红壤、黄壤、黄棕壤、棕壤、亚高山灌丛草甸土、草甸土、水稻土等九个土类,非常适宜茶叶的生长。在盈江,茶叶生产的地位进一步得到提升,2018年全县共有茶园总面积为10.02万亩,其中:茶园采摘面积8.2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82%,幼龄茶园2.22万亩,占总面积的22%。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达2.35万亩,良种占有率达24%。另外,全县还有野生树茶10.595万亩28.35万株。茶叶产业共涉及到全县14个乡镇和一个农场,82个行政村,660个自然村,4.2万户,有从事茶叶生产的农户10.4万人,其中建档立卡户1728户6657人。全县范围内共有茶叶加工点104个,其中:家庭作坊81个、初制茶所20个、精制茶厂3个。获得省级重点龙头企业称号的有2家,取得SC认证茶企6家,注册自主产权商标7个,评为云南省著名商标1个,年加工量5000吨以上。2018年12月,全县茶叶总产量4677吨,总产值共7776万元,总产值比上年增加161.7万元,增幅2.1% 。其中,野生树茶产量46吨,产值920万元,目前市场表现较为良好。盈江主要生产绿茶、普洱茶、乌龙茶和少量红茶,产品主要销往大理、昆明、四川、广东等地。近年来,盈江县生产的 “勐弄山”、“腾盈”和“梁丹”等品牌茶叶,多次在国内各类名茶评比中获得优秀奖项,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良好赞誉。

二、盈江县茶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低产茶园面积大,管理水平低。管理粗放,规范化管理水平低,经济效益不高,是盈江县茶叶生产长期存在的普遍问题。随着社会消费观念的不断改变,绿色环保、健康无公害、无污染茶叶产品已成为市场需求的主要趋势和发展方向,产品市场准入标准对茶叶生产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盈江县规范化管理茶园较少,特别是有机茶园还是由盈江茶企零星摸索发展的初始阶段,生态茶园还没有真正形成。茶园管理水平低,茶叶生产和市场需求间不相符,这已成为盈江县茶叶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因素之一。

2.茶叶产业扶持资金少,工作经费不足,制约茶技工作的全面开展。茶业发展是一个产前、产中、产后协调发展的系统工程,由于近年来县委政府重点把精力放在甘蔗、坚果、草果等产业的发展上,对茶叶产业扶持政策少,对龙头企业优惠政策少,形成产业发展后劲不足,难以做大做强。科技推广经费投入不足,以2018年为例,全年除人头工作经费外,基本没有其它工作经费投入,开展茶叶生产技术推广工作只能以一两个项目投入为重点,辐射带动,无法全盘开展技术服务工作,难以打开工作新局面。

3.茶园失管面积大幅度增加。近几年来,由于国内茶叶市场低迷,效益较低,盈江县的许多茶农放弃了茶园管理或只是“半管半采”。失管茶园大多套种了坚果、杉木和西楠桦等林木,随着树木生长,茶树群体逐步退化消亡,茶叶面积将大幅缩水。同时,由于部分茶园产权属于村集体所有,承包给个人经营,承包期大多数在5年左右,由于承包期短,导致承包者存在短期行为,没有长远计划,茶园治理粗放,导致茶园老化。大部分村级茶园随山林责任制分茶到户,户均有茶园,承包户或自行加工茶叶,或出售鲜茶叶,由于茶园面积小,农户治理不重视,难以保证质量。而茶叶生长管理周期长较长,今后当茶市恢复,将无茶可采,生产无以为继,是盈江县茶叶持续发展的重要隐患之一。

4.劳力不足,茶园机械化生产率低。茶叶产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当前盈江县青壮劳力大多外出务工,茶叶生产劳力不足,造成找工难,人工成本高。在茶叶机械化生产方面,机修剪已基本普及,但在机械采茶方面,由于当前推广机械实用性差、采茶质量不高等因素,机械采茶面积较小,这就造成盈江县大面积茶园采摘不及时,采茶量少,效益较低。同时,盈江县茶叶初制所普遍存在加工机械老化,加工工艺落后等情况,加工场所脏、乱、差情况较为突出。茶叶产品质量往往较差,这就导致符合当前市场需求的优质茶叶产品少,产品竞争力弱,极大的制约了全县茶叶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加快发展盈江县茶叶产业的对策

1.管好茶园,选好品种。盈江县的茶园在扩建中并不是追求“量”的过程,而是要力求“质”的改变,要从提高茶叶品质入手,提高茶园管护力度。毕竟只有质量提高了,才会有更多的消费者捧场,绿茶才能卖出更好的价格。在茶叶种植品种上应结合各品种的土壤、温度、光照、酸碱性等生长习性,因地制宜,突出优势,坚持以种植绿茶为主,积极探索红茶生产途径。

2.理清山茶发展思路,扩大对外宣传。全力宣传以“勐弄山”、“腾盈”和“梁丹”等为主的品牌茶叶,努力把它们打造成全州乃至云南省绿茶标杆品牌,提高绿茶加工质量,全面提升绿茶效益;严格绿色防控,打造绿色生态茶园;严格规范采摘,提质增效;谋划茶叶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创新、持续发展;积极宣传推广绿色、无公害、有机等茶园管理技术,严格控制农药残留,巩固绿色、无公害茶叶基地。配合茶叶生产加工企业开展QS认证,扩大绿色、无公害茶叶的生产比例和产量,提高盈江县茶叶市场竞争力。通过品牌引领,逐步提高盈江山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全面推动盈江山茶产业的发展。

3.积极推广茶园机械生产技术。要针对盈江县茶叶生产过程劳动力短缺、迫切需要实现机械化的问题,盈江县茶技站要加大茶园修剪机、采茶机和茶园微耕机的推广力度,全面提升茶园管理综合机械化水平与缓解茶叶生产劳动力不足,达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业效益,增加茶农经济收入的目的。

4.积极保护古茶资源。当前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古茶树品种开发利用的潜在价值,有的人已经在开始炒作,并有盗采古茶树枝条进行培育情况发生。因此,盈江应加强全县范围的野生古茶树保护、研究分析、选育扩繁建新园等工作,做好古茶树生存环境、现状、保护和开发利用,加大资金投入用于对古茶树保护采取原生态挂牌培土、修建栅栏、建设古茶树无性繁育苗圃试验基地、建设新建古茶二代试种基地建设等工作。

5.加强人才培养。一是向省和国家有关部门申报专项资金扶持,重点培养专科以上茶叶生产专门人才。二是要加强与省州茶科所的深度合作,争取得到上级部门技术上的支持。三是积极开设茶叶技术培训班,邀请相关的技术人员对茶农、小作坊等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以提高管理、加工等技术水平。四是做好茶叶新技术试验示范工作,锻炼技术队伍,增加技术贮备,不断提高新技术新措施普及面。

总之,只要把发展茶叶产业作为盈江县当前和今后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工作来抓紧抓好,依靠科技,增加投入,对全县来说就是一条致富的财路,村民的生活将会越来越好,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致富财路。

猜你喜欢
盈江县思考发展
Additions to Goniothalamus (Annonaceae) in the flora of China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云南省盈江县水系分形特征研究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