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承书:我愿意

2019-07-25 04:49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19年22期
关键词:钱三强核聚变原子弹

55年前,新疆罗布泊,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这背后,有一位奇女子——年近半百,多次改行,一次次从零开始,为国家隐姓埋名30多年,用“我愿意”肩负起祖国的重托。她是王承书,中国铀同位素分离事业的理论奠基人,参与研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为数不多的女性之一。

王承书从小有着极强的数学天分,在1941年就获得美国巴尔博奖学金。留学期间,她提出“王承书——乌伦贝克方程”,这一观点至今仍在沿用。1956年,王承书带着装满300多个包裹的书籍和笔记回了国。她在笔记中写下:“1956年10月6日是我难忘的一天,在离别了15年的祖国国境上,第一次看到五星红旗在空中飘扬,心里说不出地兴奋。我要为国家做贡献,国家需要什么,我就干什么。”

1958年,我国筹建热核聚变研究室,当时,热核聚变这一技术在国内一片空白。王承书从未接触该领域,46岁,专业已经定型,此时转行是一次巨大的考验,面对钱三强的邀请,她毫不犹豫地说“我愿意”。经过两年钻研,王承书成为中国热核聚变领域的领军人物。

随着国家原子弹的研制进入攻坚期,核心燃料高浓铀研究却进展缓慢,如果将原子弹赋予生命,那么高浓铀就是其体内流动的血液。1961年3月,钱三强又一次找到王承书,希望她负责高浓铀研制。这一次,王承书再次说出“我愿意”!“我改行了比别人损失要小,既然都是从头做起,我为什么不可以?我也能做。”

然而,这次的选择意味着她要从此隐姓埋名。王承书告别丈夫和孩子,悄悄来到中国第一座浓缩铀生产工厂。这一年,王承书49岁。1963年底,高浓铀投入生产,这是决定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是否成功的关键。1964年1月14日,504厂成功取得第一批高浓铀合格产品,为原子弹爆炸提供最根本的燃料保证,至此,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掌握高浓铀研制技术的国家。王承书带领团队交付产品的时间,比原计划整整提前了113天。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随后,钱三强向她发出第三次邀请,从事核事业研究。这一次,她还是坚定地说“我愿意”。这一年,王承书51岁。

由于长期操劳,晚年的王承书患上眼疾,但她却以浪费为由,拒绝昂贵进口药的治疗。而当她收到病危通知时,留下遗嘱:将自己一生积蓄的十万元,一分不剩全部捐给“希望工程”,遗体捐给医院研究,书籍和笔记留给科研工作。

1994年6月18日,默默无闻了一辈子的王承书走了。在她笔记的扉页里,有一张已经发黄的字条,上面写道:“在无论任何条件下,坚决完成党交给我的任何任務,在必要时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人物速评

斯人已逝,但我们却依稀能看到有这么一个清瘦、飘逸的背影在推动着中国向前。她的一生真正做到了“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猜你喜欢
钱三强核聚变原子弹
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
我国首项核聚变国际标准成功立项
核聚变
钱三强的遗憾
世界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后在中国引发原子图书出版热
“人造太阳”或破解“核电困局”
受控自持续核聚变的新曙光
两次原子弹爆炸幸存者去世
原子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