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分课堂在高职课程《物流费用结算实务》中探索与实践

2019-07-25 05:47任凤香
今日财富 2019年17期
关键词:实务讲授小组讨论

任凤香

《物流费用结算实务》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本文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到高职《物流费用结算实务》课程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的兴趣,对分课堂在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等具有十分明显的优点,对其存在的不足之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和措施。

一、对分课堂简介

我国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结合中国国情,整合传统课堂与讨论式课堂各自优势,进行取舍折中,于2013年10月首创了中国课堂教育模式----“对分课堂”,并于2014年春在自己所教授25人的班级进行试点取得良好效果。并于同年10月进行网络推广,我国各级院校纷纷实践与探索“对分课堂”教学,掀起学分对分、实践对分等热潮。该模式包括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讨论(Discussion)三环节。

二、对分课堂在《物流费用结算实务》中的应用

《物流费用结算实务》是我校创新性课程,在全国乃属于首创,安排在我院物流管专业大三上学期的专业主干课程,本文以2016级物流管理专业1班开展试点教学,该班学生共32人 ,每周2次课,一次课2个课时,每个课时45分钟,共计64个课时。

(一)讲授阶段

《物流费用结算实务》的主要内容是7种结算方式,分别是“三票一卡三方式”,重点和难点是三票的使用。讲授前先对学生进行分组,每4人一组,共计8个组,4个人承担不同的角色,分别是出票人、收款人、付款人开户行和收款人开户行。讲授时要针对三票的区别进行讲解,侧重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和难点,比如本票、汇票和支票的填写,票据的金额、日期的填写规范,出票人签章等均是学生容易出错的问题,相关的罚款和赔偿金以及票据的使用是难点。老师在讲授这些知识点时,务必要结合案例进行详细讲解,并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要求学生课下自主学习,搜集相关资料,完成作业。

(二)内化吸收阶段

学生课下自主学习和完成老师布置作业的阶段就是内化吸收阶段,老师要在下次上课之前完成作业的批改,并及时做出反馈,为下次上课时的课堂讨论做好准备。除此之外,学生还需要完成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总结归纳老师上课讲授的知识点;二是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问或者是不太理解的内容,准备至少一个在小组讨论时提出;三是准备好至少一个自己完全理解但其他同学容易出错的知识点。

(三)课堂讨论阶段

第二次课以学生讨论为主,第一小节针对老师对作业的批改意见,,结合学习笔记中老师要求的三个方面,相互沟通交流,分享各自的心得体会,进行小组讨论、相互答疑。在小组讨论过程中,由于各个小组成员的认知和准备情况不同,对同一问题的见解不同,所以会出现有疑惑或有有争议的知识点,需要各个小组组长对这些问题进行汇总,并与老师进行沟通交流。同时要注意,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任课教师要进行观察和巡视,做好引导和组织,保证课堂讨论的效果。第二小节是全班讨论,每个小组的组长用大概5分钟的时间总结一下整个小组讨论的重点,,给予学生不断的鼓励和支持最后,老师预留5分钟的自由提问时间,教师进行答疑并做本次课的总结。

三、对分课堂的反思

(一)采用对分课堂教学的优点

1.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讲授阶段教师不是事无巨细地讲解每个知识点,而是一道学生自己去学习并完成布置的作业。学生需要根据教师的引导,记录重点和难点,结合教师提供的相关资料,完成作业,并形成学习笔记,参加下次课的课堂讨论,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课堂学习的投入性。

2.有助于教师专业水平和理论素养的提升

对分课堂提升了学生学习的参与度,老师不再是填鸭式教学,不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课堂的讲解上,教师由讲授者回到引导者的位置上,减轻了教师教学中的机械性成分,但却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倒逼”着着教师发现自身的知识能力不足,进行自我查漏补缺和知识提升,主要包括教学内容的设计、课堂的驾驭能力、对学生讨论的评价与引导能力等等,这些在对分课堂的教学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改善了师生关系

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中,师生角色进行了重新定义,学生在第一阶段是知识的 “接受者”逐渐,第二阶段转变为知识的“发现者”,第三阶段是知识的“交流者”,教师由教学中的主导者逐渐转变为辅助引导者,由强制型教学向服务型教学转变,师生之间增加了沟通和交流渠道,师生之间在课堂生活中的关系逐渐由“教—学”转向“导—学”,师生关系更为和谐。

(二)对分实践中发现的问题

1.对教师的把控能力要求较高

学生的作业要认真批阅并及时给予反馈。教师对 “对分课堂”学习内容选择要慎重,讲授环节合理选择重难点、疑点,要突出学生小组讨论的主题,既要让学生有讨论的空间,还要能够包含课程的重要知识点。还需要进行具体时间的合理分配,控制好学生讨论的节奏,指导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课堂讨论,避免出现讨论冷场,讨论场面混论和偏离主题或由于讨论过于热烈而无法完成教学任务等情况的发生。学生陈述时要多鼓励,及时进行点评,学生提问时要给予正确或指导性意见。

2.搭便车情况时有发生

因为作业、讨论和陈述都是分组完成的,有的同学由于不认真或是能力有限,没有积极参与,对自己不理解的问题也不提出来,更有甚者,有些学生厌学,根本就不配合讨论,也没有承担应有的责任,于是因为小组其他成员的积极努力,小组成绩十分优异,自己也因此得到了比较高的分数。究其原因是学生成绩的考核评价体系有待改进。另外一方面,因为小组陈述是由1人负责,有点同学碍于面子,也未进行提问,没有得到展示自己的机会,没有得到相应的锻炼。

(三)建议

1.对分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

教师作为课堂活动的架构者和组织者,需要统筹设计和安排安排这个课程的教学活动,这是有效实施对分课堂教学法的前提。要选择难易适度的讨论话题,讨论主题形式要多元化,比如有视频式、群主播式等开放式形态。一方面教师需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讲解、分析和设计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要根据最新、最前沿的知识和案例修订教学内容,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高职物流培养的人才更注重实践性,而这正是多数院校教学所缺乏的,如能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在讨论、评价等环节中引入企业和兄弟院校的专业人员,运用网上答疑等灵活的网络参与方式,这样更能满足教学目标和学习氛围的提升。

2.对分课堂的形式创新

教师可根据不同课程,或同一课程的不同章节采取“当堂对分、隔堂对分和混合对分”几种形式,同时应该灵活安排对分时间,讲授和课堂讨论应该根据讲授的内容和知识点以及学生的表现形式灵活地安排二者的比例。除了讨论以外,还可以采用软件模拟、实际操作等多样化的形式内化学习和思考。

3.教学管理的调整和优化

对分课堂教学不用于原有的教学模式,给教师、教学管理带来较大挑战,提出了新的要求。管理者要及时更新观念,探索在对分课堂教学法下科学、有序开展教学管理工作的新举措和新办法。

4.可操作性的综合评价体系

对分课堂强调过程性考核,需要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综合评价体系。把整个学期的评价和考核分散到每一次的课堂上,学生最终的成绩是平时表现(50%以上)+期末成绩(50%以下),保证学生平时的参与和自主学习对分程度,平时学习态度、参与程度等定性指标如何转化为可以量化的指标是对分课堂评价体系的关键。

由此可见,对分课堂的应用还需要不断总结和完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更重实践性,我们应该思考在物流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如何更好的使用这一教学方法,更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期能更好地满足物流专业教学实践性要求的教学目标。(作者单位:江西财经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实务讲授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有效运用,凝聚素养精髓
信托公司在破产重整实务中的机会
基于SQDIP的配送中心仓储绩效管理实务
居住权登记 实务分析
数学课堂“限时讲授”教学策略
“自能”课堂中小组讨论的实施策略
高中数学课堂小组讨论1+1模式教学应用
试论如何处理好历史课堂小组讨论和独立思考的关系
浅谈数学课堂讲授的时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