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在教学中的个性化解读

2019-07-25 05:48王群
课外语文·上 2019年6期
关键词:关雎诗经教学

王群

【摘要】《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更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而《关雎》作为300篇之首,历来受到人们极高的评价,所以,它在诗歌教学中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面对语汇变化较大,语言精练,留白较多的文本,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怎样的解读才是好的解读?本文将以《关雎》为例,在尊重文本的前提下,借用“咬文嚼字”“意象解码”“文本互证”“复现情境”等手段进行有趣的个性化的解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古典诗歌的解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关键词】《诗经》;《关雎》;教学;趣解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中国古代文学经典是古代优秀文化的载体,而《诗经》是中国文化经典中的经典,是古代诗歌之肇始,自然意义非凡。但因年代久远,很多词汇因为演变而不再常用,对其文本解读存在很大困难,后代的解读者自然众多,这些解读很多都见仁见智,而有些解读又似是而非,导致现代很多希望研究其文本的教师无所适从,只得与大部分教师一样,照着较为公认的解读安排教学,不敢生发,又往往感到上之无味,弃之可惜,只能是尽量少讲,多读几遍多记些文学常识与字词解释。浅尝辄止的结果,是学生兴致缺缺,效率低下,只把其作为考试之资,白白浪费了这么优秀的文化资源,实在可惜。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在《诗经·关雎》的教学中,以现代目光去审视人物情感,巧借诗歌解读手段,进行了文本的个性化解读,以此来提升学生读诗的兴趣,使其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提升其解读诗歌的能力,并在这个过程中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发挥语文课“立德树人”的功用,实现课程育人的目的。

一、勾连情感,整体感知——准备文本趣解

初中阶段是学生爱情意识的萌发期,对于爱情的话题,大部分学生带着好奇,也带着羞涩。所以在解读文本之前,我会让他们背诵耳熟能详的一些诗句,如白居易《长恨歌》中的“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李商隐《无题》中的“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秦观《鹊桥仙》“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等,逐渐引导,打开他们的心扉,做好去正面感受和思考什么是真正美好爱情的准备。

熟读诗歌后,我会让他们说一说,这首诗歌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他们很容易就能答出:写的是一个男子对一位女子的相思和追求。之后,我会引孔子评价《关雎》的名言“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让他们紧扣“哀”“乐”两字,将诗歌划分章节。在有整体的感知,初步把握文本后,进入课文的解读。

二、咬文嚼字,把玩语言——立体人物形象

诗歌的语言精练,颇可玩味,咬文嚼字,再现当时情境。《关雎》第一章讲的是河中小洲,雎鸠声关关应和。一男子思慕姑娘,想让心中的她做一生一世的伴侣。我名之曰“有所思”。

首句为“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托物起兴的写法,后直写出男主人公心愿。此处可简介《诗经》的三种主要表现手法“赋比兴”。

第二句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此处我会设计两个问题,引导学生紧扣文本,咬文嚼字,品咂细析,在脑海中勾勒出诗中两位主角的人物形象。

一是“为何男子说的是‘君子好逑,而不说‘君子思慕呢?”“思慕”可能只是一时的情感冲动,而“君子好逑”,却是内心坚定,相守一生的独白。此处采用的是换词法。

二是“让男子内心生发如此坚定的誓言,这是究竟一位怎样的女子?”“窈窕”的解释为“美心为窈,美状为窕”,“淑女”意为贤良美好的女子。这个女子,不仅外貌好、气质佳,内心也非常美丽,是理想的伴侣形象。

三、解码意象,笔写心曲——复现动人情境

第二章讲的是,男子由爱慕到相思最真实的心路。尤其是思念中的苦闷、焦灼,思念的绵长,都显得哀婉动人。我取的小标题叫“美丽的哀愁”。

我们知道,意象是解读诗歌的一把钥匙。第一句是“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什么是“荇菜”,这个意象该如何理解呢?教学中,为了有利于学生想象当时的画面,我会呈现“荇菜”的图片,再解释生物学上“荇菜”的特点——既有小巧别致的美观,又可食可入药,在此解读过程中,可丰富学生的表象,进而发展他们的想象力。有同学马上领悟了:可以从象征角度理解,或者从物象而展开联想,这个女子的形象就如同“荇菜”一般,内外兼美。是呀,女子乘小舟于水中采摘荇菜,并非为了嬉戏,而是一种劳动。她轻伸皓腕,不时向左,不时又向右,弯腰采摘荇菜,这是一幅怎样美丽的画面?水的温润与女子的娇靥、健美的身姿交相辉映,清清河水,带动参差不齐的荇菜,左右轻轻摇摆,正如男主人公那颗无法平静的心呀。

讲解此处的时候,我们可以借“诗文互证”的方法,加深学生的感知与理解。课堂上,我列举了欧阳修的《蝶恋花·越女采莲秋水畔》,将本诗采荇菜的女子与南方的采莲女进行互证。莲,与“荇菜”意象相近,都生于河塘,美观可赏,可食可入药,兼具观赏性与实用性。“照影摘花花似面”,江南女子采蓮时的那种惊心动魄的动态的美感,与采荇菜的女子之美遥相呼应,可以让学生想到,真正的美是内外兼善,是相通的。再借用《诗经·桃夭》中的一句诗——宜其室家,这么美丽,这么勤劳的女子,娶回家肯定是位贤妻,能不令男子魂牵梦萦,日夜相思吗?潜移默化间可以促进学生审美修养的提升,并进行积极的劳动教育。

另外,本章共32字,为本诗最长。诗人这样写自然是有目的的,在内容上,思念中的苦闷、焦灼,思念的绵长,需要有相应的形式匹配,自然就体现在字数上了。本章是男主人公在直接吐露的相思与哀愁,显得非常动人,但学生毕竟缺乏类似经历,没有感情的基础,匆匆读过,难以入心。以往我们往往让他们从情境中读出人物情感。在这里,我反其道而行之,让学生将本章所写的“寤寐求之”“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以男主人公的视角与口吻,发挥想象,写出当时的情境。以此来带动学生情感的体验,细腻他们的感知,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

猜你喜欢
关雎诗经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诗经
现代诗经
现代诗经
《〈诗经〉二首》随堂练习
《关雎》主旨误读的是与非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从《诗经》比兴循环解释现象探究“兴”的起源——以《关雎》《汉广》《樛木》三诗为例
那些年,我们读错的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