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的辩证思维向度

2019-07-26 01:03陈兰芝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9年3期
关键词:自我革命辩证思维全面从严治党

陈兰芝

摘 要:从严治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我革命的基本原则。习近平注重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维向度考量全面从严治党的治理原则、治理方式和治理进路,主要体现为: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辩证统一、坚持加强作风建设与惩治腐败辩证统一、坚持发扬民主与严明纪律辩证统一、坚持关键少数与最大多数辩证统一、坚持严格管理与关心爱护辩证统一、坚持主体责任与监督责任辩证统一、坚持继承传统与改革创新辩证统一、坚持伟大工程与伟大梦想辩证统一等方面。从辩证思维向度研究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有助于深刻把握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治理逻辑,推进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向纵深发展,提高党的建设质量,从而为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强的政治保障。

关键词: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辩证思维;自我革命

DOI:10.15938/j.cnki.iper.2019.03.024

中图分类号:D26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9)03-0114-04

思维方式是思考问题的根本方法,体现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观察视角和实践逻辑。习近平高度重视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和武装全党,注重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思考和处理全面从严治党中遇到的问题。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内蕴的辩证思维是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逻辑的重要环节,也是其方法论基础。

一、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辩证统一

2012年12月,十八届中央政治局颁布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就当时党内普遍存在的“四风”问题,制定了刚性的制度约束,是新一届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发端。但无论是以“八项规定”形式呈现的作风建设的制度化,还是以“严惩腐败”形式呈现的廉政建设的常态化,都是治标之举。要彻底根治党的建设中存在的多种问题,必须从治本上下功夫、着眼于思想建党。“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从严治党靠教育,也靠制度,二者一柔一刚,要同向发力、同时发力。”[1]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辅相成、互为补充,思想建党是制度治党的核心与灵魂,制度治党是思想建党的载体和支撑。就思想建党而言,理想信念教育是基础,必须补足党员领导干部精神之“钙”。“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2]]对于党员领导干部来说,通过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补足精神上的“钙”,坚定理想信念,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是我们党在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的基础性工程。活动是载体,扎实开展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于密切党群关系意义重大;专题教育和纪律建设是抓手,“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有利于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纪律建设可以巩固教育的成效。就制度治党而言,习近平多次强调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因为“制度問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3]他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要突出重点,重在管用有效,全方位扎紧制度笼子,更多用制度治党、管权、治吏。”[4]

二、坚持加强作风建设与惩治腐败辩证统一

作风是人的价值观和思想品德的外显,是衡量一个人的重要价值尺度。“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5]党的作风事关党群干群关系,事关党的事业兴衰成败,事关党的执政地位和生死存亡。所以,我们党一直高度重视党的作风建设,强调保持良好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当前,党的作风整体是好的,但不可否认的是,仍然在一些领域存在着诸多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的问题,存在着不少人民群众强烈不满的问题,尤其是发生在少数党员领导干部身上的脱离群众的“四风”问题盛行和以权谋私等腐败行为,既严重影响了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又严重影响了党的执政根基。基于此,习近平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6]鉴于作风问题的极端重要性,习近平强调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决心抓作风建设。通过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四风”问题有所收敛、作风建设成效显著、人民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但不良作风由来已久、积习甚深,若有松懈,则可能反弹和回潮。因此,习近平指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要常抓不懈。在抓好作风建设的同时,坚定不移加大惩治腐败的力度。腐败是生长在执政党身上的毒瘤,如果任其发展,必将严重危害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导致党的事业失败、执政地位丧失。因此,“不论什么人,不论其职务多高,只要触犯了党纪国法,都要受到严肃追究和严厉惩处,决不是一句空话”。“从严治党,惩治这一手决不能放松。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要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要坚持党纪国法面前没有例外,不管涉及到谁,都要一查到底,绝不姑息。”[7]

三、坚持发扬民主与严明纪律辩证统一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内民主建设。习近平继承和发展了当重视民主建设的经验,主张在党内政治生活中要发扬。同时将民主扩展到国家范围,用于处理国际关系,实现国家关系民主化。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具有严密的组织和严格的纪律。中国共产党97年的实践历程表明,无论在革命、建设还是改革时期,重视纪律建设都是一贯的做法。正是纪律严格,才能确保党的事业得以顺利发展。当前,党的组织纪律在一些地方、一些部门、一些领域并没有得到很好地执行。“比如,有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严重,目无组织纪律,跟组织讨价还价,不服从组织安排;有的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在处理一些应该由中央和上级组织统一决定的重要问题时,事前不请示、事后不报告,搞先斩后奏、边斩边奏,甚至斩而不奏……有的领导班子既有民主不够、个人说了算问题,也有集中不够问题,班子里各自为政,把分管领域当成‘私人领地,互不买账,互不服气,内耗严重;有的只对领导个人负责而不对组织负责,把上下级关系搞成人身依附关系;有的办事不靠组织而靠熟人、靠关系,形形色色的关系网越织越密,方方面面的潜规则越用越灵;有的党组织对党员、干部疏于管理,缺乏严肃认真的组织生活,等等。组织纪律松弛已经成为党的一大忧患。”[8]这些不良现象,破坏了党组织的严肃性和党的纪律的严格性,对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造成恶劣影响,严重解构了党的权威和威信。因此,习近平强调:“全面从严治党,重在加强纪律建设。”[9] “只有把纪律挺在前面,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才能克服‘违纪只是小节、违法才去处理的不正常状况,用纪律管住全体党员。”[10]加强纪律建设,一要健全相关制度,二要深入开展纪律教育,三要狠抓执纪监督,四要养成纪律自觉。通过发扬民主和严明纪律,使党内生活既生动活泼、畅所欲言,又严格认真、团结一致。

四、坚持关键少数与最大多数辩证统一

既注重“关键少数”的示范作用,又注重“最大多数”的规模效应;既对领导干部提出更高更严标准,又对广大党员提出普遍性要求,体现了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智慧和经验。身处关键岗位、关键领域、关键环节的领导干部,其言行举止对于普通党员干部具有示范导向作用,是全面从严治党重点关注的“关键少数”。“从严治党,关键是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11]在加强对作为“关键少数”的领导干部管理和监督的同时,习近平还强调学习教育向广大党员拓展和大力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强大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发展之基。”[12]近年来,各级党委按照中央部署,大力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夯实党的执政之基。主要内容包括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规范基层党组织换届、完善“三会一课”制度、清理不合格党员、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覆盖、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机关党建“灯下黑”等问题,从而把全面从严治党的责任从上层传导到下层、从“神经中枢”传导到“神经末梢”。全面从严治党的“全面”,内在地蕴含着广大党员干部的全覆盖,每一位党员干部都是“剧中人”而不是“旁观者”。历史和实践一再表明,全面从严治党只有既面向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又重点关注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做到上下联动、步调统一,才能把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引向深入、实现政治生态根本好转。

五、坚持严格管理与关心爱护辩证统一

严格管理干部是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习近平在多个场合明确提出要严格管理干部,他指出“党要管党,首先是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13]“要坚持以严的标准要求干部、以严的措施管理干部、以严的纪律约束干部,使干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14]习近平制定了“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好干部标准,强化忠诚干净担当要求。干部不但要培养,还要做好管理监督。为此,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加强对干部经常性的管理监督,形成对干部的严格约束。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这是一条铁律。”[15]此外,习近平还指出,要改进干部选用方法,全面、历史辩证地看待干部,多维度考察干部工作和一贯表现,杜绝“四唯”现象发生;要综合运用教育引导、制度约束、考核评价等措施,实现干部日常管理“全天候”“无盲区”“全覆盖”;要坚持“清淤”与“防污”并重,通过开展消化超职数配备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核查、清理裸官、规范秘书管理和领导干部在社团兼职等一系列专项整治,有力消除种种乱象;要用足、用活、用好“四种形态”,抓好监督执纪问责,从根本上杜绝“今天是‘好干部,明天是阶下囚”现象。在从严管理干部的同时,习近平也表达了对干部的爱护,“要鼓励大胆探索、勤勉敬业,允许工作失误。一个干部事业心、责任心强,工作干得多,发生失误的可能性也就相对多一些。……不能求全责备,一有失误就加以责难,这样会挫伤干部敢于担当、勤奋工作的积极性。”[16]以此鼓励干部在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管理干部的背景下大胆干事。在谈到基层干部时,他指出“广大基层干部任务重、压力大、待遇低、出路窄,要把热情关心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对广大基层干部充分理解、充分信任,格外关心、格外爱护,多为他们办一些雪中送炭的事情。”[17]

六、坚持主体责任与监督责任辩证统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问题,其中党委的主体责任是前提,纪委的监督责任是保障。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在党委,党委在全面从严治党中发挥领导核心和管总作用,是“牛鼻子”和“龙头”,具有主导性和全面性特征。因此,“党委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要担负起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18] 按照责权对等原则自觉抓好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党建工作是党委书记的最大责任和最大政绩,着力构建“党委抓-书记抓-各有关部门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格局,尽力避免和有效克服“上级重视-中间传达-基层应付”、自上而下“压力递减”等现象。全面从严治党的监督责任在纪委,纪委在全面从严治党中发挥组织协调和具体实施作用,具有辅助性和制约性特征。推动纪检体制改革,突出和聚焦纪检机关执纪监督问责的主责主业;理顺纪委领导体制,强化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领导;进一步完善巡视制度,充分发挥巡视利剑作用;深入推进和严肃查处重大腐败问题,加大追责问责力度。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纪委的监督责任必须以党委的坚强领导为前提;另一方面,党委的主体责任必须以纪委的监督执纪为保障。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是夯实党委主體责任与落实纪委监督责任的辩证统一,只有党委和纪委自觉承担责任、主动加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才能取得预期效果。

七、坚持继承传统与改革创新辩证统一

“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党内政治生活的光荣传统,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党的宝贵财富。”“同时,我们要立足新的实际,不断从内容、形式、载体、方法、手段等方面进行改进和创新,善于以新的经验指导新的实践”。[19]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的从严治党思想提到“全面从严”的高度,既继承了一以贯之的从严治党要求,又彰显了治党管党的改革创新,使得从严治党在内容上更加全面系统、在涉及主体上更加广泛、在落实力度上前所未有。一方面,习近平注重对管党治党优良传统的继承,如继承发扬党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三大优良传统。他多次批示全党向优秀先进典型学习,如号召党员干部学习焦裕禄,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和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讲仁爱、守诚信、崇正义、尚自强等传统美德。另一方面,习近平在管党治党的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分析形势、创新方法,既在内容、涉及主体和落实上有改革创新进展,又形成了监督、问责、巡视等全面从严治党的改革创新举措,取得了良好效果。

八、坚持伟大工程与伟大梦想辩证统一

“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20]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快速发展,当前,我们党已经进入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迈向创新型国家行列、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不断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时代。十九大报告指出,“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这个伟大工程就是我们党正在深入推进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21]在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进程中,“勇于直面问题,敢于刮骨疗毒,消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22]通过勇于自我革命、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思想建设作为基础性建设、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抓好作风建设、用铁的纪律管党治党、不断扎牢制度笼子、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综上所述,习近平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论者,在全面从严治党理论与实践中综合灵活运用了科学、辩证的思维方法,为新时代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提供了基本遵循。从辩证思维向度研究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有助于深刻把握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治理逻辑、推进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向纵深发展、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有助于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顺利推进和全面从严治党在实践中向纵深发展,有助于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进程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参考文献

[1][14]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94,97-98.

[2][7][8][13][15][17]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獻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80,135,765,350,342,352.

[3]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93.

[4][6][9][10][11][16][18]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110,148,111,114,138,133,233.

[5]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23-24.

[12] 言浩杰,李婧.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中的“自我革命”论[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5):133.

[19]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外文出版社,2017:184.

[20][21][22]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7,16,16.

[责任编辑:张学玲]

猜你喜欢
自我革命辩证思维全面从严治党
反腐败“成绩单”令种种质疑论调不攻自破
简政放权,“自我革命”从国务院开始
唯物辩证思维在《生态学》教学中的应用
全面从严治党开启“三点攻”新模式
全面从严治党视阈下
基于辩证思维的高中数学解题再认识
十八大以来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理念、思路与路径
日本当代艺术家保科丰巳的创作路径探寻
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民族复兴视域下科技创新环境培育与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