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蒌承气汤治疗中风病痰热腑实证的临床预后观察

2019-07-29 09:28马志青田志文肖丽萍
关键词:承气汤中风病西医

马志青,田志文,肖丽萍

(金塔县人民医院,甘肃 酒泉 735300)

中风病是神经内科急性缺血性中风疾病的中医症名,而痰热腑实证则是中风病的常见类型之一,相关临床调查结果显示,约40%~50%概率的中风病患者表现为痰热腑实[1-2]。中风病具有发病较急、病情危重且变化较快的临床特征,且随着患者病情的变化与进展,则极有可能诱发瘫痪、意识障碍、失语等严重并发症,影响其日常生活质量更危及生命安全。就当前而言,临床治疗该疾病时大多采用西医疗法,通过纠正水电解质、扩张血管、降压、调脂等措施帮助患者改善脑血栓与脑栓塞情况,避免其脑组织损伤加剧,但西医治疗并不能完全满足患者对于疾病治愈的需求[3-4]。因此,为了增强临床治疗工作效率,改善中风患者疾病预后,本研究基于中西医联合角度切入,以80例中风病痰热腑实证患者为分析对象展开对照研究,具体情况见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至今于我院中医科及重症医学科进行临床治疗的中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入选患者经临床实验室与影像学检查后被确诊为患有急性缺血性中风,且从中医角度上说,所有患者均符合痰热腑实证诊断标准。而对于合并其他重要脏器疾病、系统性疾病或存在脑卒中病史、精神功能障碍与心理疾病情况的患者均予以排除。此外,所有入选患者对于本研究具体情况均知情同意,且本研究开展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按照临床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48~75岁,平均年龄(65.67±1.48)岁,合并症情况:15例血脂紊乱,12例高血压,9例冠心病,4例糖尿病;观察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47~79岁,平均年龄(65.78±1.90)岁,合并症情况:13例血脂紊乱,13例高血压,10例冠心病,4例糖尿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实施纠正水电解质、扩张血管、降压、调脂以及溶栓等常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加用蓖麻油(湖北科田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42020991)进行口服或鼻饲治疗,口服剂量为每次10~30 mL,每日1次,若患者运用该药物后尚未出现排便或蓖麻油排出情况,则可于次日重复使用蓖麻油,值得注意的是,蓖麻油使用不宜超过3次。同时,运用剂量为40 mL的开塞露(无锡华澳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32024095)帮助患者灌肠通便。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则联合运用中医星蒌承气汤进行治疗,取处方药材加水煎煮,药液浓缩至200 mL后,即可分为早晚两次服用。中医星蒌承气汤基本药方如下:6 g羌活,6 g胆南星,10 g芒硝,10 g生大黄,30 g全瓜蒌。治疗期间,芒硝用量可根据患者便秘情况的改善而相应调整。

1.3 观察指标

分别对比两组患者运用不同临床治疗方案后的痰热腑实证、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其中,痰热腑实证改善评价主要根据患者治疗前后的气虚、阴虚、痰湿、血瘀症状缓解程度进行评价,各项症状症候积分均设置为0~10分范围,评分越高则表明患者症状越严重。神经功能评价则采用NIHSS量表调查患者意识水平、肢体运动、语言感知以及脑部活动等方面的变化情况,设置其评分为0~10分。评分越低,则表明其神经功能缺损越轻微[5]。

1.4 疗效评定标准

本研究疗效评定主要依据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改善情况为依据,即与治疗前相比,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提升程度≥56%,视为显效;治疗后其NIHSS评分提升程度≥25%,视为有效;治疗后其NIHSS评分无明显变化,或<25%,视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1-无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痰热腑实证证候积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症候积分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症状积分均有显著降低;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症状积分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痰热腑实证证候积分对比(±s,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痰热腑实证证候积分对比(±s,分)

组别 气虚 阴虚 痰湿 血瘀对照组 治疗前 8.53±0.52 8.30±0.42 8.65±0.26 8.10±0.91治疗后 6.02±0.38 5.04±0.19 6.10±0.21 4.90±0.88观察组 治疗前 8.56±0.44 8.28±0.19 8.47±0.30 8.13±0.67治疗后 4.20±0.31 3.46±0.46 3.67±0.23 3.20±0.07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有显著降低;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对比(±s,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对比(±s,分)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 0 8.5 7±0.3 8 1.2 6±0.4 1对照组 4 0 8.4 9±0.5 5 4.3 3±2.6 8

2.3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n(%)]

3 讨 论

从中医角度上说,中风病的发病基础为气血虚弱,而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自身操劳过度、饮食不当、情志抑郁等不良现象又会导致脏腑阴阳失调,气血紊乱,从而加剧中风病病情。痰热腑实证是中风病急性起病常见类型,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痰热内阻、经络阻滞、偏身麻木,舌强言塞或不语,腹胀,便干便秘,因此,该疾病治疗关键在于帮助患者润肠通便,通腑气,减痰热,最终活血通络[6]。

运用西医疗法治疗中风病时通常采用蓖麻油与开塞露帮助患者润肠通便,从作用机制上说,患者口服或鼻饲使用蓖麻油后,可起到较好的润肠通便效果,帮助患者减小肠内容物间的摩擦力,从而增强肠蠕动,改善腹胀、腹痛、便秘等临床症状。从而开塞露则与蓖麻油不同,该药物进入人体后主要是通过山梨醇的高渗作用促进肠腔中的水分含量,此时大便得以软化而帮助患者顺利排便。但即使是将上述两种药物联合使用,也只能从症状上帮助患者缓解便秘,提升其生理舒适度,于病机、病因消除方面,则是无关痛痒[7]。从本研究结果数据上看,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与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但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评分明显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西医疗法临床治疗效率相对较差。

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所采用的星蒌承气汤为王永炎教授首创,中药汤中包含羌活、胆南星、芒硝、生大黄、全瓜蒌等多味药材,其中,羌活作用于人体肝、肾、膀胱经,具有祛风散寒、祛湿止痛的效用;胆南星入肝、肺、脾经,息风定惊、清热化痰;芒硝则泻下软坚、清热泻火;生大黄调脂降压、活血化瘀,诸药配合全瓜萎,其润肺化痰、散结消肿、滑肠通便之效剧增[8-9]。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运用星蒌承气汤,一来可促进气血敷布,使得患者脏腑之气通畅,故而气虚症状显著改善;二来,星蒌承气汤作用于肝、肾、肺、脾、胃以及膀胱等经络,从根本上改善了患者各脏器功能,也为其病情康复奠定了重要基础[10]。综上所述,中医星蒌承气汤配合西医疗法治疗,可有效调节胃肠功能,促进肠道活动,同时也能够有效降低痰热腑实对机体功能的损害,与单一西医疗法相比,联合中西医治疗更具临床优势。

由此可得出本研究结论: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运用中医星蒌承气汤,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各中医症状与神经功能情况,更能显著提升其临床治疗效率,有助于促进疾病的快速康复,该方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采用。

猜你喜欢
承气汤中风病西医
崔金海应用调气化痰法预防缺血性中风病复发的经验探讨
四承气汤思辨
调胃承气汤联合西药治疗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作用分析
《经方实验录》大承气汤医案浅析*
The Study of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Xuanbai Chengqi Decoction(宣白承气汤) in the Treatment of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Molecular Docking Method
缺血性中风病复发危险因素中西医的研究进展
两手
张竹君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西医
一分为三辨证方法在出血性中风病的应用研究*
蒙西医结合治疗对宫颈癌术后中性粒细胞及CD4+/CD8+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