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病

  • 杨质秀教授运用《伤寒论》柴胡类经方治疗中风病的经验
    柴胡类经方治疗中风病,观察六经辨证体系在现在临床中应用情况,观察经方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价值,临证中如辨证准确,经方疗效确切。通过选取杨质秀教授临证时使用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为主方治疗辨证属为少阳经本证、少阳阳明合并证、少阳经邪气扰心证的中风病,取得满意效果,缩短了中风病康复时间窗,减轻患者痛苦,提高临床疗效,从而证实了古代经方在现代临床应用的可操作性。关键词:伤寒论;中风病;柴胡类方;六经辨证中图分类号:R743.9 文献标志码:A 文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3年9期2023-10-05

  • 基于“心风”理论浅析中风病发病机制
    脑血管疾病。而中风病发生的关键是血脉病变,且多伴随心悸、心痛、失眠、健忘、烦躁等心系疾病和神志异常表现,在发病特点、病因病机、症状、治疗等方面与心风致病密切相关。从心风认识中风病的发生发展体现了中医整体观念、异病同治及治未病等思想。【关键词】 中风病;心风;脑卒中;冠心病;感染性心脏病【中图分类号】R22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3)09-0001-05Abstract:The heart wind includes e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23年5期2023-06-06

  • 崔金海应用调气化痰法预防缺血性中风病复发的经验探讨
    因素影响,我国中风病发病率不断上升,每年新发中风病人数130 万~150 万[1]。有研究报告显示,初发中风病患者潜在的复发因素将使其中1/4~1/3 的患者面临再次复发的风险,缺血性中风病复发带来的危害将远远高于首次发病,中风病患者每复发1 次,其病情就会加重,死亡率和致残率也会明显上升[2-3]。我国一项研究表明,首次中风病28 d 病死率为24.5%,而中风病复发的病死率高达60%[4]。中风病复发会给社会和患者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预防中风病患者再

    中国医药导报 2022年21期2022-12-06

  • 解表药外用在中风病治疗的临床护理研究
    解表药外用对于中风病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案。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2月间入院治疗的40例中风病患者。随机法分组,对照组20例开展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20例开展解表药外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自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肌力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中风病患者开展解表药外用治疗的同时联合针对性护理可以改善其自理能力,纠正焦虑情绪,且能恢复肌力水平。关键词: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2年9期2022-05-23

  • 调卫汤加减联合温灸罐治疗中风病偏身汗出的疗效观察
    要:目的 观察中风病偏身出汗应用调卫汤加减联合温灸罐治疗的效果。方法 围绕本院收治的60例中风病偏身汗出患者展开研究,均于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接受治疗,并以随机抽样法作为分组依据,将纳入患者分为对照组(n=30)及治疗组(n=30),两组患者均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对照组给予温灸罐治疗,治疗组给予调卫汤加减联合温灸罐治疗,对两组之间治疗效果、生活能力及睡眠质量进行分析,并比较分析结果。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为66.667%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2年6期2022-03-27

  • 《金匮要略》中风之浅谈
    ”的概念,并对中风病的发病机制及其辨证论治作出了详细阐述,深远影响后世对中风病的认识及其辨证论治,推动了中医的发展,现浅谈仲景对中风病的理解,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借鉴。【关键词】金匮要略;中风病;病因病机;治疗【中图分类号】R25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6-5328(2021)06-118-02引言:中风,又称“中风病”,是由于正气不足、阴阳失调、气血逆乱导致的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或不经昏仆,而表现为半身不遂、手足麻木、口舌歪斜

    锦州医科大学报 2021年6期2021-09-10

  • 朱广旗教授基于苗医“通气散血法”治疗中风病临证经验
    气散血法”治疗中风病的临床治疗经验。中风病是一种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死、致残率的难治性疾病。朱广旗教授认为该病病因病机多为气壅血瘀导致,治疗以通气散血为法,创制了经验方“苗药通窍化栓汤”治疗该病,临床获得满意效果。【关键词】 中风病;苗医理论;治法【中图分类号】R249.2/.7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21)04-0071-03Abstract:To summarize Professor Zhu Guangqis clini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21年2期2021-05-21

  • 基于隐喻认知和知识考古学的中风病中医名词术语研究方法探讨
    多种词义内涵。中风病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术语内涵尤为丰富,如“外风”至“内风”,“心神”与“脑神”的演变与发展,“经络”与“脏腑”的概念内涵等,故中风病名词术语规范化能够有效减少因社会、文化背景差异引起的学科交流障碍,保障了知识内涵在传达过程中的统一,但目前尚缺乏针对中风病专题术语内涵挖掘与整理的研究。本文结合隐喻认知与知识考古学,对古代医籍溯本求源,充分明确中风病术语内涵与外延,推动学科的传承与发展。1 构建中医学中风病术语体系的思考1.1 国外临

    环球中医药 2021年5期2021-05-17

  • 从腰夹脊穴论治中风后平衡功能障碍针刺思路探析
    。[关键词] 中风病;腰夹脊穴;平衡;功能障碍;针刺;核心肌群;思路[中图分类号] R246.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20)25-0125-04Discussion on acupuncture thoughts of treating balance dysfunction after apoplexy from Waist Jiaji acupointZHAO Zengchen 

    中国现代医生 2020年25期2020-11-16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病的临床护理观察
    要】目的 分析中风病患者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护理措施。方法 本研究主体为76例中风病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患者。以护理模式为标准,A组行综合护理,B组行常规护理。对比应用效果。结果 A组的生活能力评分高于B组,神经功能评分低于B组(P【关键词】中风病;中西医结合;护理措施【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23..01中风病的发病机制为脑动脉狭窄,导致血流减少或中断,进而引发脑细胞死亡[1]。其症状为口眼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年23期2020-09-26

  • 气虚血瘀型中风病肢体麻木患者采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的效果及治愈率分析
    探究气虚血瘀型中风病肢体麻木患者采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的效果。方法:筛选2018年6月-2020年2月我科室收治的气虚血瘀型中风病肢体麻木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选择的治疗方案分为探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探究组40例,对照组给予改善循环、营养神经和针灸治疗,探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与治愈率数据。结果:探究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治愈率大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气虚血瘀型;中风

    健康必读(上旬刊) 2020年7期2020-09-23

  • 杨卓欣教授“调任通督”针法理论在中风病中的应用
    任通督”法治疗中风病在精选任督二脉主穴以达任督脉通、阴平阳秘的基础上注重按照中风病不同分期、不同证型以及病变所过不同部位和并发后遗症状进行配穴,临床疗效显著。并附典型病案1例。关键词 中风病;调任通督法;经验; @ 杨卓欣Application of Professor YANG Zhuoxin′s Acupuncture Theory of “Regulating Conception Vessel and Unblocking Governor Ves

    世界中医药 2020年15期2020-08-19

  • 通腑法论治中风病急性期
    朱玉涵摘要 中风病,现代医学称之为脑卒中,是导致我国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中医对中风病的认识历史悠久,并形成了其独特的诊疗体系。临床中风病急性期患者常见腑实便秘的症状,并且腑实消长随着病势顺逆的变化而变化。近年来,通腑法在中风病急性期中的作用日益受到临床重视,本文拟对通腑法治疗中风病急性期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为通腑法治疗中风病急性期的继承与发展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关键词 中风病;急性期;通腑法;下法;化痰通腑;脑卒中;进展Abstract Apoplexy

    世界中医药 2020年10期2020-06-19

  • 基于数据挖掘中医药治疗中风病的用药特点分析
    现代中医药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用药规律及特点。方法 在中国知网搜集中医治疗中风病的文献,整理筛选后,使用SPSS 22.0分析药物的使用频次、功效分析、高频聚类分析等。结果 对筛选出的145首处方进行分析,中药高频率使用前五位排名分别是:当归、地龙、川芎、黄芪、石菖蒲,功效多以活血化瘀、平肝息风为主,高频聚类分析提示中风处方药物组成多以镇肝熄风、活血化瘀为主。结论 镇肝熄风、活血化瘀法为中医临床治疗中风病较为常见及有效的方法。【关键词】数据挖掘;中医药;中风病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年6期2020-06-05

  • 针刺治疗中风病与脑功能重塑的研究进展
    不同针刺方法对中风病与脑重塑性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关键词:针刺;中风病;脑功能重塑中图分类号:R255.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20)02-0094-03中风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也是严重危害人们生命健康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高,致残率也高。在全球范围内,其死亡率一直居死因之首[1]。针刺作为传统中医康复手段之一,近来已被西方国家广泛认可、接受[2]。中风后脑神经元损伤,中枢神经递质代谢紊乱,致脑功能受损,而在适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0年2期2020-05-11

  • 朱琏兴奋法联合康复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临床观察
    朱琏兴奋法;中风病;肩手综合征;视觉模拟评分;肩关节功能【中图分类号】R255.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0)2-0084-04PKeywords:Zhu Lian Excitatory Method;Post-Stroke;Shoulder-Hand Syndrome;Visual Simulation Score;Shoulder Joint Function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20年1期2020-04-10

  • 金元医家对中风病病因病机与证治概述
    朱 凯,王中琳中风病是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利等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病证,中风病包括现代医学的脑梗死、脑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管痉挛等疾病。近年来中风病发病率逐年升高,且该病具有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及死亡率高的特点[1],现系统回顾中风病的中医文献记载,为丰富临床治疗方法及提高病人生存质量等提供一定的临床参考。1 金元之前中风病文献记载金元之前多认为中风与“外风”密切相关,医家对于中风病研究肇始于《黄帝内经·素问》,其云“血之与气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0年20期2020-01-09

  • 中风病肩手综合征临床治疗研究
    要】目的 评定中风病肩手综合征患者采取中医穴位电针治疗+中药内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50例中风病肩手综合征患者,以随机双盲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5例。试验组开展中医穴位电针治疗+中药内服治疗,对照组开展中医穴位电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上肢运动功能评分。结果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中风病;肩手综合征;中药;内服;电针DOI:10.14163/j.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16期2020-01-03

  • 孙西庆教授运用五脏辨证治疗中风病经验微谈
    庆【摘 要】 中风病病位虽在脑,但与五脏有着密切的关系,五脏气血通过经络均可上达于脑。孙西庆教授治疗中风病多从整体观出发,认为五脏皆可令人中风,尤其看重脾、肺二脏对于中风病的影响。并提出治疗中风病应根据患者不同临床表现辨证论治,不可把思维只局限于某一脏。五脏论治中风病不仅豐富了中风病的病因病机,也为中风病的预防、康复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关键词】 孙西庆;中风病;五脏辨证;经验【中图分类号】R27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9年7期2019-10-23

  • 基于阳明经穴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研究现状
    激阳明经穴治疗中风病的临床应用研究现状。方法 检索国内外近10年来临床采用经皮电刺激阳明经穴治疗中风病的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经总结分析应用经皮电刺激阳明经穴治疗在中风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吞咽功能、疼痛、便秘等方面均取得有效性治疗效果。结论 经皮穴位电刺激阳明经穴作用是多方面的,治疗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报道,有广阔的应用空间。关键词:阳明经穴;经皮穴位电刺激;中风病中图分类号:R25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9年8期2019-10-08

  • 新安医家王仲奇治疗中风的用药特色规律及系统聚类分析
    医家王仲奇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用药经验。方法:整理筛选出《王仲奇医案》关于治疗中风病的58首效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中药别名大辞典》对药物名称进行规范化统一,运用Microsoft Excel 2010构建临床方药数据库后,并对数据进行频数、性味归经、聚类等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结果:《王仲奇医案》中治疗中风病的58首方药中统计出使用药物109味、用药频数755次;使用频数≥8的28味药物中,使用频数前6味药物依次是:石斛、蒺藜、茯神、远志、豨签草(制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19年5期2019-09-28

  • 密云基层医生对中风病中医诊疗知识掌握情况的调查评价
    医疗机构中开展中风病中医诊疗方法推广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方法:对北京市密云区医院及1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2名临床医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密云区医院及社区医院中风病治疗的中成药使用率20% - 40%。区医院与社区医生学历和技术职称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中风病;中医诊疗;培训中风病,又名卒中,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口眼歪斜,语言謇涩或失语,半身不遂或偏身麻木为主症的疾病,为临床多发常见病。本病属于西医脑血管病范畴,因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8期2019-09-07

  • 化痰通络方加减治疗对风痰阻络型中风病患者神经功能及中医证候的影响
    疗对风痰阻络型中风病患者神经功能及中医证候的影响。方法:从2018年7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风痰阻络型中风病患者中选取68例进行研究,以随机抽签法将其分2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化痰通络方加减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中医证候积分进行比较。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NIHSS)得分、中医证候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有改善(p【关键词】中风病;风痰阻络型;化痰通络方加减;神经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9年12期2019-07-08

  • 头皮针运动疗法治疗中风病的疗效观察
    皮针运动疗法在中风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50例中风病患者分为25例/组(收治时间:2017年4月-2018.3月)。对照组--普通针刺联合运动疗法,观察组--头皮针运动疗法。对比各项功能评分。 结果:3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FAC综合功能评分(8.04±1.15分)、FMA运动功能评分(25.63±6.15分)、Brunnstrom运动功能控制能力评分(4.51±1.06分)都高于对照组患者(p值【关键词】中风病;头皮针;运动疗

    健康大视野 2019年11期2019-06-17

  • 刘完素治疗中风特色的研究
    大特色。并对其中风病认识的背景、病因、病机、治疗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整理,以冀对临床诊治起一定的借鉴作用。【关键词】中风病;六气;火热中风病是临床上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舌謇语涩,偏身麻木为主症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历代医家多有所论述。在唐宋以前,外风论是主流思想。金元四大家之一,刘完素毕生重视《内经》的理论研究,创火热论。论述中风注重火热病机,则是其一大特色。并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认识到中风发病的内在因素,更为难能可贵。下面本文将对刘完素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9年5期2019-05-28

  • 中风患者手功能障碍的诊治概况
    考。【关键词】中风病;手功能障碍;诊治概况【中图分类号】R27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34..01中风病在《黄帝内经》里有“偏枯、偏风”等描述。《金匮要略》言:“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中风使然。”表明肢体活动不利是其重要表现。现代医学的脑卒中当属中风病。本文就中风手功能障碍的诊治情况综述如下。1 手功能障碍的评估临床多用量表法[1],包括肌力和肌张力量表,如运动力指数(motricity index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9年34期2019-02-10

  • 探析古今中风病的发病机制
    110034)中风病又名“卒中”“脑卒中”或“脑中风”,是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同时伴有口舌斜、言语不利、半身不遂、偏身麻木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病证[1]。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加重,中风病发病率随之上升,是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多发病。1 中风病病名后世医家将《黄帝内经》中的“煎厥”“薄厥”“偏枯”“大厥”等名称归纳到中风病的范畴。汉·张仲景所著的《金匮要略》首次将“中风病”作为病名使用,《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云:“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但臂

    中国民间疗法 2019年24期2019-01-06

  • 中风病始发态气虚血瘀证临床特点的回顾性分析❋
    100700)中风病多是在正虚积损的基础上,由于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内风丛起、风火夹痰、夹瘀上阻清窍,致使神机失用。内风的产生多责之于阳盛,《临证指南医案》中指出:“内风,乃身中阳气之动变。[1]”阳气变动应包括阳盛和阳虚两方面,因而不仅阳盛可以生风,阳(气)虚亦可生风。然而自清·王清任提出中风病“气虚血瘀”学说以来,后世临床医家对气虚血瘀证的关注多集中在中风病恢复期,对以气虚血瘀证为始发态证候的中风病则认识不足。在临床实践中,以气虚血瘀为中风病始发态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8年11期2018-12-17

  • 经方化裁治疗中风后便秘验案2则
    德喜【关键词】中风病;便秘;大承气汤;生白术;三化汤【中图分类号】R2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29..02大承气汤最早出自于仲景之《伤寒论》,用于治疗阳明腑实证之痞、满、燥、实、坚。《伤寒明理论》曰:“邪气入胃,胃中气郁滞,糟粕秘结,奎而为实,是正气不得舒顺也。” [1]承气汤“通可去滞,泄可去邪……使塞者利,正气得以舒顺。”[1]三化汤出自刘完素的《素问气宜保命集》,书中提出:“若忽中脏者,则大便多秘涩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年29期2018-11-19

  • 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针灸推拿及康复治疗现状
    值。【关键词】中风病;痉挛性瘫痪;针灸;推拿;康复【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28..02患者出现中风后遗症会使脑功能造成严重的损害,应用有效的方法对中风患者进行早期治疗是保障患者身体健康和良好恢复的关键。中风患者出现痉挛性瘫痪大都出现在发病后3周时间左右,持续的时间一般会长达3个月之久,这段时间是患者脑中风后恢复的必经时期,并且这一阶段也是临床治疗过程中的一大难点。如果在相关医务人员对患者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年28期2018-11-19

  • 中风病后期内风证候与简化mRS问卷的功能结局相关性分析
    的 探究急性期中风病患者后期(第7天)中医证候要素分布情况与smRSq的功能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入组2016年12月1日~2017年4月31日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中心脑病科首次中风病急性期住院患者140例,对入组患者逐一于起病90 d根据smRSq进行电话随访,最终符合标准且完成电话随访纳入研究共127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起病第7天中医证候要素量表评分及起病90 d smRSq评分,各证候组间比较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中医证候要素

    医学信息 2018年12期2018-10-20

  • 基于最大似然法的中风病常用中成药适宜人群经典判别分析
    典判别分析研究中风病常用中成药适宜人群的临床特征。方法:查询电子处方集系统,筛选应用量最大的前3种中成药,利用经典判别分析对常用中成药适宜人群建立数学模型,分析模型对不同人群的预测能力。结果:筛选出中风病应用量最大的前3种中成药为灯盏生脉胶囊、银杏叶滴丸、强力天麻杜仲胶囊,共纳入203例受试者,利用经典判别分析构建数学模型,对3种中成药组测试集进行预测,总判别正确率为76.24%。结论:利用基于最大似然法的经典判别分析构建中成药适宜人群的数学模型,对3种中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18年8期2018-09-18

  • 中药针刺综合方案治疗中风病急性期临床研究
    刺综合方案治疗中风病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方便选取86例该院于2016年3月—2017年2月所收治的中风病急性期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行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施中药针刺综合方案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意识障碍程度及病损程度变化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GCS评分分别为(12.08±3.37)分、(12.14±2.86)分,治疗后分别为(14.21±6.15)分、(14.77±4.68)分,组间比

    中外医疗 2018年5期2018-05-23

  • 脐灸治疗中风病便秘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脐灸对中风病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2组均接受康复训练,每 d 1次;观察组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接受脐灸治疗,每2 d 1次。2组疗程均为2周。治疗前后采集临床症状总积分评估排便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总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改善(P关键词:中风病;便秘;脐灸中图分类号:R2563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8)05-0094-02中风病发生后患者便秘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8年5期2018-03-18

  • 浅析国医大师任继学对中风病的理论见解
    摘要】任老认为中风病病因为寒(邪)、虚(正)相搏,造成阴阳失衡为发病之本,风、火、痰、瘀、浊为发病之标, 其病位在“脑之气街”及“脑中血海”,将中风病分为瘀塞经络、风痰热盛、络损血溢、后遗症四种证候进行论治, 提出开闭、固脱、理气、豁痰、潜阳、化瘀、益肾七法;【关键词】任继学;中风病;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中图分类号】R27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34..02任继学教授将毕生贡献于中医药事业,悉心育人,先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年34期2018-02-24

  • 中风病的临床中医康复治疗观察及探讨
    5年1月接收的中风病患者7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他们都是采用的中医康复治疗。临床治疗的效果是,治愈了50例,显效果的有10例,有效果的有5例。总有效率92.8%。我们通过对他们采用中医治疗的方法并且观察临床效果,认为中医治疗的办法丰富,并且操作简单,非常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关键词】中风病;中医治疗;康复治疗;观察【中图分类号】R25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33..01现在社会,很多人处于亚健康的状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年33期2018-02-08

  • 针灸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研究
    等为主要症状。中风病的病势急、病情重,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复发率、死亡率,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健康。目前,中风病在临床运用上取得了很大进展,主要体现在针灸治疗机理的运用方面。事实上,笔者在中风病的临床中,运用针灸技术为中风患者大大地减轻了身体的不适,为针灸在临床上的运用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本文试着从针灸治疗中风病的临床运用疗法出发,阐述针灸在中风病领域的实用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笔者在呼和浩特市蒙医中医医院获取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74期2018-01-22

  • 补阳还五汤配合针刺治疗中风病恢复期的规范化研究
    汤配合针刺治疗中风病恢复期的规范化。 方法 方便选取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风病恢复期患者100例,收取时间为2015年2月—2016年5月,中风病恢复期患者采用补阳还五汤配合针刺治疗,观察中风病恢复期患者治疗前后的语言功能评分、肢体功能评分、口舌功能评分、神智评分以及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 结果 中风病恢复期患者治疗后语言功能评分(85.23±3.67)分、肢体功能评分(70.99±3.67)分、口舌功能评分(80.34±2.16)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

    中外医疗 2016年33期2017-03-02

  • 中风病针灸穴位的演变与思考
    要】 总结古今中风病取穴变化, 从病因与治疗上探索其内在规律, 发现阴阳变化为其主线, 标本兼治贯彻始终, 结合康复评价是提高疗效的关键。【关键词】 中风病;穴位变化;诊治水平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30.191中风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历代针灸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具有一定的治疗优势。从古代到现代都比较重视针灸取穴的研究与创新。查阅历代几个典型时期的理论创新与穴位变化, 作者从不同角度观察针灸治病的演变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30期2016-12-28

  • 浅析中医中风病的病因病机
    要】本文主要从中风病的理论溯源和发病机制等方面来阐述临床中风病的病因病机和发病规律,并结合现代研究,找到中西医论治的结合点进行分析,相信对临床诊治中风病起到借鉴作用。【关键词】中风病;理论溯源;发病机制;现代研究本文论述的中风病不同于《伤寒论》所指的“伤寒中风”,而是基于机体素虚,气血不足,加之饮食劳倦、七情内伤、感受外淫等,使脏腑阴阳功能失调、气血逆乱,直上犯脑,导致脑络瘀阻或者脑发溢血,西医在临床上通常表达为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临床上病患常表现为突

    科技视界 2016年18期2016-11-03

  • 中医脾胃论中风病病机及其诊治
    的 探究脾胃论中风病病机及其诊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44例中风患者临床资料, 采用补气活血法、通腑泻下法及健脾化痰法治疗, 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8.97±3.38)分显著低于治疗前的(24.78±5.32)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 脾胃论;中风病;病机与诊治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1.138中风又被称为脑卒中, 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种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21期2016-08-19

  • 一分为三辨证方法在出血性中风病的应用研究*
    032)出血性中风病具有高患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的特点[1],辨证是中医学独特的认识疾病、诊断治疗疾病的途径[2],对于出血性中风病至关重要。云南省中医医院林亚明教授提出以“一分为三”的辨证方法指导临床实践,把辨阴证、阳证、阴阳错杂证作为概括其他辨证方法的纲领[3]。张舞青[4]对缺血性中风病“一分为三”的辨证方法做了相关临床研究,验证了使用“一分为三”辨证方法可代替“94 标准”,指导缺血性中风病的辨证诊断。本研究拟以“一分为三”的辨证方法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5年5期2015-08-10

  • 王松龄教授治疗中风病类证、变证学术思想拾萃
    王松龄教授治疗中风病类证、变证学术思想拾萃王彦华(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王松龄教授出身于中医世家,从事医学教研40余年,中医学理论基本功扎实,临床经验丰富,尤其是对治疗脑病科疑难杂症有独到之处,在治疗中风病方面亦有独到的经验。王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拟命名出“中风病类证、中风病变证、中风病坏病,中风病并病”,并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揭示中风病相关病证的病因病机与发病机制,运用中西医特色疗法与先进技术进行有效结合,疗效确切。王松龄

    中医研究 2015年9期2015-05-04

  • 崔应麟教授治疗中风病的学术经验※
    崔应麟教授治疗中风病的学术经验※郑伟锋 崔应麟*(河南省中医院脑病二区,郑州450002)中风病已经成为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如何降低中风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复发率,提高人类生存质量,是从事中风病防治的医务工作者未来研究的重点。吾师崔应麟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元气亏虚是中风病发病的根本原因;痰瘀互阻是中风病形成的关键环节;久病入络是中风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重要原因。据此,创立了益气活血通络祛浊法防治中风病,验之临床,疗效确切。益气活血;通络祛浊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5年5期2015-01-31

  • 《针灸大成》中风病用穴规律探讨
    《针灸大成》中风病用穴规律探讨申伟1,张永臣1,2(1.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 250014;2.单秋华全国名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济南 250014)对《针灸大成》中关于中风病文献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选穴提供依据。收集《针灸大成》中针灸治疗中风病的文献,对腧穴的使用频次、归经、种类、分布进行统计分析。共收集针灸治疗中风病处方的文献共51条,共使用71个穴位,总频次为241次;十四经穴68个,总频次236次,占97.93%;三阳经腧穴所占比例为65.97%

    上海针灸杂志 2014年8期2014-06-14

  • 脑梗死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分型与中医中风病诊断❋
    一般认为,中医中风病相当于西医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包括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在国际疾病分类编码(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ICD)和中国疾病分类编码(Chinese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CCD)中,中风病中西医均共用一套编码。现代影像学检查的快速发展, CT/MRI在临床的普及应用,为中风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了重要手段,拓展突破了中医四诊的限制,扩大了“望诊”的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4年12期2014-02-09

  • 构建中风病辨病治疗体系的思考
    261041)中风病是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㖞斜,舌语謇涩或失语,偏身麻木为主症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社会的进步,历代医家对中风病的病因、病机、诊断、鉴别、治疗等方面的认识在逐渐发生变化。在唐宋以前,中风的外风论是主流思想;唐宋以后,内风论逐渐占据主要地位。现代在《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中提出:风、火热、痰、血瘀、气虚、阴虚(阳亢)六类。然而,丰富多彩的理论并未给临床疗效带来本质上的提高。至今,中风病仍然是疑难病,虽诊断明确,但复发率、致残率仍居高不

    中医药信息 2014年2期2014-01-25

  • 刍议祖国医学对中风病的认识
    150040中风病,又名卒中,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口眼喎斜,语言謇涩或失语,半身不遂或偏身麻木为主症的疾病。 因本病起病急骤、证见多端、变化迅速,与风性善行数变的特征相似,故以中风名之[1]。 历代医家对中风病极为重视,论载颇丰,但所论不一。因此,对历代重要医籍中中风病的论述进行整理研究,为今后中风病的研究方向和临床治疗开创新思路。1 中风病病名的演变中风病名称的记载最早见于《黄帝内经》,该时期中风病的名称的特点或以症状命名, 或以病因命名。 以病因

    中外医疗 2013年6期2013-02-02

  • 中风病三期辨治
     王爱丽关键词中风病分期辨治临床经验中风病辨治,可分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三期。笔者认为本病急性期的主要病理为肝火旺风生,痰瘀热互结,腑不通肠实,治则为凉肝熄风兼下瘀热,通腑泄热并化痰瘀;恢复期的主要病理是正虚邪实,虚实夹杂,正虚在肝肾,邪实为风痰瘀,治则为上病治下,治下补肝肾熄内风,取上开脑窍化痰瘀;后遗症期的主要病理为气虚血瘀,痰浊不化,络脉痹阻,治则为益气活血通络,并用虫药搜剔。

    浙江中医杂志 2004年9期2004-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