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广旗教授基于苗医“通气散血法”治疗中风病临证经验

2021-05-21 20:44刘海朵吴远华蔡静曹丽平仲秀艳刘彬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21年2期
关键词:中风病

刘海朵 吴远华 蔡静 曹丽平 仲秀艳 刘彬

【摘 要】 总结朱广旗教授基于苗医“通气散血法”治疗中风病的临床治疗经验。中风病是一种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死、致残率的难治性疾病。朱广旗教授认为该病病因病机多为气壅血瘀导致,治疗以通气散血为法,创制了经验方“苗药通窍化栓汤”治疗该病,临床获得满意效果。

【关键词】 中风病;苗医理论;治法

【中图分类号】R249.2/.7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21)04-0071-03

Abstract:To summarize Professor Zhu Guangqis clinical experience in treating apoplexy based on Miao medicines “ventilating and dispersing blood method”. Stroke is a refractory disease with high incidence rate, high mortality and disability. Professor Zhu Guangqi thinks that the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the disease are mostly caused by qi stagnation and blood stasis. The treatment is based on the method of ventilating and dispersing blood, and the empirical formula "Miao Yao Tongqiao Huashuan Decoction" is created to treat the disease, and the clinical effect is satisfactory.

Keywords:Apoplexy; Miao Medicine Theory; Treatment Strategy

中風是各种原因导致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继而出现脑神经功能一次性或永久性缺损的症状和体征的疾病。流行病学显示该病以中老年人最常见,病程长久,迁延不愈,给人类健康与生命带来严重的威胁[1]。朱广旗教授是贵州省第一批名中医,耕耘杏林30余载,经验丰富,长期致力于苗医药文献与临床应用研究,善用苗医药治疗中风病。现将其临床中治疗中风病的经验介绍如下,供同道参考。

1 病因病机

1.1 发病机制 中风病是由于正气亏虚,饮食、情志、劳倦内伤等引起气血逆乱,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而苗医理论认为,气血是生命活动的基础物质,筋脉是气血的运行通道,畅通无阻是气血运行的基本前提。苗医称气为“绞笨”,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血则是生命活动的营养支持,苗医称为“象”。气(绞笨)与血(象)二者互根互用,缺一不可,当气(绞笨)与血(象)势力相当,二者便可相互吸收、渗透,称之为气血平衡[2]。气血的通道是筋与脉,所谓“筋为气道,脉为血路”是指气行走运行于人体之筋,血行走运行于人体的脉。筋脉不仅能运行气血,而且是人体内营养和污物的通道,其广泛分布于人体,以四肢躯干为主干称为“四大筋脉”[3],筋脉的特点是“以通为用,以畅为安”。当气行不畅,会致气的壅塞,若血路不通,则致血的瘀滞,气血不通进一步影响筋脉的畅通。因此,苗医“气血”致病是中风发生的病理基础[4]。基于此理论,故朱广旗教授提出气血失调,气壅血滞是中风病的基本病机。

1.2 病理基础 毒在苗医中有着重要地位,是苗医最重要的致病因素,素有“毒为百病之源”之说,苗医认为,构成人体的各种基础物质中含有“毒”素,故人体由多种“毒”构成,它们在人体内相互制约、相处促进,并与外界的毒相互产生磁场,当人体的磁场中的某个环节失去平衡,疾病将产生[5-6]。苗医毒邪常指 “四大毒”,即冷毒、湿毒、热毒、风毒。其是人体病理产物和致病物质。其中,风毒则是诸毒中最为活跃的毒素,且容易携带它毒,可同时于其他三毒合而为病。朱广旗教授认为毒邪是中风病致病的关键,当机体存在气血失调,气壅血滞的病理基础,人体筋脉气血失调,气壅血滞,可导致机体产生毒素,风毒挟冷毒、湿毒、热毒走窜,进而壅塞人体半边筋脉,损伤脑髓,进而出现一侧肢体不仁,半身不用,神识不清等症,故毒邪是中风病的致病关键。

2 临证经验

朱广旗教授认为中风病是由于风、寒、湿、热四毒侵入筋脉,循行于半边主干筋脉后,导致血脉瘀堵或血行无力,引起筋脉之半边阻滞而致人体的半边失灵,从而出现肢体一侧麻木疼痛或活动不利、行动失常,麻木不仁等症[7]。因此,治疗上以通气散血为法,以苗药四大血药为基础组方药物,应用朱广旗教授经验方“苗药通窍化栓汤”治疗中风病,效果显著。通气法包括退气法、通滞法、降气法;散血法包括消肿法、通筋法和化滞法。诸法在治疗疾病过程中注重对气血的通滞与畅达,对瘀血的消散和化滞。由于气循行于筋中,其活动性很强,气受到阻碍则聚、胀;血循行于脉中,需保证畅通无阻,一旦受到阻碍,将成死血、瘀血。由于筋脉相连,故气壅和血瘀常常相伴出现,所以,临床上往往将通气法和散血法联合使用,从而形成通气散血法[8]。朱广旗教授以为,一切气胀、壅塞、瘀阻、包块致病均会影响人体气血的运行,气受阻则堵、血受阻成瘀,从而出现机体局部麻木、疼痛、拘急等,壅滞堵塞部位不同,症状也表现不同。病及脑髓,发为中风。故朱广旗教授在治疗上,组方多选用散血、通气之药,只有气的通达、血的调畅,瘀血才能消散、化滞,毒邪才能消解,祛散。苗药通窍化栓汤由大血藤(整格收)、见血飞(嘎龚布梭学嘎八)、血三七(加松略确)、水蛭(岗岭)、水菖蒲(加保翁)、天麻(洋芋有)、金毛狗脊(窝有加溜)组成[9]。其中见血飞(嘎龚布梭学嘎八)是苗药“四大血”之一,因其口含吹气能通,为苗医最常用的通气药,它们都属于藤本类,苗医认为藤本空心定除风,故皆有祛风通络的功效[10]。血藤主要指鸡血藤,其既补血又能散血,鸡血藤性偏温,功效颇似当归。活血则认为是木通科植物大血藤(整格收),具有养血活血、清热解毒、消虫消疽之功。由于大血藤与鸡血藤品种相同,各地称谓不同,功效相似,因此临床常选其一而用之。舒筋在苗医中既是一种藤本植物,也是一种治法,临床多用铁骨头(黑骨藤)、青蛇藤(乌骚风)之类。黑骨藤,又名西南杠柳,皮黑,本质色白,该药有很强的舒筋之效。苗药通窍化栓汤具有改善血液循环,改善血瘀、血凝的状态的作用,是苗医通气散血治疗法的代表方剂[11-12]。因此,朱广旗教授采用通气散血法作为治疗中风病的核心治法,着眼于通散是其论治中风病的精髓。

3 医案举隅

患者伍某,男,62岁,于2019年5月10日因右侧肢体活动不利3月余初诊,可缓慢扶行行走,言语欠流利,肢体麻木,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二便失禁等,纳可眠差,二便调。3个月前于外院行头颅MRI提示:左侧顶叶、左侧放射冠及左侧岛叶散在梗死灶,现患者遗留右侧肢体活动不利。四診合参观患者舌暗紫,苔白腻有裂痕,脉象弦细微涩。西医诊断:脑梗死恢复期;中医诊断:中风(毒邪侵袭,气壅血滞)。治疗拟以:祛风通窍,通气散血、化瘀解毒。方选苗药通窍化栓汤加减。具体方药如下:大血藤15g,见血飞15g水蛭6g,血三七12g,金毛狗脊12g,水菖蒲10g,天麻10g。7剂,水煎服,日1剂,分早晚服用。

二诊:2019年5月19日,患者诉服药7剂后自诉睡眠较前改善,言语表达较前稍流利,右侧肢体活动不利较前好转,但仍感肢体半身麻木不仁,不思饮食,眠尚可,二便如常,舌暗淡,苔微腻有裂纹,脉弦细。于该方基础上加用鸡血藤30g,牛膝20g,白术12g以活血舒筋、健脾运纳,再进7剂,服法同前。

三诊:2019年5月28日,诸证悉减,无肢体麻木、眠差,言语较前流利,右侧肢体活动较前灵活,纳可,二便调。舌暗淡,苔薄白微裂纹,脉弦细。继服中药14剂巩固疗效,半年后电话随访患者及其家属诉病情未见反复。

按语:本案患者为老年男性,因气血逆乱、风毒走窜壅塞右半边筋脉,损伤脑髓,故出现右侧肢体麻木、活动不利,病位在脑,病性虚实夹杂,故治疗上以祛风通窍、通气散血为法,方选苗药通窍化栓汤加减。方中见血飞具有祛风解毒、活血散瘀之效,大血藤具有补血又能散血,金毛狗脊同用,以达舒经伸筋、养血活血之效[13]。水蛭、血三七同用,以取活血之义,达通滞散瘀之实;本方加用天麻,可祛除风毒、息风通络,全方共奏祛风通窍、通气散血之效。

4 小结

中风病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以中老年人最常见,朱广旗教授从气壅血瘀这一病因病机入手,运用苗医“通气散血”法,以苗药通窍化栓汤临证加减气血双调的方药,常获良效,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贾建平,陈生弟.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75.

[2]杜江,张景梅.苗医基础[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7:40-41.

[3]杜江. 苗医“四大筋脉”学说的探讨[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6(10):633-634.

[4]袁航,郑健,陈抒云,等.苗族医药理论及发展现状概述[J]. 中医杂志,2014(17):1513-1518.

[5]付静,崔瑾,郭伟伟,等. 苗医“毒”学说之“攻毒疗法”探析[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7(1):6-8.

[6]杜江,刘向阳,何康.苗医治毒法方法概说[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7(7):25-26.

[7]张东兰,邵勇,吴远华.朱广旗教授针药并用治疗中风病的经验[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2,34(3):3-4.

[8]杜江. 苗医治疗学的方法和特点[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7(7):483-485.

[9]蔡静,朱广旗. 通窍化栓汤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机制的探析[J]. 世界中医药,2017(1):83-86.

[10]曾定伦,熊传榘,王毅刚,等. 苗药方“四大血”形性特征与适应症范围[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4(S1):153-154.

[11]莫晓川,冯光霞,曾佳,等. 苗药四大血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抗炎作用研究[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15-18

[12]仲秀艳,苏学旭,许二赫,等. 苗药通窍化栓汤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中ET和NO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10):2474-2477.

[13]田振华,黄国华伶,张翔云,等.苗医验方“四大血”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4(4):20-22.

(收稿日期:2020-08-23 编辑:陶希睿)

猜你喜欢
中风病
眼针疗法治疗中风病的机制探讨
缺血性中风病复发危险因素中西医的研究进展
探析古今中风病的发病机制
朝医凉膈散火汤治疗少阳人中风病的临床研究
从“通玄府”法与“醒脑开窍”针刺法的相关性探讨中风病的临床证治
基于混沌和替代数据法的中风病人声音分析
补肾活血祛瘀方治疗中风病恢复期100例
中风病机及用药分析
从一气周流学说浅析中风病的根源
张圣德主任中医师治疗中风病经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