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仲景血脉不利理论浅析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2021-05-21 08:30钟洁媚吕雄汤海欣陆梓华陈晨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21年2期
关键词:张仲景

钟洁媚 吕雄 汤海欣 陆梓华 陈晨

【摘 要】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首创“瘀血”之名,其中有诸多关于血脉不利及其治法的论述。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主要累及肾脏、视网膜、下肢末端等处的微血管,发为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溃疡、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伤寒杂病论》中所述血脉不利的诸多表现与现代医学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表现相符。笔者通过对《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关于血脉不利论述的仔细研读、思考,并参阅相关文献,同时对血脉不利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病机、证候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应用仲景血脉不利理论诊治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规律。

【关键词】 张仲景;血脉不利;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消渴病

【中图分类号】R255.4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21)04-0011-04

Abstract:The terminology of blood stasis was first listed in Treatise on Cold Pathogenic and Miscellaneous Diseases written by ZHANG Zhong-jing, in which there are many discourses on the impassability of blood vessels and the method of removing blood stasis.Diabetic microangiopathy mainly involves microvessels in the kidney,the retina and the lower limb,leading to diabetic nephropathy,diabetic retinopathy and diabetic foot. Many of the symptoms caused by impassability of blood vessels listed in the Treatise on Cold Pathogenic and Miscellaneous Diseases are consistent with those caused by diabetic microangiopathy. Through careful reading and thinking of the discourses on the impassability of blood vessels in Treatise on Cold Pathogenic and Miscellaneous Diseases, and referring to relevant literature, the author compared the pathogenesis and symptoms of impassability of blood vessels and diabetic microangiopathy in this paper. The regularity of using Zhongjings blood vessel impassability theory to diagnose and treat diabetic microangiopathy were summarized.

Keywords:ZHANG Zhongjing;The Impassability of Blood Vessels;Diabetic Microangiopathy;Disease Marked by Frequent Drinking and Urinating

糖尿病微血管病變主要累及肾脏、视网膜、下肢末端等处的微血管。随着年龄及糖尿病病程增加,微血管病变患病率增高[1]。目前认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主要为微小血管循环障碍,血脉不利,血液通过不畅,滞于局部形成瘀血,造成下肢、肾、视网膜局部供血不足。《伤寒杂病论》是东汉张仲景所著的中医经典古籍,《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篇首创“瘀血”之名:“病人胸满,唇痿舌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无寒热,脉微大来迟,腹不满,其人言我满,为有瘀血。”《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谈及血脉不利的论述颇多,书中有多种相关描述,如“结、蓄血、干血”等,并提出相应的治则治法,充分体现仲景关于血脉不利论治的学术思想。目前普遍认为,现代医学之糖尿病与中医消渴病在病因病机、疾病进展及临床表现上有诸多相似之处。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在中医学上表现为消渴并脉痹,热郁久而伤阴耗液,加之消渴属慢性病,久病消渴,气阴两虚,无力运血,因虚致瘀,脉络痹阻,发为脉痹,“血瘀”在消渴脉痹的病理过程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临床上常用祛瘀法治疗消渴并脉痹[2]。

1 仲景“血脉不利”理论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病因病机

1.1 仲景关于血脉不利的论述 仲景关于血脉不利的描述主要有“结”“血证”“有血”“蓄血”“干血”“凝滞”“不通”“血不利”“营卫不利”“血寒积结”“凝坚”“瘀血”等,其成因总结如下:

热结血瘀  《伤寒论》第106条桃核承气汤证“热结膀胱,其人如狂……少腹急结”论述太阳邪热入里,与瘀血初结于下焦,热在血分,气血不通,治宜先表后里。124条抵当汤证接着论述血热互结较深者宜先治里后治表。仲景认为,血结程度不同,治则也不同。126条“有血”也是论述血热结于下焦之症。144条论述妇人在月经期感受外邪,也可致热入血室,与血相结,气血不畅,正邪分争。此外,在237条,仲景还论述了阳明邪热与胃肠宿留瘀血相结,条文中称之为“蓄血”。在《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篇中,仲景论述肺痈的病理变化时描述热伤血脉的病变过程,感受风热不解,壅于肺则“血为之凝滞,蓄结痈脓”。

寒凝血瘀  在《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篇中,仲景关于血脉不利的论述有“血寒积结”“经络凝坚”,认为寒积血脉、经络,可因所伤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现。

虚劳致瘀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论述虚劳日久,气血不畅产生瘀血,久留体内,新血不生,肌肤失养则粗糙如鳞甲。《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中论述肾虚血少可致妇人经水不通,血不利而水停发为水肿。在此篇中,仲景還提出“营卫不利”,认为营阴不足,血脉不通利,不能濡养关节、肌肤,则骨疼、痹不仁。

1.2 仲景“血脉不利”理论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联系 仲景在《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中描述“胸满,唇痿舌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无寒热,脉微大来迟,腹不满,其人言我满,为有瘀血”“病者如热状,烦满,口干燥而渴,其脉反无热”,明确说明糖尿病典型症状“口燥而渴”与瘀血密切相关。

1.2.1 血脉不利与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是在糖尿病基础上的慢性病变,是慢性肾脏病的一种重要类型,主要表现为水肿、蛋白尿、血肌酐升高等,属中医消渴肾病范畴。我国有20%~40%的糖尿病患者合并糖尿病肾病,其起病隐匿,早期消渴肾病表现为微量蛋白尿,这是肾脏受损的早期信号,一旦进入大量蛋白尿期,进展至终末期肾脏疾病的速度大约为其他肾脏病变的14倍[3]。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云:“下消者,下焦病也,小便黄赤,为淋为浊,如膏如脂,其病在肾。”描述了消渴肾病尿浊如膏脂等类似蛋白尿的临床表现。消渴日久,正气不足,脾肾受损,脾阳虚衰,水谷不能化生为精微,同时肾不藏精、脾不摄精、脾不升清、精气下泄则出现蛋白尿。尿白蛋白排泄率有助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陈培红等[4]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尿白蛋白是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尿蛋白的增加,大血管病变发生率明显增加。王霞等[5]通过随机对照研究,认为蛋白尿可由毒邪伤肾、瘀阻肾络导致,运用解毒通络中药可有效减少蛋白尿,对肾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最早专篇论述中医治疗水肿病,称为“水气”,提出“血不利则为水”,认为血液运行不畅,滞留于局部,或溢出脉外,可致水肿。

1.2.2 血脉不利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宣明论方·消渴总论》中提出消渴病日久可“变为雀目与内障,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典型表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属中医消渴目病范畴,大约有20%~40%糖尿病患者出现视网膜病变,8%有严重视力丧失[6]。《素问·五脏生成论》篇曰:“诸脉者,皆属于目。”《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有云:“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目睛依赖于血脉、经脉血气的濡养才能发挥正常生理作用。若消渴日久,糖脂代谢紊乱,损伤视网膜血脉,致血脉不利,目睛失于濡养,同时瘀血阻络,以致血液不循常道而溢于脉外,表现为眼底出血,发为消渴目病。现代医学借助眼底镜、眼底血管造影等检查手段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表现为视网膜出现微血管瘤、血管闭塞、缺血、眼底出血等,这些都是血瘀证的直接证据[7]。周晶等[8]通过总结活血化瘀法应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研究进展,认为眼部瘀血产生的原因可归结如下:肝开窍于目,根据五轮学说,瞳仁归属于肾,同时肝主藏血,肾阴肾阳又为各脏腑阴阳之本,故消渴日久,导致肝肾之阴不足,阴虚则内热,炼灼目睛血脉为瘀;根据阴阳互根互用理论,阴虚日久必定对阳气的化生产生影响,阳气不足无力推动血液的运行,则使血行不畅致瘀;疾病逐渐进展,阳虚进一步加重生寒,血得寒则凝,亦可产生瘀血。吕雄[9]从气血论治消渴目病,认为其初病在气分,日久延及血分,血郁为初入血分阶段,为瘀之渐,形成气滞-血郁-血瘀的辨证体系。吕雄等[10]通过随机对照研究发现,院内制剂舒正颗粒能明显改善痰瘀型糖尿病视网膜病患者视功能及全身症状,可能与其改善脂代谢紊乱有关。《古今医统》中有记载:“行血为治目之纲”,提出了治疗目系疾病的根本大法就是保持血液畅行,目有所养,运用益气、活血等方法皆可达到治疗目的。有学者采用《伤寒论》中五苓散化裁行气通脉利水治疗视网膜变也取得较好效果[11]。

1.2.3 血脉不利与糖尿病下肢末端微血管病变 糖尿病下肢末端微血管病变,以下肢胫骨前和足部微血管受累为主,常同时伴周围神经病变,多见局部紫绀和皮肤缺血性溃疡甚至坏死,发为糖尿病足溃疡,与中医学“血痹”表现相像。我国糖尿病患者中足部溃疡的患病率为4%~10%[12]。仲景在《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论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血痹……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认为血痹病由气虚腠理不固,复感风邪,侵犯血脉,致血行不畅,不能濡养肌肤,导致身体不仁,即肌肤麻木、感觉丧失,类似于风痹之肢节疼痛、麻木,与现代医学四肢血管病变的临床表现大致符合。尊荣人即养尊处优的人,这种人由于缺乏劳动锻炼,平时生活优厚,所以筋骨柔弱,肌肤肥盛。杨帆等[13]研究认为,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会随着肥胖水平的增加而升高,与《金匮要略》中关于“尊荣人”与血痹病关系的论述相符。同时,仲景所论及的瘀血临床表现还包括疼痛、肌肤甲错等类似于糖尿病下肢末端微血管病变之症,进一步说明“瘀”是导致糖尿病下肢末端微血管病变的重要因素之一。

2 仲景“血脉不利”理论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治疗的启示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篇中云:“病者如热状,烦满,口干燥而渴,其脉反无热,此为热状,是瘀血也,当下之”,明确指出瘀血当以“下”为治疗大法,在此基础上,仲景灵活运用辨证论治,《伤寒杂病论》载有20余首以活血化瘀立法的方剂,如大黄虫丸、桂枝茯苓丸、鳖甲煎丸、下瘀血汤、抵当汤、桃核承气汤、温经汤、旋覆花汤等,运用益气、行气、养血、温阳、泻热、解毒、消痈、止血、祛风、通痹、通经、利水、消癥等以活血化瘀[14]。后世医家和学者基于仲景“血脉不利”理论,在现代临床上不断丰富和拓展其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临床运用。

2.1 益气温经,和血通络 在血痹病篇中,仲景云:“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在前面论述血痹病因病机、症状的基础上,明确指出当以黄芪桂枝五物汤治之。因中医认为尊荣人(体型肥胖之人)多气虚,加之汗出耗气,无力推动血行,因此重用黄芪以固气,助气推动血液的运行;气虚复感风邪,侵犯血脉,故在黄芪益气的同时,以桂枝汤为底方调和营卫,和血温经通絡。程艳等[15]研究表明,采用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结合西医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患者,能减轻临床症状及体征,并改善下肢血管功能和血流动力情况,具有一定的抗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效应,减轻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对于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进展起到减轻或延缓作用。钱秋海教授认为“血瘀”为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基本病机,治疗主张“益气、活血、通络”[16]。

2.2 补虚逐瘀,攻补兼施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篇中云:“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缓中补虚,大黄虫丸主之。”仲景提出对于虚劳兼夹瘀血,正虚邪实的患者,应以大黄虫丸祛瘀扶正并举,攻补兼施。方中以大黄、桃仁、干漆等活血化瘀,加上虻虫、水蛭、蛴螬、虫四种虫类药祛瘀通络,再配以甘草、芍药、蜜等缓中补虚,使祛瘀不伤正。糖尿病属慢性病,久病多虚,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患者多为在体虚的基础上兼夹瘀血致病。王继承[17]通过临床观察研究表明大黄虫丸对患者外周血管闭塞、狭窄以及造成病理改变的主要因素,糖、脂肪及蛋白质的代谢紊乱均有作用,可有效改善糖尿病下肢动脉病的功能与障碍。

2.3 利水渗湿,活血化瘀 仲景在《金匮要略》妇人病篇中两次提到用当归芍药散治疗妇人腹痛。方中除了用当归、芍药、川芎养血活血外,还使用泽泻、茯苓、白术健脾利湿。我国著名肾病专家时振声教授常用当归芍药散化裁治疗肾脏病,对消除蛋白尿、血尿、水肿,降低高血压等方面疗效颇捷[18]。针对“血不利则为水”所致的血水互结,仲景在治疗上活血与利水并用,如桂枝茯苓丸中的桂枝、桃仁、丹皮与茯苓;当归芍药散中的当归、川芎与茯苓、泽泻。有研究[19]发现桂枝茯苓丸对尿蛋白排泄量、血清肌酐值以及肾脏相关的病理变化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同时可抑制糖尿病肾病的发展。龚翠芬等[20]研究针对Ⅱ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应用桂枝茯苓胶囊后,对患者的血浆血栓素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有调节作用,桂枝茯苓胶囊在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上有着较好的临床价值。

2.4 清热活血,瘀热并治 仲景用桃核承气汤治疗太阳蓄血证,热与血结于下焦,用桃仁活血逐瘀,大黄、芒硝泻热下瘀,三者合用,瘀热并治;桂枝温通经脉,既助桃仁活血祛瘀,又防大黄、芒硝寒凉凝血之弊;炙甘草护胃和中,并缓诸药之峻。王奎刚等[21]通过随机对照试验发现桃核承气汤可降低糖尿病肾病Ⅴ期患者的血肌酐水平。

2.5 益肾助阳,活血通络 《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并脉证并治》曰:“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首先提到消渴肾病肾阳虚衰证的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方药。后世有学者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发现以山药、山萸肉、黄精等补益肾阳及水蛭、僵蚕、地龙等活血通络药组成的黄龙固本汤对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微量蛋白尿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显著降低患者血糖,改善肾功能[22]。徐云生认为消渴目病以“肾虚血瘀”为重要病机,瘀血阻滞目络进而导致失明,治疗宜采用益肾活血法[23]。

3 小结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主要为微小血管循环障碍,血脉不利,血液通过不畅,滞于局部形成瘀血,多累及肾脏、视网膜、下肢末端等处的微血管,造成肾、视网膜、下肢局部供血不足,从而发为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溃疡、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首创“瘀血”之名,并有诸多关于血脉不利及其治法的论述。本文通过以上关于《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关于血脉不利论述的分析,同时对血脉不利与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下肢末端微血管病变的病机、证候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认为血脉不利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不仅在症状表现上相似,在病机本质上也基本一致,可采用仲景创立的诸多以活血化瘀法立方的方剂治疗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后世医家和学者基于仲景“血脉不利”理论,在现代临床上不断丰富和拓展其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临床运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8,10(1):4-67.

[2]熊莲,肖万泽.肖万泽治疗消渴并脉痹经验[J].湖南中医杂志,2019,35(3):32-33.

[3]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微血管并发症学组.糖尿病肾病防治专家共识(2014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4,6(11):792-801.

[4]陈培红.2型糖尿病白蛋白尿与大血管病变的关系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1.

[5]王霞,魏华娟,刘洪德等.通络解毒法治疗原发性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临床研究及安全性评价[J].河北中医药学报,2020,35(1):4-7.

[6]袁明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筛查与治疗——2015年ADA诊疗指南解读[J].糖尿病临床,2015,9(4):194-195.

[7]赵云.消渴目病中医病机小议[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9,29(4):318-319.

[8]周晶,吴琪琪,杨宇峰,等.活血化瘀法应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21(12):70-72.

[9]王霜玲,黄菲,汤海欣,等.吕雄对消渴目病从气血论治思路探讨[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5,6(16):114-117.

[10]王霜玲,吕雄,黄菲,等.舒正颗粒改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脂代谢临床研究[J].按摩与康复医学,2020,11(3):46-48.

[11]张丛青,亢泽峰,褚文丽,等.仲景组方心法在中医眼科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7,27(6):392-395.

[12]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糖尿病足病分会,国际血管联盟中国分部糖尿病足病专家委员会.中国糖尿病足诊治指南[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20,48(1):19-27.

[13]杨帆,崔静,苑东敏,等.中年人群肥胖指标与新诊2型糖尿病的关联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9,46(10):1795-1800.

[14]岳培娥,何继红.浅谈张仲景对活血化瘀法的认识[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0(9):64-68.

[15]程艳,栾凯迪,丁洪燕,等.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9,25(15):136-141.

[16]刘亚男,杨文军.钱秋海教授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经验总结[J].广西中医药,2015,38(4):41-43.

[17]王继承.大黄虫丸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血管病的疗效观察[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1,10(15):1216-1217.

[18]赵迪,王国栋.时振声教授运用当归芍药散治疗肾病的经验[J].新中医,1995(9):1-2.

[19]宿佩勇,王健.桂枝茯苓丸研究进展[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5,31(1):356-357.

[20]龚翠芬,乔小利,魏金花,等.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的治疗进展[J].河北中医,2011,33(2):305-306.

[21]王奎刚,史耀勋.桃核承气汤在治疗糖尿病肾病Ⅴ期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34):154-154.

[22]代波,陈秋.黄龙固本汤对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微量蛋白尿患者肾功能的影响[J].中医学报,2020,35(4):867-870.

[23]赵帅,韩越,黄程程,等. 徐云生辨治消渴目病经验[J].山西中医,2016,32(6):4-5.

(收稿日期:2020-08-18 编辑:程鹏飞)

猜你喜欢
张仲景
张仲景:经方善用姜
传承优秀文化,培养家国情怀*——以张仲景、华佗和李时珍教学为例
此人是中国古代名医,也是欧洲人最敬仰的中国医生
张仲景脾胃理论探析
“医圣”张仲景临证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