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鸟石”?多年来我们低估了一个重要的赏石艺术题材

2019-07-29 09:32整理老炉子
宝藏 2019年7期
关键词:红山赏石崇拜

整理/老炉子

编者按:

赏石艺术创作,立意有高低,素材有优劣,但对于原石选材和立意方向,赏石界素有相对“共识”:一般以“景观”“人物”类题材为上,“器皿”次之,什么“鸟石”“鱼虫”和 “阿猫阿狗”等再次之。主要依据是:景观石是大自然景色的缩影,如同中国山水画一般,反映自然又高于自然,是人们对大自然崇敬、欣赏和自我关照的绝佳媒介;而人物石,因为是“万物之灵”,其地位自然崇高,而且万人千姿百态,以人物石素材创作的赏石作品,“高度概括”“艺术体现”“生动传神”。乍一看好像没什么毛病,实际上,我们还是受到了惯性思维的影响,堵塞了思路,影响了眼界,以至于其他一些内涵丰富极具挖掘潜力题材被长期忽视。

近两年,编者在参观成都三星堆博物馆、金沙遗址博物馆和赤峰博物馆后,受到其中以鸟为主题的青铜、绘画、陶瓷等艺术品的强烈震撼:中国的鸟图腾崇拜,不但历史悠久,而且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联系到赏石艺术创作,“鸟石”的内涵远远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延伸创新和高品质传播。基于此,我们觉得有必要将文化界、考古界一些研究成果摘要分享同好,为赏石艺术创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鸟在传统文化的地位和作用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非其鬼而祭之,谄也。”出土如此丰富的鸟形器物,且多为作祭祀礼器,正是体现了鸟在红山文化、三星堆、金沙遗址中的重要性。无论是重要遗址所发掘的“鸟”类器物,还是相关历史记载,均表明远古时期,鸟是当时的一种图腾崇拜。

(一)鸟图腾崇拜

鸟崇拜是人类共有的原始崇拜之一。鸟类是自然界羽翼类物种的王者,在天空中自由翱翔,能飞到很高很远的地方。因此在原始人类感性认识中,鸟是离天最近的灵物,是穿梭于天地之间的使者。在很多原始文化中鸟往往代表天或天神、天使。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三足鸟就是太阳鸟化身于光明,象征着生命。鸟图腾是鸟崇拜的基本形式,不少少数民族曾以鸟为图腾。

鸟崇拜在红山诸文化中频繁出现。据考古研究表明,距今约 7000年的赵宝沟文化时期起就有了十分发达的鸟崇拜信仰。在之后的红山文化、小河沿文化、夏家店上下层文化也一脉传承鸟崇拜传统,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鸟崇拜体系。

红山文化时期的鸟崇拜达到高峰,不仅有玉制的鸟、凤,还相继发现陶制、石制及泥塑鸟形器。

鸟崇拜是北方草原森林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是与他们的社会组织、宗教信仰、生产生活方式和习俗有着密切联系的复杂的文化现象。鸟崇拜是北方诸族崇尚自然、尊敬生命、注重人和自然和谐共存的宇宙观和哲学、宗教观的集中体现。红山诸文化的神鸟崇拜与北方民族萨满鸟神和尚鸟习俗有着太多的相似性。这种文化表象上的相似性源于文化轴心的相同性。红山诸文化的鸟崇拜向北扩散,逐渐形成了以萨满鸟神为核心的丰富多彩的北方鸟崇拜文化 。

——摘自《红山诸文化“神鸟”崇拜与萨满“鸟神”》,作者王其格,赤峰学院蒙古文史学院副教授。

鸟图腾,王者如是。中国的鸟图腾崇拜,不但历史悠久,而且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汉代杨雄的《蜀王本纪》中有这样的记载:“蜀王之先名蚕丛,后代曰柏灌,后者名鱼凫。此三代各数百年,皆神化不死,其民亦颇随王化去。王猎至湔山,便仙去,今庙祀于湔。”这里记载的是蜀地上古时期蜀王的简单谱系:蚕丛、柏灌、鱼凫。柏灌是继蚕丛之后的第二代蜀王。“柏灌 ”在古文中与 “白鹳”通,《山海经》谓之灌灌,属鸟的一种,尖嘴类鹤,常生活在水边。这说明,柏灌得名于生活中所能见到的一种鸟。《华阳国志•蜀志 》中记载的后几代王:望帝杜宇、开明氏、庐帝、保子帝等,名字都与鸟有关系。

——摘自《上古鸟图腾崇拜探秘》,作者王伟章,青海省文化厅干部。

(二)关于“鸟”的记载

关于“鸟”的记载及寓意的典籍繁多,以下摘取部分供参考。

《诗经•商颂•玄鸟》中曾云:“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史记•殷本纪》中也说:“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

题名:【 盼 】 石种:百色右江石规格:21cm×12cm×15cm 收藏:高阳

《国语》云周朝的兴起就是受到鸟的保护:“周之兴也, 鸣于岐山。”因此,鸟的鸣叫变成了一种吉祥的符号。

《墨子》言周武王将伐纣,“赤鸟衔珪,降周之岐社”。这也是周之代商顺应天运的自然象征。

春秋战国时期,吴越争霸中的越国也以鸟为崇拜对象。《吴越春秋》中曾载此地人民繁衍生息几乎皆仰赖于鸟的恩惠:“百鸟佃于泽”“天美禹德而劳其大功,使百鸟还为民田”,即所谓鸟田,说的是“有鸟来,为之耘。春拔草根,秋啄其秽”。

……

(三)鸟迹在文字创立中的作用

可具体细分“鸟”在文字创立中发挥了怎样的重要作用。

《说文解字》序中说:“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爪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黄帝史官仓颉,创造文字的灵感就是来自对鸟兽蹄爪痕迹的观察与模仿,由此可以看出鸟迹对于汉字创始的重要启示。不仅如此,在汉字字形发展史上,还专门出现过一种叫“鸟虫书”的字体,流行于春秋中后期至战国时代的南方各诸侯国,至今仍受到书法爱好者们的偏爱。

(四)鸟在文学中的作用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如果说《诗经•关雎》是中国诗歌的开篇之作的话,那么这两句诗就是中国诗歌的起点。中国文学以诗为盛,诗歌又以《诗经》起始,《诗经》以《关雎》

开篇,《关雎》以鸟鸣起兴。因此,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文学就始于这一声“关关”的雎鸠之鸣。

这一声啼叫开启了中国诗歌光辉灿烂的广阔天地。只要提起中国诗,就没人不知道《关雎》的鸣唱。

(五)鸟在艺术起源中的作用

《吕氏春秋•古乐》中曾说音乐起源于葛天氏统治时“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又说是黄帝命令伶伦作音律,而伶伦制定十二音律的标准正是来自凤凰的鸣叫声,“其雄鸣为六,雌鸣亦六”。《管子》中也有一种说法,认为音乐的音调与鸟兽的鸣叫声相同,五音中的宫、商、角、徵、羽分别对应于自然中动物的鸣叫声,角音的清亮就与鸡鸣声类似,“凡听角,如雉登木以鸣,音疾以清”。既然音乐的发明离不开人们对鸟鸣声音的模仿,那么以能否打动鸟兽来判断一首乐曲是否美妙就不难理解了。《韩非子》中曾记载,晋平公的乐官师旷鼓琴曾引来玄鹤排成两列,每列八只,展翼而舞的情景。《盐铁论》中也提到曾子哀吟而山鸟飞落,师旷鼓琴而百兽率舞的壮观场面。

——(二)~(五)摘自2018年,第5期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鸟与中国文化的创生》。作者庞飞,文学博士,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副教授。

二、鸟石的现状及内涵的回归

“鸟石”在赏石艺术创作及鉴赏实践中,大多被视为小巧玩物,非“重要题材”,盖因创作者本身及业界认识不足。审石取势、立意命名、台座设计、布局演示,这是赏石艺术创作的四个环节,也创作所需遵循的一般规律,目前已成为爱石者日常创作的常态,无需过多赘述。如何从“传统美术”“传统艺术”的历史内涵上改变“鸟石”这一重要题材被忽视的现状?编者认为,创作者可主要从“立意命名”这一创作环节着手,根据不同审美趣味设定场景,以“补足”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缺失。而作为当代艺术一部分的赏石艺术,在审美和艺术创作方法、反映现实和抒发情感上又拓展了新的语境,有充分继承的创新,便有了蓬勃的生命力。

猜你喜欢
红山赏石崇拜
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
红山荞麦看木森
2022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
消失在法庭的邦博
第10个赏石日欢庆建党百年·唱响赏石之歌
红山蚁的伏击战
赏石谈艺录
我崇拜的那条“龙”
红山文化“玉龙”中的“猿”
古埃及人的圣甲虫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