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的条件与战略路径研究*

2019-08-01 01:53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9年7期
关键词:连云港港口南京

□ 张 莹

(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 商学院,江苏 张家港 215600)

1 江苏省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的条件与环境分析

本文采用SWOT模型对江苏省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的环境和条件进行分析,围绕江苏省当前在面对建设自由贸易港的内部竞争优势以及外部挑战方面进行评述。

在优势和机遇方面,第一,优越的地理位置是港口成为枢纽港的重要因素,这是建设自由贸易港的首要条件。江苏省在地理区位上处于“一带一路”交汇点,同时也是长江三角洲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有利于江苏省在区域协同方面探索创新,深化与我国陕西、甘肃等内陆城市的合作交流,并形成我国与亚洲内陆国家地区经贸合作的平台。

第二,便捷的物流通关措施。港口综合能力较强,物流整体功能优势明显,江苏省具备建设自由贸易港的硬件条件。江苏属于全国港口大省,拥有7个全国主要港口和5个沿海港口;截止2017年年底,2017年完成货物吞吐量25.7亿吨,连云港、南通港、苏州港等更是吞吐量超过上亿吨。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货物吞吐量、装卸量及泊位数量等多项指标在全国处于前列。此外,在交通运输方面,南京禄口国际机场是国家主要干线机场、一类航空口岸,未来江苏省还将打造南京区域性物流航运中心、苏州太仓集装箱干线港、连云港港区域性国际枢纽港的“一区三港”建设。

第三,腹地经济优势明显突出,长三角洲地区拥有雄厚的制造业密集群。江苏南京与苏州地区拥有强劲的制造业竞争优势,目前也形成了规模性的研发中心和制造基地。

第四,江苏省一直在自由贸易港创新性制度的改革和复制方面处于全国前列。江苏省虽暂时“缺席”自贸试验区名单,但一直在积极向上争取对接国际自由贸易港的创新政策;在全国率先探索成立了海关特殊监管区,拥有全国第一家综合保税区,在全国范围内具备示范意义。目前,江苏省已建立有19个综合保税区和20个海关特殊监管区,保税政策对标国际。例如,张家港保税区是全国首家内河港型保税区,唯一的区港合一的保税区。区内已形成化工、物流、粮油、纺织、机电等支柱产业,聚集上千家国外贸易客户,成为了长江流域重要的大宗商品交易物流集散地。

然而,江苏省在建设自由贸易港的道路上,问题与挑战依旧存在。首先,江苏省目前还没有获批全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江苏省的苏州港、南通港等大港虽为亿吨大港,但与上海洋山港及国际超级大港存在差距。其次,在科技创新方面还存在不足,江苏企业间同质化竞争较为严重,利润空间不足。传统制造业的中小企业较多,产品研发投入不足。此外,在金融创新和政策领域方面,江苏省的金融环境相对没有上海宽松,很多金融政策和规则还未能完全与国际接轨。最后,由于上海自由贸易港的探索建立,势必对苏南及周边苏州等地的生产要素产生“吸虹效应”。这对未来江苏省发展建设自由贸易港存在一定考验与挑战。综合上述分析,江苏省建设自由贸易港优势与挑战并存,在探索建设的过程中应扬长避短并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

2 江苏省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的初步设想与可行性方案

江苏省迎来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的自由贸易港的重大发展机遇,本文以符合我国国情和江苏省情角度为出发点,结合自由贸易港的物理特征和江苏整体战略价值,选择江苏省的沿海沿江港口城市并进行调研,认为选择南京-苏州-连云港组合方案为试点进行探索建设具备可行性。本研究结果选择以南京片区,苏州和连云港“三合一自由贸易港”方案进行申设,实现符合新自由贸易港和与长三角原有自贸区错位发展的需求。

2.1 连云港可行性分析

连云港作为江苏省申报自由贸易港的“王牌”,选择连云港的方案理由如下:

其一,良好的港口陆桥优势,满足自由贸易港建设的物理要求。连云港港是国家区域性中心港口和江苏省最大的深水海港,是服务亚欧跨境运输的综合物流港。连云港同时作为中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一带一路”交汇点城市,已形成30万吨级进港航道,拥有以30万吨级矿石码头和第六代集装箱码头为代表的生产性海港泊位70个,承担了国家50%以上的过境运输任务。

其二,便捷的物流通关制度环境。连云港海关旅检监管、通关作业申报查验放行“三个一”以及对外“一个窗口”办理等业务领域完成优化整合,实现“一口对外、一次办理”,并完成业务单证及印章的统一替换。目前连云港口岸“三互”机制已经有效复制到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地区。因此,连云港主港区港口封闭运作条件好,便于监管,方便实施“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管理模式。

其三,促进东西区域协同开放的主要纽带。连云港是陇海兰新沿线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口,是服务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多年以来,连云港已与我国中西部地区在产业间和物流领域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选择连云港作为自由贸易港建设,通过叠加“新亚欧大陆桥东部桥头堡”、“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等战略资源,带动陇海兰新、鲁西南、淮海经济圈等地发展,能够推动东中西部区域协同发展。

其四,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高度契合。连云港被誉为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和新丝绸之路东端起点,是中亚国家最便捷的出海口,也是日韩货物进入中亚乃至欧洲的最佳中转地。建设连云港自由贸易港有利于服务国家战略,结合发挥自身区位优势及自由贸易港的条件。

2.2 苏州可行性分析

第一,苏州港货物贸易优势显著,海关特殊监管区政策创新。在货物贸易方面,通过对调研的三个城市港口的2017-2018年贸易数据统计显示(见表1和表2),苏州港的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在江苏省三大港口中名列第一,港口货物通过能力等多项指标全国第一。仅2017年,苏州下辖三个港口中,张家港港区货物吞吐量稳居第一,高达2.67亿吨;太仓港区总体增幅显著,集装箱吞吐量突破450万标箱,是拉动苏州港总体集装箱吞吐量的主要动力。

此外,苏州拥有张家港保税物流园区,综合保税区等近10多个海关特殊管理区,这些海关特殊管理区域本身为货物贸易提供服务,采取对标国际的税收政策。目前,苏州正打造太仓港,连云港区域性国际枢纽港“一区三港”建设。由此可见,以苏州的货物贸易作为江苏自由贸易港的基础是很有优势的,完全有条件发展为对标国际的贸易中心。

第二,苏州的先进制造业基础雄厚,可以成为自由贸易港主要的经济腹地依托。苏州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纳米技术、人工智能四大先导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15.7%。成为首批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而苏州则凭借传统制造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成为形成自由贸易港区的必备条件。

第三,服务贸易不断创新发展。苏州在获批国家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以来,服务贸易稳步增长,2018年实现全年服务贸易进出口246亿美元,服务外包离岸执行额47.7亿美元。在货物贸易方面,仅2018年一年,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3541.1亿美元,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出口425.9亿美元,增长11.3%。贸易方式积极转变。

表1 2017年南京港、苏州港及张家港港吞吐量及增长率

表2 2018年南京港、苏州港及张家港港吞吐量及增长率

数据来源:根据三大城市政府网站公开资料整理。

2.3 南京可行性分析

第一,南京丰富的高校资源使其在生产性服务业领域有发展空间。围绕“4+4+1”主导产业优化升级的发展要求,南京一直加大推进科技服务、软件和信息服务、金融和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发展。基于南京高校林立的优势,南京一直利用高校产学研合作打造全国研发中心,以南京软件园,南京生物医药谷等为重点培育对象。此外,作为全国15个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之一,2016年年底,南京江北新区公布了未来2年内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的具体任务时间表。提出2018年2月前,南京江北新区将重点打造四大服务贸易集聚区,探索设立“网上自由贸易区”,还将创造条件申报自由贸易试验区和综合保税区。因此,南京可以成为服务于江苏自由贸易港生产性服务业的“排头兵”。

第二,顺应长三角城市群特大城市定位,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深化完善。南京禄口国际机场是国家大型枢纽机场、航空货物和快件集散中心,未来还将打造南京区域性物流航运中心。南京目前基本形成开放畅达、安全便捷、经济高效、绿色智能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自由贸易港奠定了良好的交通枢纽建设基础。

综合分析来看,江苏省的三个港口城市拥有各自的自身功能定位和特色优势,连云港具备优越的港口物理条件,连云港的设立将肩负服务国家战略和促进“一带一路”下东西部融合协同经济发展的目标;而省会城市南京和苏州又能够利用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弥补了连云港在经济指标中的滞后,若能将三大港口城市区域联合申请设立自由贸易港,将会形成具备中国特色的新的长三角自由贸易港区。

3 江苏省推进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战略路径——基于国际自由贸易港经验

江苏省建设自由贸易港的宗旨是采取综合型发展模式,兼具转口贸易、出口加工及金融、商业、旅游等多种功能,可以充分自由地吸引资金、技术、人才、管理、信息等先进生产要素的集聚,力争把长三角地区打造成世界级的开放高地。本文主要针对荷兰鹿特丹港,香港及新加坡等世界代表性自由贸易港进行研究学习和借鉴。通过对国际自由贸易港的经验分析,将江苏省可探索和复制国际自由贸易港建设的经验对策总结如下。

第一,以港口为中心建设临港工业体系,大力发展港口物流促进区域经济相关产业的发展。江苏省建设自由贸易港应充分借鉴荷兰鹿特丹港的经验,做好港区和城市一体化规划设计。江苏省自由贸易港建设一定要把港口规划、产业规划和城市规划涉及到的共同内容进行协调,确保城市发展总体目标和港口发展目标的一致性。江苏省需要依托现有的“一区三港”,发展临港产业集聚群,除发展传统的港口工业外,也要谋划好生活、娱乐服务等产业,将港口城市由单一的产业园区打造成为一座宜居宜业的都市新区。

第二,创建智慧型和创新性的港口。江苏省建设自由贸易港可效仿鹿特丹港为在港落户的企业提供空间和设施,以便进行多方合作,共享设施;同时与教育部门和科研机构合作,为在港口创办服务型和创新型的公司引入紧缺高端人才创业条件。

第三,依托港口发展城市第三产业。鹿特丹港利用文化旅游产业促进港口发展,利用港口特色景点和文化产业促进港口发展,举办世界港口、海运、物流等方面的专业国际会议,从而带动经济收益。江苏苏州和南京两大城市可以借鉴鹿特丹港特色产业发展模式,发展传统优势的城市旅游等文化产业来带动全省经济效益。

第四,打造成熟的物流运营服务体系。鹿特丹港区服务最大的特点是储、运、销一条龙。该港通过保税仓库和货物分拨中心进行储运和再加工,提高货物的附加值,然后再通过公路、铁路、河道、空运、海运等多种运输路线将货物送到荷兰和欧洲的目的地。

第五,货物监管制度和税收制度创新。制度创新与供给是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核心使命。对标香港和新加坡自由贸易港案例,自由贸易港海关以舱单申报实现一线放开,以货物分类管理实现区内自由,在信息平台层面上,以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为载体推进部门信息共享,将港口信息系统、自贸区物流监控系统等纳入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系统。在税收金融制度上,江苏省应当效仿香港自由贸易港实行特殊财税制度,简化税种,降低税率,提升港口中转和离岸自由贸易的竞争力,对于港区内企业的进出口商品,可以让企业进行选择性退税和选择性征税。

猜你喜欢
连云港港口南京
聚焦港口国际化
中国港口,屹立东方
连云港杜钟新奥神氨纶
“南京不会忘记”
江苏连云港:为农民工送上“寒冬暖查”
连云港:为农民工讨薪“撑腰”
南京大闯关
港口上的笑脸
奇妙的连云港之旅
惠东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