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 枣

2019-08-01 17:24小河
闽南风 2019年7期
关键词:石匠窑洞奶奶

小河

1984年10月,我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两岁时父母离异,留下尚未懂事的我和爷爷奶奶生活。小时候奶奶爱叫我山枣蛋蛋,奶奶常常说,我是她的眼泪点子,她心上老惦记我,我过得不好,她就过得不好。

记得那年腊月,我和奶奶去叔父家吃杀猪菜,一块瘦肉很多的“没娘骨”放在菜盆子里让人看着就流口水。贪嘴的堂弟用手抓起就啃。叔一把手夺回来说:“这是没娘骨你不能吃。”叔把夺回来的骨头放到我的碗里笑着说:“这块骨头肉多,花没有妈,让花吃。”已经懂事的我,瞬时不知所措,看着这块骨头,不想吃又不舍得放下。我知道我有妈,我妈没死,我妈还在这个世上,奶奶常常背着家人带我去见我妈。想着想着我的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珠子似的。叔瞪了我一眼,我因为害怕,哭得更凶了。奶奶一下子急了,放下碗筷就要领着我走。叔给奶奶说了半天好话,奶奶才留下吃了那顿饭。

吃过饭,回到汪石匠家的窑洞里,奶奶告诉我,那顿饭吃得她拐肠头子疼。我知道奶奶是见不得我哭,她心疼我。

我和奶奶借住在汪石匠家的窑洞里。爷爷为了供我读书,去了一个很远的村子揽工放羊。汪石匠家有三孔窑洞,我和奶奶住一孔,邻居婶家住两孔。我们缺米少面的时候总是和婶子借。婶给我们平舀一碗面粉,奶奶还的时候总是带冒一碗。我记得婶说过不要还了,就提醒奶奶要不别还了。奶奶认真道:“我的愣酸枣蛋蛋,不管东西多少,人要有信用,好借好还,再借不难。”这句话我牢牢记在心里。每次给婶还东西,我都学着奶奶的话,“婶,好借好还,再借不难”。婶摸着我的脑袋:“真是个好娃娃,长大给我们做媳妇”。听说做媳妇我就一溜烟逃跑了。

婶家大儿子小名叫伟伟,他比我大两岁,我俩从小青梅竹马,我们的爱情故事也是从大人们的玩笑中开始的。奶奶是一个编唱信天游高手,唱酒曲敬酒每曲不重复她能让你喝醉。奶奶经常这样戏逗我和伟:

酸汤荞面辣子红,

女娃子吊辫爱死人。

山疙瘩开花十里里的香,

伟娃和我的花儿结婚上。

……

奶奶的这些唱词传出去,村子里调皮捣蛋的孩子们总说我和伟是老婆汉子。那时候我们才几岁,每天的任务是去杨家洼子沟放驴。村子里每家每户都有驴,每家的孩子都要出去放驴。大一点的孩子经常把我打扮成新媳妇的样子,让我骑在驴背上,伟一手捧着鲜花,一手牵着驴走在前面。其他孩子每人牵着一头驴跟上,从前沟走到后沟,又从后沟走到前沟,嘴巴齐声奏乐:“哇呜哇,咚咚嚓,娶的个新媳妇背坐下”……饥饿的毛驴可不愿意陪我们玩这乐此不疲的游戏,它们亮着大嗓门“哏嘎哏嘎”地叫唤,就像有人练习吹长号一样。如今想起那场面都让我哭笑不得、回味无穷。

我和伟在汪石匠家的窑洞里相伴长大。 那个年代,我们的童年似乎并没有多大区别。清一色打满补丁的粗布衣衫,单纯的眼睛里,含着一缕淳朴,几丝羞怯。家里都没有闹钟,但是,我们都会被同样悠扬的鸡鸣唤醒,然后在弯弯曲曲的小路上,背着花布书包,赶往那六间承载着我们梦想和希望的大瓦房校舍上学。

这期間,我和伟几乎就是黏在一起的。我们住在一个院子里,两家的炊烟也几乎总是在同一时刻袅袅而起,若是一不小心,两家的炊烟还会随风交织在一起,然后一道欢闹着,缭绕着。山坡上的苜蓿地是我们收获驴草的快乐牧场。307国道蜿蜒从山间通过,写在小面包车上的“绥德——靖边”是我们心中的远方。我俩经常在拔草休息的间隙,面对着长满山枣树的黄土崖,扯着嗓门互喊彼此的小名,然后聆听那悠长的回声……我不记得那个时候我们说些什么话,只记得阳光毫不吝啬地晾晒着我们纯净的童年时光。

后来汪石匠家卖了窑洞,伟家盖了新房搬走了。我和爷爷奶奶没有住处,就搬回山顶上的旧土窑里。村子是个旧村子,其他人早就搬走了,如今只有我们三个人,点油灯,吃雨水,窑洞里胳膊粗的老鼠洞一个挨着一个,时有大花蛇悠哉悠哉地爬入。每个夜晚猫头鹰“咯咯吆,咯咯吆”叫个不停。后来,我习惯了这样的恐惧,也逐渐不再害怕,看到大花蛇爬进家里的老鼠洞,就拿块棉花淋上煤油,上面撒上辣椒面点燃放到老鼠洞口,然后拿个酒瓶在洞口等,大花蛇很快就会爬出来钻到瓶子里,用它泡酒还能治奶奶的老寒腿。

读初中的时候,我每天要上晚自习,十点多才放学。我家离学校大概有三公里路程。从校门口出来穿过一行笔直的杨树,村里的孩子都到家了,剩我一个人要经过一个乱坟峁子,爬一道坡才能回家。奶奶知道我害怕,一看到学校教室里的灯熄了,她就站在山顶上打着手电筒一个劲地喊我小名,花……

奶奶那温暖的呼喊,和我稚嫩的回应,在空旷幽暗的夜色中传递着祖孙俩彼此的牵挂,直到很多年后,都让我泪眼婆娑。

读完初中后,我失学了。比起读书,为年迈的爷爷奶奶分担生活的重压才是我的大事。不久,伟家就托媒人来提亲,还有几户条件好的人家也来提亲。我没图钱,也没拜金,选择嫁给伟。洞房花烛夜,伟问我为啥没嫁给有钱人家?我写了几句从奶奶那里学到的信天游给他:

崖畔上开花崖畔上红,受苦人就盼过好光景。

马里头挑马不一般高,人里头挑人数上哥哥好。

鸡蛋壳壳点灯半炕炕明,烧酒盅盅量米不嫌弃哥哥穷。

看完我写给他的信天游,伟给了我一个丈夫的承诺,这些承诺当时看来很模糊,但却坚定而郑重,对我来说,那些承诺有没有兑现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从此将有一份踏实的依靠。对未来,我们充满了希望。

婚后第二年婆婆给我们分了两孔窑洞四亩田。四亩田难以维持生活,我们就从信用社贷款买了一辆二手农运车跑运输,拉煤,装砖,贩西瓜啥都干。但是活少,累,也赚不了几个钱。

2003年,在亲戚的帮扶下,又贷了八万元钱,在靠近毛乌素沙漠的内蒙乌审旗无定河镇买了一百多亩沙梁地。离开了生我养育我的家乡。幻想中风吹草低见牛羊,白云下面马儿跑的辽阔草原景象没有出现,浩瀚的沙漠充斥着整个田野,十里八里不见一户人家,更让人心烦的是每天都是黄风天气。惨淡的月光下,我偷偷地哭了,背井离乡的生活充满太多的无奈和心酸,我想回家,可是外债累累,一无所有该如何面对家乡的亲朋好友。咬牙坚持干吧!

春天,我们认真播种下一粒粒种子,看到庄稼苗都钻出地面的时候,我奔跑着和伟分享这份喜讯。每天我们都忙碌在地里,饿了吃点干粮,渴了喝机井里的凉水,精心侍弄着农田,不敢有一点粗心大意。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夏天,一场灰天黑地的老黄风过后,一尺多高的玉米大多被连根拔起,屋顶上的石碾瓦被吹得一块不剩……田野里一片狼藉,我们的心就像风打的禾苗一样,没有一点生机。村庄里传遍了我们破产的消息,要账的电话能打爆手机。

秋天,捡回地里的几颗庄稼,不敢有丝毫的浪费。

冬天,全家人穿着单薄的衣裳,门缝里穿进来刺骨的冷风,孩子被冻得瑟瑟发抖,孩子大哭我小哭。买不起取暖的煤块,只好一筐又一筐地捡柴烧。伟冒着寒风骑个破摩托四处奔波,想找些贷款却总是没有结果。伟要卖掉内蒙的土地,然后回家乡重新贩油,但是我不同意,我过够了那种担心受怕的日子。

那个冬天,我的奶奶也去世了。原打算过上好日子,好好孝敬疼我爱我,把我当命蛋蛋的奶奶,可我们还是这么潦倒,还没来得及尽孝的遗憾,生活的重压,对奶奶的思念,再加上外债,我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因为生活琐碎我经常和伟拌嘴,打架,一直想哭,有时候真想一死了之。路遥的一本《人生》让我从痛苦的抑郁症中走了出来,我不能死,为我担保贷款的人多数都是我最亲的人:爷爷,父亲,姑姑,姨夫,叔叔……再难我也要说话算数,欠钱一定拼命挣钱来还,还不上我就打电话让他们知道我没忘,我不能丢掉他们对我的信任,人生路很长啊!失去诚信,不就等于终生破产么?

没有能力还本,我就拼命的挣钱还利息。去沙里刨药材,工地上提泥抱磚,给农户揽工干杂活。搬玉米手快到主人追不上我。揽计件活,我一个顶俩,尽管第二天腰疼得直不起来,但是计算着每日积攒起来的工资,想着快能还银行的利息,我的干劲儿就更大了。我常常徘徊在服装店的门口,看看里面挂的新款衣服,然后悄悄离开。想吃肉时就买来猪肝解馋。日子过得很苦,但是我们没有欠过人家一分利息。

2008年政府在我们的土地上免费安装了喷灌,荒凉的土地变成了产粮田,地里有了不菲的收入。亲人又给我们担保贷款,我们又开始新的创业。无定河镇耕地又多又平坦,农业机械化发展前景很大。我们买了一台拖拉机,之后成立了农机专业合作社,拖拉机、收获机、播种机、平地仪……伟成了专业农机手,开始了耕地生活。他每天鸡叫起,睡半夜,摇摆在拖拉机上。在忽冷忽热的二八月,他穿件背心却常常汗流满面,脸上的尘土都和成了泥巴。我也不闲着,家里的活都落在了我的身上。

有心人天不负。我们的辛勤劳动和用心的服务得到了乡亲们的好评和赞扬,我们把欠人家几十万元贷款终于还清了。后来积攒下来的钱我们没去修一套阔气的房子住,而是投资到了故乡的土地上。我们推平一座小山,整平几十亩土地,打了一口水井,盖了二十间猪棚,养几十头奶牛。我们过着两地奔跑的生活,每次回到家乡,看到乡亲们都忙碌在大片的庄稼地、养殖场里,我都眼含热泪,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黄土崖上的山枣树枯了又绿,绿了又枯。如今,我们以诚信为本,从身无分文到踏步小康的农民。

此时,知了声声从窗外传来,天亮了,我的纪实文章已写到了结尾,关掉台灯,静坐窗前,大片的玉米即将成熟。想着远方,这个季节的山枣也从青涩变得成熟……

猜你喜欢
石匠窑洞奶奶
给奶奶按摩
奶奶喊你吃饭啦
奶奶驾到
陕北窑洞民居
石匠
本期话题:石匠的故事
哲人与石匠
大西北的窑洞
我家也有奶奶等
胖石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