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信息行业对外直接投资现状及对策

2019-08-01 01:14徐永利苏小莉
现代管理科学 2019年7期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一带一路信息化

徐永利 苏小莉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信息化水平,发现沿线各国信息化水平普遍不高。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我国信息行业对外直接投资呈明显上升趋势,但投资占比并不高。文章进一步分析了我国对俄罗斯和东盟这两区域的信息行业投资现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我国对沿线国家信息行业投资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提升我国对沿线国家信息行业投资水平的策略。

关键词:一带一路;信息化;对外直接投资;对策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从加强中国与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起步,目前我国正加强与沿线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信息化基础设施是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一、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信息行业发展现状

目前“一带一路”沿线共包含64个国家,沿线国家的信息化水平普遍不高(杨道玲、李祥丽, 2018)。2018年国家信息中心从ICT基础、ICT应用、ICT产业三个方面构建了包括3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在内的国家信息化测评指标体系,根据这一评估体系,国家信息中心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信息化发展书评评估报告》中,评估了“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的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估结果显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信息化发展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平均得分为53.09。新加坡、以色列、爱沙尼亚位列前三,处于“高”水平,占总参评国家数的4.69%;21个国家处于“较高”水平,占比32.81%;24个国家处于“中等”水平,占比37.50%;15个国家处于“较低”水平,占比23.44%;1个国家处于“低”水平,占比1.56%。“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总体信息化水平不高,各国之间水平差距明显。

二、 我国信息行业对外直接投资现状

1. 我国信息行业对外直接投资总体情况。近年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空间不断拓展,几乎涵盖电子信息领域各个行业和生产环节。我国还将加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互联网应用和信息化合作,并将搭建产业平台,建立协调机制,提高服务水平。信息化既是产业合作基础,也是重要的发展空间。“一带一路”沿线各国资源禀赋各异,发展环境不同,但经济互补性较强,彼此合作潜力和空间很大。借力“一带一路”,国内电子信息企业纷纷加快“出海”步伐,不仅产品“走出去”,更包含模式、服务等多方面内容。

图1为2009年~2017年我国信息技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总额情况,2009年我国信息行业投资额占我国投资总额的比重仅为0.8%,到2017年,这一比重达到了12.1%。从图中可以看出,在2013年之前,我国信息行业对外直接投资额变化相对较小,2013年之后,我国信息行业对外直接投资额出现迅猛增长。2013年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推动我国信息行业对外直接投资额快速增长的原因。“一带一路”倡议核心内容是互联互通,实现互联互通,就是要构建基于基础设施、制度规章、人员交流三位一体的全方位链接。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加速器。用信息技术助力“一带一路”建设,可以提升信息流通能力,在沿线国家经济发展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发挥支撑作用。

2. 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区域信息行业投资情况。东盟十国和俄罗斯是“一带一路”重要的沿线国家,东盟处在“一带一路”海路交汇地带,是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方向和重要伙伴(丁波涛,2017),东盟共包含10个国家,国土面积约为444万平方公里,2015年底东盟宣布建成经济共同体,标志着一个人口超过6亿、经济总量超过2.5万亿美元的经济体和大市场已经形成。如果将其视为一个整体,东盟是目前世界第七大经济体、世界第四大进口贸易区,也是发展中国家吸收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区域。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经济联系空前密切,根据《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2025》,东盟将建设东盟公路网、泛亚铁路、内陆河道运输网、航海、航空运输网络等基础设施项目,为地区互联互通描绘了一张蓝图,双方领导人同意共同推进《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2025》与“一带一路”倡议进行对接。这些条件都决定了东盟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从表1中可以看出,自2013年以来,我国对东盟信息行业直接投资额逐年增加,与2013年相比,2017年信息行业投资额增长了6倍,中国对东盟信息行业投资占对东盟投资总额的比重也显著增长,占比从2013年的0.4%增加到2017年的1.1%。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国IT企业积极“走出去”,东盟往往是企业走出的第一站,近年华为在泰国连续取得多个移动智能网订单,京东致力于打造中国至东盟的产品供应链,阿里巴巴投资新加坡邮政,腾讯微信则将东盟国家作为海外主导市场。因此从今年的投资趋势可以看出,中国对东盟的投资前景广阔。

俄罗斯是“一带一路”沿线最重要的过境国家之一,我国与俄罗斯互联互通的水平将影响“一带一路”在欧亚大陆的实施效果。信息互通是增进了了解、彼此尊重、互学互鉴的必要条件(常非凡、赵静,2019)。“一带一路”信息化建设致力于为沿线国家提供强有力的信息化服务,通过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网络服务来保持区域信息通路的畅顺,为沿线国家建立安全、高效的沟通渠道提供保障。对已经建立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中国和俄罗斯而言,“一带一路”倡议对夯实两国经贸合作基础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2017年末,中国对俄罗斯的投资存量为138.72亿美元,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0.8%,对欧洲地区投资存量的12.5%;中国共在俄羅斯设立境外企业近1 000家,雇佣外方员工2万人。在信息行业对外直接投资方面,如表2所示,2017年,我国对俄罗斯信息行业直接投资额显著增长,但总体上,我国对俄罗斯的信息行业投资存量水平还比较低,2013至2017年间,我国对俄罗斯信息行业投资额占我国投资总额的平均比重仅为0.28%。

总体上,“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信息行业对外直接投资步伐明显加快快,这主要是由于信息化水平对于提升我国与沿线国家“互联互通”水平的重要作用决定的。在东盟十国、俄罗斯这些“一带一路”重要沿线国家,我国对其信息行业直接投资呈现显著增长也说明了这一点。我国加大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高新技术为标志的信息行业投资,将大幅提升“一带一路”建设的科技领域含金量,推动我国与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共同走上科技促进发展的创新之路。

三、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信息行业对外直接投资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近年在“一带一路”战略框架下,以提升“互联互通”水平为抓手,中国加强了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也得到了很多沿线国家的积极回应,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既有机遇,也面临诸多挑战。

1. 机遇。2013年习近平首次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截至2017年底,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统计显示,我国已经与8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100多份“一带一路”相关合作文件。各国形成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对接的战略,例如,欧亚经济联盟是俄罗斯寻求向中亚和波罗的海地区拓展统一市场的重大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殊途同归,两大战略有深厚的对接基础。“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互联互通”对接东盟的《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2025》,两大战略均提出了相同的优先发展领域。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中亚国家先后提出本国的战略规划,如哈萨克斯坦的《2050战略》,塔吉克斯坦的《2030年前发展规划》,吉尔吉斯坦的《至2040年前发展规划》等。不难发现,中国与丝绸之路国家进一步加强经贸合作的格局已经形成,由此也充分反映“一带一路”战略合作共赢的特征(何星亮,2018),基于互利共赢的特征,“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各国政府的积极响应,为我国进一步推进信息技术走出去提供了良好的政治机遇期。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加速了中国与沿线国家在铁路、港口、民航机场等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沿线国家基础设施水平较差,严重束缚了经济的发展,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强烈,信息化建设是基础设施建设不可或缺的部分,民航机场交管、港口管理、进出口贸易的检验检疫都需要靠信息化传输和感知等技术进行管理,电力传输、油气传输设备等都需要依靠信息化设备进行操作和维护,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支撑基础设施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同时信息化基础设施具有经济增长“倍增器”、转型升级“助推器”和安全发展“稳定器”的重要作用,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因此信息行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前景广阔,这为推动我国信息化企业“走出去”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机遇。

2. 挑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情千差万别,各自利益诉求不统一,难以形成统一机制。“丝路”沿线地区至今未能将来也不大可能形成一支完整的战略力量,并非一个战略整体,更非政治经济实体,难以形成统一的协调机制,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始终面临着“一对多”的难题,如何统筹协调好不同组织、不同国家的利益是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经贸往来中的一大挑战。

“一带一路”沿线政治形势复杂,各国竞争激烈。以中亚地区为例,中亚地区长期与俄罗斯在能源领域保持密切合作,俄罗斯在该地区保持着较强的影响力,同时美日韩不断拉拢合作伙伴,在该地区与俄罗斯展开激烈角逐,维持其在中亚的利益。“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的信息化建设,致力于铁路、空港、交通、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与信息系统建设密切相连,构建“一带一路”信息走廊(鲁金萍,2018),随着我国在该地区信息化建设的深入,这必将引起其他域外国家的警惕,竞争和摩擦在所难免,俄、白、哈关税同盟的建立,中吉乌铁路修建受阻,体现了激烈的竞争给我国信息行业对外直接投资带来的挑战。

同时,虽然目前沿线国家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但是各国政策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以中东欧地区为例,在金融危机、欧债危机、英国脱欧等一系列打击之后,中东欧开始把目光“转向东方”,积极响应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但自冷战以来,中东欧国家大部分已经加入欧盟,经济规则全面欧盟化,欧盟是与中东欧国家经贸往来最为密切的经济组织。中国与中东欧地区历史上并无冲突,联系也并不紧密,因此中国和中东欧在“一带一路”框架内的合作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其余沿线国家也存在类似的政策不确定性,这是中国信息行业走出去过程中必须考虑的一大风险。

此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复杂的地域环境,参差不齐的基础设施水平,复杂的政治形势、多元化的风俗传统,都是制约信息化基础设施投资的重要因素。

四、 提升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信息行业投资水平的策略建议

1. 优化资源配置,推进信息行业发展。优化升级国家、企业和社会的资源配置水平,坚持多边参与、多方参与,更好的发挥政府、国际组织、信息化企业、技术社群、民间机构、公民个人等各种主体的积极作用,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提升我国信息化行业的总体水平,提高我国信息化企业走出去的能力,结合沿线各国信息化水平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各国最迫切需求的信息化行业投资方案,推进双边在信息化行业领域的深入合作。

2. 加强合作机制建设,夯实信息化行业合作基础。加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区域和国家的合作机制的建设,为双方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减少信息不对称和不确定性带来的交易成本的增加。充分结合各区现有机制,搭建合作平台,例如中东欧16国都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我国和中东欧国家合作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16+1”合作机制。首先,加强“16+1”组织的架构建设,强化运行机制。其次,作为对“16+1”合作机制的支撑,在不同领域进行合作机制建设,在经贸合作领域,减少贸易壁垒,简化繁琐的行政程序,提高机制有效性,在物流方面,可以加强对中欧班列进行系统整合,建立全面的协调平台和机制,共同与沿线国家建立合理的运输组织模式。在金融合作机制方面,要分短期、中期、长期合作机制建设,有步骤有重点的为信息化建设提供金融保障(狄刚,2018),从而在各领域为我国信息化行业走出去夯实基础。

3. 深入挖掘利益共同点,实行差别化合作政策。建议秉持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价值理念,发挥沿线国家在信息行业的比较优势,优势互补,“一带一路”建设是我们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因此在我国信息化行业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积极挖掘双方利益共同点,共同推进沿线国家信息化建设。可以通过积极打造合作示范区域,稳步推进一带一路信息化建设,共同推动“一带一路”信息化建设从理念变为行动,发展成为实实在在的国际合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参考文献:

[1] 杨道玲,李祥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信息化发展水平测评研究[J].电子政务,2018,(1):100-109.

[2] 何星亮.“一带一路”建设与人类命运共同体[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38(4):116-122.

[3] 常非凡,赵静.中国—俄罗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及中国参与俄罗斯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劣势分析[J].中国经贸导刊,2019,(3):52-55.

[4] 丁波涛.中国—东盟信息化合作现状与发展前景[J].东南亚纵横,2017,(4):57-62.

[5] 鲁金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信息化发展的几点思考[J].中国经贸导刊(理论版),2018,(5):18-19.

[6] 狄刚.国家级“一带一路”投资平台信息化顶层设计的回顾与思考[J].金融发展评论,2018,(2):1-8.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与贸易便利化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项目号:17BJL060)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徐永利(1981-),男,汉族,山东省新泰市人,就职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央企总体研究院),研究方向为大型电子信息系统总体集成研究;苏小莉(1983-),女,汉族,江苏省常州市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工程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博士,研究方向为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规划研究。

收稿日期:2019-04-11。

猜你喜欢
对外直接投资一带一路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就业的影响
江苏省OFDI产业升级效应浅析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特征与导因分析
我国房地产对外直接投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