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工业博物馆初探

2019-08-02 10:46郝帅程楠孙星
文物春秋 2019年2期
关键词:工业遗产博物馆

郝帅 程楠 孙星

【关键词】新型工业博物馆;博物馆;工业遗产

【摘要】工业博物馆是博物馆的一个重要类别,是以收藏、保护、研究、展示和宣传承载工业发展进程、成果和文化的物质及非物质遗产为目的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2018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对国内488家工业博物馆进行了摸底调查,统计数据显示,当前工业博物馆存在功能定位局限性强、展陈设计创新性差、自主办馆能力弱等问题。在这一背景下,文章提出了新型工业博物馆的概念,并以正在规划建设的湖南株洲工业博物馆为例,探讨新型工业博物馆的设计思路。

工业博物馆是博物馆的一个重要类别,吕建昌[1]、王雷[2]、王闯[3]等学者曾分别从工业遗产、工业机器、博物馆机构等角度对其定义进行了研究。笔者认为,工业博物馆既应具备博物馆的内涵,也应与工业遗产、工业文化、工业产业等密切相关,故将其定义为:以收藏、保护、研究、展示和宣传承载工业发展进程、成果和文化的物质及非物质遗产为目的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

2018年初,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工业遗产、工业博物馆摸底调查工作,共收到488家工业博物馆的信息。笔者对这些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当前我国工业博物馆在功能定位、展陈设计及管理运营模式等方面均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其长远的发展,因此,笔者提出了新型工业博物馆的概念,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旨在强化和拓展现有工业博物馆的功能,为今后工业博物馆的策划、建设等提供相关的理论支撑与方法依据,以期达到科学合理地保护利用工业遗产,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全社会对工业文化的认知力和中国工业软实力的目标。

一、当前工业博物馆存在的问题

根据展陈内容的不同,已调查的488家工业博物馆可分为以下三类:企业类工业博物馆,是展示某个企业自身发展历程的展馆,多以当代内容为主,如云南白药博物馆、青岛啤酒博物馆、张裕酒文化博物馆等,是目前较为普遍的一类工业博物馆,共342家,占比达70.1%;专题类工业博物馆,是以某個或多个代表企业为核心,展示所在地区某行业或某段重要历史时期工业发展历程的纪念馆,如上海玻璃博物馆、江南造船博物馆等,共123家,占比约25.2%;综合类工业博物馆,以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工业发展历程为主线,全面展示该区域工业文化面貌和成果的博物馆,如中国沈阳工业博物馆、成都工业文明博物馆、柳州工业博物馆等,这类博物馆数量最少,仅23家,占比约4.7%。下面笔者结合这些博物馆的实际工作情况,分析当前工业博物馆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

1.功能定位

在488家工业博物馆中,由企业自身筹办的博物馆有366家,占比达75%。这些博物馆的建馆及展览目的大多是展现企业自身的发展历史,宣扬企业文化。如:山东烟台啤酒博物馆,所展示的279件文物均为反映烟台啤酒厂生产发展史的历史资料;江西西华山历史博物馆,所展示的均是与西华山钨矿相关的图片、钨矿开采工具、矿物及晶体标本等。此类博物馆功能定位局限性强,受众范围小,在行业内及社会上的影响力也普遍较小,难以承担整合行业内其他企业的信息资源、搭建行业信息展示平台、推动行业业务延伸和未来发展的重任。

2.展陈设计

现有的工业博物馆大多局限于传统博物馆的展陈思路,以时间发展脉络为轴线,重点展示行业过去的辉煌发展历程。展品则以各个时期的文字档案、历史照片为主,缺少生产产品、机器设备等能够突出工业遗产核心科技价值的展品,无法较好地展示“工业”这一主题。如衡阳工业博物馆,按照从古代到现代的时间发展轴线设计展览,近现代部分的展品全部是历史资料中的照片、文字,无异于传统的历史博物馆。

在陈展设计上,现有的工业博物馆一般对年轻观众群体的心理需求缺乏必要的研究,仍采用观众被动接受展览信息的方式,对新技术的利用率也较低,导致陈展形式单一,展览内容的娱乐性、互动性与深入性较弱。如太原兵工工运纪念馆,仅在展厅里陈列了一些实物藏品或照片,配以简单的文字说明,观众无法从中获得任何参与感。

3.管理运营模式

在所有已上报信息的工业博物馆中,除44家博物馆为个人筹办外,其余均为企业或政府筹办,无论是经费的拨付,业务的安排,还是人事的任免,均是采用行政手段进行统一管理,缺少办馆自主权。此外,工业博物馆作为非营利性机构,其资金来源主要是企业自身投资、政府专项补助、社会筹集资金等,如沈阳铸造博物馆,属于事业单位,资金全部来源于当地政府支持,没有任何其他资金收入。在这样的管理和运营模式下,工业博物馆自主办馆能力弱,很难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新型工业博物馆的功能与特征

针对当前工业博物馆存在的上述问题,笔者尝试提出新型工业博物馆的概念——所谓“新型”,指在功能定位、展览设计和运营管理方面突破旧有模式,使工业博物馆不仅具有文化传播窗口的作用,还具备整合和利用相关工业遗产、工业企业等资源优势的平台功能,成为传承工业文化的核心载体。

1.核心功能的拓展

在大数据时代,新型工业博物馆应通过对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企业、设备、技术等相关工业信息进行全面收集和分析,利用大数据技术协助相关企业有效利用新技术设备,发展新业务,打造新产品、新模式,并对其进行发布与宣传推广,建设权威的工业信息平台,促进企业间的交流合作。

一方面,新型工业博物馆可以与相关企业机构合作,利用最新的展示技术为企业提供展示场所,结合博物馆自身的展示内容承办大型会议、展览会等活动,既可以满足企业新产品的发布展示与用户的深度体验需求,又可以借助活动的影响力使博物馆得到更广泛的宣传与推广。上海玻璃博物馆经常承接产品发布活动,围绕“玻璃”的主题,结合企业品牌的自身属性,做出种种炫目的创意。如优衣库在上海玻璃博物馆举行的2018年秋冬系列发布会,为观众带来了服装与艺术交汇融合的感官之旅(图一)[4]。

另一方面,文化旅游产业的核心在于文化,新型工业博物馆作为地域工业文明发展进程的标志,不仅可以发展为工业旅游的核心目的地,更可带动整个区域旅游业的全面发展。新型工业博物馆可以借助其优质的旅游资源,拓展相关配套功能,如开设特色主题餐厅、文化创意产品体验店、复古书店等。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日本拉面博物馆的运营模式。该馆不仅利用文字、图片、场景重现等多种形式对不同时代的日本拉面文化进行了还原,还在博物馆内开设多个拉面主题餐厅,让观者全方位地感受日本的拉面文化(图二)。

2.展陈设计的创新与突破

新型工业博物馆应打破以时间为主轴线的传统展览设计模式,尝试围绕生产环节、生产布局规划等工业领域的突出特征来规划展陈思路,设计展览主线,凸显工业遗产的历史、科技、艺术以及社会价值。

举例来说,生产工艺流程是工业遗产科技价值的核心载体,具体包括原料获取、初加工、深加工、成品生成、衍生的相关产业、废料的利用或处理、运输等生产环节,以其全部或部分环节作为展览主题,可更好地展现工业博物馆的特色,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衍生出生产技术、产品、设备等副主题,策展人可根据情况进行重点展示。开滦博物馆就是以煤炭的形成、开采及应用的全过程作为展览主线,同时保留了最早的木质矿井的原始场景,让观众能够更直观地理解煤炭行业,取得了较好的展示效果。

在陈展方式上,合理利用工业遗产现存空间以凸显工业博物馆的特征,转化、利用工业领域的新技术以满足观众的深度体验需求,创新展览模式以满足博物馆在社会教育和文化传承方面的需求等,均是新型工业博物馆要面临的挑战,但也是其进行展览创新的切入点。

相较于其他类型的博物馆,新型工业博物馆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可以将旧厂房等工业建筑遗存进行改造设计后,作为博物馆的展示空间,这就是吕建昌教授提出的遗址性工业博物馆[1]。在进行展览设计时,旧厂房大跨度的桁架结构,历史印记明显的钢筋混凝土立柱、红砖墙面,以及工业厂区特有的铁轨、烟囱、管道等元素,不仅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体验感,还将博物馆的工业特色凸显得淋漓尽致。如景德镇陶瓷工业遗产博物馆,将保留良好的旧厂房进行改造设计后作为展示空间,较好地还原了过去的生产景象(图三)。

除了展示空间的设计外,展示技术也是增强展览效果的重要手段。近些年来,数字技术、增强现实技术(AR)、虚拟现实技术(VR)、代替现实技术(SR)、移动互联网技术、多媒体技术等为展陈方式的更新、提升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这些技术可以让观众在欣赏静态展品的同时,领略到其应用到生产、生活中的动态景象。新型工业博物馆应在展览中尽可能地转化利用这些新技术,将静态实物单向的展示模式逐步转变为动态虚拟双向互动模式,以增强参观者的深度体验感。如上海玻璃博物馆在展览中就采用了多种技术,包括用VR技术展示玻璃制品的生产工艺流程,用3D打印技术现场演示产品的制作等。

此外,提高博物馆的娱乐性也是吸引年轻观众群体的关键,而娱乐性的实现则在于如何引入当下的潮流。在这一方面,国内外一些较大的博物馆开展的工作相对较多: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与美国当代舞蹈团合作了一个名为“在博物馆里运动”的项目,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的夜间工作坊把公众的夜生活引向美术馆,上海博物馆专门在线上推出热门特展的APP和亲子互动的文化课程等。新型工业博物馆应学习这些大馆的成熟经验,尝试与多方机构合作,根据展示内容,创新性地打造多种互动项目。如:汽车类博物馆可以将车展活动引入博物馆,让观众欣赏新车型的同时了解品牌发展历程;金矿类博物馆可以设计探险类的淘金游戏,让观众在游戏中与展品有更多的互动;等等。

3.管理运营模式的革新

对于具有资源整合、平台展示、工业旅游等功能的新型工业博物馆来说,单一、僵化的办馆体制已无法适应其发展的需求。只有突破现有体制限制,推动办馆主体多元化,才能适应市场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

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博物馆条例》[5],在不违反办馆宗旨、不损害观众利益的前提下,博物馆可以从事其他商业经营活动。文化部的《博物馆管理办法》[6]也提到,国家鼓励博物馆发展相关文化产业,多渠道筹措资金,促进自身发展。新型工业博物馆可以利用平台资源、文化旅游等新功能,创新运营模式,创造直接经济价值,还可以通过相关衍生服务获得间接经济价值。如张裕酒文化博物馆结合酒文化的展览主题,与张裕国际葡萄酒城、张裕北京爱斐堡国际酒庄联动,开发工业旅游项目,2016年实现旅游收入1.2亿元,游客总量达65万人次。还有上海玻璃博物馆、青岛啤酒博物馆等也都结合自身特点创新运营模式,实现了较高的运营收入。

三、新型工业博物馆的设计思路

依据新型工业博物馆的上述特征,笔者尝试提出打造新型工业博物馆的设计思路:从拓展博物馆的核心功能和创新管理运营模式两方面出发,结合博物馆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确定新型工业博物馆的定位,实现地域性的差异发展。然后以博物馆定位为核心,结合工业遗产的厂房空间、管线设备、工业特色突出的构筑物等物质遗存及受众群体广泛的节日民俗等文化活动,合理利用AR、VR、SR、移动互联网技术等新技术,创新博物馆的展陈设计,增强观众的互动式体验。同时,通过对展陈设计的深入思考,进一步反推新型工业博物馆拓展新功能与新管理运营模式的可能性,充实新型工业博物馆的理论研究基础(图四)。

2017年12月,株洲市清水塘投资有限公司与株洲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共同启动了湖南株洲工业博物馆的建设项目,目标是将其打造成新型工业博物馆的样板。笔者参与了该项目前期咨询的部分工作,下面就以新型工业博物馆的设计思路为依据,分析其在该项目中的具体应用。

规划中的株洲工业博物馆选址于全国闻名的重化工业聚集区清水塘老工业区内,包括株洲冶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株冶”)、中盐湖南株洲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株化”)和发电厂等厂区。现存工业遗产主要包括建构筑物、生产设备和铁路轨道等,功能类型多样,空间要素完整,建筑的规模和富集程度国内少见。其中始建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生产线至今保存完整,且部分仍在生產使用,上下游生产关系在空间上呈树枝状分布,极具特色。这些标志性的工业遗存承载了株洲人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发奋图强的光辉岁月与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也见证了株洲工业发展演变的历程,为打造新型工业博物馆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猜你喜欢
工业遗产博物馆
博物馆里的“虎”
博物馆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工业遗产数字化路径研究
连云港716创意产业园区文化营销研究
工业遗产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露天博物馆
玉门工业遗产整体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