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北乡村住居单元组合模式研究

2019-08-05 09:19陈宗炎
山西建筑 2019年12期
关键词:乡村规划规划空间

陈宗炎 高 鋆

(1.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07; 2.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5)

1 乡村住居单元规划现状

自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乡村规划已成为乡村特色化发展的重要基础。浙北乡村空间形态在政府统一规划与管理下,逐渐从无序演变为有序,目前主要存在以下两种模式。

1.1 棋盘式

即住居与道路规划都遵循“横平竖直”的几何布局关系(见图1),是一种简单高效的组合模式,体现了经济发展主导下,人们对生存空间的一种基本心态:便捷高效的布局,无差异的建筑形态,仿佛置身城市的场所感受。棋盘式广受学者批判,但介于可操作性和可复制性强,大受村民和村政府的青睐。

1.2 沙盘式

该布局模式源自美国郊区别墅群,多表现出环境友好的规划思想,由于强调对原有自然资源特征的遵循,空间关系轻松自由(见图2)。与棋盘式相比,对人均建设用地的要求更高,但也更容易实现对乡村规划特色的追求。

以上两种规划模式虽然“有序”,但都呈现出一种“无根”的状态。即将新农村建设简化为城市社区模式的地理迁移,削弱甚至抹灭了乡村原有的传统根基与特色,使一个个“新农村”沦为城市社区的简单复制品,原先散落式空间布局下的集体生活形态也因此发生“断崖式”的变化,乡村文明的诸多代表性符号正在逐渐消失。

2 乡村住居单元组合模式分析

2.1 现状乡村住居单元组合模式

传统乡村住居单元组合多以聚落形态存在,其发展表现为文化、历史、地理、气候和生产力水平等因素共同作用下的有机演进过程。相比较下,现状乡村住居规划更多地取决于政府和规划设计师的人为干预,其背后隐藏的是人们对居住环境的价值取向以及规划设计领域的教育范式等。但无论是相对呆板的棋盘式,还是相对灵活的沙盘式,现状乡村住居规划在住居单元组合及其形成的外部空间方面,都表现出规整连贯的规律性,具体可抽象为如图3所示的组合模式。

现状乡村住居单元组合模式的优势在于:1)空间关系简明高效,规划设计难度低;2)建筑主体与外部空间相对均质化,易确保宅基地及室外空间配给的公平性;3)可实现对建筑基底面积与建筑面积的最大化,从而满足人们对使用空间的需求;4)能适应当前乡村有限的工艺技术及村民自主施工的建造模式。

但劣势也非常明显,即缺乏地域特色,具体表现为:1)布局单一死板,缺乏应对环境变化的弹性,不能体现多样化的居住需求;2)建筑主体呈现出缺乏根基的消极模仿状态,基底面积过于追求最大化,导致建筑空间效率低下、庭院空间缺失;3)外部空间被处理为建筑空间的剩余部分,缺乏灵活性,空间使用率低;4)建造模式缺少革新动力,不具备探索乡村特色营建体系的主动性。

2.2 传统与现状乡村住居单元组合模式比较

与现状乡村规划的“计划式”推进有别,传统乡村聚落的形成是一种“自然式”的演进,从形态上看,前者规则、严谨、强势,后者则自由、有机、顺势,具体体现在设计观念、建造模式、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和参与方之间的关系四个方面(见表1)。

3 新型乡村住居单元组合模式建议

回溯我国院落结构生长的典型,北京四合院模式具有标志性意义。它既有现代规划“计划式”推进的特质,又兼具传统聚落有机演进的弹性,能完成自我循环往复和多样发展。尤其是规整的院落结构,易于演变出自然形态的院落关系,使整体建筑布局在统一的基调下,能针对气候、水文、地形等环境因素的变化作出调整,通过形态各异的合院来满足居民的不同需求。北京城从规划之初,到其鼎盛时期,甚至到现如今的破坏殆尽,始终处于一个动态适应的过程中,其整体布局始终保持一种延续性。

表1 传统与现状乡村住居单元组合模式比较

因此,本人借鉴四合院的演进特征,对新型乡村住居单元组合模式给出如下建议:1)通过“院落”空间的介入,强化乡村住居空间的生长弹性,如邻里单元的回归、乡村特色的建筑主体等,以改善现状乡村规划的呆板刻意,调和“计划式”推进与自然有机演进之间的矛盾;2)摒弃外部空间设计的消极姿态,转而将外部空间设计作为规划设计的主体,结合村民居住生活的多样化需求,灵活布局外部空间的功能与形态,提高空间利用率;3)政府应适当控制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为特色化的乡村住居形态规划设计提供政策便利性。

猜你喜欢
乡村规划规划空间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美丽乡村规划研究
休闲旅游型乡村规划研究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乡村规划中村落景观的保护与发展——以江油星火村为例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关于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的深入思考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迎接“十三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