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直翅片管换热器的换热性能和压降特性研究

2019-08-05 09:25邬志伟向立平
山西建筑 2019年12期
关键词:翅片管翅片换热器

邬志伟 向立平,2 林 峰

(1.湖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7; 2.湖南科技大学煤矿完全开采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 湘潭 411201)

提高换热器换热效率的关键是降低换热器空气侧热阻,为了强化空气侧传热,许多学者对翅片位置、基管类型、翅片间距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1]。J.Wanga等对翅片形状为矩形的换热器换热能力进行实验分析,研究发现换热器的换热能力与压降有关[2]。Aytune Erek等利用Fluent软件对不同翅片形状的翅片管换热器的传热和阻力特性研究,换热器的换热性能随换热器长短轴比增大而增加,换热器阻力特性随长短轴比增大而减小[3]。何海江等对翅片管换热器换热特性进行模拟,发现换热器空气侧换热系数和压降特性随空气速度的变化规律[4]。基于以上研究,在冬季工况下,对闭式能源塔的平直翅片换热器进行研究,分析不同送风温度、送风速度和翅片间距对换热器换热特性的影响。

1 数值模拟

1.1 物理模型

基管为错排布置,管排数为3排,每排基管数为4。基管为铜管,基管内流体是质量浓度10%的CaCl2溶液,管道外流体为空气。翅片材料为铝,闭式能源塔平直翅片管换热器的尺寸和参数见表1。

表1 翅片管换热器的几何参数 mm

1.2 数学模型

为了计算方便,对平直翅片管换热器的物理模型作出如下假设[5-7]:

1)忽略翅片辐射传热和翅片管的污垢热阻的影响;

2)换热器基管与翅片的导热系数为常数,忽略基管轴向导热对传热的影响以及基管之间的热影响;

3)翅片的导热是均匀的,不考虑翅片厚度方向的温度变化;

4)换热器流场内空气为不可压缩的理想气体。

数学模型的各微分方程如下[7,8]:

YAN Lei, ZHANG Jian-quan, CHEN Hong-qiong, WU Zhen-zhong

1)质量守恒方程。

div(ρU)=0

(1)

2)动量守恒方程。

u-动量方程:

(2)

v-动量方程:

(3)

z-动量方程:

(4)

其中,p为流体的微元上的压力;fx,fy和fz均为微元体上的体积力;μeff为流体的有效粘度。

3)能量守恒方程。

(5)

1.3 湍流模型的选择

选用标准的k-ε两方程模型,主要优点:形式简单、计算精度高、实用性强[8,9]。在翅片表面近壁面区域,流场空气速度变化梯度大,分子粘性影响比较大[9]。因此,在翅片表面近壁面区,选择壁面函数法,可对标准k-ε两方程模型进行有效的补充[7,11]。基于以上情况,采用壁面函数法和标准k-ε两方程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物理模型进行数值模拟。

1.4 边界条件

1)边界条件。

换热器翅片进口和基管进口的边界条件为速度入口,k值为0.052 6 m2/s2,ε值为0.005 67 m2/s2;换热器翅片空气出口为压力出口。

2)各种算例的参数设置见表2[5,9]。

表2 各种算例的参数设置

2 闭式能源塔的实验测试

2.1 实验系统

如图1所示,能源塔的结构尺寸:2 230 mm×1 206 mm×2 596 mm,对换热器进行实验测量的仪器及精度见表3[11]。

表3 测试仪器及精度

仪器名称型号测量范围精度温湿度仪Testo 175H1-20 ℃~55 ℃±0.4 ℃红外测温仪Testo 810-30 ℃~300 ℃±0.1 ℃手持式风速仪TSI83470 m/s~30 m/s±0.01 m/s压差传感器C2680 Pa~1 000 Pa±0.4% FS

2.2 测量数据

在进口风速为4.5 m/s,溶液流量为3.5 m3/h工况条件下测试的数据见表4。

表4 实验测量的数据

3 分析与讨论

3.1 换热性能随进风速度的影响

在Case1工况下,风速对换热器换热影响的变化曲线见图2,图3。

进风速度增大,压降、Nu和换热系数随进口风速增大而增大,换热器随进风速度增大的幅度较小。当翅片进口空气风速大于4.5 m/s时,换热系数和Nu随着进口空气速度的增加的趋势变缓。

换热器平直翅片表面对空气的阻力随进口空气速度增加而减小,风速增加到4.5 m/s时,换热器翅片的阻力系数减小的速度变慢。模拟结果和实验结果的摩擦因子在7%以内,说明软件模拟的结果比较好。

3.2 换热性能随翅片间距的影响

在Case2工况下,翅片间距对换热器换热影响的变化曲线见图4,图5。

换热系数、压降和Nu随翅片间距增加而减小,换热系数减小的幅度较大。翅片间距的增加,使得换热系数和Nu降低,翅片间距增大,翅片数减少,空气侧流通摩擦面积降低,空气流过基管的扰动减弱,进而降低换热系数和Nu,使换热性能降低。

在翅片间距较小时,换热器平直翅片摩擦因子较大,随着间距增大,摩擦因子降低。模拟结果和实验结果的摩擦因子相差不到5%,用CFD对换热器物理模型模拟的可靠性较高。

3.3 换热性能随进风温度的影响

在Case3工况下,进风温度对换热器换热影响的变化曲线见图6,图7。

换热器换热系数和Nu随着进口空气温度增加而先增后减,适当提高进风温度,有利于提高换热系数和Nu。换热器翅片进风温度越高,翅片管换热器换热能力越强。压降随进风温度增大而增大,闭式能源塔系统浪费的机械能增加。

进口空气温度升高,换热器翅片表面的摩擦因子随之增大。模拟结果和实验结果的摩擦因子相差在5%以内,模拟计算准确性比较高。

4 结语

1)平直翅片管的换热能力随进口空气速度的增大而先增后减。进口空气速度越大,压降也就越大,系统损失的能量也越多。进口风速越大,摩擦因子反而越小。2)随着翅片间距的增大,闭式能源塔系统的换热器换热性能降低。当翅片间距很小时,翅片的摩擦因子比较大,当翅片的摩擦因子越小,翅片的阻力特性降低。所以选择合适的间距,使得闭式能源塔平直翅片管换热器的换热能力大幅度提升。3)进风温度越高,换热性能先增后减,压降一直在增加,摩擦因子也一直增加,系统损失的机械能也加大。实验值与模型预测值吻合比较好,模拟计算可靠性比较高。

猜你喜欢
翅片管翅片换热器
垂直翅片管自然对流传热特性的数值研究
ASM-600油站换热器的国产化改进
大功率COB-LED的翅片散热器优化研究
集成式微通道换热器传热特性数值模拟
翅片管式换热器的传热研究进展
超硬翅片滚刀加工在CNC磨床上的实现
上海南华换热器制造有限公司
纵向涡发生器对百叶窗翅片管换热器性能的提升
波纹穿圆孔翅片管换热器换热特性的数值模拟
采用铜铝复合管的翅片管换热器换热性能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