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桔二冬汤治疗糖尿病便秘的临床研究

2019-08-06 08:21李少锋杜少辉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8期
关键词:大肠胃肠标准

李少锋, 杜少辉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广东深圳 518033;2.深圳市中医院,广东深圳 518033)

据临床调查显示,到2040年中国糖尿病患者数将达1.507亿[1]。如此高的发病率,不仅给患者带来身心上的痛苦和沉重的经济负担,也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压力。糖尿病便秘作为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约2/3的糖尿病患者有便秘史,其中糖尿病并发广泛神经病变患者便秘的发生率达90%[2]。便秘除了会诱发患者腹痛、腹胀及食欲不振外,还可能造成焦虑、烦躁,甚至出现肛裂与痤疮等,使得肛周感染几率明显增加[3]。另外,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便秘会使患者对食物的吸收时间延长和对服用降糖药物的吸收效果降低[4]。为了更好地探讨糖尿病便秘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本研究采用常规基础治疗联合甘桔二冬汤治疗糖尿病便秘患者(肺热津伤型),取得较好疗效,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及分组 收集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在深圳市中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就诊且符合纳入标准的2型糖尿病便秘(肺热津伤型)患者,共60例。采用简单随机分配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参考世界卫生组织(WTO)1999年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5]。①糖尿病症状+空腹血糖(FPG)≥7.0 mmol·L-1或随机血糖 ≥ 11.1 mmol·L-1或 葡萄糖负荷2 h血糖(2hPG)≥ 11.1 mmol·L-1;②无糖尿病症状时需改日复测上述结果确诊。(2)便秘的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功能性便秘罗马Ⅲ诊断标准[6]。必需包括以下2个或2个以上的症状:①至少25%的患者有痛苦的排便感;②至少25%的排便为块状便或硬便;③至少有25%的排便有排便不尽感;④至少有25%的排便有肛门直肠的阻塞感;⑤至少有25%的排便需要人工方法辅助(如指抠、盆底支持);⑥每周最多3次排便。

1.2.2 中医诊断和辨证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中有关糖尿病性便秘(肺热津伤型)的辨证标准,证见: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大便干结、舌边见红,苔薄红,脉洪数。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2型糖尿病和便秘的中西医诊断标准;②中医证型为肺热津伤型;③近2周未使用过促胃肠动力药和导泻剂等治疗;④知情并同意参加本研究的患者。

1.4 排除标准 ①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处于高渗状态等严重应激状态的患者;②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③合并严重心功能不全及癌症患者;④合并严重肠道器质性病变的患者;⑤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⑥对多种药物过敏的患者;⑦精神病及精神障碍患者。

1.5 治疗方法

1.5.1 常规基础治疗 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包括: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以控制血糖;糖尿病饮食,少食多餐,多进食富含纤维的蔬菜和水果,忌食辛辣油腻和高含糖量的食物;加强糖尿病宣传教育;坚持每天定时规律地运动。

1.5.2 治疗组 在常规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甘桔二冬汤治疗。药物组成:桔梗30 g,甘草20 g,麦冬15 g,天冬15 g,杏仁15 g,白蜜15 g,黄芩10 g,桑白皮10 g,地骨皮10 g。随证加减:口渴明显者,加天花粉20 g,石膏10 g;大便燥结难下者,加大黄10 g,芒硝10 g;眠差者,加酸枣仁15 g,茯神10 g。每日1剂,水煎后分2次温服,疗程14 d。

1.5.3 对照组 在常规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枸椽酸莫沙必利片治疗。用法:枸椽酸莫沙必利片(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9990317),口服,每日3次,每次1片,饭前0.5 h服用,疗程14 d。

1.6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1.6.1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排便间隔时间、每次排便时间、每周排便次数。

1.6.2 疗效标准 参照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中有关便秘的疗效标准。临床痊愈:大便正常,症状消失,质软成形,排便通畅;显效:大便正常,症状明显改善,排便时间在72 h以内;有效:排便时间、间隔时间缩短,或便质干结改善;无效:便秘及其他症状无改善。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7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的基线特征比较 对照组30例患者中,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龄(57.5±6.7)岁;糖尿病病程(14.2±3.4)年,便秘病程(2.9±0.8)年。治疗组30例患者中,男13例,女17例;平均年龄(56.2±6.4)岁;糖尿病病程(13.2±2.8)年,便秘病程(3.0±0.8)年。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2组患者的基线特征基本一致,具有可比性。

2.2 2组患者的便秘疗效比较 表1结果显示:治疗14 d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53.3%,组间比较,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1 2组患者的便秘疗效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rapeutic effect for theconstipation in the two groups n(p/%)

2.3 2组患者治疗前后排便间隔时间、每次排便时间和每周排便次数比较 表2结果显示:治疗前,2组患者排便间隔时间、每次排便时间和每周排便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排便间隔时间、每次排便时间、每周排便次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的改善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排便间隔时间、每次排便时间和每周排便次数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time interval of the defecation,time for each defecation,and defecation frequency per week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排便间隔时间、每次排便时间和每周排便次数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time interval of the defecation,time for each defecation,and defecation frequency per week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

①P<0.05,与治疗前比较;②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组别治疗组N对照组每周排便次数(n/次)2.18±1.07 5.65± 1.28①②2.09±1.15 3.69±1.21①30 30 30 30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排便间隔时间(t/d)4.68±1.05 2.49± 1.12①②4.79±1.08 3.20±1.23①每次排便时间(t/min)15.28±3.01 6.84± 2.62①②15.42±3.22 10.94±3.14①

3 讨论

糖尿病性便秘是糖尿病胃肠病变中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有糖尿病神经病变者60%存在便秘。糖尿病患者发生便秘后可引起纳差、呃逆、口臭、便干、腹胀,并多伴有口渴、乏力、视物模糊等症状[8]。西医认为,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这种状态使患者通过渗透作用排出过多水分,导致粪便不能充分软化,同时,还由于代谢紊乱,蛋白质负平衡,以致于腹肌和会阴肌张力不足,排便无力[9];此外,还会造成肠黏膜上皮细胞损伤,大肠敏感性降低,影响胃肠自主神经功能,导致胃肠蠕动力下降,以及长期高血糖导致的胃肠激素分泌紊乱,均可导致便秘的发生[10]。另外,随着近年来对糖尿病患者发病机理的深入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常伴随免疫力低下和慢性炎症,这些会导致其肠道菌群改变,刺激体内产生细胞因子,进一步影响患者的血中葡萄糖和胰岛素水平[11]。糖尿病不仅会导致便秘的发生,也会导致糖尿病患者出现一系列并发症。便秘对糖尿病来说,能引起眼底出血甚至导致失明,还可能诱发心脑血管病发作,是加重糖尿病患者血糖不稳定的不可忽视的原因[2]。本研究对照组所用的枸橼酸莫沙必利片作为一种促胃肠动力剂,可刺激肠肌间神经元,同时刺激胃肠器官内壁的内肌神经丛节后神经末梢,释放运动性神经递质、拮抗抑制性神经递质或直接作用于平滑肌,增加肠道动力,促进胃肠道平滑肌加速蠕动,从而促进结肠对粪便的传输和排泄[12]。

糖尿病便秘属于中医“消渴病”及“便秘”范畴,一般认为,阴津亏损,燥热偏盛为其根本病机。明·秦景明的《症因脉治·大便秘结论》云:“若元气不足,肺气不能下达,则大肠不得行传导令,而大便亦结”。清·陈士铎的《辨证录·大便闭结门》云:“肺能生水,肺与大肠有表里之关切,岂无津液之降,以救大肠之枯竭……以大雨淋之,则汗魃之气顿除,而河渠尽通矣。”隋·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大便难候》曰:“大便难者,由五脏不调,阴阳偏有虚实,谓三焦不和则冷热并结故也”,又云:“大便难者,由五脏不和,冷热之气不调,热气偏入肠胃,津液竭燥,故令糟粕否结,壅塞不通也”。可见糖尿病便秘的发生,与肺脏密切相关。大肠为肺之腑,肺为水上之源,主宣发肃降,肺燥津伤,阴亏热结,气机不利,津液无以肃降,大肠传化糟粕不利,则大便秘结。甘桔二冬汤一方出自于清·郑钦安《医法圆通》一书,方中桔梗味苦降肺逆以通大肠,清宣肺热,提壶揭盖,甘草味甘润肺,生用泻火解毒,缓药下行,两者合用共为主药,以桔梗开发肺气,同甘草泻肺中伏火,亦能苦甘化阴生肺津;天冬、麦冬二者为臣药以滋阴润燥,养阴生津;黄芩、桑白皮、地骨皮三者为佐药清肺热,退伏火;白蜜为使药,导热下行,润肠通便。诸药合用,共奏清热生津、养阴润肺、润肠通便之功效,病在下者从上取之,上焦得通,津液得下,大便则通。

目前,临床上西医治疗主要是使用促胃肠动力药、缓泻剂、甘油灌肠剂以及软皂液清洁灌肠等,虽然短期疗效较好,但易复发,且长期使用会产生药物依赖及毒副作用。而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功能性便秘,重视从人的整体观念出发,辨证论治,具有临床疗效显著且毒副作用小的特点和优势[13,14]。本研究结果显示,甘桔二冬汤可以显著改善肺热津伤型糖尿病便秘患者的排便间隔时间、每次排便时间和每周排便次数等便秘症状,有效改善患者胃肠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大肠胃肠标准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你的心情决定胃肠的健康
大肠变懒了
大肠变懒 了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药膳调治胃肠型感冒
大肠镜检阴性慢性腹泻与末端回肠病变的关系分析与探讨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
超声内镜在胃肠间质瘤中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