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新液联合复方小檗碱保留灌肠治疗急性放射性直肠炎25例

2019-08-07 03:41张菁宫晨秦凯李定宇
医药导报 2019年8期
关键词:直肠炎小檗灌肠

张菁,宫晨,秦凯,李定宇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肿瘤科,武汉 430030)

宫颈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在我国女性患者中约居第7位[1]。放射治疗(放疗)是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可用于各期宫颈癌的治疗,ⅡB-ⅣA期宫颈癌以放疗为主。尽管放疗技术有了显著提高,但放疗的同时仍不可避免地引起正常组织和器官的放射性损伤,出现放疗相关的并发症。急性放射性直肠炎是宫颈癌放疗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高达36%~75%[2-3]。主要表现为腹泻、粪便带血或黏液、里急后重感,严重的可能出现排便困难、腹痛、肠梗阻或肠瘘,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4]。目前我院对于较严重的放射性直肠炎患者多采用复方小檗碱保留灌肠,但部分患者症状可能仍难以缓解。文献报道康复新液可用于保留灌肠[5-8]。本研究旨在比较康复新液联用复方小檗碱保留灌肠,对比单用复方小檗碱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50例宫颈癌放疗患者。采用RTOG急性放射损伤分级标准,将急性放射性直肠炎分为5级,0级: 无变化;1级: 大便次数增多或大便习惯改变,直肠不适,无需用药或止痛治疗;2级: 腹泻,需用抗副交感神经药;黏液分泌增多,无需卫生垫;直肠或腹部疼痛,需止痛药;3级: 腹泻,需肠外支持;重度黏液或血性分泌物增多,需卫生垫;腹部膨胀;4级: 急性或亚急性肠梗阻,瘘或穿孔;胃肠道出血需输血;腹痛或里急后重,需置管减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确诊为宫颈癌,年龄20~70岁;所有患者均行盆腔外照射及腔内治疗,且均为首次放疗,并在放疗期间出现≥2级的急性放射性直肠炎;无远处转移;无重要器官功能严重损伤;既往无直肠炎病史;排除第二原发肿瘤; 卡氏评分(KPS)≥70%。排除标准: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患者;肠穿孔、肠结核、溃疡性直肠炎等患者;精神障碍、智力低下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患者分期均采用2009年FIGO分期。两组患者年龄及临床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盆腔外照射放疗靶区勾画方法 50例患者均采用调强放疗,选择X线,射线剂量为6 MV。根据2008年发表的宫颈癌靶区勾画原则确定放疗靶区[9],并根据2012年发表的正常组织靶区勾画原则勾画正常组织[10]。处方剂量:GTV 5400cGy/27F,CTV 4860cGy/27F。

1.3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均于出现症状当日开始行保留灌肠,时间持续2周。对照组仅采用复方小檗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自制,规格:每瓶200 mL)保留灌肠,每天1次;治疗组采用复方小檗碱每天保留灌肠1次,康复新液(四川好医生攀西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51021834,规格:每瓶50 mL)每天保留灌肠1次。灌肠液均加温至38~40 ℃,灌肠管插入肛门后约15 cm,灌肠液至少保留20 min。若症状加重达3级则暂停放疗,待恢复后再行放疗。记录灌肠前(d0)及灌肠2周后(d15)患者的症状、大便次数、大便常规白细胞及红细胞计数情况。

1.4疗效评价 根据患者的症状、大便次数、大便常规白细胞及红细胞计数情况的改变情况制定如下评价标准。完全缓解:临床症状消失,大便次数恢复到放疗前水平或每天<2次,大便常规正常;部分缓解:临床症状部分减轻,大便次数较放疗前增加<4次·d-1或2~4次·d-1,大便常规白细胞及红细胞计数较前减少>50%;无效: 临床症状轻度改善或无缓解,大便次数较放疗前增加>4次·d-1或>4次·d-1,大便常规白细胞及红细胞计数较前减少<50%。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总例数×100%。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发生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分级情况 所有患者均未发生4级急性放射性直肠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两组患者疗效评价 治疗组中有效率高达96.0%。而在对照组有效率为72.0%。治疗组与对照组间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药物安全性观察 在治疗组中,灌肠无效的患者出现严重的大便带血及里急后重感,同时伴有双下肢疼痛,难以行走,妇检发现该患者存在严重的盆腔纤维化,推测灌肠无效可能与放疗反应极重有关。两组患者均未出现灌肠药物相关不良反应。

3 讨论

放射性直肠炎是炎症和直肠二次电离辐射损伤的结果,可分为急性损伤和慢性的损伤。虽然目前放疗技术得到了显著的发展,放疗期间对正常组织的保护更好,但直肠因在骨盆的位置相对固定,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率仍较高[11]。急性放射性直肠炎主要是由于在放疗早期肠黏膜细胞增生受到抑制,小动脉受损、闭塞引起肠壁缺血糜烂,从而引起肠蠕动增强及肠痉挛,表现为腹痛、腹泻及里急后重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2]。目前放射性直肠炎主要采用抗炎、止痛、激素、止血、保留灌肠等方案[13-15],缓解患者的症状。国外学者曾报道高压氧治疗放射性直肠炎患者的情况,认为高压氧治疗可明显改善直肠炎症状[16-17]。我院传统使用复发小檗碱灌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仍有部分患者症状改善并不明显。康复新为美洲大蠊干燥虫体的乙醇提取物制成的溶液,有效成分为黏糖氨酸,具有去腐生肌、促进肉芽组织增生、促进细胞表皮生长和血管新生、改善胃肠黏膜创面微循环、加速机体病损组织修复再生、抑菌消炎、消除水肿和提高淋巴细胞数量和活性作用[5-8]。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复方小檗碱的基础上加用康复新液保留灌肠治疗急性放射性直肠炎,有效率较单用复方小檗碱组有显著提高。

表1 患者年龄和临床分期比较

Tab.1Ageandclinicalstageofthepatients例

组别平均年龄/岁临床分期ⅠbⅡaⅡbⅢaⅢbⅣa复发对照组52.8±8.12382622治疗组52.9±8.43391333

表2 两组患者发生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分级情况比较

Tab.2Comparisonofthegradingofacuteradiationproctitisbetweentwogroupsofpatients

组别例数2级例%3级例%对照组251040.01560.0治疗组25936.01664.0

表3 两组患者疗效评价比较

Tab.3Comparisonoftheefficacybetweentwogroupsofpatients

组别例数完全缓解例%部分缓解例%无效例%对照组2528.01664.0728.0治疗组25520.01976.014.0

综上所述,康复新液联合复方小檗碱保留灌肠治疗宫颈癌放疗所致的急性放射性直肠炎,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特别对于单用复方小檗碱保留灌肠症状难以缓解的患者,可加用康复新液,提高缓解率,从而为患者带来更大的获益。

猜你喜欢
直肠炎小檗灌肠
小檗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相关通路的研究进展
宫颈癌放疗后放射性直肠炎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贵州野生小檗属植物土壤与植株微量元素相关性及富集特征
A Meta-Analysis of Treating Radiation Proctitis by Retention Enema with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莫把直肠炎出血当痔疮
交泰丸中小檗碱联合cinnamtannin D1的降血糖作用
黄芩苷-小檗碱复合物的形成规律
藏药灌肠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的护理
一例空气灌肠法治疗犬肠套叠
灌肠方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