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宝往事:画家们的人间烟火

2019-08-11 02:57陈异徽
收藏·拍卖 2019年6期
关键词:荣宝斋傅抱石荷花

陈异徽

在中国,书画家们对一切生活的艺术,似乎是懂得更多点。他们特别知道什么是“持久的生活乐趣”。聆听孙先生讲他在荣宝斋四十多年里,与全国众多画家的交往中,亲历的许多吃吃喝喝的故事最是令人觉得津津有味的。而名士之所以高妙风雅,很大的区别就在于是否有“癖好”。人生须尽欢,诗酒趁年华。有美食爱好的人,一餐一饭都变得有滋有味,一朝一夕都变得诗意盎然。

好饮酒的画家中,南有傅抱石,北有石鲁。傅抱石爱喝茅台酒,到南京市傅厚岗那栋二层小楼拜访傅抱石时,只见书架上放着茅台酒,墙角也是堆茅台酒的瓶子。他笑说:“中国画坛都知道我喜欢喝酒,有一回到西北寫生时,石鲁已经出差在外地,但还是特意遣人送来了两箱酒。所谓人未到酒也到了。真是酒逢知己啊!”石鲁常饮高粮酒,孙日晓先生印象最深的是,他用来盛酒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常见的带手柄的搪瓷大茶盅,总是不离手,边聊天边喝着酒,说高兴了就抿上一小口,一副怡然自得陶醉其中的样子。喝多了也就不怎么吃饭了,并常笑着自圆其说:“酒为粮食精!”云云。酒当然成为石鲁先生的灵感源泉吧。

上海画家唐云好玩爱吃喝也是出了名的。他在吃喝上特别讲究,常常怀揣一个包裹,轻轻取出,像剥洋葱一样层层打开后,露出一方精美的曼生壶。大家都知道唐云先生紫砂玩得甚精,以收藏陈曼生的八把紫砂壶而自鸣得意,颜其室曰:“八壶精舍。”只见他沏上龙井茶,过一会儿,嘴对着壶嘴慢慢细品,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他最爱吃糖醋卤猪肘子,琥珀油亮,干香滋润,甜酸醇厚,是道极好的下酒菜。他但求其香,不怕肥腻。还喜欢同时喝点陈年的老花雕,酒足饭饱之后画意最浓!

唐云先生八十岁后酒量仍很大的,大家都为他的高龄与海量所惊讶时,不免联想到他写鱼画虾、写葱写菜,均有别于白石等人的动人风致。画中食材不是用器皿盛载,便是随意用水草捆绑,往往还配有鲜笋香菇、芜茜葱蒜一类,旁边更少不了加坛花雕酒,趣逸之致,总使人联想到筵席上的珍稀,也正好反映了他热爱生活,知天达命,豁达豪放的性格,也是他至情至性的又一个写照。因此描绘席上珍品的绘画题材,唐云轻车熟路,信手拈来,自然是妙趣横生。

而真正识饮懂食者还数孙日晓先生的老师宋文治老先生。宋老先生不仅善于品赏美味,且能精辟点评美食,还常会指教厨师两手做菜的心得,憨态可掬,诙谐滑稽,令人发笑。宋文治先生的作品处处洋溢着才情,笔墨间飞扬着宋氏特有的轻灵和飘逸,犹善描绘太湖的烟波浩渺,人称“宋太湖”。他的艺术生命自然是由美食美酒滋养而成,风流倜傥、洒脱不羁。酒桌上大家食得高兴了,他还会当场表演魔术,常让席间众人开怀大笑。宋老先生每到个地方,专吃当地之美食,时令的食材,十分讲究。

记得英人王尔德曾说:“谁征服了伦敦的餐桌,谁就征服了整个英国。”这真可谓中外同理,荣宝斋也是深谙此道的。孙日晓先生讲解放前荣宝斋的老经理王仁山先生对画家的吃喝嗜好、脾气秉性,都了如指掌,自然成为画家们的挚友。

王仁山与张大干的交情非同一般。一次,王到荣宝斋上海分店办事,顺便邀张到店里叙谈。两人谈得十分投机。最后,王对张说:“先生若赏脸,我请先生一起到北京,不光包先生的机票,还请先生吃谭家菜。”

提起谭家菜,张大干就神采飞扬:“谭家菜,周家酒,吃了喝了还不想走。”

在北京,张大干最爱吃的就是谭家菜了。对王仁山这个非常友好的邀请,他自然是不会推却的。数日后,他们一起乘飞机到了北京。王仁山立即在谭家菜馆订了菜。三天后,张大千偕好友溥心畲陈半丁等前来品尝谭家菜。席间,老朋友无拘无束,谈笑风生,到得意时,张大干把鞋也脱了。

谭家菜馆是官宦、名流和富人常光顾的地方,室内布置十分讲究。墙上所挂的名画中,有一幅张大千的荷花。王仁山见物生智,把话题引到荷花上来:“张先生这荷花画得多好,让人见了就不愿意走。荣宝斋有许多名人字画,其中荷花也不少。但依我看,是张先生画得最好,只有张先生把‘风吹荷花十八变的种种妙趣表达得淋漓尽致。”

“王老板过奖了。你的意思,是不是要我为贵宝号画些荷花?”

“如先生方便,那再好不过了。”

于吃吃喝喝中轻轻松松将事情谈妥,画家心情愉快,自然画得更加美妙,这正是荣宝斋多年经营的传统与高明之处吧。

听孙先生讲述了这些关于画家们吃吃喝喝有趣的故事,都是生活中平平常常的,精致的饮饮食食似乎又是生活中无用的装点,但它却能最好地呈现出对美的快乐。谈吃也好,听谈吃也罢,重要的并不在吃,而在于吃喝中见识到画家们对待现实的种生活态度;一种审美态度。

猜你喜欢
荣宝斋傅抱石荷花
声名远播的荣宝斋
美人如画
傅抱石“养”画
范存刚:忆荣宝斋与两位大家的翰墨缘
智美
智美
Gender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EFL Teaching
荷花
荷花
傅抱石“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