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解读互联网背景下的中学德育教育

2019-08-11 23:53胡圣烨宋琳琳
神州·下旬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中学德育创新模式大数据

胡圣烨 宋琳琳

摘要:在互联网发展的背景下,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被陆续运用到中学德育教学工作中,有效丰富中学德育教学内容,提升中学德育的教学价值,实现对传统德育教学工作的改革与创新。为此,本文将针对互联网技术下中学德育教学改革进行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互联网;大数据;中学德育;创新模式

前言:

网络技术是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重要产物,将网络技术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将信息传递为基础,衍生出一系列全新的文化活动以及社会价值观念。中学生作为社会中充满活力与发展力的群体,将网络技术运用到中学生德育教学工作中,能够将现实社会与虚拟社会巧妙的结合到一起,让学生能够对社会发展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发生学生思维意识,提升学生创新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一、互联网与中学德育的融合原则

(一)互联网与中学德育在融合过程需要遵循导向性原则

导向性原则是互联网技术与中学德育工作在融合过程必须要遵循的原则及要求。教师在组织中学生开展德育教学工作时,首先需要拥有正确的道德观念、政治观念、价值观念,以道德、政治、价值为导向,组织学生开展德育教学工作;在互联网技术的作用下,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德育教学工作不可拘泥在教学课堂之上,借助互联网技术打破教学时间、教学空间的局限性,开阔学生的视野,吩咐学生的校园生活,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德育思想之中,使学生能够德育教学活动中拥有更加真实的体验。

(二)互联网与中学德育在融合过程需要遵循顺应性原则

顺应性原则是教育工作者在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时的基本要求,是使用互联网技术的基本途径。不同年段、不同性别、不同生长环境的学生拥有不同的学习能力、学习意识以及学习成果,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德育教学工作时需要将“以人为本”理念融入到整个教育教学工作中,遵循学生的客觀发展规律以及年龄特征、性格特征,对中学生进行有针对的引导与教育。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个人思想意识逐步增强,其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拥有较强的可塑性,但是极易受到他人的影响。互联网技术作为一把双刃剑,教师在运用互联网技术组织学生开展德育教学工作时,只有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够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将互联网技术这一教学工具的作用与价值充分的发挥出来。

(三)互联网与中学德育在融合过程需要遵循统一性原则

在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教育理念中,要求教师教育学生时能够做到“知行合一”。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化,教师对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统一性越来越重视,互联网与中学德育的相互融合,是以德育为内容、以互联网为方法,运用互联网技术组织学生开展德育教学工作。因此,教师在利用互联网技术组织学生开展德育教学工作时,依然需要遵循“统一性”原则,在教育教学过程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

二、互联网与中学德育的融合目标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尤其是在互联网技术与中学德育工作的融合过程,“以人为本”的教学目标不断深化,成为我国当代教学工作的重要发展方向。

(一)落实教育的传承工作

虽然近年来“以人为本”思想备受我国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是这一思想并非产生于近期,而是产生于我国的春秋时期,是我国古代教育家管仲所提出的一种重要思想。在中学德育教学工作中深化“以人为本”理念,要求教师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对象,以学生为本,一起从学生视角出发,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一切服务于学生,充分展现学生在德育教学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在德育教学工作中实施“以人为本”发展战略,能够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或者是老师在教育过程陷入误区,使学生能够积极做好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并在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不断对现有事物进行更新与改造。

(二)紧跟时代的发展潮流

“以人为本”是我国教育部门针对我国中长期教育工作所提出的一项重要规划,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战略,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出来,将现有德育课程为基础,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延伸与拓展,有效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能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获取成功的喜悦。在中学德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将“以人为本”作为教学目标,能够不断更新个人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思想,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发散学生的思维意识,激发学生创造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

三、互联网与中学德育的融合策略

(一)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德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借助互联网技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与之有关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确保学生规范自己的言行,积极参与到分析与讨论活动中,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有效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例如,在《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一课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大纲分别从“经济全球化”、“国际合作与竞争”两个方面着手,利用互联网技术,将“经济全球化”以及“国际合作与竞争”的相关信息展现给学生,并结合实际的社会生活,将“中美贸易战”等具有时事性的话题引入课堂,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讨论环境,学生通过联系实际情况,结合课内外资料对时事政治信息进行分析,有效增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意识,同时让学生养成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的好习惯。

(二)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因此施教”是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德育教学工作的重要途径,是达成“以人为本”教学目标的基本策略。在中学德育教学工作中,教师首先需要了解本班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根据德育教学大纲的各项要求,灵活运用互联网技术,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出不同的教学导学案,保证教学引导工作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总结:

综上所述,互联网背景下对中学生开展德育教学工作需要教师严格遵循导向性原则、顺应性原则以及统一性原则,通过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意识,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积极做好教育工作的传承工作,紧跟时代发展潮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天津市第二十五中学 打造基于“互联网+”的“一体双翼”德育模式[J].中国德育,2018 (09):2.

[2]陈丹丹.基于网络环境下农村中学德育管理困境与出路的解读[J].课程教育研究,2017 (12):216-217.

[3]王锦飞.“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中学德育教学改进方法刍议[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6 (06):39-41.

猜你喜欢
中学德育创新模式大数据
中学德育工作形成合力探析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创新模式的具体方法
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职业素养+职业技能
高职院校普通话测试管理的创新模式研究
关于配网电力工程技术的可靠性的探讨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中学德育工作形成合力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