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印章管到位 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2019-08-13 03:42
唯实 2019年7期
关键词:江宁区延时办事

行政審批效率决定着一个地区营商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市场主体特别是民营企业的创新活力。南京市江宁区自2017年6月成立行政审批局以来,将相对集中许可权改革作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先手棋、当头炮”,全力聚焦困扰企业和群众的难点问题,重点解决营商环境相关堵点问题,探索出“一枚印章管到位”的实践模式,实现了审批服务的便民化。截至2019年3月31日,累计发放42类累计33486本证照,为优化全区营商环境建设,加快推动江宁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实行审管联动,审批事项集中全到位

构建审批与监管信息的“双回路”。江宁区强化审管信息互通,着力打造全区集中的大数据中心,开发审管信息交互平台,确保审管分离后各项监管举措落实到位,审管信息互通顺畅。通过监管交互模块有效弥补部门的监管职能缺位,将勘验信息、审批结果实时推送至各监管部门,做到工作全程留痕、同步考核,构建起覆盖“勘验—审批—监管”的全过程“双回路”,形成“事前管标准、事中管检查、事后管处罚、信用管终身”的监管模式。

强化审管分离的工作“双制约”。江宁区实行审批局外部“大分离”、内部“小分离”的工作机制,形成“受理、勘验、审批”三分离,“审批、勘验、政策法规”三制约的良性机制,深化审管分离,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确保各方权力制约到位。各涉改部门逐项确定监管规范,明确监管频次,充分运用“双随机、一公开”等手段做好事中事后监管,从外部对审批局具体审批行为进行制约和监督。在审批局内部,同样建立了一套审管分离的机制。前台受理人员负责受理,后场人员负责审批,依托勘验服务中心,由审批科室仅提供标准,将现场检查职能与具体审批工作相对分离,同时加强法规科对审批工作的介入,对审批行为进行合法性审查,进一步杜绝权力寻租空间。

二、创新审批模式,审批流程优化全到位

实施“一网通办”,推动信息数据向“一张网”集中。江宁区以政务服务事项“应进必进”为基础,推进审批事项“应上尽上,全程在线”。打造独具特色的“互联网+政务服务”自助体验区,集成20余项业务,全天候为百姓提供服务;率先引入企业登记自助打照机,领取营业执照不用再排队等待,即来即取;专设自助申报专区,提供自助电脑,方便百姓办事;大厅全面接入不动产交易登记一体化平台,现已实现新购房和持不动产权证的二手房交易登记立等可取。

实施“集中批办”,推动业务部门向“一扇门”整合。在挂牌成立行政审批局、实现审批部门的“物理集中”的基础上,将13个职能部门35名工作人员划转入行政审批局,实现了审批人员的“化学融合”。开设“一扇窗口”,成立全科服务、综合窗口,实现事项名称、申请资料、办理时限等“十六个统一”,探索出“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的审批新路径,按下了集中审批“快进键”。

实行“全程代办”,推动代办队伍向“全科式”转型。按照“提前介入、规范代办、定制服务”的原则,建立了一张“区、部门、园街”联动的代办网,一支近百人的“全科式”、专业化代办队伍和一套“内考外评”的约束激励机制,代办的范围也从投资建设领域的18项业务,拓展到民生、城建和产业3大类66项,最大限度覆盖了审批全流程。截至2019年3月底,江宁区累计实施预审代办项目177个,总投资超过1661.55亿元。江宁区代办项目也因此获评首批“全省优秀法治实事项目”。

“预审联办”,推动审批环节向“全流程”优化。对建设项目实施全链条预审,把土地手续办理的“等待时间”变为审批部门提前服务时间,让项目一“临盆”就拿到了“出生证”。同时推进“多图联审”,设立联合审图窗口,建成联合审图中心,统一受理住建、气象、人防、消防等部门的施工图审查,并启动联合踏勘等关联环节。推出“一统双牵头、一段双协同、一站两中心、一网双告知”的“四·一二”江宁工程改革特色模式,在工程投资建设项目审批改革上,全面实现流程优化目标。

创新“不见就办”,推动线下审批向“云端化”融合。开展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和企业登记“一表制”改革,加大“银政合作”力度,通过优化工商、税务、公安等部门数据的“网络联结”,减少“见面环节”。目前江宁区已经实现“30证合一”,企业通过自助取证机领取营业执照占比30%,办理企业全程电子化登记占全市75%,目前对外公布“不见面审批”事项清单967项。以快递送达取代见面发证,积极推广审批结果快递送达服务,拓展推广税务申领发票等寄送事项。超过六成企业选择通过免费快递业务领取营业执照,极大节约了时间、人力等成本。

三、树立民生导向,审批便民服务全到位

创新套餐服务,群众办事更省心。许可权相对集中是将原先分散的事项“内部消化”,为从体制上实现对审批要素的“化学聚合”,江宁区探索以证照联办形式,推动多头审批向套餐服务转变。以群众办成一件事为目标,将原不同部门事项的流程和要件重组,合并重复材料。通过对套餐申报系统的应用,有效缩短了办事时间,群众办成一件事与以往相比材料精简率高达50%,实现了“一网受理,联审联办,集中勘验,同步办结,合并快递”。目前江宁区已梳理出开办书店、职业培训机构、游泳馆、俱乐部、电影院等16个套餐服务。

首创延时服务,群众办事更自由。江宁区首创民生事项延时服务,实行“早班提前上、午间不休息、晚上延点时、周六正常办、实行两班制”的工作模式。为企业和办事群众提供错时、延时服务和节假日受理、办理通道,做到延时服务常态化、服务群众不打烊。2018年在延时服务时段办件14万件,窗口“延时”服务时段日均办件340余件,约占参与延时服务窗口全年办件总量的30%,占政务中心全年办件总量的17%,民意调查满意度达100%。在区政务中心延时服务的积极影响下,淳化、麒麟、谷里等5个街道便民中心也相继开展延时服务,进一步将服务便民延伸至基层。

拓展就近服务,群众办事更方便。以线下的结构性重构推进“互联网+政务”向基层延伸。推进网上办事进街道、入社区,明确各街道和社区公共服务事项104项,统一在全省政务网对外展示。各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已全面接入市级综管系统,初步建立起覆盖省、市、区、街道、社区五级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同时实体化运行开发区行政审批局,承担开发区内行政审批事项,实现就近能办、多点可办、少跑快办。

四、前瞻思考问题,进一步深化优化改革路径

江宁区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是探索治理现代化的新尝试,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供了生动样本。当然,在具体实践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值得在将来的实践中认真思考。

如何实现审管权责到位。针对审批部门和监管部门有时出现合作不力、衔接不畅等问题,应进一步加强事中事后的监管,给“一枚印章管到位”模式提供持久活力。下一步江宁区将继续推动审管分离工作制度建设,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建设,以文件形式固化改革成果,确保权责到位。加快审管信息交互平台建设,不断优化和畅通监管信息“双回路”渠道,促进审批与监管工作有效衔接,让行政审批局真正成为推进“放管服”改革从“严进宽管”走向“宽进严管”“宽进善管”的转换器。

如何实现办事体验到位。全国各地都在完善政务服务“线上体验”的功能,但在线上线下全面融合、左右贯通,建立起全方位数字政府方面还有提升空间。今后江宁区将优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手段,充分运用“智慧江宁”大数据平台,整合线下审批资源,实现审批服务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同时,加强审批与社会信用对接,将信用体系融入事中事后监管,并贯穿行政审批全过程,积极推进告知承诺、容缺预审等便民化审批手段,加强对审批过程中的失信惩戒,建立健全信用管终生的工作体系。

如何实现服务职能到位。从江宁区行政审批局目前运行状况来看,群众的办事满意度较高,但长远来看,光凭行政审批局一己之力,很难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服务需求,如果未来行政审批局仍然只限于“审批”职能的简化,而不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服务的提质增效上,就不能扮演好“店小二”的角色,因此需要各部门加强信息共享、数据共享,不断打通部门壁垒,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监管更有效。

责任编辑:刘志刚

猜你喜欢
江宁区延时办事
课后延时服务
课后延时中如何优化不同年级学生活动效果
各自为政
论延时摄影的类型与表现手法
南京市江宁区农作物绿色防控示范工作的做法及成效
南京市江宁区不同稻作方式调查与分析
明天有事
一种“死时间”少和自动校准容易的Wave Union TDC
靠制度来实现办事“不求人”
南京市江宁区加拿大一枝黄花发生现状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