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低年级计算教学典型课例的研究

2019-08-13 08:12牛瑞娥
新课程·小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计算模式小学数学

摘 要: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学习时间长,分量重,有利于促进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现在的计算教学虽然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计算兴趣,然而学生的计算能力却下降了,表面上看来是学生计算不够细心,实际上教师在计算教学中也存在一些误区。本课题的研究通过对小学数学典型课例的分析与研究,从中筛选出一批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突出学生自主探究和创新的典型课例,从中提炼出了从提高学生的兴趣入手,准确把握学生的现状和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自主探求计算方法,然后教师再讲解、归纳,最后通过创设丰富的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的教学模式来指导低年级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计算;模式;小学数学

一、研究的基本内容

依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及各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针对计算教学方面,通过对小学数学典型课例的分析与研究,从中筛选出一批突出素质教育理念、突出先进教学行为、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突出学生主动参与和交流、突出学生自主探究和创新的典型课例,从中提炼出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操作模式,构建以课例为载体、专业引领与行为跟进相统整的“行动教育”模式,指导低年级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二、课题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以小学一、二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二三班、二四班为实验班,二一班、二二班为对比班,研究者按照研究计划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分析、综合等实践活动。

三、研究目标

通过对“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典型课例的分析与研究”,帮助学生学会数学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問题的能力,进而提高计算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广大教师驾驭新课程的能力,更加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形成适合我校低年级实际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力争使我们的课例研究成果能对我校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也具有参考价值。同时,这也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题的创新和应用价值就在于统整的“行动教育”模式、帮助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引领和指导小学数学教学。我们认为,开展新课程小学数学典型课例的分析与研究,是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良好途径,能有效帮助和促使教师从自身教学工作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借鉴别人的经验,探索适合自己的课堂教学策略,改变陈旧的课堂教学方式,引发学习方式的转变,这对于提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效性、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以及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研究的主要方法

(一)行动研究法

通过具体的实践研究,发现课堂教学的问题,及时调整,努力从教师教、学生学的课堂模式上改进,使学生向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转变,使学生乐于参与。

(二)调查法

通过观察、问卷、测试等手段对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能力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

(三)文献法

通过查阅各种理论著作和研究资料,进一步明确计算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四)经验总结法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总结研究成果,进行阶段性小结、调整、完善研究方案。

五、课题历经的研究过程和各阶段的成果

(一)了解学生现状和需求,分析调查结果

1.调查背景

数学十大核心概念提出要把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即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老师们在教学中也很重视计算教学,但是学生的计算正确率比较低,于是我们都认为是“粗心”“马虎”的原因,感觉学生的学习习惯差、学习态度不端正、做题不认真。

2.调查目的

“以生为本”,切实了解学生计算错误的实际情况,探究其中的真正原因,寻找提高学生计算正确率的有效教学策略。

3.调查方法

学生问卷调查。

4.调查过程

因一年级学生年龄较小,本次调查问卷发给了二年级的学生,共54人,问卷发放了54份,问卷全部回收,并且都是有效问卷,回收率100%。在调查的时候,考虑到低年级的学生可能会出现不理解题目的具体含义的情况,本调查问卷是在老师的讲解下完成。

5.数据汇总

(略)

6.结论

通过调查,发现了一些问题:

(1)绝大部分学生都认为计算题重要,这是老师和家长强调的结果。但重要却并不意味着喜欢,20%的学生不喜欢做计算题或有抵触情绪。

(2)问题集中反映在近50%的学生对上计算课兴趣不高。

(3)对计算结果不检查和计算方法掌握得不熟练是造成学生计算出错的主要原因。

(4)90%的学生表达了想自主探究、参与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和通过开展丰富的课堂活动掌握算法的心理需求。

这次调查为我们开展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实际操作依据和方向。

(二)以理论为指导,形成初步的课堂教学模式

结合调查结果,课题组成员以《小学数学教师》和《小学数学教育》为主,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计算课的案例,建立“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提出了从提高学生的兴趣入手,准确把握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自主探求计算方法,然后教师再讲解、归纳,最后通过创设丰富的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的教学模式。

(三)在课堂教学中实践探究,不断地反思、改进

教学模式是否合理、可行,需要实践来检验。我们课题组成员定期进行课堂教学探究,对教学活动设计、实施过程和实际效果进行评价,并在课后及时交流研讨改进的方法,让学生真正喜欢计算课,能力得到提升。

1.课前分析,明确学生的“困难”

(1)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不同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同,关注点也不同。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注意力易分散,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2)教材的编排。教师要了解本节课在教材中所处的位置,知识点之间的前后联系,特别是本节课的知识的生长点是什么,才能在新知的铺垫中设计相应的练习来唤起学生的旧知。

(3)进行课前测。根据教学内容设计课前测的习题。对课前测的情况进行数据分析,归纳、总结学生错误的原因,精准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

2.借助直观操作感悟算理

几何直观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10大核心词之一,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借图促思、据图说理。低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的过渡期,有效的操作可以让不易理解的数学问题简明、形象。在教学中,我们分四步进行:

(1)动手操作。学生通过分小棒、动笔圈等活动探索计算过程和结果。

(2)试算。把操作过程和计算方法结合起来,让学生探究为什么要这么算。

(3)促成内化。通过语言表达“为什么这么算”来理解算法。

(4)优化算法。教师通过引导比较得出最简洁、合理的算法。

在这里面要注意让学生在预设和生成中深入探究。深入探究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围绕一个重要的议题进行持续的、深入的探究。过程是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的,需要老师不断的问题引领。学生试算的算法反映的是学生最原生态的思路,正是这些不同的方法引起的思考和讨论,让学生在不断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越来越接近正确、标准的方法。这个过程是学生理解算理的过程,也是掌握算法的过程,更是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的过程。

3.借助演示进一步明确算法

低年级学生的探究还处在不完整、碎片式的阶段,需要在学生自主探究感悟算理后教师通过课件演示或进一步讲解再呈现其过程,给其一个明确的认识“到底该怎么算”,这也是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即以模仿为主相符合的。

4.以“趣”促练掌握算法

练习是新授的延伸。教师要选择紧扣例题的典型练习题,重点突出,有针对性,练习设计时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有层次、有梯度、分层递进的原则,使学生牢固掌握。一般可以安排如下几个层面:基本练习—变式练习—综合或拓展练习—实践练习。为激发学生的兴趣,练习活动的安排到组织,都应从学生感兴趣的实物、实情、实事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一些“欢乐大比拼”“夺冠”“勇攀高峰”等竞赛练习。学生在这样一个“娱乐性”的氛围下做题,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

(四)年级竞赛,对比分析

每学期期末,课题组组织学生进行年级竞赛,统一命题,统一改卷。核算出每个班的优秀率、及格率和平均分,发现实验班学生的计算能力略高于对比班,但幅度不是特别明显。究其原因:实验时间过短,教材知识点单一等。

六、参与实践研究各方人员的成长收获

(一)学生现状表明

(1)课堂参与兴趣浓厚。(2)对算理明确。(3)对计算方法掌握得更好。(4)计算正确率提高。

(二)教师现状显示

(1)理念更新了。(2)方法灵活了。(3)信心十足了。

通过课题组努力研究,在计算课堂教学中,加强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索和教师讲解相结合,整节课师生都处于积极参与、互动的状态,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运算能力。

七、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通过课题研究的探讨,虽然得出了低年级计算教学有效的课堂模式,为教师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但是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考虑:(1)学生的检查习惯还有待养成;(2)归纳、总结计算法则的能力也有待提高。

针对存在的问题,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密切联系专家,收集大量的案例,通过实例剖析等形式,努力提升理论水平,使课题研究更加联系实践,将理性的、抽象的理论或看法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步骤,做实、做细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1]王永春.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改革的有效探索[J].小学数学教育,2016(4).

[2]马云鹏.小学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J].小学数学教育,2016(11).

[3]吕传汉.吴正憲儿童数学教育思想探析[J].小学数学教育,2017:7-8.

作者简介:牛瑞娥(1973.06—),女,汉族,河南新乡人,本科,新乡市牧野区新中大道小学,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

编辑 高 琼

猜你喜欢
计算模式小学数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