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教学中要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2019-08-13 08:12曾美婷
新课程·小学 2019年6期

曾美婷

摘 要:在小学品德的教学之中,教师应当从小学品德的课程本身出发,构建高效的小学品德,在小学品德之中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在小学品德课程之中实现重要的教育目标。针对小学品德的教学,探究如何让小学生在实际的课堂之中实现自主学习。

关键词:小学品德;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在小学品德的教学之中,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可以使得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之中受益颇多。学生在小学时期良好习惯的养成,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得学生在实际的学习之中可以将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吸收知识,彰显主体性的知识体验,让学生在实际的小学品德之中获得深刻的感悟。

一、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价值

在小学品德课堂之中,小学生的自主学习对学习提高有着积极的意义,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将会实现高效的育人课堂。在小学品德课当中,教师应当明确课程教育目标是着眼于学生的身心发展,使得小学生在品德课的引导下,能够达到身体与心灵的健康发展;树立学生的健康独立人格,让学生拥有积极向上的道德情感;引导小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需求,使得学生能够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在小学的品德课教学当中,教师应当通过自主建构与探索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摒弃传统的知识堆積的方法,让小学品德课能够成为学生参与、学生热爱、学生乐于学习的一门课程。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成为活动者和创造者。

在具体的课程实施过程当中,小学品德课教师还应当明确每节课的重点与难点,让学生在情境之中能够进行合理的猜想和科学的学习。在实际的小学品德课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当及时关注学生,给予学生充分的重视,不断激发学生的潜能。自主学习的实质就是独立学习,通过自主学习可以达到教师教学的另外一种效果。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自主的独立学习,可以逐渐摆脱对教师的依赖,在开展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自觉解决已有的问题,通过搜集资料与询问他人或者是实地探访的方式,进行知识的拓展,完成小学品德知识的学习。老师可以在这一阶段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不再依赖教师,实现学习的独立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满足自身的学习需要,而不是教师和教学目标的选择。

二、小学品德课程教学特点

在小学品德课的过程当中,教师应当转变课堂的教学方式,积极转换机械式教学模式,师生之间应当以一种平等自由的方式进行学习,通过一种探索研究以及实践的方式来完成小学品德课的教学目标。在实际小学品德的课程的开展过程当中,教师应当学会及时放手,让学生自己能够形成一定的解决分析和寻找问题答案的能力。通过整个过程的学习,学生成为了小学品德课堂的主人,能够在积极参与过程中实现小学品德课堂知识的获得。在新课标的小学品德要求当中,教师的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能够真正做课堂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的观众。

在小学品德的教学过程当中,应当积极围绕学生进行。学生得到的学习是以生活为基础的,同时也应当服务于日常的生活当中。学生通过日常的品德学习,可以在现实的生活中践行高尚的道德品质,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将实际的问题与理论联系在一起。因此,将理论与现实结合,也是小学品德教学的一大特点。此外,如今的小学品德课程不仅仅以品德课文为基础,教师可以在课本教材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拓展,通过媒体材料对学生的品德课进行良好的拓展学习,通过观看视频的方式增强学生对小学品德课程案例的理解,在案例学习过程中总结相关的经验,从而收获到与书本知识当中不同的想法。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对视频案例进行积极的交流,通过合作的方式开展小学品德课堂。

三、小学品德教学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策略

1.结合实践生活,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在小学品德的课堂当中,教师不仅仅要引导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理解,而且应当让理论知识的学习付诸实践。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品德课堂中,不仅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还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些生活习惯不仅仅对学生的日常生活有利,而且对今后的人生发展也是有着积极的意义的,因此要让每一节课都可以让学生实现学习上的提高和生活上的进步。例如,在小学品德课中“学做时间的主人”,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学习基础的理论知识,知道时间的宝贵性以及让学生自己明白应当去珍惜时间,在生活中合理地运用时间去完成自己要做的事情,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习惯,结合每个人的生活和学习特点来进行时间的安排。

在小学品德课程实践之中,学生只有根据自己的实际生活进行时间的规划,才能够实现现实与理论知识的结合。如果仅仅采用一刀切的方式,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时间观念的培养,而且对于这个课程的学习也是毫无意义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践,制订出自己一天的时间计划表。尤其在周末的时候,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在周五的时候就将自己周末的计划写出来,然后在周末的时候严格根据自己所列的计划进行。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在理论的学习过程中,逐渐提高自己对时间进行调整的能力,也能够通过设置时间和完成任务的方式,让学生不断完善和了解自己,对自己能力的认知也形成一个清晰的认识,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2.建立自主意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在目前的小学品德课当中,品德课教学仍秉持以往的教学观念。实际上,教师应当摒弃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克服传统教学模式当中的局限性,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课内的知识,使学生的认知学习有一定的突破,通过小学品德课程的学习,学生的能力得到新的发展和新的认识。教师应当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相应的教材内容,设置一些开放有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建立自主意识。在这些问题当中,教师还应当融入学生的自我情感和态度,使学生能够在创新形式当中实现提升。在实际教学的参与过程当中,教师应当围绕特定的教学目标进行一定的探究和实践,强化课中涉及的问题重点和难点,让学生根据自身的认知进行合理的布局,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通过这样的认知、体验和反思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基础能力。

比如,在小学品德课“我也会当家”这一课讲解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布置我的家庭相册这一作业,在学生写作业过程当中,教师要求学生以相册为基础,结合相册上的内容,写一写家庭成员的小故事。这样的方式不仅贴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勤俭节约、尊老爱幼、热爱家庭的好习惯。在这一过程当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积极与父母进行沟通,将故事的内容更加现实化与丰满化。学生完成这一作业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堂内进行交流,让学生展示出自己的照片,为大家讲一讲这张照片背后的故事。通过学生的自主感知和体验,能够体会到父母的不易,从而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懂得如何体谅父母,这一节课的内容让学生既完成了家庭教育的教学目标,又使得学生学会了自主学习,结合家庭的材料进行故事的拓展。

3.树立学生自信,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在实际的小学品德课程教学当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建立起一定的知识架构和自我意识,而且也要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学生提高对自己的认知水平。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了解自我的过程,学生在学习品德的过程当中应当学会不断反省自己和重新认识自己。在认识自己的过程当中,提高自我的能力,提升自我的意识。在小学阶段,学生对自己的认识是模糊的。因此,教师应当结合小学品德课的一些课程,让学生能够重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建立起自信心。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自信心建立将引导学生在今后的发展中形成肯定自我的能力,这对学生良好心态的培养和积极的生活态度也是非常有影响的。

例如,在小学品德课的“天生我材必有用”这一节课当中,教师应当将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设置为让学生了解自我,肯定自我,树立起对自我的自信心。教师可以采取学生互评的方式,让学生轮流说一说自己想对班上某个同学说的话。学生介绍完自己之后,对自己的优点进行概括。有的同学可能会通过一些小故事来说一些同学的优点,比如:“有一次我把铅笔落在了家里,小明同学就主动借给我一支铅笔,我非常感谢他。”又或者是有个同学说:“我在马路上看到小红扶着一位老奶奶过马路。小红是一个尊老爱幼的好同学。”通过学生的互相点评,不仅是对他人的一种肯定和赞美,而且对于受表扬的学生本身也是一种鼓励。学生在这一环节中不仅认识到了自我,而且对其他同学的好品质也有了一定的学习。

在小学品德的課程当中,教师作为课堂的引领者,不仅要做学生人生的引路人,还要在传授品德知识的同时,教会学生做事与做人的道理,培养学生正确的人格与道德品质。对于学生来说,小学品德的学习要联系学生实际,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品德,将品德反映在生活之中,实现小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可持续发展。

编辑 刘瑞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