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BTI的日语专业大学生知识获得效果差异研究

2019-08-15 07:05房国铮牡丹江师范学院
长江丛刊 2019年21期
关键词:外语问卷学习者

■房国铮/牡丹江师范学院

MBTI是一种人格类型量表,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和改良,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全球范围。基于MBTI心理类型理论,我们对本校日语专业两个年级的同学进行了问卷调查,结合学生的考试成绩和课堂表现,希望找到二者之间存在的关联性,为以人为本的因材施教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一、基于MBTI心理类型理论的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涉及4个班级的68名同学,去掉因问卷填写失误和其他原因导致的无效问卷,共收到有效问卷55份。通过对问卷的统计,发现学生在各维度中存在一定的两极倾向(见表1),其中除内向与外向的分布差别不大外,其余几项维度均有较大差异。偏好S实感的学生在被试学生中占80%,而偏好N直觉的学生只占20%。这说明多数学生在获取具体信息时,更关注由感觉器官获得的信息;而只有少部分同学注重事物的整体和发展变化趋势,重视灵感、预测、暗示和推理。偏好T思维的学生在被试学生中占76.36%,而偏好F情感的学生只占23.64%。这说明多数学生在做决策时,更重视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喜欢通过客观分析作决定评价;而只有少部分同学以自己和他人的感受为重,将价值观作为判定标准。偏好J判断的学生在被试学生中占83.64%,而偏好P知觉的学生只占16.36%。这说明绝大多数学生的做事方式,更喜欢做计划和决定,愿意进行管理和控制,希望生活井然有序;而只有少部分同学比较灵活、试图去理解、适应环境、倾向于留有余地,喜欢宽松自由的生活方式。

表1 学生在各维度的两级倾向

从四大典型性格类型看,实感型所占的比例远高于直觉型的比例,NF直觉感性类型占受测人数的9%,NT直觉理性类型占10.9%,SP实感知觉类型占12.73%,SJ实感判断类型占67.27%居首位,其基本比例近似于1:1:1:7。

二、基于问卷结果的学生学习风格分析

首先,在学生的学习风格方面。从以上结果可见,偏好S实感的学生远多于偏好N直觉的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时可以更多地引导学生分析词汇与文本的细节差异,多注重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描述等手段进行学习和检测所学习的知识,在使用和琢磨已知技能的同时,要注意锻炼学生重视想象力和独创力,培养学生创新学习方式方法,并学习使用比喻等形象表达方式跳跃性地表达想法的能力。第二,偏好T思维的学生远多于偏好偏好F情感的学生。这要求教师应针对文本设置问题,让学生对问题进行理智、客观、公正地分析,此时不可过多使用口号性和灌输性教授方式以免引起学生反感,同时还要引导学生丰富自己的心灵,同情和关心他人,注意考虑自身行为对他人情感的影响。第三,偏好J判断的学生远多于偏好P知觉的学生。那么教师在授课时可以多从对结果(重点在于完成任务)的要求入手,采取任务型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己制定学习计划,然后让他们按部就班地、有条理地进行学习,通过给布置的作业和其它学习活动设置时间期限来唤醒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培养相应学习能力。

其次,从综合结果来看,ESTJ大男人类型的同学所占比例最高,达到41.82%。这部分同学所占比例如此之高,需要引起教师的关注。这种类型的学生在学习上属于积极主动学习类型,擅长学习间接经验和采用结构化的学习方式学习,但往往会忽视自己的感受和价值观和人际关系细节。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考虑和认知自己的情感和价值观,并注意努力学好赞赏他人和看到他人对变革的要求和团队意识,形成良性的学习观。

第三,性格特征与学习策略有直接相关性。测试结果非常突出的一个特点是性格外向型学习者,不论目的语水平高或低,在课堂表现都比较活跃,只是在语言选择上会更容易选择用母语回答问题,而一旦被要求必须使用目的语时,则往往束手束脚。从选择学习策略的角度看,第二语言水平较高者,容易采用目的语思考和直接回答问题,水平较低者,容易采用母语思考和回答问题。但语言水平与思辨和文学感受力并不一致,但后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习者的自我展现,从而增强自信,并能够进一步促进语言习得。这在高年级的文学、文化类课程中更容易体现出来。而内向型学习者往往不愿意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由于相对缺少表达训练,这部分学习者往往在口语和会话方面首先出现落后趋势,这种劣势会进一步产生负面影响,进而一步步导致学习者在其他各方面也逐渐落后。

三、问卷结果对教师的启示

传统的外语教学以教师为主导,所有的课堂活动都是围绕着老师的思路进行,不论是课文理解还是拓展思维都牢牢地限制在“一家之言”的范围内,非常不利于学生展示自我和开发其创造性。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影响,除客观上的教材、环境等因素外,主观方面的认知方式、学生性格特征等因素应该成为课堂教学考虑的因素。从学生对项目的期待来看,当代学生更注重自我个性的展示和认可,所有学生都非常强调自身的独特性,并期望能在课堂上得到一定关注。因此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在外语教学中不论是授课方法还是课堂组织都关照学生的心理活动和性格特征,期待教师们能对传统的一刀切式的固化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要做到因材施教,强化学生外语实践和交际能力,就要将“认知”的主体设定为学习者自身,要让学生从各自不同的视角感受目标语言和文化,引导学生从自身视角出发发现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为此,教师的任务就不再是灌输固化的文化和语言知识,而是引导学生表述出自己心中的想法,要以教师和学生的“个体文化”的接触为主要手段开展课堂活动。教师作为课堂的设计者和管理者,要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作用,就更需要巧妙的教学设计和课堂驾驭能力。可见,要实现学生在课堂的中心地位并不是抹杀教师的作用,而是对教师的能力提出的更高的要求。为此,教师不应该满足于传授既有知识,而是应该根据自身实际开创独有的特色性教学。

外语学习者个性培养不仅是学生自身的问题,更是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的保障,自信且善于学习和表达的外语学习者的成长与培养离不开高校教学的土壤,离不开高校人才培养的各项教学活动,所以探索善于交际的外语学习者的培养过程实质上就是探索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过程,是研究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现实问题。尽管高校类型不同,但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职能相同,所以外语学习者的培养问题既是高校外语专业的共性问题又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共同需要,因此对于高校具有普遍的实践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外语问卷学习者
在线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画像构建研究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者模型研究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多一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