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教室”中的创造教育

2019-08-18 03:02任世佳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未来教室水桶圆锥

任世佳

近年来逐步推广的“未来教室”,为创造教学提供了较好的教学平台。本文将以苏教版数学六年级《圆柱和圆锥整理与练习》一课为依托,简要讨论“未来教室”在小学数学创造教育中的应用。

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提出,要通过解放大脑、双眼、双手、嘴、时间和空间来进一步解放儿童的创造力,而这也正是实施创造性教育的基本核心。同一课堂中,既要保证学困生在复习中巩固旧知,又要让学优生转化并产生新鲜感,从而形成知识“网络”,提高综合运用能力。这就需要教师艺术性地处理课堂,让学生多观察、多画图、多交流、多思考。

一、解放学生大脑多思考

复习不仅是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和方法进行整理和复习,更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启发学生产生新的思考,获得新的认识,进而加深理解,提高能力。陶行知先生认为,解放儿童的大脑,对创造力的培养有极大的影响。而在《圆柱和圆锥整理与练习》一课中,有这样一题:

有一根圆柱形木头,结合圆柱和圆锥的知识,以及我们的生活实际,展开你们想象的翅膀,看看你能提出什么样的实际问题来,并解答。

注意:抓住“削”“挖”“切”等动作,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给学生的独立思考与主动探究留下充分的探究空间。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通过“大问题”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抓住“削”“挖”“切”等动作,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给学生的独立思考与主动探究留下充分的探究空间。教师大胆地将问题抛给学生去提,完全放手让学生到知识的海洋中去遨游,大胆冲破常规思路的束缚,改变固有的思维定式,让学生充分展开联想,发挥想象,多角度、全方位地提出问题,开展探究学习。在“未来教室”中,学生可以将提出的问题和结果通过手中的平板拍照上传,及时分享给同学,教师也可以更快更全面地在教师端中选择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进行全班交流。这样的课堂,充分做到了問题空间的解放,学生思维的解放,学习方式的解放,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和求知欲,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创造力。

二、解放学生双眼多观察

在空间与图形领域,很多时候,很多问题,首先需要学生认真地去观察物体才能进一步思考。例如在《圆柱和圆锥整理与练习》一课中,有这样一道习题:

一个圆柱形水桶,从外面量底面半径是23厘米,从里面量,底面半径20厘米,高6分米。

①给这个水桶加个盖,就是求(         )。

②给这个水桶加个箍,就是求(        )。

③给这个桶的外面涂上油漆,就是求(          )。

④这个水桶的所占空间,就是求(          )。

⑤这个水桶能装多少水,就是求(        )。

在以往的教学中,很多时候受限于观察条件,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并不能真正地、很好地观察这样一个水桶,对水桶加盖就是求底面积、水桶加箍就是求底面圆周长、水桶刷漆就是求一个底面加侧面的面积,没有一个直观的感受。但在“未来教室”中,得益于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帮助,利用3D扫描技术,可以生成三维立体图形。而教师通过StarC,E+智慧平台等功能软件,可以将生成的三维图形推送到学生平板上。这样通过更好的观察,才能帮助学生真正地做到解放双眼,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三、解放学生双手多实践

“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在《数学课程标准》中的体现便是动手操作、自主实践,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不断深化并升华知识与技能。在《圆柱和圆锥整理与练习》一课中,有这么一个环节:

提问:这一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拿出课前梳理的数学小报,小组内说一说。

出示:·圆柱和圆锥各有哪些特征?

·怎样计算圆柱的表面积?解决有关表面积的实际问题要注意什么?

·你是怎样发现圆柱、圆锥体积公式的?圆柱和圆锥体积公式间有什么联系?

让学生围绕上面三个问题,展示数学小报,在小组里讨论,并完成导学单填空。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利用“未来教室”中的多媒体技术,以双屏甚至三屏的方式呈现学生课前整理的数学小报,展示交流。教师通过这样的方式,解放学生的双手,培养学生梳理知识的能力。这样的设计不仅可以分解教学的难度,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有了一种操作实践、合作交流的空间,再通过探讨圆柱与圆锥的关系这类问题的形式,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圆柱圆锥关系的理解,沟通了两个图形间的联系,从而提升和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进一步提升了学生创造力的。

四、解放学生嘴巴多交流

在传统的班级授课制中,教学很多时候往往都是教师的舞台,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是此类课堂的主旋律。但这样的教学却对学生思维创造力的提升产生了很大的限制。陶行知先生认为,解放儿童的嘴,让他们充分地交流,可以切实提高学生的创造力。转变授课方式,引导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地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

五、解放学生时间多消化

课余时间,我们可以将课后的学习大胆地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去积累。在《圆柱和圆锥整理与练习》一课中,教师通过“四单”设计,引导学生课前理学,课中探学,课后用学,课余延学。让学生多利用自己的课外时间去感受,去消化,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不规定时间,不规定方式,不规定细节,只是让学生利用“未来教室”强大的数据收集和分析能力,让学生自己去积累知识、经验、技术,熟练应用搜集资料、处理信息、运用工具、系统思考等综合能力,不再束缚学生的手脚,禁锢他们的思维,使之如傀儡般无法舒展。

最后,笔者认为通过“未来教室”这样开放多元的学习平台,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和求知欲,开放、多元、灿烂的学习氛围,也让每一位学生得以实现真实、自由、自主的阳光学习。通过这样的学习,我们的每一位学生思维都得到了绽放。这样的课堂也自然而然地充满了挑战,思维跌宕,激发创造力,整个课堂也焕发着生命活力。

猜你喜欢
未来教室水桶圆锥
圆锥摆模型的探究与拓展
圆锥截线与玫瑰线
“圆柱与圆锥”复习指导
计算法在圆锥保持架收缩模组合冲头设计中的应用
跟踪导练(五)(3)
彤彤和水桶
巧提水桶
例谈未来教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未来教室
对“未来教室”的初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