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生活化研究

2019-08-18 03:02张杨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形式生活化作业

张杨

语文教学就是源于生活,老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有效地结合生活,让学生从实际情况出发,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语文教学的内涵。在生活化教学中,老师需要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在教学中联系生活,使学生学习的兴趣得以提升。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老师一般只注重学生的语文成绩和做题的技巧,让学生在学习中有着巨大的压力,逐渐失去了对语文学习的热爱,甚至会有厌倦的心理,严重降低了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基于此,在新课改背景下,生活化教学有效地融入语文教学中,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生活,同时可以更好地参悟生活,使语文教学变得更加高效。

一、教学素材生活化,丰富学习内容

生活是一个巨大的素材库,不仅富含丰富的工具材料、民间习俗、传统文化,还包括了很多生物资源、情感资源等。这些都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很大的素材辅助。新课改指出,语文教学中要“积极开发课外学习资源”“与生活实际问题相联系,展开学习活动”。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与地域特色,对实际生活中的工具材料、人文情感、地域文化等进行深入挖掘,以此激励学生在生活中探索与发现。如在对《玩出了名堂》一文教学时,在第一课时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基本的了解后,教师将课前准备的中间厚、四周薄的放大镜镜片拿出来,将学生分为6人一组,每组分配2块镜片,让学生在互动游戏、合作交流中重现当时文章主人翁“玩”的场景,并激励学生想象:“不同的玩的方式你发现了什么?”“感受了什么趣味?”“为什么主人翁能玩出这么大的名堂?”“还有谁是在玩中取得了成就?”课下,教师还鼓励学生自主准备生活化工具素材,有肥皂泡、水、橡皮泥等,玩出自己的理解,并布置作业“我玩……发现了……”。通过提供给学生生活化的工具素材,让学生重现“玩”的过程,在实践探索中理解玩的意义与乐趣,在实践动手中感知知识奥秘的发现过程。在生活化教学素材的辅助下,语文课堂变得更加丰富而多姿多彩,不再是简单地对课文内容的阐述和主旨的解释,而是学生能够通过亲身动手实践、趣味互动。

二、教学形式生活化,引导反思感悟

单纯的说教式语文教学已经不再满足现阶段的教学需求。新课改提倡将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科学主导、有效预设,学生自主参与、合作互动、探索实践,在教师的因材施教下,学生在亲身感悟与探索中收获知识与方法,强化能力与素质。由此,为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可以引入生活化教学形式,让学生从生活中感悟、探索,并服務于生活实践,成就生活能力。可以选取模拟生活情境、表演生活画面、辩论生活话题、欣赏生活美文、演讲生活内容、动手描绘生活这些形式,丰富语文教学形式,优化语文教学质量。如《妈妈的账单》一文教学时,为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教师采取了生活化的教学形式,来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课程开始前,教师做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向学生家长收集“妈妈与孩子”的点点滴滴的相关照片,并做成幻灯片,课上配合着感人的音乐播放出来,学生看到自己与妈妈的照片都很惊讶,开始回忆妈妈对自己的点滴照顾与关爱。之后,教师提示:“妈妈的爱是伟大的,生活中也有很多让你感动的瞬间,回忆最值得珍惜的片段是和同桌一起表演出来。”在教师的提示下,学生开始回忆感人的场景,并分角色扮演出一对对母子间的小故事。一番感人的表演后,教师给学生机会锻炼自己的口才,设计了以“妈妈的账单”为演讲主题的活动,希望学生能通过简单而真挚的话语,演讲出伟大的母爱与父爱。

三、作业设计生活化,激励探索体验

传统意义上的语文作业,一般以书写形式为主,部分是观察作业、参与作业、动手作业等。但是识记、书写类作业依然是主导,很多时候让学生喘不过气来。对于二、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年纪还较小,出于好奇心较强的阶段,也正是挖掘学生潜力、开发学生智力的关键阶段。基于此,可以实施多样化、生活化的作业设计,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完成,有效激励学生探索体验。如《难忘的泼水节》学习完成后,教师可以布置交流类作业,作业形式为“与家长交流,了解本地特殊的节日文化,并以简单的图画画下来”。这种作业形式,与一般的书写作业不同,它既需要家长的参与,促进了家长与学生的感情,也可以让家长亲身感受孩子的成长,更多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还可以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

四、通过生活实践提高学习语文的效率

构建有效课堂成为我们教学工作者的共同教学目标,面临课程改革给小学语文教育带来的压力,我们当前需要做的就是顺应教学改革趋势,合理应用教学方法,促进小学生的兴趣养成。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笔者发现在传统的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我们容易忽视实践教学环节,课堂教学和生活实践脱离,基于这一问题,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们就需要促进学科教学和学生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例如在文章《水》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我应用小组竞赛方式让学生说出水在实际生活当中的应用,并逐步认识自身在水利用上的不足之处。教师也可以应用跨学科的教学方法,利用学生熟悉的物理知识原理体现水的性质和用途,深化学生对水的认识,如折射的物理小实验。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应用,语文学科的实践性更加显著,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得到了提升。

总之,生活化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必然发展趋势,也是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前提保障,它给传统枯燥无味的课堂带来了教学的创新。老师应该重视生活化教学方法的选择,不断地丰富自身的教学水平,才能让学生真正喜欢上语文课堂。

猜你喜欢
形式生活化作业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